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形神之辨与六朝诗学9787532596157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陈建农著著 | 陈建农著编 | 陈建农著译 | 陈建农著绘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建农著著| 陈建农著编| 陈建农著译| 陈建农著绘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5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5-01
    • 字数:279000
    • 页数:256
    • 开本:24开
    • ISBN:9787532596157
    • 版权提供: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陈建农著
    • 著:陈建农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6.00
    • ISBN:9787532596157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2020-05-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5
    • 页数:256
    • 外部编号:980441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关于六朝诗学形神之辨的思考

    一、六朝诗学形神之辨的提出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及难点

    三、研究现状概述

    章 形神之辨的由来

    节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重神观念

    第二节 形神问题从哲学向艺术的转化

    第三节 “神”的含义小结

    第四节 六朝诗学中与“神”相关的诸范畴之比较

    一、气与神

    二、风与神

    三、韵与神

    四、心与神

    五、境与神

    第五节 余论

    第二章 形神之辨与六朝诗学的发展

    节 从人物品评到书画理论

    第二节 魏晋玄学与形神之辨的关系

    第三节 诗歌传统与书画理论在形神问题上的差异

    第四节 “形似”提出的意义

    第五节 中的形神之辨及其对传统形神观念的改造

    第三章 六朝诗学范畴中的形神之辨

    节 诗学范畴溯源

    第二节 从形神到意象

    第三节 味象与观道

    第四节 感兴论

    一、六朝人对赋比兴的新观念

    二、建立在情景关系上的自然感兴论

    三、“兴象风神”与“兴会神到”

    第五节 风骨论

    一、刘勰“风骨论”的基本特点

    二、骨与气的关系

    三、风骨与神韵

    第六节 滋味说

    一、滋味说的来源

    二、从宗炳的“澄怀味象”到钟嵘的“滋味说”

    三、从“观”到“悟”:滋味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七节 灵说

    一、“灵”的基本含义

    二、对天赋才能的推崇

    第四章 形神之辨与六朝诗歌创作

    节 从炼字琢句到吟咏情

    一、从曹植到谢朓

    二、谢朓之后的南朝作家

    第二节 理想境界与审美感受的初步自觉

    第三节 玄言诗以理谴情的创作风尚

    第四节 山水诗中体物与缘情的结合

    第五节 宫体诗的创作心态与艺术经验

    第五章 模拟?言意?境界——六朝诗学对诗歌艺术的探索

    节 拟古诗中的模拟与创新

    一、模拟之风盛行的原因

    二、模拟中的新变

    第二节 玄言诗中的言意问题

    一、言意之辨与玄言诗的审美趣味

    二、从重意到重言的转变

    第三节 山水诗中审美境界的创造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二、审美理想的转变与艺术境界的追求

    三、质实与空灵:六朝诗与唐诗的差异

    四、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六朝诗学精神

    节 人生体验

    第二节 人格理想

    第三节 审美情趣

    第四节 士族文化

    第七章 六朝诗学神的立与发展

    节 时代环境的影响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仕隐出处的矛盾

    三、的超脱与世俗化

    第二节 人格理想的建构

    一、东晋士族的地位与门风

    二、魏晋风度的确立与影响

    三、支遁的逍遥新义及

    第三节 创作态度的自觉与艺术经验的积累

    一、创作态度的自觉

    二、艺术经验的积累

    结语:从形神之辨到六朝诗学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陈建农,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教学科研工作,专业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文心雕龙研究等。合著有《文心雕龙解读》等。目前在各类刊物上发表10余篇,在研的社科后期项目一项(“形神之辨与六朝诗学精神的建构”)。



      本书以六朝诗学中的概念范畴与诗歌创作为基础,深入探讨六朝诗学所体现出来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形神观念、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揭示六朝诗学精神的形成与演变。总体而言,汉魏六朝是中国诗歌创作从自觉走向繁荣的一个过渡时期,诗学范畴的建构、诗歌体制的确立、诗歌题材的开拓等方面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人生体验、人格理想、士族文化和审美情趣是六朝诗学精神的核心,追求新变崇唯美是六朝诗学发展的动力,而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的创造是六朝诗歌创作追求的目标。六朝诗歌确立了中国诗学的民族传统,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六朝诗学中的概念范畴与诗歌创作为基础,深入探讨六朝诗学所体现出来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形神观念、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揭示六朝诗学精神的形成与演变。总体而言,汉魏六朝是中国诗歌创作从自觉走向繁荣的一个过渡时期,诗学范畴的建构、诗歌体制的确立、诗歌题材的开拓等方面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人生体验、人格理想、士族文化和审美情趣是六朝诗学精神的核心,追求新变崇唯美是六朝诗学发展的动力,而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的创造是六朝诗歌创作追求的目标。六朝诗歌确立了中国诗学的民族传统,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