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宛转环9787532184422上海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慕明著 | 慕明编 | 慕明译 | 慕明绘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慕明著| 慕明编| 慕明译| 慕明绘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 版次:null
    • 页数:394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2184422
    • 版权提供:上海文艺出版社
    • 作者:慕明
    • 著:慕明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62.00
    • ISBN:9787532184422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10
    • 页数:394
    • 外部编号:12175831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自序:从猿到神/001 铸梦/021 宛转环/101 手于/157 涂色世界/197 谁能拥有月亮/227 破境/273 沙与星/325

    慕明,本名顾从云,女,1988年生,推想小说作者,作品散见于网络、期刊、选集。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奖、未来科幻大师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出版有意大利语短篇小说集Colora il mondo(《涂色世界》)。

    整篇小说结构好,所有层面上的意象都是相互指涉的,建造宫殿、制造人偶、讲故事、箭、求道、学习等等,这些过程都是同一种过程的不同显化,而小说促使读者在不断培养这样一种思维向度:即不断发现碎片与碎片之间的关联,从而逐渐认识到万物相类的隐秘联系。这种思考向度同样与小说本身分成看似松散的块状和点状部分相互关联,读者同样需要自己去参与进“编织”的工作之中——阅读同样是一种技艺。 ——韦用武 作者似乎要把看起来独立的故事,统摄一种叙事程序、或游戏中,像八个关卡,后的奖励,是对“讲故事”本身的反思,这也是一种自指/自反,好像写下这一切的作者,已经把“幕后”的创作哲学,渗透在了情节中,一个彩蛋不是打开、而是里外翻转,成为这本书,反之亦然。这种虚构的趣味,需要何等的野心和细腻,是令人击节的。 本雅明写过一篇很的文章《讲故事的人》,里面将故事作为一种crafts(技艺),凝结的是人类经验,乃“真理的史诗”,而慕明的创作中更进一步,把叙事作为一种智能台/媒介,如果生命如赫拉利说的,是一种算法,那么讲故事/虚构,不仅是有史以来连接人类的核能,在她的笔下,也是从今往后,驱动人智能升级、乃碳基肉身的动力。 —— saintdump 这真的是我近几年读过的棒的一本中文短篇小说集,哪怕不考虑“科幻”这个类型,作为纯文学仍然很有自己的风格和深度。文字通透,渲染或留白不仅看得出用了心思,更难得的是有勇气去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所以无论是在思辨的乐趣上,还是在文字的美感和对想象力的激发上,都带来了强烈的的冲击。 如果我没理解错,这整本小说集的每一篇,其实都是在讲述以故事调动人类的深层感受与认知,进而让人(无论在故事中还是故事之外)在意识层面去“照见”的自由。尽管故事之外,这种自由仍然只是一种可能,但对故事的讲和听,竟是一种古老的共同经验,所以对于读懂了的读者,这种“可能”又是真切的。这让整本书既是有见解的科幻,同时也成为了对文学传统的一场真诚的赞颂(无论是口头文学还是纯文学)。 ——子文东 我觉得这个小说真正带给我了一种关于“空”的感受,传统讲故事,可能会有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果这样的一条主线,但在《破境》里,作者好像故意把他们拿掉了。 把这个故事主线比作一棵大树,小说的叙述视角都是缠绕着这棵大树盘旋向上,但终完成之后,作者让那颗大树消失了。 遍看完小说后我躺在床上,关了灯,眼前浮现出高迪圣家族教堂早期的圆形尖塔,(非近十年用混凝土做的那些)而是那些用砖石叠起来,每一块砖石不是垂直垒起来的,而是在旋转在偏移,红色,黄色,褐色的砖石交叠,缠绕,螺旋向上,终汇聚成一个指向天空的高塔。高塔是镂空的,镂空是重要的,透进光线和空气,高塔是中空的,因为这样,人才可以进入。 —— 杨熹 看完之后心情还是很激动的。看到了一座更高的山,所以才会好奇更高处的风景。感觉这是一部能让同辈创作者生出勇气,希望创作出同样精彩内容的作品,读完后真的开心,也激发了自己创作的。 —— 曹白宇

    青年创作者慕明作品,以推想实维度,展示多种叙事可能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17年以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共八篇,《宛转环》《涂色世界》等篇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奖、未来科幻大师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项,亦获《收获》《花城》等文学期刊关注;部分篇目被译成意大利文、英文、日文等,亦有篇目进入影视改编流程。 边缘与交界处的观察者,问题驱动型写作,故事为环,联通不同时空观念,构建“可能的森林”,在多种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中追寻“人”的本质——八个时代背景、题材风格不同的故事,探讨同一个核心: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篇目间通过细密深层的线索勾连,编织出一个从上古到当代再到远未来的环形时空。 以理推演故事的核心游戏机制,尝试以新视角、新语言、新隐喻讲述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外部境遇与内心世界——如果《西部世界》式的传说发生在春秋,工匠与儒者会怎样理解技术、控制与自由?如果《星际穿越》式的故事发生在明末,父亲和女儿将如何窥见时空和命运的结构?《荷马史诗》《红楼梦》《断魂》《摄影小史》……无数旧世经典留下的到底是什么,眼睛和双手、愿望和意志又能传递什么?信息技术掌控个人生活的今天,没有物理实体的人工智能与人类到底有何区别?在当下和不远的将来,技术为人类一层层脱去物理限制后,“我们”究竟是什么?机器学习,人机交互,R、R和MR技术……当想象与现实相融、外在世界与内在感觉都被模拟时,“我们”如何寻回真实的感受?在更远的未来,人类命运的终点,黑暗的宇宙隐匿了什么,变幻的光线书写了什么,到后,是谁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真与、信与疑、做与玩、学习与遗忘、成为“人”与制造“人”……技术引发的巨变前,如何自寻目标,发挥潜能,与时相逐?信息浪潮的冲刷下,如何去伪存真,整合知识与体验,形成稳定而开放的内心秩序?——口头叙事、书写系统作为古老的规则与技术,如何与我们相生相伴,协同演化,改变了世界和心灵的形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作为的人类造物,如何在旅程的尽头等待我们,映照出我们和世界的实相? 画师靈樹手绘封面《宛转环》与内封《递环偶人图》,以古典风格重释人与物的本质,探索人与世界的边界,视觉设计匠心,提示全书隐藏线索——外封摹状环上世界,气韵生动,细节深邃,仿故事本身;内封描绘古代女偶人,递环于读者——故事的讲述者常被遮蔽,但好的故事如同珍玩,会代代传承。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