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宜黄戏音乐资料汇编9787104047674中国戏剧
    • 作者: 宜黄县文化馆著 | 宜黄县文化馆编 | 宜黄县文化馆译 | 宜黄县文化馆绘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4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宜黄县文化馆著| 宜黄县文化馆编| 宜黄县文化馆译| 宜黄县文化馆绘
    •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4
    • 版次:1
    • 印次:1
    • ISBN:9787104047674
    • 版权提供:中国戏剧出版社
    • 作者:宜黄县文化馆
    • 著:宜黄县文化馆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120.00
    • ISBN:9787104047674
    • 出版社:中国戏剧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4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65017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宜黄戏音乐概述 001
    辑 二凡 031
    章 二凡正板 033
    王春娥在机房 选自《三娘教子》 旦唱 034
    俺老包奉圣命陈州散粮 选自《荷包记》 净唱 035
    赵玄郎坐书房前思后想 选自《困曹》 生唱 036
    一席话说得我哑口无言 选自《八仙飘海》 生唱 038
    富贵荣华成春梦 选自《孙氏祭江》 旦唱 040
    此一去关山阻隔远 选自《别钗》 生唱 041
    御林军掌明灯皇陵来进 选自《龙凤阁·哭皇陵》 净唱 043
    老岳母请上坐 选自《朱砂印》 生唱 044
    只为家门遭不幸 选自《珍珠塔》 生唱 047
    回头就把师傅请 选自《莲花庵》 生唱 048
    自从表弟回家转 选自《珍珠塔》 旦唱 049
    回头来就把大人问 选自《龙凤阁·赵飞搬兵》 净唱 051
    第二章 二凡简板 053
    昔日里有一个高祖皇上 选自《二进宫》 生唱 055
    奸妃罪恶数不清 选自《四国齐》 旦唱 056
    诰命夫人尚书妻 选自《春草闯堂》 净唱 057
    上写拜上多拜上 选自《四国齐》 净唱 058
    老薛不保你莫跪一旁 选自《三娘教子》 旦唱 059
    第三章 二凡倒板、十八板 061
    听谯楼打起了初更时分 选自《宝莲灯》 生唱 063
    延平女在大堂把令传下 选自《女绑子》 旦唱 064
    提起此事怒火燃 选自《春草闯堂》 生唱 065
    一席话气得我怒发冲冠 选自《王英颁山》 净唱 066
    大堂上传下了无情令 选自《舍子公堂》 生唱 067
    一陈昏迷一阵醒 选自《珍珠塔》 生唱 069
    听谯楼打罢了初更鼓 选自《龙凤阁》 生唱 070
    诏来银牌宣 选自《四国齐》 生唱 071
    千岁爷休得要把话来讲 选自《二进宫》 生唱 073
    龙车凤辇出宫院 选自《孙氏祭江》 旦唱 074
    可叹元帅命归阴 选自《五雄阵》 生唱 076
    四更三点月正高 选自《思春》 生唱 077
    第四章 二凡紧中缓 079
    来至在府门下了马 选自《黄金台》 净唱 081
    母子中途来失散 选自《青云寺》 生唱 081
    奴才做事好大胆 选自《女绑子》 旦唱 082
    若不是贪杯将酒恋 选自《女绑子》 旦唱 083
    奴才说话太放肆 选自《梁祝》 老生 083
    寻遍了前后的新郎不见 选自《老腔》 旦唱 084
    五月五现原身吓死夫君 选自《盗仙草》 旦唱 084
    公主做事心太恶 选自《四国齐》 生唱 086
    一言诉不尽悲和恨 选自《桂枝写状》 旦唱 087
    有李良接过了大明天下 选自《龙凤阁·大保国》 净唱 088
    说什么丝鞭陌上多奇女 选自《紫钗记·别钗》 生唱 089
    再三求爹爹不允 选自《梁祝》 生、旦对唱 090
    恩人蒙难火烧眉 选自《春草闯堂》 旦唱 091
