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9787301311974北京大学
    • 作者: 李军著 | 李军编 | 李军译 | 李军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军著| 李军编| 李军译| 李军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9-01
    • ISBN:9787301311974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作者:李军
    • 著:李军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68.00
    • ISBN:9787301311974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20-09-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10-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98077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导论 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 / 1
    一、图像与重影 / 2
    二、什么是跨文化艺术史? / 10
    三、本书的构成 / 22



    跨越东西:丝绸之路上的文艺复兴

    章?“从东方升起的天使”: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图像程序 / 31
    一、图像制作的阶段(1253—1281)及其鲜明的千年主义倾向 / 33
    二、约阿希姆主义与中世纪晚期历史神学的变革 / 40
    三、图像制作的第二阶段(1288—1305)与激进观念的隐匿表达 / 44
    四、从神学文本到视觉图像 / 50
    五、东墙图像的秘密 / 60
    六、下堂图像的印 / 66

    第二章?故事的另一种讲法:从阿西西、罗伦萨到苏丹尼耶 / 73
    一、“东方”意味着东方 / 74
    二、蒙古人与多明我会 / 83
    三、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从罗伦萨到苏丹尼耶 / 89
    四、蔚蓝色的天穹 / 98

    第三章?图形作为知识:四幅中国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 101
    一、神圣星空之下的矩形大地:《华夷图》与《禹迹图》 / 103
    二、一个牛头形世界:《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 114

    第四章?图形作为知识:六幅西方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 1
    一、完满无缺的圆形:《伊德里西地图》《T-O图》和《托勒密世界地图》 / 124
    二、通向伊甸园的道路:《加泰罗尼亚地图》与《弗拉·毛罗地图》 / 130
    三、通向真理的谬误:托斯卡内利的 / 143
    四、图形与知识之整合:《坤舆万国全图》 / 151
    五、中国与世界 / 160

    第五章?犹如镜像般的图像:
    ????洛伦采蒂的 《好的寓言》 与楼璹的《耕织图》 / 163
    一、犹如镜像般的图像 / 164
    二、《好的寓言》的寓意 / 166
    三、方的怀疑 / 178
    四、“风景”源自“山水” / 183
    五、《耕织图》及其谱系 / 186

    第六章?图式变异的逻辑与洛伦采蒂的“智慧” / 195
    一、图式变异的逻辑 / 196
    二、洛伦采蒂的“智慧” / 206

    第七章?蠕虫与丝绸的秘密 / 217
    一、“蠕虫”意味着什么? / 218
    二、为什么是丝绸? / 222
    三、“和平”女神的姿态 /



    第二编
    跨越媒介:诗与画的竞争

    第八章?视觉的诗篇:传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与诗画关系新议 / 247
    一、《后赤壁赋图》:画面场景 / 248
    二、疑虑与问题 / 252
    三、《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关系 / 256
    四、九个场景与三个段落 / 258
    五、题跋印鉴和文字考据 / 266
    六、图像据 / 272
    七、厢房屋顶为什么是立起来的? / 291

    第九章?风格与格:梁思成、林徽因早期建筑设计与理论的转型 / 295
    一、梁、林早期建筑设计风格辨析 / 298
    二、“现代古典主义”与“适应建筑”之辨 / 313
    三、1932年:断裂与延续 / 318
    四、“结构理主义”之辨 / 325

    第十章?建筑与诗歌:林徽因结构理主义思想之产生的历史契机 / 333
    一、林徽因的天与艺术趣味 / 334
    二、专业语境:艺术史的作用 / 340
    三、接受的历史契机 / 344
    四、重奏 / 353

    十章?沈从文四张画的阐释问题:兼论王德威的“见”与“不见” /355
    一、王德威的视觉分析:“左”与“右”的对峙 / 357
    二、王德威视觉分析中的“不见” / 361
    三、王德威文本分析中的“不见” / 367
    四、逻辑脉络 / 372

