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中国法制史(法律硕士JM联合教材)9787308082112浙江大学
    • 作者: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著 |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编 |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译 |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绘
    • 出版社: 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著|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编|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译| 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绘
    • 出版社: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05-01
    • ISBN:9787308082112
    • 版权提供: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作者: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
    • 著:郭建//金敏//周东平//马建红//张仁善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5.00
    • ISBN:9787308082112
    • 出版社:浙江大学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1-05-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1-06-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200291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编  中国传统律总
    【体系导读】历史理的重建——为什么法律史可以不断重写
      一、法律与历史
      二、历史理的重建——为什么法律史可以不断重写
      三、法的概念与中国法制史
    章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专题
     节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存在
     第二节 法源的取向与法律体系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形式
      一、礼法结构
      二、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制定法的表现形式
      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内容——“天理国法人情”并行不悖
     【资料文献】
    第二章 历代的法制指导思想专题
     节 夏商周三代——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从何说起”的问题
      二、夏商周——中国“青铜时代”
      三、从“祀”到“礼”
      四、从“戎”到“灋”——《吕刑》篇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春秋战国——中国“轴心时代”的法律思想一瞥
      一、春秋战国——中国的“轴心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
     第三节 秦统一后法制指导思想的大体演变
      一、秦统一后中国社会的质
      二、秦汉以后法制指导思想的大体演变
     【资料文献】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制的特点专题
     节 民国时期有关中国传统法制特点的探讨
      一、吴经熊的看法
      二、陈顾远的看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说”的笼罩及其原因
     第三节 “凤起于青萍之末”——对中国传统法制特点的再认识
       一、法律文本角度的质疑
       二、行动中法角度的质疑
       三、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资料文献】
        第二编 中国传统律分
    【体系导读】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基本原则
      一、官僚贵族的特权
      二、尊卑长幼制
      三、良贱差别
    第四章 刑事法律制度专题
     节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法律对于“化外人”的效力
      二、刑法的溯及力
     第二节 犯罪论举要
      一、犯罪的成立
      二、紧急行为
      三、共同犯罪
     第三节 刑罚制度专题
      一、早期的刑罚
      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刑罚体系化
      三、五刑体制的确立
      四、对五刑体系的补充
     第四节 刑法中的主要罪名
      一、违反纲常的重罪——“十恶”
      二、侵害人命的犯罪——“七杀”及
      三、计赃定罪的罪名——“六赃”及
     【资料文献】
    第五章 财产法专题
     节 所有权
      一、早期的所有权形态
      二、历代法律对于私有土地的规范
      三、无主土地、遗失物、埋藏物的处理
     第二节 契约
      一、契约的形式及其成立要件
      二、买卖契约
      三、借贷契约
      四、寄存契约
     第三节 财产权
      一、质押
      二、指抵
      三、不动产的典权
      四、“一田二主”式的“永佃权”
     第四节 损害赔偿
      一、汉唐时期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二、唐律对于侵损人身行为的规定
      三、元明清时期对于人身伤害行为的赔偿原则
     第五节 继承制度专题
      一、嫡长子继承制——身份继承的原则
      二、继承开始的时间
      三、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及其顺序
      四、财产继承的份额
      五、遗嘱继承
     【资料文献】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司法体系
     节 司法机构
      一、中央司法机构
      二、地方司法机构
     第二节 诉讼制度
      一、诉讼的限制
      二、管辖
      三、诉讼时效
      四、代诉
      五、起诉与传唤
      六、据
     第三节 审判制度
      一、和息
      二、“辨告”和“三审”
      三、“五听”纠问与刑讯制度
      四、逐级复审制度
      五、裁判的形式
      六、会审制度
      七、申诉与直诉
      八、法官个人责任制
     【资料文献】
        第三编 20世纪中国法律的转型
    【体系导读】近代中国法律转型的背景
      一、沉重的遗产与艰巨的任务
      二、法律移植中的观念因素——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变法改制为例
      三、回到沈家本沈家本——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反思
    第七章 清末变法:中国法律发展的新纪元
     节 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律的修订
      二、《大清民律草案》
      三、商事
      四、“官制改革”与行政法规
      五、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
      六、清末修律简评
     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一、《钦定大纲》及《逐年筹备事宜清单》的颁行
      二、各省咨议局的筹设及国会请愿运动
      三、资政院的组建与《重大信条十九条》
     【资料文献】
    第八章 民法学理想与梦想
     节 法学家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第二节 法治理想的树立
      一、尝试制定良法,构建近代法律体系
      二、创制根本法,追求宪政精神
      三、收回司法主权,捍卫权
      四、争取,倡导司法公正
      五、强调依法而治,注重保障人权
      六、享誉国际法庭
     第三节 理想与梦想的交织
     第四节 两难处境及人生归宿
    第九章 民国时期专题
     节 北京时期的活动
      一、刑法的修订
      二、创制民法典的努力
      三、判例法的盛行
     第二节 南京国民时期的
      一、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刑法典的创制施行
      三、民法典的创制施行
      四、中西民法原则的融合
     第三节 民国与中国社会近代化
      一、社会近代化决定法制近代化走向
      二、民国时期法制近代化的“态”
      三、民国法制效力的脆弱
     第四节 民国得失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启示
      一、无独立主权便无独权
      二、法律移植须具相应的土壤条件
     【资料文献】
    第十章 民国司法体制改革专题
     节 司法体制的创制与改革
      一、近代司法体制的肇兴
      二、近代司法体制的初步构建
      三、县级司法体制改革
      四、近代司法体系发展的转折
     第二节 体系的障碍
      一、司法化对体系的羁绊
      二、司法体系完整被破坏
      三、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
     第三节 司法主体地位、待遇及品行守  一、司法官的地位
      二、司法官的实际待遇
      三、司法官的品行守 第四节 借鉴与反思
      一、无权的,便无法建成法治
      二、现代司法制度依存于现代政治民主环境
      三、要全面提高司法主体的地位和素质
     【资料文献】

    郭建,1956年9月生,上海人。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史系,1982年后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师从叶孝信教授攻读中国法制史专业。1985年获法学硕士。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国法制史的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中国法文化漫笔》、《帝国缩影中国历的衙门》、《师爷当家》、《中财法史稿》、《典权制度源流考》等。曾主编《中国法制史》(法律硕士教材)。

    中国法制史是法与史学的交叉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中国法制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探究其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以及与世界法制相比较所具有的特色。换言之,中国法制史所研究的是中国在法制方面的国情。 由郭建主编的《中国法制史》采用了专题式的编写方式,在内容的取舍上,也省略了一般的知识阐述,将有限的篇幅集中于一些专题的讨论,每个专题的讨论所体现的是作者的学术观点,并不是终结的结论,希望能够向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路径,启示学生重视独立思考。我们所希望的是,学生在打开这本教材时,他们面对的不是应试的技巧与,而是对于中国建设法治深层次的思索。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