    第五章 二凡平板 093
    天上星星朗朗稀 选自《访贤》 旦唱 095
    记得小时同游戏 选自《珍珠塔》 生、旦唱 096
    二叔回家转 选自《金莲调叔》 旦唱 097
    贱人做事好胆大 选自《拷打春桃》 旦唱 098
    不见女儿好心酸 选自《奇双配》 生唱 099
    海岛冰轮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01
    我家住汉中府堡城县 选自《贩马记》 旦唱 102
    幽居七载漫沉沦 选自《四国齐》 旦唱 103
    天生一对苦 选自《桂枝写状》 生、旦唱 104
    奴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06
    刘百高心中来思想 107
    春草带路相府走 选自《春草闯堂》 生、旦唱 108
    为高郎我懒把妆台上 选自《思春》 旦唱 111
    相府逼婚难排遣 选自《女中魁》 旦唱 113
    叫孤恕来孤就恕 选自《女驸马》 生唱 114
    且听丫鬟报花名 选自《飞龙带》 旦唱 115
    御水栏杆手攀着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16
    娘娘有话对你提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17
    你若是不合娘娘意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19
    恨又恨西宫狗贼妃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20
    蒙眬睁开昏花眼 选自《二度梅》 生唱 121
    楼下里张相公李相公 122
    扬鞭打马康庄道 选自《梁祝》 生唱 1
    第六章 二凡叠板、哭板 125
    左啷右啷 选自《四国齐》 净唱 127
    二进宫 净、生唱 127
    有人退得吴起兵 选自《四国齐》 净唱 128
    从空雁儿飞呀飞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29
    通宵酒通宵乐 选自《贵妃醉酒》 旦唱 130
    有哀家坐金殿 选自《大保国》 旦唱 131
    先王爷我的王啊 选自《哭皇灵》 生唱 131
    娘子吕氏贤德妻 选自《舍子公堂》 生唱 132
    三娘教子 旦唱 132
    第七章 二凡各板式连接 133
    半生为国扫烟尘 选自《济公传》 生、旦唱 135
    有哀家坐金殿威镇天下 选自《大保国》 旦唱 139
    此番回转河南去 选自《珍珠塔》 旦唱 141
    听谯楼打起了初更时分 选自《宝莲灯》 生唱 142
    借江山并非是孩童戏耍 选自《龙凤阁·大保国》 旦、净唱 143
    第八章 凡字调 145
    一阵阴风出鬼门 选自《卖花女》 旦唱 147
    三十三天更鼓响 选自《下河东》 旦唱 148
    祝英台坐花轿悲痛难忍 选自《梁祝》 旦唱 149
    哑奴女带路大堂来进 选自《装疯骂殿》 旦唱 153
    孙尚香到江边 选自《祭江》 旦唱 154
    魔爪卡喉险咽气 选自新编《画蛇记》 生、旦唱 156
    开言就把万岁来叫 选自《下河东》 生唱 160
    果然是娘子你丧了命 选自《卖花女》 旦、生 162
    娇儿无娘哭声紧 选自《卖花女》 生唱 164
    见夫君好似那乱箭穿心 选自《卖花女》 旦、生唱 165
    第二辑 西皮 167
    为把我心力用尽 选自《木门导》 生唱 169
    老母后打坐在养老院 选自《孙氏祭江》 旦唱 171
    鸿门宴上摆琼浆 选自《鸿门宴》 净唱 172
    扭扭捏捏来过关 选自《高旺过关》 净唱 173
    三哥讲出大道理 选自《满堂福·打金枝》 生唱 174
    坐在马上传将令 选自《回龙阁》 生唱 175
    父王母后容儿奏 选自《打金枝》 旦唱 176
    延平女跪金殿把本奏上 选自《女绑子》 旦唱 180
    法场寻夫数人头 选自《血掌印》 旦唱 182
    诏来银牌宣 选自《回龙阁》 旦唱 185
    噩耗传来泪满襟 选自《孙氏祭江》 旦唱 186
    诸葛亮站军中一声号令 选自《打赌》 生唱 187
    晕沉沉离开了琼楼玉宇 选自《八仙飘海》 生唱 189
