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9787546169583山社
    • 作者: 李伶伶著 | 李伶伶编 | 李伶伶译 | 李伶伶绘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出版时间:2017-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伶伶著| 李伶伶编| 李伶伶译| 李伶伶绘
    • 出版社:黄山书社
    • 出版时间:2017-11-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字数:250000.0
    • 页数:282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546169583
    • 版权提供:黄山书社
    • 作者:李伶伶
    • 著:李伶伶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39.00
    • ISBN:9787546169583
    • 出版社:山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8-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11-01
    • 页数:282
    • 外部编号:916627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自序
    澄衷学堂纪事
    人生导师二哥嗣柜
    与总教的一次
    善待偷书同学
    与王云五的桃李情
    少时荒唐,王云五从旁相劝
    荐王,是对还是错?
    得任北大教授,全凭蔡元培慧眼
    资历*浅但月薪*高
    勤工俭学运动中现分歧
    不满**风波
    平息“讲义费风潮”
    “挑唆”和“蛊惑”
    被“民盟”**了
    与马寅初是君子之交,还是密友呢?
    亦生亦友傅斯年
    差一点被“轰”下讲台
    学术上的相互影响
    政治上的共同进退
    极尽褒奖与夸赞
    报知遇之恩,四救陈独秀
    “二十年不谈政治”
    大骂法国人“不要脸”
    绞刑架下施援手
    与辜鸿铭,道不同而以君子待之
    思想早有分歧,继而笔墨交锋
    辜鸿铭要到法院告胡适,
    “君子和而不同”
    沉默以对鲁迅的讥语
    一个冷峻一个温和
    短暂的交谊
    做“和事佬”却不讨好,
    对苏雪林谩骂鲁迅不以为然
    被“好人”伤了心
    “好人”组成“好”
    “好人”成立又垮台
    “好人”不好人
    *爱的朋友丁文江
    大哥似的关怀
    共同“谈政治”
    受丁连累,也做了“走狗”
    丁文江客死他乡
    骨骼峭立的《丁文江的传记》
    拜见废帝,引来哗然一片
    接到“小皇帝”的召见电话
    抗议修正优待清室条件
    与陶行知:两个安徽佬
    同投杜威门下
    “小先生运动”的由来

    李伶伶,传记作家,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传记作品二十多种,近五百万字。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传记文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十年报告文学奖一等奖、金陵文学奖一等奖等。


