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有闲阶级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9787224087185陕西人民
    • 作者: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著 |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编 |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译 |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绘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著|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编|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译|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绘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01-01
    • ISBN:9787224087185
    • 版权提供:陕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
    • 著:(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译者:赵伯英|校注:来鲁宁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6.00
    • ISBN:9787224087185
    • 出版社:陕西人民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1-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1-01-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196169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导言
    第二章 金钱竞赛
    第三章 明显有闲
    第四章 明显消费
    第五章 生活的金钱水准
    第六章 爱好的金钱准则
    第七章 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第八章 工业脱离与保守主义
    第九章 古代特征的保存
    第十章 现代的尚武遗风
    十章 相信运气
    第十二章 宗教礼仪
    第十三章 非嫉妒利益的遗存
    第十四章 高级学识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译后记

    赵伯英,山东人,国际政治学博士。校文部主任、教授,从事语言文化和国际政治的教学与研究。

    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有闲阶级的出现与所有制的开始是并行的。情况必然如此,因为这两种制度是同一套经济力量的产物。在其发展的初阶段,它们不过是社会结构中同样的一般事实的不同方面。
    正是作为社会结构的要素,即惯常的事实,有闲阶级和所有权成为这里关注的问题。一贯忽视生产工作这一事实不会造就有闲阶级;使用和消费这一机械事实也不会构成所有权。因此,这项研究与懒散习的起源无关,也同占有个人消费物品的起源无关。这里研究的要点一方面是传统有闲阶级的起源和本质,另一方面是作为传统权利或公平要求的个人所有权的发端。
    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之间的区别产生于初期的分化,即低级野蛮阶段发生的男女之间的分工。同样,所有权的初形态是社会中健壮男人对女人的所有权。这些事实可以用更简略的词语来表述,如果说那就是女人为男人所有,更切合野蛮社会生活理论的含义。
    在占有女人的习俗出现之前,无疑有某些占有有用物品的现象。现存的古老社会里没有占有女人的习俗,就是这一观点的据。在所有的社会里,社会成员,不论男女,都经常占有各种有用物品供个人使用,但是占有和消费这些物品的人,并不认为这些物品是为自己所有的。他们习惯地占有和消费某些琐碎的个人物品,并没有引起所有权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引起有关外在物品的传统公平权利的问题。
    在较低级的野蛮文化阶段,对女人的所有权显然是随着掠夺女俘虏而出现的。掠夺并占有妇女的初原因似乎在于以妇女作为战利品的实用。这种从敌人处掠夺妇女作为战利品的做法,造成了一种“所有制婚姻”,产生了以男为的庭。此后,奴役的范围逐渐扩大,除了妇女之外还包括俘虏和下等人,而且所有制婚姻也逐渐扩展到从敌方掠夺的妇女之外的妇女。因此,在掠夺生活的情况下进行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造成了一种基于强迫的婚姻形式,另一方面是造成了所有权的习俗。
    这两种制度在初的发展阶段是无法区别的,二者都起因于成功男人的,也就是展示其抢占行为的某种持久成果,从而明他们的威力。二者也长了一切掠夺社会里普遍存在的统治。所有权概念从对妇女的占有扩展到对妇女劳动成果的占有,于是也就出现了占有人和物的所有权。
    一种系统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就这样建立起来。在文化发展的近阶段,尽管消费品的适用已成为其价值中突出的要素,但是财富仍然是所
