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9787010068886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方晓红著 | 方晓红编 | 方晓红译 | 方晓红绘
    • 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方晓红著| 方晓红编| 方晓红译| 方晓红绘
    •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4-01
    • 版次:第1版
    • 印次:1
    • 字数:220
    • 页数:280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010068886
    • 版权提供:延边人民出版社
    • 作者:方晓红
    • 著:方晓红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3.00
    • ISBN:9787010068886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4-01
    • 页数:280
    • 外部编号:3389411
    • 版次:第1版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序言
    上编 指标体系研究
    导论“三农”问题:中国之痛
    一、“三农”:立国之本
    二、“三农”问题:中国之痛
    章 媒介功能之于“三农”
    一、中国视界中的媒介功能
    二、媒介功能之于“三农”
    第二章 指标体系的研究路径、原则、作用及测量对象
    一、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路径
    二、指标体系建立的作用
    三、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指标体系的功能
    第三章 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概述
    一、有关模型的说明
    二、指标体系介绍
    三、指标体系的测量对象及方法
    第四章 媒介资源拟合指数模型建立及推导
    一、“拟合指数”模型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二、“拟合指数”模型建立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第五章 悖指数模型的建立及推导
    一、悖指数模型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二、悖指数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研究思路
    三、悖指数模型的具体应用和分析解释
    第六章 指标体系中受众阈值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一、受众阈值的理论来源
    二、受众阈值中的满意度和期待值
    三、满意度与期待值的关系
    四、分析模型的建构
    五、评价模型(受众阈值模型)的建构
    六、关于模型的补充说明
    下编 媒介涉农报道研究
    第七章 信息传递水平之有效信息
    一、农民与媒介信息传播
    二、有效信息界定及指标的设定依据
    三、议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合信息的效用
    四、媒介有效信息传播个案研究
    五、受众信息需求及评价决定媒介信息效用的实现
    第八章 观念传播水平是衡量媒介对三农作用的重要指标
    第九章 对《人民日报》观念传播中受众适宜度的检测
    附录一 我国“对农电视频道”现状概览
    附录二 走出电视媒介服务“三农”的困境
    附录三 电视“对农频道”评价指标参考
    后记

    方晓红,博士,新闻学博士后。曾就读、就职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复旦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江苏记者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新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获湖北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各一项,类别奖项共八项。 主攻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出版有《大众传媒与农村》专著,本书为作者主持的第二个“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的项目成果。主持项目两项、主持或参加省级项目五项,横向课题十余项。曾独自撰写或参与撰写新闻学、文学专著、教材、辞书共计15部以及数十篇。

    在本书中除了重点就建构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加以论述以外,作者还以《人民日报》为例,分析了我国传媒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后在“三农”发展的能定位所经历的变迁。此外,还以《人民日报》对农民形象的翅造,从“土地维权”看媒介舆论监测水平两个专题,具体展示了媒介在“三农”发展的能、作用及其不足。

    本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首吃螃蟹者,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就难免存在着遗憾与不足:首先,本成果虽然构建了媒介对农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大体框架,但其中部分指标的设立与赋值还有待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完善,有待媒体业界、后来研究者的检验与补充;其次,本研究中提出的“受众阈值”模型,还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理论及使用方面,进一步强化其科学,验其普适;第三,本成果囿于时问、精力所限,所选择的文本对象相对集中,以时日,则当考虑扩大研究对象,以期更准确地测评指标体系的测量方式。
    由于本课题所涉及的面广量大,因此,主持人除确立大纲、筹划全书体例,并撰写全书的重要部分外,其余部分交由课题组的成员和主持人的,他们分头执笔一稿,主持人则完成第二稿、统稿并定稿的工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