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9787543215351格致出版社
    • 作者: 杨志勇,杨之刚著 | 杨志勇,杨之刚编 | 杨志勇,杨之刚译 | 杨志勇,杨之刚绘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志勇,杨之刚著| 杨志勇,杨之刚编| 杨志勇,杨之刚译| 杨志勇,杨之刚绘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08-11-01
    • 字数:236000
    • 页数:24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3215351
    • 版权提供:格致出版社
    • 作者:杨志勇,杨之刚
    • 著:杨志勇,杨之刚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8.00
    • ISBN:9787543215351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08-1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6-12-01
    • 页数:242
    • 外部编号:405661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导言

      1.1  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1.2  中国财政收支变化与财政制度改革

      1.3  本书的任务

    2  传统财政制度的形成

      2.1  逻辑起点:财政的目标

      2.2  传统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比较

      .  传统财政制度与中国经济现实

    3  财政改革的逻辑

      3.1  三次财力困境与财政改革

      3.2  中国经济改革与财政制度改革

      3.3  财政改革的动力机制

    4  财政改革的历程

      4.1  1978--1979年的财政调整

      4.2  财政体制改革: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

      4.3  税制改革

      4.4  财政与国有经济改革

      4.5  预算改革

      4.6  财政改革蓝图

    5  财政改革的成就

      5.1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2  收入分配的改进

      5.3  促进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

    6  财政改革中的问?与难点

      6.I  财政透明度

      6.2  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衔接问题

      6.3  利益与财政改革的推进问题

      6.4  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

    7  财政改革与内外部环境

      7.1  财政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配套

      7.2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改革

      7.3  财政改革与法治化、民主化进程

    8  中国财政改革的道路与经验

      8.1  财政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8.2  财政改革方式的选择

      8.3  财政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

    9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杨之刚,财贸经济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为财政和税收,在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各级间的财政关系、城市财政,以及财政税收制度的靠前比较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8 中国财政改革的道路与经验
      财政改革是各种改革中分量重的。没有财政改革,就不会有市场经济。财政改革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国是一个大国,财政改革走过的道路有一定的特殊,但作为一个发展中,财政改革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过程,财政改革的经验能为广大发展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作为一个转型,中国财政改革迄今所取得的成就,对于转型转型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8.1 财政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改革一直是在财政的支持下进行的。财政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形成,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深化都有重要的关系,财政为经济发展提供外部环境保障。财政改革的关键是坚持了市场改革的取向。
    8.1.1 财政放权让利改革,促进市场竞争主体的形成
      通过放权让利改革,财政支持了市场竞争主体的形成。传统的公有制财政下,财政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是高度重叠的,财政对国有企业基本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管理方式。企业改革一开始所实行的企业和利润留成制度,事实上就是将分企业财务管理权限返还给企业。利改税、企业承包制、税利分流等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财政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预算外资金不再包括企业资金,财政直接干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时代终告结束。这些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等一起,推动了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中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并获得自生能力,能够参与竞争。在公有制条件下,中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与自然形成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逆向成长起来的,是在放权让利的前提下成长起来的。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结合国情,中国很快就建立了一套涉外税制。这是一套以优惠为主要特征的税制,促进了外资的流人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乡镇企业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所进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附属于单位,农村居民附属于生产组织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变,个人流动的,市场竞争主体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个人。
      多种市场竞争主体的形成,构建了市场化改革所需的微观经济基础。不仅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本书力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主要任务有四:靠前,回顾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历程;第二,总结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成就;第三,归纳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第四,探讨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本书在讨论传统财政制度的基础之上,探讨财政改革的逻辑。中国财政改革与财力困境有关,但更多的是经济改革的要求。财政改革是制度需求者和供给者发生变化的结果。转型是财政改革赢得持续动力的关键。

        中国财政改革从总体上看,财政体制已从财政包干制转为分税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税制已基本形成,财政与国有经济的关系也日趋规范化,预算也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财政改革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提高,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促进了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但财政改革仍遭遇财政透明度、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衔接、转移支付、利益集团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