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德国的细节9787559436085江苏文艺
    • 作者: 叶克飞著 | 叶克飞编 | 叶克飞译 | 叶克飞绘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叶克飞著| 叶克飞编| 叶克飞译| 叶克飞绘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9-01
    • ISBN:9787559436085
    • 版权提供: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叶克飞
    • 著:叶克飞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9.00
    • ISBN:9787559436085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9-09-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9-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72216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言 细节在时间的研磨中熠熠生辉—— 001
    PART 1
    城市公共意识来自悠久的文化积淀
    自行车城,骑行完成公务 —— 002
    绿色花园:燃烧棒、阳光屋、电池住宅楼 —— 004
    从“桥屋”到“鸟屋”:宜居城市各有个 —— 010
    雷根斯堡:大隐隐于市的城中小岛 —— 013
    老城都是清一色的旧式建筑 —— 016
    刷自己的房子也不能打乱调色板 —— 020
    很多城市以老电车为名片 —— 0
    德累斯顿古城:世上难的“建筑拼图”—— 029
    在科隆,城市建筑不得高过教堂 —— 032
    被书店再的城市 —— 036
    公共图书馆方兴未艾 —— 041
    市民沉浸在书里,就像扑在满是啤酒香肠的酒窖里 —— 045
    大城小镇,随处可见的“May I help you ?”—— 051
    没有什么能阻德人回家吃晚饭 —— 053
    让人又爱又恨的“守时原则”—— 055
    节俭不丢份:去边境理个发 —— 057
    高档私家车变成“自制皮卡”,实用重要 —— 058
    体贴入微的女专停车位 —— 060
    德国人讲规矩,“车让人”有前提 —— 061
    自驾天堂靠的是健全的法规制度 —— 063
    为安全起见,汽车严禁使用防爆膜 —— 065
    地铁不检票,但没有人逃票 —— 067
    集合大数据和车联网概念的停车系统 —— 068
    立体停车场:巧用城市空间 —— 071
    所有的停车场,残障人停车方 —— 072
    时钟拨盘:可免两小时停车费 —— 077
    针对大学生的交通优惠暖心计划 —— 079

    P A R T 2
    全社会对工业的敬畏,成就了“德国制造”

    奔驰汽车,不只是,更是一种精神 —— 082
    为什么保时捷依然延续手工作坊形态 —— 092
    家族式企业:不忙着贷款,不资本运作 —— 095
    工业升级引发现代厨房 —— 098
    厨电设计:简约重于华丽 —— 103
    德国刀具工序有 40 多道 —— 106
    不为浮躁所动,慢工出细活 —— 108
    一只旅行箱却有 200 个零件 —— 113
    质检的精致主义:对泰迪熊“施酷刑”—— 116
    手工精制:德国制造的灵魂 —— 124
    痴迷才有精制和美感 —— 126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 —— 132
    金属活字印刷:欧洲文明的发轫 —— 137
    “德国制造”的文具小把戏 —— 142
    小香肠也是按标准流程生产 —— 145
    黑森林蛋糕:原料严格挑选 —— 148

    PART 3
    小,大社会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152
    用押金管控塑料瓶、易拉罐回收 —— 157
    德国人盖房子,先要“三通一平”—— 159
    在弗莱堡老城区,步行 2 分钟就能坐上车 —— 166
    完善而成熟的雪灾预警和应对体系 —— 168
    德国式“各扫门前雪”—— 173
    薪火相传:“储蓄时间”义工项目 —— 175
    养小不养老,老了有贴补 —— 177
    养老院毗邻幼儿园,老人更开心,小孩更懂事 —— 180
    特别补贴政策,让换车变得容易 —— 182
    与食品价格低相关的是税收及补贴 —— 184
    拨打全国统一急诊医生电话,随时联系到值班医生 —— 188
    公交车用泄压方式,方便残障人通行 —— 189
    没有流浪狗的 —— 192
    养狗户:主人需要资格审查,狗狗还要“”—— 194

