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中华人文精神读本(珍藏版下)(精)9787301305133北京大学
    • 作者: 编者:汤一介著 | 编者:汤一介编 | 编者:汤一介译 | 编者:汤一介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汤一介著| 编者:汤一介编| 编者:汤一介译| 编者:汤一介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7-01
    • ISBN:9787301305133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作者:编者:汤一介
    • 著:编者:汤一介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8.00
    • ISBN:9787301305133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9-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69493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单元 仰观俯察 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天文台
    ○宇和宙
     天是什么
    ○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怎样生育万物
    ○变通之道
     万物生生不息
    ○天地之化莫不有常
     天地变化有规律
    ○仰观俯察
     栖居在美丽的天地之间

    第二单元 万物之灵 中国古人对人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历法
    ○人为天下贵
     人是万物之灵
    ○天地人相为手足
     天地如画,人点睛
    ○与天地合其德
     顺应自然,成人之美
    ○天行健
     司马光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天人之际 中国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探讨
    △八?卦
    ○天地不仁
     无为的智慧
    ○万物与我为一
     人能知道鱼的快乐○天人相类
     天与人能互相感应○制天命而用之
     遵循自然规律创造奇迹
    ○天与人交相胜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第四单元 谐自然 中国古人的生态观
    △古人的农业生产观
    ○不违农时
     打春牛,打出五谷丰登
    ○竭泽而渔
     网下留情,请给鱼一条生路
    ○牛山之木
     古人是怎样植树造林的
    ○揠苗长
     郭橐驼种树

    第五单元 抚今追昔 中国古人的历史感怀
    △咏史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千年一叹
    ○蜀 相
     杜甫乱世思贤才
    ○乌江绝句
     李清照诗讽偏安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缅怀壮士


    第六单元 盛德日新 中国古人的进取精神
    △商鞅变法
    ○旧邦新命
     不断创新建周朝
    ○盛德日新
     林则徐改诗
    ○日新又新
     文彦博的红豆与黑豆
    ○不法常可
     赵武灵王胡服骑
    ○新德新知
     张载自新

    第七单元 格物致 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
    △四大发明
    ○候风地动仪
     科学家张衡
    ○麻沸散
     早的麻醉剂
    ○圆周率
     祖冲之的成就
    ○造纸术
     纸的改进
    ○指南针
     从指南车到指南针

    第八单元 天人同庆 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
    △为什么要过节
    ○元 日
     辞旧迎新的春节
    ○正月十五夜
     憧憬光明的元宵节
    ○苏堤清明即事
     饮水思源的清明
    ○端 午
     端午思屈原,重温爱民情
    ○八月十五夜
     希冀圆满丰收的中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祈求健康长寿的重阳

    第九单元 师法自然 中国古代艺术的自然神韵
    △艺术宝库莫高窟
    ○张旭善草书
     “书”源造化
    ○别构灵奇
     “画”夺天工
    ○饮 酒
     “诗”法自然
    ○伯牙学琴
     “乐”追天籁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尚天开

    中国古代的天文台我国古人重视天象观测,每个朝代都要设立观测天象的机构,并且建造相应的设施,这就是观象台。
    早在夏朝,统治者就开始修建观象台了,那时候叫“清台”,商代叫“神台”,周代叫“灵台”。历代的帝王都认为自己是“天子”,是秉承上天的意志的,只有他们才有权知道天象昭示的吉凶。所以他们禁止地方官员和私
    人设置观象台。
    现存早的观象台遗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建于东汉中元元年(56)。兴盛的时候,全台共有四十二名工作人员,负责星象、日月、风雨等各种天文气候现象的观测,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汉代以后,观象台规模和人员编制更为庞大,管理和组织制度更加完备,成为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的重要场所。
    唐代在长安、杭州、开封等地都设有观象台,仅长安就有三座观象台同时工作,宋代在开封有四座观象台。这段时期,天文仪器的制造也有了大的进步,水运仪象台、可以活动的浑仪在这个时期纷纷出现。
    元朝统治者在全国建了二十多座观星台,其中河南登封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已有七多的历史。这座观星
    台高十余米,构造精巧,气魄宏伟,观测到的数据,是当时西方的天文台所无法比拟的。
    明朝正统年间在今北京朝阳区建造的观象台,是现存规模、仪器备的古代天文台。台上八件大型天文仪器,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天文知识和欧洲近代天文学理论建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
    宇和宙天地四方曰宇①,往古来今曰宙②。
    《尸子》注解①宇:原义是屋檐,后来引申为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
    ②宙:原义是房屋的正粱,后来引申为久远的时间。
    听老师讲天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尸子》。《尸子》传说是战国时期的学者尸佼所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称,上下四方广阔的空间叫作宇,古往今来辽远的时间叫作宙。现代科学的宇宙概念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学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了不起的。
    几千年来,我国无数的学者都努力探究宇宙的奥妙。
    早在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就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天问》,一口气提出了一百多个关于天道的问题。屈原在《天问》中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请问远古的时候,是谁将它传述下来?天地混沌尚未分开,根据什么办法去考察它?
    昼夜不分昏暗迷蒙,谁能清楚地认识它?高高的天宇有九重之多,是谁把它建造得如此?……初,古人认为天地就是一个上面有盖、下面有底的

    打开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重要的文化典籍,走近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朗诵承载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经典名句,感悟传统思想和古代智慧的时代价值。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图书馆书目。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悦库时光”播讲,内页扫码收听音频。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