    第十二章?沈从文的图像转向:一项跨媒介研究 / 375
    一、“风景”与“色彩”的隐喻 / 377
    二、偶然侵入生命 / 386
    三、从《虹霓集》到《七色魇集》 / 390
    四、《虹桥》:“政治”作为“艺术” / 401
    五、 绿·黑·灰的历程 / 407
    六、色彩的“重现” / 416


    第三编
    探寻方法:在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第十三章?理解中世纪大教堂的五个瞬间 / 421
    一、哥特式民族主义 / 424
    二、结构与技术论 / 428
    三、象征解读 / 429
    四、建筑图像志 / 434
    五、物质-视觉文化维度 / 439

    第十四章?阿拉斯的异象灵见 / 453
    一、 “从近处着眼”的艺术史 / 454
    二、“异象”与“灵见”的变奏 / 456
    三、《西斯廷》的奥秘 / 462
    四、小天使为什么忧伤? / 466

    第十五章?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 / 471
    一、叙述的历史 / 472
    二、物的历史 / 475
    三、庵上坊:谁的牌坊? / 477
    四、图像与文字之辩 / 479
    五、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 / 482

    第十六章?另一种形式的丝绸之路 / 487
    一、重新阐释“丝绸之路” / 488
    二、为什么选择13?—16世纪? / 490
    三、从“四海”到“七海”是什么意思? / 491
    四、马可·波罗是谁? / 492
    五、在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 494

    第十七章?探寻可视的跨文化艺术史 / 497
    一、大学与博物馆的相遇 / 498
    二、 从“陶瓷之路”到“跨文化艺术史” / 502
    三、同时叙述内容与形式 / 504
    四、展览促进学术 / 505
    五、从学术到艺术 / 509

    图版来源 / 511

    参考书目 / 5
    一、中文部分 / 524
    二、西文部分 / 530

    后记?几点零次的感想 / 537
    一、走出“编译时代”,从现在开始 / 538
    二、故事总是可以有另一种讲法 / 540
    三、中央美术学院的跨文化艺术史研究 / 541
    四、致艺术史的里程碑 / 543

    第七章蠕虫与丝绸的秘密一、“蠕虫”意味着什么?
    带着以上讨论的启示和收获,我们需要再次返回锡耶纳公共宫的九人厅,以新的眼光审视《好的寓言》中的图像,重新探讨前面诸章中未遑解答的问题:东墙上九位舞者身上奇怪的纹样,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蠕虫和飞蛾,究竟蕴含着洛伦采蒂怎样的“智慧”?它们真的如斯金纳所说,是沮丧和悲伤的象征,是城邦集体情绪的破坏者?
    从舞者队列的顺序来看,有蠕虫和飞蛾图案者分别为和第六位,在九人队列中并不特殊(图7-1);但从视觉上看,它们确实位居中心,是诸人中不被遮挡、引人注目的形象。仔细观察可知,蠕虫图案与飞蛾图案紧密相连:它们身上都有红色的横向条纹,条纹数量基本上是十条(图7-2、图7-3)。这让我们意识到,它们与其说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如斯金纳以为),毋宁说更是同一种生物的两种不同状态。那些没有脚的“飞蛾”严格来说并不是飞蛾,其实是前面那些蠕虫“长出”了四叶翅膀而已。依此洞见,我们再来观察蠕虫图案舞者身后那位舞者(队列第五位)的背影,其衣服上的图案乍一看似乎是些抽象的纹样,但其实不然:那个位居中央并与菱形图案相间而行的两头略尖、中间鼓起的形状,明显是一个茧形图案(图7-4)。 我们甚至能从这个茧形图案上,看到原先蠕虫形状的暗示(两端有收缩的黑点,一端黑点上有红头)。从蠕虫、虫茧再到飞蛾—三个图案联系起来,展现的恰恰是昆虫生命形态的完整过程;而茧形图案所提供的恰恰是这一生命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中间的过渡阶段。在这方面,斯金纳显然看走眼了。他未能辨识出其中的一个重要图像信息,也不关注图像中细节的作用,而是用头脑中既定的观念代替了观察,致使其阐释尽管显得言之凿凿,却与图像自身的逻辑背道而驰。
    显示全部信息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