    奉玉旨捧金杯 选自《八仙飘海》 旦唱 190
    父王啊母后啊容儿啊 选自《祭江》 旦唱 191
    莫道露水恩 选自《祭江》 旦唱 192
    都只为借荆州索取不转 选自《祭江》 旦唱 194
    陈州放粮赈灾民 选自《卖花女》 净唱 196
    多谢母后开恩典 选自《祭江》 生唱 197
    为娘没有传旨意 选自《祭江》 老旦、正旦对唱 198
    曾记当年来修道 选自《八仙飘海》 净唱 199
    你父犯法不处斩国法难申 选自《卖花女》 净唱 200
    笑贼子太懵懂一宵胡闹 选自《望江亭》 旦唱 201
    我儿不必泪涟涟 选自《孙氏祭江》 老旦唱 202
    家住开封梧桐村 选自《卖花女》 旦唱 203
    老曹福到至在黄花山外 选自《六月雪》 老生唱 206
    第三辑 浙调 207
    年老发白脚跟稳 选自《女中魁》 生唱 209
    身似风筝断了线 选自《女中魁》 旦唱 210
    听谯楼打过了初更鼓响 选自《花亭会》 旦唱 211
    春草今朝好体面 选自《春草闯堂》 旦唱 212
    莺啼燕语乌鹊喳 选自《春草闯堂》 旦唱 213
    适才银心一席话 选自《梁祝》 生唱 215
    我为救君上帝京 选自《女附马》 旦唱 216
    闷悠悠睁开眼 选自《梁祝》 旦唱 217
    官家追捕筑长城 选自《孟姜女》 生唱 218
    风吹尘皇天弄笛 选自《女中魁》 旦唱 219
    第四辑 吹腔 221
    朦胧睁开昏花眼 选自《二度梅》 生唱 2
    双双倩影把路躜 选自《女中魁》 生、旦唱 224
    高郎夫打坐在花亭内 选自《花亭会》 旦唱 225
    这匹软烟罗 选自《春草闯堂》 生唱 226
    百鸟和鸣金鸡唱 选自现代戏《妻儿老小》 227
    第五辑 高拨子 229
    三人同行剩一人 选自《孟姜女》 旦唱 1
    未曾开言泪先流 选自《观画》 生唱
    喜良夫是你不是你 选自《孟姜女》 旦唱 4
    狂徒做事心肠狠 选自《孟姜女》 旦唱 5
    孟姜女立下了寻夫志愿 选自《孟姜女》 旦唱
    海涛如钟 选自《孟姜女》 旦唱
    第六辑 南北词(文南词) 241
    雪霄华月满天台 选自《天宫赐福》 生唱 243
    这位道长真奇怪 选自《戏丹》 生、旦对唱 245
    一点药材天样大 选自《八仙飘海》 生、旦对唱 246
    点上三分白 选自《对》 生、旦对唱 248
    第七辑 高腔 249
    兄弟打坐厅堂上 选自《张三借靴》 丑唱 250
    东街走走,西街荡荡 选自《卖花女》 丑唱 251
    大街走遍走小巷 选自《卖花女》 生唱 252
    寿筵处风好 253
    佘飞龙了不起 新编《画蛇记》 254

    第八辑 昆曲 257
    别离泪涟 选自《和番出塞》 旦唱 259
    翻身哭出了雁门关 选自《和番出塞》 旦唱 261
    娘娘传旨下 选自《和番出塞》 小生唱 262
    俺可也羽扇轻摇 选自《》 八仙联唱 263
    难舍父母恩 选自《和番出塞》 旦唱 264
    秦据雍州 选自《大封相》 小生唱 265
    愿我主万载千秋 选自《大封相》 小生唱 266
    俺六国相援救 选自《大封相》 小生唱 267
    愿吾主容臣再奏 选自《大封相》 小生唱 268
    拍掌下丹霄 选自《》 众仙齐唱 269
    若是那弦断了 选自《和番出塞》 旦唱 271
    万年春千岁酒 选自《大八仙》 众仙齐唱 273
    风调雨顺 选自《拾福天官》 生唱 274
    银缸夜来灯结蕊 选自《金榜银窑》 旦唱 275
    今日里待见了小人来迟 选自《金榜银窑》 末唱 277
    气合天云难存济 选自《产子破阵》 旦唱 278
    痛得俺步怎移 选自《产子破阵》 旦唱 279
    桂楫兰桡漾碧空 选自《龙凤配》 旦唱 281
    石湖亭外畔青山 选自《龙凤配》 旦唱 283
    奉圣命替主传胪 选自《珍珠塔》 小生唱 284
    第九辑 曲牌 285
    小开门 287
    神门灯 287
    中晓楼 288
    下晓楼 288
    朝天子 289
    思春令 289
    云风来 290
    红绣鞋 290
    将军令 291
    大开门 291
    浪淘沙 292
    泣颜回(一) 292
    泣颜回(二) 293
    下山虎 294