    有者的优越力量的有力明,这一功用没有丧失。
    凡是出现私有财产制度的地方,即便是处于稍欠发达的形态,经济过程中都带有人与人之间争夺物品占有权的特征。在经济理论中,尤其是在那些毫不迟疑地坚持现代版古典经济学说的经济学家中,通常认为这种争夺财富的斗争实质上是一种生存竞争。在效率较低的初期生产阶段时,其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此。在“天物匮乏”的各个事例中,其质也是如此:境况严峻,只能为社会提供贫乏的生活条件,人们只有以顽强不懈的努力来获取生活资料。但是在一切日益进步的社会里,当今在技术发展上取得的进步已了这个初期阶段。目前生产效率已达到这样的高度,为参与生产过程的人们提供了显然超过勉强生活的物资。于是,经济理论通常把这种新的生产基础上对财富的进一步竞争说成是为增加生
    活舒适用品的竞争,主要是为提高由商品消费提供的物质享受而进行的竞争。
    人们通常认为,获得和积累物品的目的在于消费所积累的物品,不管是由物品的所有者直接消费,还是由附属于他的家人来消费——就这一目的而言,后者在理论上等同于物品的所有者。人们至少认为,从经济上看,这是取得物品的合理目的;理论上所要考虑的也只是这一点。这种消费当然可以认为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即满足他的物质享受——或者是为了满足他的所谓更高层次的需要,即满足精神、审美、智识等方面的需要;后一类需要是通过对物品的消费间接满足的,其方式是所有的经济学研究者都熟知的。
    但是,只有撇开其简单的意义,从一种迥然不同的意义上来考虑,才可以说商品的消费引起了不断进行积累的刺激。促成所有权的根本动机是竞争,而且在其所引起的所有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中,在这种所有权制度涉及的一切社会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同样的竞争动机依然活跃地存在。占有财富就博得荣誉,这是一个引起嫉妒的特征。关于物品的消费,关于获得财富的任何可以想象的动机,尤其是关于积累财富的任何动机,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一点更有说服力了。
    当然不应忽视这种情况:在几乎一切物品都是私有财产的社会里,对于比较贫穷的社会成员来说,谋生的必要总是一个强有力的而且始终存在的动机。一些阶级的成员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几乎没有什么财物,一般也没有什么积蓄。对于这些人来说,维持生活和增进物质享受的需要,也许一时成为取得财物的主要动机。但是从下面的讨论来看,甚至就这些贫困阶级而言,他们的物质需要的动机也不像人们有时所设想的那样居于确定无疑的地位。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社会成员和阶级主要关注财富的积累,维持生计或增进物质享受的动机从来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所有权开始出现并且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制度,所依据的要素与维持生活无关。主要动机从一开始就是那种涉及财富的嫉妒区;在后来的发展阶段,除了一时的或例外的情况,没有的动机抢占过它的首要地位。
    财产初就是一些掠夺物,也就是通过成功的袭击而获得的战利品。
    只要一个群体已经分离,只要它与别的敌对群体还有密切接触,所拥有的物品或人员的功用主要在于占有者和受到劫掠的敌人之间的嫉妒对比。
    至于区别个人利益和个人所属群体的利益的习惯,显然是后来形成的。在一个群体内,无疑早就存在嫉妒对比,即战利品的拥有者和不那么成功
    的邻居之间的对比,成为所有物的功用的一个要素,尽管初这并不是其价值的要素。一个男人的威力仍然首先是一个群体的威力,战利品的占有者认为自己首先是群体荣誉的维护者。在后来的社会发展阶段,特别是涉及战争的荣誉时,也可以看到这种从群体的观点来评价抢占行为的态
    度。
    但是,个人所有权的习俗一开始巩固,在进行私有财产赖以存在的嫉妒对比时,人们所持的观点也就开始发生变化。实际上,一种变化不过是另一种变化的反映。所有权的初阶段,即以直接掠夺和抢占来获取物品的阶段,开始进入以私有财产(奴隶)为基础形成初期生产组织的后续阶段。游牧部落发展成为基本上自给自足的产业社会。财产的价值与其说是作为成功劫掠的明,不如说是用来明财产所有者相对于同一社会里人的优势。现在,嫉妒对比主要成为所有者与社会成员的对比。
    财产仍然具有战利品的质,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在按照游牧生活的准和平方式进行的所有权竞赛中,财产日益成为群体成员获得的战利品。
    P12-14

    一本趣味横生、独辟蹊径的“财富社会学”。 从历史、心理等多个角度审视一个耀眼的阶层,已经成为富人、渴望成为富人,或者即将成为富人的人都将从中获益! 经济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消费背后的危机与机遇?财富文化的形成又将给社会带来什么? 经典经济学,改变了世界。索尔斯坦·凡勃伦的破空之作《有闲阶级论》是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认识“财富”的社会内涵,横跨经济学与社会学两大领域,睿智辛辣,持续风行1个世纪!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