    P A R T 4
    把细节当成生活,把生活过成细节

    商业暗号藏在鹅卵石路上 —— 200
    橱窗之美,德国之简 —— 201
    周日是家庭日,商店我们不约 —— 203
    穿着透出骨子里的简约 —— 205
    啤酒屋迎客各显神通 —— 208
    转角遇到爱:物美价廉的 Aldi —— 212
    DM :设计感赢得顾客的心 —— 219
    DENNS :“有机”的细分市场策略 —— 221
    Ernsting’s Family :母婴一站式购物 —— 222
    Rossmann :坐着收银界的代表 —— 2
    标准化供货流程中也会出现在地蔬菜 —— 224
    整洁的市场跟文明指标正相关 —— 225
    车流组成的集市,视觉效果超 —— 228
    胡桃夹子竟然 —— 2
    跳蚤市场与文艺从来没有互斥 ——
    跟柏林一样有活力的跳蚤市场 ——
    拖拉机开进跳蚤市场 ——
    蓝天草地,生活情趣 —— 242
    酒店神器:24 小时自入住机 —— 243
    诚信下的自由意志 —— 245
    “宰人”的旅游区,不存在 ! —— 248
    2000 多个隐形品牌 —— 250
    驻店药师可以是家庭医生 —— 252


    PART 5
    高速路设计上的科技和人

    公路可以满足波音 747 客机起降 —— 256
    哪里有人烟,路网就铺到哪里 —— 258
    AI 设定般的车速与“拉链”规则 —— 260
    “路权”概念约束交通强过红绿灯 —— 264
    车、道、人都达标,62% 的高速路段不限速 —— 266
    高速路上不见广告牌 —— 268
    平均每 14.7 公里就有一个休息区 —— 270
    看不见的收费站 —— 273
    服务区厕所收费小票有他用 —— 276
    厢式货车 + 锁:高速上的双重保险 —— 279
    低油价诱使荷兰人跨境加油 —— 282

    P A R T 6
    大学教育:古老而开放,均衡而完善

    注重公义包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 —— 286
    综合排名可以不高,专业排名必须超强 —— 288
    教学为重、科研其次,重社会责、轻拔 —— 290
    学术严格使难度升级 —— 291
    政要、院士、诺奖获得者大学养成 —— 293
    海德堡大学:自由主义与学生监狱 —— 297
    弗莱堡大学:真理必叫你们获得自由 —— 300
    没有围墙束缚大学 —— 303