    侧看 细看 好看
    ——“侧看民国系列”简评
    ?
    在民国题材升温降温几番轮替之后,人们对于民国题材的认识趋于理,对于民国题材热的原因有了更多脱离了感的思考,对于民国题材的选取,也有了体现多样化的寻视角。
    近日,山社2018年开年刚刚出版的“侧看民国系列”同时推出五本,分别是写我国现代*的社团——新月社以及新月派诗人的《摇晃的梦想》,写民国公立、私立包括教会大学诸多图书馆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写抗战时期沪宁一带*为活跃、当今仍为读者兴趣不减的三位作家——张爱玲苏青胡兰成的《武器与素手》,写鲁迅三兄弟婚姻等关系的《从百草园到八道湾》,还有从胡适日记出发看民国社会与众生的《替时代写生》。虽然只有五册,却给人以目不暇接、内容丰富的感觉。
    《摇晃的梦想:徐志摩和新月诗人》让我们看到了另一视角下新月派诗人的面孔。
    一提起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月社、新月派,除了对他们有专门而深入的了解,一般人在头脑里出现的印象,恐怕多半会与浪漫、唯美、滥情联系在一起。也难怪,谁叫那群人以月亮作图腾呢?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还不就是情与美吗?何况还叫新月,更犹如女中的新娘;何况还由一直被大众视为情圣的徐志摩作团体的灵魂。
    如果读者有兴趣、有耐心读完这本书,应该会改变对徐志摩的通常印象。会了解徐志摩在率与外,还有老谋与理的一面;在风花雪月之外,还有“柔”肩担道义的一面;在追求个人理想的爱情之外,还有为社会的理想而奋斗的一面。在徐志摩身后,蔡元培曾用“谈话是诗,举动是诗,生行径都是诗”来总结他,本书则意在写一个“诗外”的徐志摩。
    王一心是国内较早关注张爱玲研究的作家,除了张爱玲传记外,还出版过部苏青传记,并于上世纪90年代,次提出应在张爱玲研究之外研究胡兰成,如今这本《武器与素手——张爱玲 苏青 胡兰成将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三人放在一块写,是自然的。张爱玲与苏青同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文坛上的一对*显眼的女作家;胡兰成与苏青是大同乡,他与张爱玲结识,也是通过苏青,他与张爱玲更有一段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倾城之恋”。他们三人之间,不仅有许多交往,在文学创作、人生思想方面,还有来回的、深入的影响。这使得将他三人作对比,不仅可以,也有意义、有意味、有意思。事实上,在以往出版的研究文献中,论述他们其中一人而涉及另外两人的,占了很大比例,足以明3人之间关系的相互牵扯,只是尚无一本像本书这样,将三传主从出身,一直“比较”到老死的著作。
    大陆的张爱玲研究,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起算,迄今已近30年了。在如许长的时间里,在张爱玲热持续不退的社会背景下,张爱玲从文本到人生,“多肉”的部分已经被一批又一批的“食客”嚼啃得差不多了。研究者若非视力过人,已经面临拾人牙慧的窘境;读者若非反复咀而不厌,也已面呈疲劳之态。张爱玲研究今后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精耕细作,一是另辟蹊径。基于这种考虑,王一心近几年来,先后出版了《深艳——艺术的张爱玲》、《色,戒不了》,加上这本《武器与素手》,算是对这两条路的试脚吧。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他们仨,都是言之难尽的人物,待事过境迁,往往又会令人有新的感触生发,而又有再写的兴趣,所以恐怕今后还会有继续之日。
    《从百草园到八道湾:鲁迅家的细碎往事》在于它间接地提出了一些问题,或者说,它可以引起读者对鲁迅的一些思考。比如我们对鲁迅究竟了解多少。专门与不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难以,关鲁评述山积波委;新时期以来鲁迅成了话题人物,被专门与不专门研究的人予以不断与多方解读。结果之一是几乎使我们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以为鲁迅是我们熟悉的人,以为自己熟悉鲁迅。《鲁迅家的细碎往事》告诉我们,不见得。由《鲁迅家的细碎往事》,或可发现一个陌生的鲁迅。
    鲁迅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在今天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前人已经有了定论。可是问题还是顽固地存在着,因为我们以往被耳提面命地告知的,是身着光亮皮袍的鲁迅,至于他皮袍下藏着的小,却长时间地被忽视了;人们目光如炬地看出了鲁迅的自我道德追求,称赞他的自检,他的自觉,他的惭愧,却忘了看一看那小的究竟。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是作者试图从日记这个的角度解读胡适的一种尝试。本书可以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人物传记。好传记的*要义是表现传主格,大概没什么能比日记更能透露一个人脾气的了。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胡适日记,是他自1906年2月13日开始写的而结束于1962年2月21日,时间跨度长逾半个世纪,总字数粗估在250万以上。
    胡适开始记日记时已虚龄十六,并不算早,比他早的人还多;他的*后一篇日记记于逝世前三天,也肯定不是丢笔*迟的人。可是世上像他这样记日记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却如凤毛麟角。任何一个普通人,若能以自己一辈子的时间来写一部日记,即便没有意思,也一定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永远是一部的历史著作。何况以胡适在中国现代的地位,能留下这么一部皇皇巨“记”,意义自然更寻。胡适又是中国新文化的弄潮儿与代表人物,人也是个有情有义、有趣有味的人,所以他写的日记,字面固然饶有意思,行间也很有些意味。这便是我们要写“日记里的胡适”、要从日记看胡适的原因了。读者在这里也将看到一些在胡适以及相关人物的传记中难得一见的事情与景观。
    胡适其人,其日记,虽然都是本书的关键词,但作者核心的着眼点,在于其人而非日记。换言之,本书不是研究胡适日记的书,而旨在研究胡适这个人。虽说要研究胡适这个人,不可能不研究他的日记,何况本书又是借人物的内心独白,张望他半开的心灵之窗,是从日记的视角来打量日记的主人,但目标竟是人,是在日记中,由对人处事、情脾气、态度心思、爱憎好恶、大节琐细等等拼接成的一个生动的、矛盾的、真实的人。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纵观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人当然是核心因素。从*初的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的转换,紧接其后的由西方管理思想及模式向中国本土化的转变,到战乱时期的苦守坚持、惨淡经营,其间无不可见有志于中国图书馆创立与发展、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充满热情与深情的先驱者们勤勤恂恂的身影。今天堂皇之厦的根基,从物质到精神,无不来自他们当年的筚路蓝缕。笔者对于民国高校图书馆史研究的选择,不仅源于职业的本份、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期冀借此向前辈表达由衷的敬意。
    这套“侧看民国系列”是李伶伶、王一心两位花费多年的时间从侧面解读民国人物的倾心之作,从细微处体擦出这些民国人物别样精彩,细看、侧看,自然好看!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

    ——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胡适日记里的朋友圈:王云五、蔡元培、马寅初、傅斯年、陈独秀、辜鸿铭、鲁迅、陶行知、梅兰芳、郭沫若、徐志摩,披露诸位人物的交往记录,看看那些事儿、那些人。


    经历如你我一样的平常,邂逅素面朝天的民国先生

    我们学过*好的新诗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学过*好的散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知道*美的女演员是阮玲玉,我们知道20世纪*伟大的学生运动是五四运动,我们了解的*伟大的政治家是中山先生,我们了解*厉害的校长是蔡元培······

    总有那么多*民国的人和事让人不断地说起。

    “侧看民国”  不从正面对民国人物做完整叙述,而是选取某个截面,反映民国的一个侧面,一代人的热血青春:看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他们仗剑天涯的精神气韵;文化情感碰撞下的榜样力量和侠骨柔情。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