    风入松(一)(二)(三) 295
    六幺令 296
    急三 297
    快过场 297
    玉芙蓉(寸板) 298
    青板 299
    清江引 299
    清水令 300
    点绛唇 300
    走郡阵 301
    万年庄 301
    库雁来 302
    万彩花 302
    汉东山 303
    驻云飞 303
    唢呐皮(一)(二) 304
    玉芙蓉(青板)(二段)(三段) 305
    沽美酒 305
    跑马令 306
    大八仙(身子) 307
    步步娇 308
    年麻雀 309
    到春来 310
    水底鱼 311
    一枝花 312
    下金阶 312
    闹洋花 312
    快板 313
    回回曲 313
    排歌 314
    散花子 314
    百尾子 315
    尾子 315
    茉莉花 316
    一锭金 316
    阴阳配 317
    新阴阳配 317
    哭皇天 318
    哭相思 318
    哭皇天 319
    贺新郎 320
    第十辑 打击乐(锣鼓) 321
    闹台锣鼓 3
    大导板头 3
    夺头 3
    夺头 3
    大锣凤点头 324
    快纽丝 324
    纽丝凤点头 324
    大走边 324
    小倒板头 324
    小正板头 324
    小走边 324
    小凤点头 325
    大帽子头 325
    水波浪 325
    乙字锣 325
    火炮 325
    起霸火炮 325
    干牌子 326
    一锤锣 326
    收锤 326
    小帽子头 326
    小走边 326
    小干牌子 326
    小单上场 326
    小园场 327
    跳财神 327
    跳加官 327
    后记 329

    一、宜黄县概况宜黄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迄今已有1761年历史,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县域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个垦殖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39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4万。地形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概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宜黄县先后获得了中国百佳潜力县、江西省生态县、江西省森林城市、江西省和谐平安县、江西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江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县城凤冈镇入选全国重点乡镇。
    “风景宜黄”这边独好。宜黄生态优美,钟灵毓秀。这里山清水秀,山林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6.45%,犹如座然“大氧吧”。境内水系发达,宜水、黄水、曹水、梨水、蓝水5条水系纵横交错。县城空气质量达到一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宜黄秀美的自然风光,境内有典型丹霞地貌特征的太极岩风景区,有全市高峰军峰山,有省级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以及绵延上百里的江南竹海风光,是全省第二个、全市个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这里文化底蕴厚重,孕育了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明朝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学大师欧阳竟无等历史名人。