    平均每14.7公里就有一个休息区德国的高速服务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标准配置,另一种可算是简易版。 所谓标准配置,就是拥有加油站、专门的停车休息区、超市、餐厅和咖啡厅,有些还拥有酒店。至于简易版,则只有停车休息区,服务员。
    根据我的观察,标准配置的服务区每隔3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简易休息区则穿插其中,大概每隔10公里左右就会有一个。在国内开车,幼儿的如厕问题常常令人犯难,需要常备空矿泉水瓶,但在欧洲高速上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服务区都紧靠高速公路,沿途会有相关提示,提前进入匝道即可。值得留意的是,因为欧洲高速上大货车特别多,多数规定了大货车司机的行驶时间,达到规定时限后必须休息才能再上路,德等国还规定大货车不可于周末上高速,因此大货车对服务区的使用率。因此,针对大货车载重大、惯强的问题,这些简易服务区的地势多半都高于高速公路,货车进入匝道时,必须要走一个上坡,可以顺着坡度减速,增加安全系数。离开服务区时,又可以顺着下坡加速进入辅路(欧洲高速服务区出口的辅路一般都很长),提早进入高速的行驶状态。
    不管是标准服务区还是简易服务区,大货车和小车均分区停放。简易服务区一般以小草地分隔两个区域,一边停大货车,一边停小车。车位都是斜线,方便进出。而且靠近洗手间等设施的车位,一定是残疾人车位。
    根据我的经验,老牌高速公路简易服务区更简单一些,地方也狭窄,多半只有几十个停车位、几个厕所以及垃圾桶。这是因为它们的高公路展较早,但因为眼光具前瞻,设置密集,应付如今的庞大车流仍无任何问题。
    相比之下,前东欧高速公路简易服务区就“豪华大气上档次”了。因为大多数高速公路都是20世纪90年代后新修建的,所以除了道路普遍宽阔外,设施也更新。
    这种差异在德国体现得特别明显,前西德地区经济更为发达,但有些老高速公路并不宽阔,反倒是前东德地区,虽然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但主要高速的状况反而更好。相比简易服务区,德国的高速公路标准服务区设施齐全,完全是社区的感觉,你甚至可以在此待上,也不会感觉有任何不便。据我估算,一个标准服务区的占地起码有二三十亩,有些更大。从高速公路拐入匝道后,先是加油站,可以加油、加气、加水。我查过一个资料,称欧洲高速公路的加油站为单向平均30公里有一个,间距不可超过100公里,因为汽车油箱提示加油预警后,一般多能跑100公里。而据我观察,50公里以上没有加油站的情况都不存在,基本是30公里左右便有加油站,估资料据已经陈旧。另一个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德国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4.7公里就有一个休息区。
    加油站内附设超市和餐厅,还有欧洲人决不可缺少的咖啡厅。旁边还有洗车场、提供维修和充气的修车行。厕所和洗浴间也是标配,前者不但干净,还有换尿片台等配置,后者是为大货车司机准备的,可谓贴心。有些服务区还提供小型酒店,或者钟点房,长途司机完全可以在这里睡一觉再走。
    大小车的停车区也以绿化带分隔,互不干扰,石桌石凳也多。同样,靠近厕所的一定是残疾人车位。如果停车区域和厕所之间有坡度,你不会看到台阶,只有供代步轮椅和童车使用的缓坡。
    值得留意的是,加油站品牌不同,配置上也在齐全的基础上各有侧重。有些主打超市,将超市与加油站分隔,商品琳琅满目,不但有常见的食品、饮料、报刊和玩具,甚至连衣服都卖;有些则主打修车,偌大一个修车场,看起来很专业的架势;有些主打住宿,酒店还颇有设计感。可见服务区的建设一方面有官方标准,另一方面也有商家的主动意识。
