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978756203202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段秋关著著 | 段秋关著编 | 段秋关著译 | 段秋关著绘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段秋关著著| 段秋关著编| 段秋关著译| 段秋关著绘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5
    • 版次:1
    • 印次:1次
    • 页数:32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2032021
    • 版权提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段秋关著
    • 著:段秋关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次
    • 定价:30.00
    • ISBN:9787562032021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5
    • 页数:322
    • 外部编号:348998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出版说明
    序言
    法律思想史:思想家的历史(代前言)——怀念张国华、饶金贤先生
    导论
    一、传统法律恩想的现实影响
    二、中国古代对“法律”的理解
    三、学点中国法律思想史
    章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节 传统法律思想形成的环境
    一、幅员辽阔、相对封闭的内陆自然环境
    二、人力耕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
    三、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
    四、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二节 传统法律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传统思想的构成
    二、传统思想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萌发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成熟时期
    四、衰落时期
    五、变革转型时期
    第四节 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线索和趋势
    一、从“礼治”经“法治”到“礼法合治”的基本线索
    二、从分立到融合的发展趋势
    三、周期循环与单向深化的趋势
    第二章 主要的法律观念
    节 “天”与法律
    、“”的表现形式
    二、礼法制度源于天:“天入合一”观念
    三、天命殛之:“天罚”观念
    四、人以法制能胜天:“天人相分”观念
    第二节 “道”与法律
    一、老子之道:“自然无为”的法律观念
    二、庄周之道:法律虚无观念
    三、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法律观念
    四、玄学之道:对礼法的鄙薄与批判
    第三节 “礼”与法律
    一、“礼”的历程:从家族宗法到官僚等级
    二、“礼”的实质、内容与特征
    第四节 “法”与法律
    一、“法”的概念
    二、“法”的质
    三、“法”的作用
    第五节 “律”与法律
    一、“律”与“法”、“刑”
    二、“律”与古代刑事法
    三、律学观念
    第六节 “令”、“典”与法律
    一、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主要的政事法律
    第三章 主要的法律学说
    节 “礼治”学说
    一、为国以礼:礼法兼用,以礼为主
    二、“为政以德”:德刑兼用,以德为主
    三、为政在人:人法兼用,以人为主
    第二节 “天志”学说
    一、墨子及墨家
    二、“天志”是法的来源与基础
    三、“兼爱交利”之义是法的中心主旨
    四、集权的法制统一观
    五、处理关系准则
    第三节 “法治”学说的内容及依据
    一、“法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二、“法治”以“君权”为核心
    三、“法治”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四节 法家实施“法治”的方法
    一、的主要原则
    二、执法的基本要求
    三、赏罚的主要原则
    四、“法”与“势”、“术”的结合
    第五节 “无为而治”学说
    一、刘安与《淮南子》
    二、“以道统法”的法律观
    三、“发于人间”,生于“仁义”的法律起源论
    四、礼义与法令的结合
    五、“应时而变”的思想
    六、“精诚”“无私”的执法主张
    第六节 “礼法合治”学说
    一、丘溶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
    二、圣人“因天地自然之理”而制法
    三、“礼法互补”,“明刑弼教”
    四、礼法“为民”
    五、恪守法制,以律处断
    六、开放工商,不“与民争利”
    第七节 “天下之法”学说
    一、早期的启蒙思想家
    二、以“天下为主”取代“一人”
    三、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四、以“议政”“分治”取代集权专制
    五、“治法”与“治人”的结合
    第八节 “变法改制”学说
    一、主要的“变法改制”活动
    二、王安石“改易更革”、“大修法度”学说
    三、变法维,学说
    四、折衷中外、兼采旧新、会通古今学说
    第九节 “法制”学说
    一、主要的农民起义
    二、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特点
    三、“除妖斩邪”:反对皇帝贪官和现行法制
    四、“革故鼎新”:夺皇权,新
    五、“均平等贵”:天朝田亩制度
    第十节 “五权”学说
    一、及其法律思想
    二、“五权”的思想资源
    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四、“权能分治”理论
    五、“军政训政宪政”,五权分立
    余论 传统法律观与现代法理念
    一、当代中国人的法律观念
    二、传统法律观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三、新时期法律思想的深刻变化
    四、现代法理念的主要特征

    本书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一部教材,在体例和内容上较以往的相关教材而言多有创新之处。在体例上打破惯例,未按王朝更替或思想家为章节编排,而是独辟蹊径,采取形成与演变概述,主要的法律观和法律学说与现代法律观相衔接的安排,着重阐述了六种法律感念,十大法律学说,突出了法律思想的内容,史料详实,论充分,并注意与西方同时期法律思想相对照,对传统法律观的显示存在、影响及其转化、更新等作了丰富的讨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