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甲午战争9787514224146文化发展
    • 作者: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著 |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编 |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译 |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绘
    •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著|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编|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译| (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绘
    •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9-01
    • ISBN:9787514224146
    • 版权提供:文化发展出版社
    • 作者:(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
    • 著:(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79.00
    • ISBN:9787514224146
    • 出版社:文化发展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8-09-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9-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28749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章 提督与青年      001
    第二章 大院君      014
    第三章 变乱之后       026
    第四章 风云突变       038
    第五章 前 夜        051
    第六章 举 火        062
    第七章 崩 溃        074
    第八章 还 乡        084
    第九章 归国之日       095
    第十章 新局面        106
    十章 人乃天        116
    第十二章 自主之路       126
    第十三章 北洋人        137
    第十四章 虚虚实实       148
    第十五章 破 绽        157
    第十六章 防谷令余波      167
    第十七章 亡命九年       176
    第十八章 暗 杀        188
    第十九章 尸骨还乡       200
    第二十章 东学起义      211
    第二十一章 白山根据地     222
    第二十二章 旧友往来      2
    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      242
    第二十四章 风满楼       254
    第二十五章 进 驻       265
    第二十六章 英俄介入      278
    第二十七章 青年离去      290
    第二十八章 踏 步       302
    第二十九章 海陆初战      314
    第三十章 仓皇北上      325
    第三十一章 离开平壤      335
    第三十二章 烟不见兮      347
    第三十三章 下一个时代     355
    第三十四章 折断伐南旗     365
    第三十五章 旅顺失陷      375
    第三十六章 东学崩溃     386
    第三十七章 驱逐使节      397
    第三十八章 春帆楼       407
    第三十九章 李鸿章遇刺     417
    第四十章 终场与开幕     428

    \"当时清朝皇帝是载湉。前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帝,无子。按中国的命名方法,同辈的兄弟都共有一个字。载湉和先帝是堂兄弟。
      载湉谥号德宗,年号光绪,一般称“光绪帝”。
      这里,略述一下清末的皇室关系。对于独裁的时代,不记住皇室的谱系,就不易摸清历史的脉络。
      咸丰皇帝在位十一年,为太平天国战争伤透了脑筋。1861年咸丰帝驾崩。他只有一个儿子,名载淳,五岁即位。这就是同治帝,生母是西太后。
      咸丰帝的正皇后后来称为“东太后”,生下同治帝的叶赫那拉氏称为“西太后”。
      五岁的幼帝尚不能亲政,以先帝的近臣肃顺为中心,一帮皇族想独揽政权。于是,西太后和东太后联合了恭亲王,肃清肃顺一,开始了两后的“垂帘听政”。东太后是个对权势没有的女人,于是,实权就落到了西太后手里。
      幼帝长大后仍被西太后束缚,十九岁时死去。同治帝选皇后时,拒绝了生母西太后的,纳了东太后的女子。由此,两太后反目,西太后同亲生儿子之间也不睦。
      据说同治帝是患天花而死,值得怀疑。已有身孕的皇后,也令人不解。民间传说她被西太后谋杀,恐怕是真实的。
      同治帝死后,西太后让醇亲王之子——四岁的载湉即皇帝位,这就是光绪帝。他的生母是西太后的胞妹。
      光绪十岁时,东太后暴死。“甲申政变”时,光绪帝十三岁。
      光绪十四年(1888年),皇帝已经十七岁,明年就将成年。长期独揽政权的西太后口喊“归政”,却没有人相信她。所谓归政,就是停止摄政,由皇帝亲政。
      归政仪式定在第二年二月三日举行。“大婚”也要操办。皇后是副都统桂祥之女,她是西太后的侄女。但年轻的光绪帝并不喜欢这位皇后,而喜欢长叙的女儿瑾、珍两人。瑾十五岁,珍十三岁。后来,光绪帝对皇后不看一眼,专爱瑾、珍二人,以致同西太后的关系越弄越坏。