    餐厅一般以快餐为主,有些是加油站自营。有一次,因为所住的乡村古堡酒店不提供早餐,小村又没有现成餐厅,加上还要赶路,我选择在高速服务区吃早餐。我一向讲究吃喝,基本不吃快餐,那还是我次在欧洲的高速服务区用餐。只见服务区占地极大,用餐场所与超市连在一起,足足有几十张桌子,而且多是6人甚至8人桌。餐食分两种,一是简单的自餐,有面包、沙拉、水果和饮料等;还有一种是点餐,各种蛋糕、面包、汉堡,还有水果、沙拉和饮料。我们将选择的食物放入托盘后,拿去买单。三个蛋糕、一个面包、两杯咖啡和一罐酸奶,共花费不足10欧元,很高。也有些加油站的餐食更为简单,以三明治和饮料为主,外加自的投币咖啡机。还有一些服务区,除了加油站提餐食外,还有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厅,同样安全可靠。
    若是暑赴欧自驾,日照时间超长,晚上10点多天才会黑,因此基本没有开夜车的机会。可若是初春前往,偶有风雪,难免遇上夜间开车,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又会有另一层观感。
    每到夜里,高速公路服务区都会亮灯,此时,别致的建筑设计和温暖的灯光便会相得益彰,尤其是在寒冷冬夜里,那暖色调确实可以营造家的感觉。许多服务区的外观配上灯光,都如高档酒店一般,走进去也不会让你失望。
    大城小镇,随处可见的“MayIhelpyou?”我印象中的问路城市,就是经济发达城市之一——德国慕尼黑。
    作为德国的“隐形首都”,慕尼黑不仅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还是全球宜居城市之一。以100分为满分的话,这里的问路体验可打120分。
    为何比满分多出20分?因为这里的人已经热情到了你根本不用主动开口问路的程度。次感受到这种热情待遇,是在国王广场附近。当时我站在街上,低着头看地图,琢磨着下一步去哪里合适。才不过几秒钟,旁边突然冒出一张老妇人的笑脸,轻声细语问“MayIhelpyou?”我先是有点惊诧,然后连忙表示不需要并道谢,她笑着点头离去。
    很快,我便适应了这种热情。只要你拿着地图或者攻略书在路上站着,旁边的人似乎都会一脸急切地看着你,盼望着你向他们问路,而且总有人难耐等待之苦,直接凑到你身边,微笑着用一口极动听的英文询问你需要帮忙。而且,在我经过的德国城市中,慕尼黑人的英语水平,上至七旬老太,下至滑板少年,都会说口利英文,再加上他们的热情友善,问路顺畅指数自然高居。
    在德南另一座城市奥格斯堡,我也经历了一次友善的问路体验。当我们向一对老问路时,已经驼背但穿着得体、英文极其标准的老头一脸“这是一个好问题”的得意,瞬间变身“老男孩”,噌一下从包包里掏出一本德文版的《LP》攻略,然后跟我们研究地图,态度一丝不苟,一边“here”“there”地嘟囔,一边抬头与四周建筑比对——敢情您两位老人家也是游客呀!
    如果被问路者的英文水平非但比不上慕尼黑人和这位“老男孩”,甚至还跟低水平的我旗鼓相当呢?是他们的诚意和热情仍可让我感动。
    与慕尼黑相距100多公里的雷根斯堡是一座千年古城。城中有一座接近900年历史的石桥。当日,我们在石桥及下面的小岛溜达半天后,准备去一座修道院看看,于是便向两个年轻男子问路。古城并非旅游城市,民众的英语水平显然不及慕尼黑。其中一位几乎完全不懂英语,另一位跟我水平相仿,讲了半天其实只说了“straight”。但他那知道路却苦于无法表达的急切,甚至让我觉得给他添了麻烦,很是不好意思。后来,当我们表示先直走,找不到再问别人时,他连连点头,还一脸歉意地目送我们离开。
    没有什么能阻德人回家吃晚饭欧洲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别看餐厅、咖啡馆里总是坐满了人,但那并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回家吃饭。
    德人的庭观念似乎更重一些,在魏玛,我曾见过晚冬黄昏的居民区,窗户里透出和暖灯光,主妇在窗前配餐;在什未林,我见到过公寓窗前的伴侣依偎着切芝士;在不知名的德南小村,我见到人们在自家花园的草地上用餐,桌子上摆满丰盛菜肴,见到我这个异乡人经过,他们友善招手微笑……当然,德国人习惯在家吃晚饭,也有经济因素。作为游客,我一向认为德国是欧洲发达里消费水平的,一家三口在外用餐,一般只需两个主菜(因为分量大,三个人吃两个有时都嫌太饱),外加沙拉和饮料,一般都是三十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也就两百多元,非旅游城市的话,二十欧元都可以拿下,折合人民币一百五六十元而已。如果是不太讲究的德国人,吃一份仅有主菜的简单晚餐,也就是七八欧元而已。
