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当代昆剧创作研究9787532586615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丁盛 著著 | 丁盛 著编 | 丁盛 著译 | 丁盛 著绘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丁盛 著著| 丁盛 著编| 丁盛 著译| 丁盛 著绘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11-01
    • 字数:268千字
    • 页数:357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2586615
    • 版权提供: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丁盛 著
    • 著:丁盛 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48.00
    • ISBN:9787532586615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7-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1-01
    • 页数:357
    • 外部编号:915624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 论
      章 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观念与形态
      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
      一、古今问题:昆剧传统与现代化
      二、中西问题:“戏曲化”与“话剧化”
      三、问题:导与民间倡导
      第二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观念与形态
      、主观念:新旧结合与推陈出新
      二、非主流观念:整旧如旧与实验探索
      三、艺术形态: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第二章 传统剧目新创作:旧传统与新美学
      节 传统剧目新创作概述
      一、搬演方式:折子戏与本戏
      二、文本整编:整理与改编
      三、演剧空间:西式与中式
      四、舞台呈现:现代化与变异
      第二节 《牡丹亭》的新创作
      一、全本《牡丹亭》之前
      二、从全本《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三、青春版《牡丹亭》之后
      第三节 《长生殿》的新创作
      一、三种类型
      二、文本与主题
      三、导演观念与舞台处理
      四、舞台美术的变化
      第三章 新编古代戏:旧题材与新观念
      节 新编古代戏创作概述
      一、题材与类型
      二、古代题材与现代意识
      三、文体与结构
      四、曲牌与联套
      第二节 郭启宏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一剧一论”:确立一种新型史剧观
      二、“人”的发现:诠释历史人物的新视角
      三、“向内转”:形式与手法的共同趋向
      第三节 张弘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白罗衫》解析
      二、《红楼梦》折子戏
      三、“人在旅途”三部曲
      四、文人情怀与艺术追求
      第四章 现代戏与实验作品:旧形式与新内容
      节 昆剧现代戏:新的转向与可能
       一、现代戏概述 
      二、现代内容与传统形式
      三、现代意识与手法
      四、现代戏的可能
      第二节 实验作品:“后昆曲剧场艺术”
      一、概念与作品
      二、从文学剧本到剧场文本
      三、解构、拼贴及手法
      四、“评议”与自我表达
      结 语
      附编:散论三篇
      顾笃璜的昆剧传承观
      论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当代昆剧导演流变述论
      附录:当代昆剧创作一览表(1978-2016)
      参考文献
      后记

    丁盛,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理研究员。美国长岛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数篇,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很好作品奖(2010)、第27届田汉戏剧奖奖(2013)。



    1978年以来的当代昆剧至今不过三十余年,但创作、演出格局却是来所未有。2001年之后,举国上下出现了一股昆剧热潮,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与实验作品异彩纷呈,折子戏、单本戏、多本戏、全本戏层出不穷,不仅古典四大名剧悉数以全本戏或多本戏的方式搬上昆剧舞台,就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也在昆剧舞台上重现光彩。当代昆剧创作的主轴,一端是回归传统,一端是走向现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创作观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不同的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代昆剧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古今问题、中西问题与问题。《当代昆剧创作研究》将讨论三十多年来(1978—2016)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为当代昆剧创作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昆剧(亦称“昆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剧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标志着这昆剧艺术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也意味着昆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当前昆剧的要工作是抢救、保护与继承遗产,确保昆剧遗产能够按本真态传承下去。做好昆剧传承的同时,当代昆剧也需要有的创作,正是历代文人、艺人的共同努力,才留下了包括剧本、曲谱与场上表演艺术在内的丰富遗产。因而,当代的昆剧创作也关系到留给后人怎样的遗产。《当代昆剧创作研究》辑录并分析了当代重要的昆剧作品,并且对如何更好地承继和弘扬昆曲这一文化遗产,做出了新的探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