      皇帝的大婚在来年。李鸿章家在十一月十五日为女儿菊耦与张佩纶完婚。菊耦二十岁,系后妻赵夫人所生。李鸿章五十得女,爱如珍宝,新郎却是年满四十、结过两次婚的人。
      “中堂究竟为了什么呢?把掌上明珠嫁给了年龄大一倍的人?”  “这姑娘的容貌百里挑一,为什么要给人续弦?”  “莫名其妙!”  人们议论纷纷。李鸿章当然也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但他认为女儿的婚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张佩纶是同治十年(1871年)的进士。二十二岁中进士,的确是少有的人才。他并不是白面书生,很有血,但同袁世凯的那种血可不大相同。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步步晋升。他敢于直谏,遇有奸佞之臣,毫不顾虑,予以弹劾。
      当时有所谓“翰林四谏”,他是其中之一。因丁忧退官,一度当李鸿章的幕僚。官复原职以后,一贯主张对外强硬。中法战争之际,被派往福建。因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获罪充军。今年被释放,又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张佩纶是直隶丰润县人,与李鸿章并非同乡。其父张印塘曾任安徽省按察使,太平天国战争中阵亡。李鸿章之所以器重张佩纶,并非因为他父亲的关系,而是看中他本人的禀。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幼樵?”  幼樵是张佩纶的字。李鸿章是个拐弯抹角、办事兜圈子的人,而张佩纶则是个直来直去的闯将。
      “我也不知为什么,只觉得喜欢他。”李鸿章苦笑着答道。
      “莫非因为与你正相反?”  “也不完全是。”  “你很喜欢有血的人。”  在夫人的头脑里,除了女婿张佩纶,还浮现出那个暴躁小子袁世凯的形象。两者都有血,但李鸿章更器重张佩纶。
      “难道我的身体里没流着血?”  “我可没那么说。”  “你不是说我喜欢同我正相反的人吗?”  “可能血的流法不同。”  “对对,问题就在这儿,血的流法不同!同是有血的人,幼樵和慰亭两人就截然不同。幼樵这个人,不能当带头的,他的血就是那么流的。”  李鸿章也和夫人一样,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
      李鸿章用“带头的”措辞,是为了不致贬低女婿,力求委婉表达而已。
      “你说他不能当带头的,是不是因为他不会回头看?”  “对对,幼樵从来不回头看。部下跟上来了,还是没跟上来,他从不回头确认一下,只管自己向前。慰亭知道回过头来照顾,经常回头看一眼,而且把大眼睛瞪得圆圆的。”  “是因为没把握吧?”  张佩纶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而且进翰林院当编修,可说是优中之优,因而本人也颇有自信。和他相比,袁世凯是科举落榜者,尽管环境、条件很好,但本人却不喜欢读书,是自卑感使他不断地回头看一看。
      对夫人的问话,李鸿章却只是摇头。
      “不,因为慰亭为人狡猾。”  “狡猾?”  “他这个人的血就是这么个流法。如果不狡猾,就担当不了负责的工作。”  “我明白了。”夫人点头道。
      她希望丈夫为女婿物色一个较好的位置,因为现在他只不过是丈夫个人的幕僚。不论是出身,还是经历,他都足以担任朝廷的要职。然而,李鸿章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幕僚。夫人心存不满,不过如今她总算明白丈夫的真意了。的确,现在就让女婿担当重要职务,恐怕会有闪失的。
      “幼樵总归是幼樵,他会有用武之地的。不必为他着急。如把幼樵作为慰亭的后任派出去,他一定会一筹莫展。”李鸿章说道。
    朝鲜正处在俄、日、英、德、法、美等列强的权谋的旋涡中,把张佩纶这样过分自信的直线型人物派去,其结果是不难设想的。他肯定在激烈的角逐中被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当时的科举是文学,进士的才能只不过是在文才方面。在目前的朝鲜政局中,文才能有多大用处呢?
      袁世凯任期已到三年,不论朝鲜还是外国使节,都不太欢迎他,可能的话,是应该更换的。可是,现在还找不到一个比他更适合的人。
      “只要阿菊能生活得幸福就行了。”夫人说道。
      张佩纶的个妻子是大理寺卿朱学勤的女儿,第二个妻子是闽浙总督边宝泉的女儿。两年前,第二个妻子边粹玉也死去。两个妻子都是高级官员的女儿,可能是认为他前途无量吧。李鸿章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作为男子汉,他颇有魅力,但是,不具有担当实际工作的格,在此乱世,必须把他安插在没有责任的位置上。
      飞黄腾达靠他个人的能力已绰绰有余,但人生的幸福不限于高官巨富。李鸿章为女儿选婿,与其说注意的是能力,倒不如说更注意人品。
      正如李鸿章所料,他们的生活是美满的。张佩纶有《涧于集》留世,其中,记录了“与妻饮酒,甚乐”“与妻手谈,甚乐”等间的生活细节。“手谈”,是指下围棋。可以想见二人面对棋盘,一边亲密交谈一边下棋的情景。
      与这对相比,光绪帝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的。
      已经十七岁的光绪帝,看清了他所在的金銮殿是多么暗淡。先帝十九岁驾崩时,皇后已经怀孕,重臣们主张“等待皇太子降生”,但西太后强调“朝廷不可一日无君”,硬把光绪帝塞进皇帝的宝座。
      先帝的皇后是不是西太后害死的?即使纯系,也是西太后逼迫的。她的腹中胎儿,是西太后的孙辈,这个西太后竟把自己的孙子杀死了。皇后是东太后推举,同治帝选定的,如果生下男孩即位,幼帝之母必将摄政,政权就会倾向于东太后方面。西太后热衷权势,为了把大权掌握自己里,不惜杀死孙辈。她认为,让东太后挑选的皇后生下的孙子即位,不如让自己妹妹生下的孩子即位。
      天津的李鸿章私邸华灯高悬之时,北京紫禁城内,光绪帝正忧心忡忡。
    (摘自《甲午战争》,第十三章第2节,139-142页)\"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