宜黄戏入选批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剧“二黄腔”的源头,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初由宜黄班演出;民间流传的禾杠舞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历史光荣,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著名的黄陂战役、东陂战役就发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毛、、等多次在这里进行实践活动。这里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始创于唐代的曹山寺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庭,成立于2016年的曹洞学院为全第5女众学院;创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石巩寺,是马祖道场。
    二、二凡(二黄)调的由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宜黄戏部分:宜黄戏,俗称“宜黄班”“大戏”“土戏”“老二黄”等。产生于江西中部偏东的抚州地区宜黄县,主要流行于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盛行时曾流传到赣南、闽西的一些地方,1957年正式定名为宜黄戏。
    宜黄历来文风鼎盛,戏曲盛行。明代嘉庆年间以来,宜黄便有弋阳腔、乐平腔、徽州腔、海盐腔等声腔流行。宜黄戏剧是由明末清初之际的宜黄腔发展而成的。宜黄腔,俗称二凡,其基本曲调与各地皮黄剧种的二黄腔类似,当地人后来也称宜黄腔为“老二黄”。宜黄腔产生之后逐渐在江西各地流传,现今尚存的江西地方大戏剧种,如赣剧、东河戏、盱河戏、宁河戏等,都吸收了宜黄腔,并保留了“二凡”这个称呼。东河戏和信河戏的贵西班的老艺人称之为“宜黄调”。宜黄腔是板腔体的戏曲声腔。宜黄和省内一些戏班亦称为梆子乱弹腔或乱弹腔、弹腔。宜黄腔兴起之后,向外省流传。浙江绍兴、北京、广州都有宜黄腔的记载。
    “二凡”调,京剧叫“二黄”调,也有写作“二簧”的。据我国近代著名戏曲音乐研究家、学者常静教授考说,之所以有两种写法,各有各的含义。“二黄”之称是依据产生的地名而来;“二簧”之称,是依据所使用的伴奏乐器而来。
    关于“二黄”调的起源到底在哪儿?从清乾隆年间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即江西说、湖北说、安庆说(也叫安徽说)、陕西说。我们坚持认为,“二黄”调发源地就在江西宜黄县。
    清乾隆时四川绵阳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中说:“胡琴腔起于江右,今世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又名‘二簧腔’。”此书约写于乾隆四十年(1775)左右。其中提到的江右,就是指江西。学者常静教授认为,这是至今见到记载“二簧”腔早的资料。而地方说的重要依据是见到早的资料记载:“丝弦竞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咙,酒馆旗厅都走遍,更肯听昆腔。”这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檀箤写的《杂吟》,诗中提到了二黄腔。仅就以上两位古人的诗句可以看出,江西说比地方说早九年,这是有力的依据。
    后于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记述京师禁戏事说:“近日有秦腔、宜黄腔、乱弹诸曲名……”安庆徽班进京本以“二黄”新声享誉京师,但昭梿在观看徽班进京演出后,不记录安庆“二黄”,只提宜黄腔在京流行,这说明他了解二黄本名就是宜黄,这又是一条有力的依据。还有戚震的《京华百六竹枝词》:“婉转珠喉靓,弋阳秦调杂宜黄。”由此看来,宜黄腔能在北京与著名弋阳腔、秦腔并肩比美,且被文献所引,足见宜黄腔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戏剧家流沙在他的《三考宜黄腔》论著中认为,西秦腔在南方演变的乱弹,是由高调变成了平调。这种平调出于扬州乱弹,在江西产生的便是宜黄腔。