    但对德国人来说,外出吃饭的花费还是远远高于在家吃。竟超市和市场所售的食材,价格便宜到连我都恨不得全部搬回中国,惜乎不能。
    据说早期的德庭,妇重的是午餐,晚餐反倒简单,以冷食为主。但如今职业女已然普遍,大家中午都得外食,或者带便当,午餐变得简单,晚餐则丰盛起来。而且由于大家都要上班上学,晚餐就成了家人重要的相聚时光,充满仪式感。
    德国人生严谨,德国主妇自也不免,每周一次超市大购物,都会带一张长长的清单前往。这清单背后,便是主妇脑子里的一周晚餐食谱。
    当然,德人的庭晚餐相比中国人,还是颇为简单。主食是我们常见的面团子、薯泥、面条和洋葱饼等,主菜多是炖牛肉、炖猪脚之类,当然少不了清爽的沙拉。关键的倒是用餐前的用心准备,用餐时的聊天沟通。
    对德人而言,为了谈生意而在晚餐时间应酬,其实是相当罕见的事情。有在德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德国雇主从来不会拉员工去应酬,自己都雷打不动回家吃饭。而且,即使有时时间紧迫,晚餐简单,哪怕只有面包片配点腌黄瓜、吞拿鱼罐头之类的,也得有一束鲜花和一支蜡烛摆在餐桌上。
    德累斯顿古城:世上难的“建筑拼图”我已经数不清自己曾走入多少德国教堂,它们有的举世闻名,如科隆大教堂、亚琛大教堂,有的只是无名小村里的简朴教堂,而令我震撼的,当属德累斯顿的大教堂。
    古代的德累斯顿曾是萨克森选帝侯的宫廷所在地。相比好战的普鲁士,曾是德国文化中心的萨克森向以雍容典雅著称,德累斯顿也因此有“易北河畔城市”“易北河畔的罗伦萨”之称。1945年2月13日,“二战”已近尾声,并非军事重镇的德累斯顿却突然遭遇盟军轰炸。城中居民连逃跑都来不及,几万人葬身火海,800年古城沦为废墟。德文学豪普特曼曾说:“谁如果不会流泪,就来看看被炸后衰败的德累斯顿。”如今所见的茨温格宫、大教堂、杉普歌剧院等均为战后重建。
    从这些非凡建筑的外表来看,你无法相信它们是近年重建的产物。古朴的外观、斑驳的墙身,那些被烧过的黑色痕迹,分明记录了曾经的战火。可是,它们偏偏就是重建而成,其中曲折令我咂舌。
    大教堂无疑是德累斯顿的建筑,它建于1726年至1743年间,整体呈巴洛克风格,同样未能在“二战”的轰炸中幸免。“二战”后,德累斯顿属于东德,限于各种原因,古城并未重建,废墟亦未清理,大教堂周边就一度成为牧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废墟中的石头还被拉去铺设停车场。后来,当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牵头,动员民众保护废墟。
    两德统一后,德累斯顿古城的复建成为可能,并于1994年正式动工。严谨的德国人用艰难却也让人尊敬的方式完成了这次复建,大教堂的重建尤其值得称道,甚至堪称神话。他们在巨大的废墟上,将一块块砖瓦测量、拍照、鉴别、分类并复位,不足部分以新材料补充,人们称这一工程为“大、难的拼图”。
    我曾读过一篇关于德累斯顿古城复建的文章,一位德国这样讲解这项工程:“教堂倒塌的时候,不是直着倒下的,而是有一定倾斜度地倒下。因此,测量每一块砖头的大小和重量,根据它落地离教堂中心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这一块砖头在原教堂墙面上所在的高度……”在废墟中被挑选出的砖瓦,都标好号码,以便于在修建中一一放回原位。在大教堂重建的材料中,有43%由教堂废墟中挑拣而来,共计3539块砖,重建材料共计6万吨,其中废墟材料达34%。
    2005年10月30日,重建的大教堂完工。在教堂的67米高处,有一个平台,可供人观景。这座古城没有高层建筑,因此观景台可一览城市风光。据说,前德国总统科勒在落成仪式的致词中,对豪普特曼 60年前的名言给予了补充:“谁如果失去了信心,就来看看重建后的大教堂!”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