他还认为,平板吹腔、唢呐二犯是宜黄腔的原始曲调,它们经过宜黄艺人把伴奏乐器改为胡琴,才成为宜黄腔的(二黄腔)。并且推断说安徽的二黄是由江西传出去的。江西戏剧理论家苏子裕赞同这一观点,苏先生在他的《中国戏曲声腔剧种考》说,宜黄腔是由婺源戏班传入安徽安庆。(详见“从婺源徽班看宜黄腔入皖的变化”)。另外,流沙戏剧家还指出《新旧门神》的剧本,提了极为重要的据:金胜元的抄本标明唱“宜王”,而耕心堂的本子却写作“二王”,如果再把这两本曲谱同嘉庆、道光年间徽调“二黄”的曲谱相对照,结果彼此之间十九相同。这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我国戏曲中常出现的同曲异名的现象。在过去,像宜黄腔这样的民间戏曲,只有通过民间艺人在各地传开。由于流行区域方言不同,就会出现传讹现象。我们知道,江浙一带方言中“宜”与“二”同读“泥”,“黄”“王”不分同读“王”,所谓“宜黄”“二黄”“二王”都是一个读音,结果以讹传讹,相沿成习,就不奇怪了,宜黄腔就改名成了二黄腔;由于伴奏乐器的改变,又有人说成二簧腔。在本省范围内,一般都叫二凡、宜黄调、宜黄腔。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剧,在释文中说:乱弹腔中的二凡是由江西宜黄腔传入的,其名不叫二黄,而叫二凡,也正是保留了宜黄腔的俗称;又说:清代乾隆年间,旧属饶州府浮梁县的景德镇窑户演戏,就出现一种“弹腔”(见郑廷佳的《陶阳竹枝词》),所谓弹腔为乱弹腔的简称,即宜黄腔,可见此腔已传到了饶州地区。又如在嘉庆年间(1796—1820)九江修水人刘介元主办的“凤舞班”,自称“宁州班子太公箱,宜黄调子乱弹腔”。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宜黄戏部分:清末以后,宜黄腔戏班从信河戏中吸收了西皮、浙调、吹腔、南北词等声腔剧目,发展成为多声腔乱弹剧种。
    查阅《宜黄县志》(分):清初,在宜黄本地这一路,发展有宜黄班、建昌班、广昌班、宁都班等,活动于赣东、闽西这一带。清末宜黄县戏班就有了文顺班,综合清光绪九年(1883年)在神岗乡罗坊演出……光绪七年(1881年),老福祥班剧目单(神岗应长寿藏)、启盛班曲目单(二都山前欧阳贵元藏)以及老艺人手抄本等资料整本戏共一百五十八本。其中专唱宜黄腔的有八十一本,代表剧目有《四国齐》《闹沙河》《白玉炉》《龙凤阁》等。宜黄腔崛起之后,因别于高腔诸调,人们耳目为之一新,便迅速被本省各地方戏所吸收,通过周边地区向外省流传。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宜黄戏部分:近代有著名艺人李伍仂、李宗保、曾学近、何福建、罗火明、魏九桂等。
    宜黄腔与西皮腔、皮黄腔、京剧的渊源西皮起源于湖北,是秦腔与当地汉调结合的产物。戏曲史与戏曲音乐界大体认同它是出自西北梆子腔。根据《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记载,乾隆时期,扬州是当时江南繁华的城市之一,在那里集中了各种戏曲艺术。有昆腔、高腔、罗罗腔、梆子腔。二黄腔(实为宜黄腔)由安徽安庆戏班也进入了扬州,由于它“色艺具佳,盖于本地乱弹”,深受群众欢迎。在这里,出现了多种声腔同台演出的综合戏班,加强了与戏曲艺术的交流。与此同时,宜黄腔开始与湖北的西皮合流,形成了后来的汉剧,在安徽,因受楚调和秦腔的影响,艺人们也兼唱西皮二黄,形成了后来的徽剧。皮黄腔由此向西南等各路发展便演变成了川剧、滇剧、湘剧、桂剧……南北路等不同的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二黄腔与西皮进一步得到提高,在北京取得了剧坛首席地位。这一成就,是和京戏的成长分不开的。京戏就是以二黄腔和湖北的西皮为基础,并吸取了昆曲、高腔、梆子等唱腔的传统表演艺术而成的。又说:道光年间湖北名艺人王洪贵来京后,使徽、汉的二黄腔、西皮腔进步合,艺术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初步确定了以二黄腔、西皮腔为主的京剧格局。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上百个剧本反复演练,不断发展创造,皮黄音乐达到更完整成熟的地步。(以上对“二黄腔”的论述,笔者认为实为宜黄腔)。
    京剧皮黄音乐在晚清戏曲中有突出的成就,它继秦腔之后,发展完善了戏曲音乐的板式化的结构,为戏曲音乐更好地塑造戏曲人物形象做出了新的贡献。也有人说,没有宜黄腔就没有与西皮的合流;也就产生不了皮黄腔;产生不了皮黄腔,也就产生不了京剧。宜黄腔“二凡仅丰富了全国各地戏曲的声腔,在晚清时,对中国封建社会戏曲音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宜黄戏、宜黄腔在中国戏曲显示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它的继续存在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价值,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学术研究价值。宜黄戏宜黄腔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兴衰的过程,已成为中国戏曲史的一个缩影,对于探索研究戏曲演变规律是一个人理想的标本。
    (2)独特的艺术价值。古老的宜黄戏、宜黄腔经几历史长河冲刷、沉淀,艺技双高,独特的宜黄腔永葆当年的美妙,更显示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3)演出欣赏价值。几来,宜黄戏以其鲜明的表演风格、优美的声腔活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舞台,受到广大戏迷的喜爱。时至今日,仍然魅力不减,随着旅游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进来,他们翘首以待宜黄戏、宜黄腔在更多的舞台上再放异彩。
    三、宜黄腔的音乐结构宜黄戏音乐主要由唱腔、曲牌、打击乐三个部分组成。在戏剧音乐结构中,唱腔(声乐)是主体,中国戏曲有很多剧目之所以久唱不衰,主要得力于脍炙人口的唱腔。宜黄戏亦如此。
    (一)宜黄腔二凡调的基本唱词结构宜黄腔与西皮都有各自的基本唱腔,唱腔曲调虽不相同,但其结构却有相同之处。从唱调的文辞结构上看,都属于齐言对偶的上、下句结构,或称为“诗赞体”,唱词一般由七字句或十字句组成,每句的句格一般为三个句读,分别为二、二、三,三、三、四。根据表述内容需要,也可以添字或减字,但三个句读的句格不变。表达内容的唱腔段落,即唱段,短的由一对上、下句组成,长的唱段可以由十数对甚至几十对上下句组成,诗赞体的齐言对偶句为韵文,例如:七字句唱段(选自宜黄戏《四国齐》)??奸妃 罪恶 数不清(上句 起韵)??勾结 敌国 害百姓(下句 押韵)??狸猫 换去 皇太子(上句 不押韵)??谎奏 哀家 产妖精(下句 押韵)十字句唱段(选自宜黄戏《四国齐》)??站立在  纵览园景(起句 起韵)??演武场 旗帜飘 刀如林(下句 押韵)??耳边厢 又听得 鸾铃急响(上句 不押韵)??一个个 女兵将 赛过天神(下句 押韵)以上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齐言对偶句的七字句和十字句的结构。这种诗赞体文辞的传统,可以说是从说唱艺术里传承下来的。在宜黄道情里及周边县市的道情里都可以找到。
    (二)宜黄腔“二凡”调基本唱调结构(曲式结构)二凡,在胡琴上定弦为52。老旦定正宫调(1=G)行当定小工调(1=D),它的唱腔落音也多结束在52两音上属徵调式,或商徵结合的调式特征。“二凡”节奏形式分为正板(原板)、简板(检板)、倒板(导板)、十八板、紧中缓(摇板、散板)等。
    1.二凡正板正板是一板一眼即2/4的形式,既能成独立唱段,又能与板式转接,上句为拖腔,下句为落韵。节奏平稳,起伏不大,旋律多为级较直。常用于叙事、抒发感情或描写景物。
    无论宜黄腔、西皮调,从曲式结构来看,它们都离不开齐言对偶句文辞的制约,所以,曲调与上下文句相对应,由两个腔句组合而成,亦称乐句,合称为乐段,这是的乐段,是宜黄腔曲调结构基本的单元。虽然形式短小,手法简单,但展示了完整的音乐构思,那优美的旋律、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音调,流传到外省得到“声色俱佳”的赞美。

    宜黄戏,俗称“宜黄班”“大戏”“土戏”“老二黄”等。产生于江西中部偏东的抚州地区宜黄县,主要流行于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盛行时曾流传到赣南、闽西的一些地方,1957年正式定名为宜黄戏。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