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简史978751614383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赵建新,陈志著 | 赵建新,陈志编 | 赵建新,陈志译 | 赵建新,陈志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建新,陈志著| 赵建新,陈志编| 赵建新,陈志译| 赵建新,陈志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6-01
    • 字数:300000
    • 页数:445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6143834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赵建新,陈志
    • 著:赵建新,陈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5.00
    • ISBN:9787516143834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4-06-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3-06-01
    • 页数:445
    • 外部编号:832855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中国戏曲理论批评溯源
    节 先秦文艺观与礼乐思想
    第二节 汉唐时期有关戏剧活动的记述
    第三节 两宋的戏剧研究
    小结
    第二章 元代戏曲理论批评
    节 元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兴起
    第二节 戏曲表演理论
    第三节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第四节 戏曲创作理论
    第五节 作家、作品与演员评录
    第三章 明代前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节 明初戏曲理论批评概论
    第二节 戏曲创作与评论
    第三节 朱权与《太和正音谱》
    第四章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戏曲理论批评
    节 嘉靖、隆庆年间戏曲理论批评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李开先与何良俊的戏曲理论
    第三节 关于《拜月亭》、《西厢记》和《琵琶记》的讨论
    第四节 王世贞的《曲藻》
    第五节 徐渭及其《南词叙录》
    第五章 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理论批评
    节 万历年间戏曲理论批评的繁荣
    第二节 汤显祖的戏曲思想
    第三节 吴与临川派的理论分歧
    第四节 吕天成《曲品》
    第五节 潘之恒、胡应麟、徐复祚等人的戏曲理论
    第六章 王骥德及其《曲律》
    节 王骥德与汤沈之争
    第二节 《曲律》中的戏曲创作与评论思想
    第七章 明代晚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节 晚明戏曲理论批评概述
    第二节 冯梦龙的戏曲思想
    第三节 凌漾初《南音三籁》、《谭曲杂札》
    第四节 张岱的戏曲理论与演出记录
    第五节 孟称舜的戏曲理论
    第六节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
    第七节 卓人月、沈宠绥、袁于令等人的戏曲理论
    第八章 清代前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节 清初戏曲理论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 金圣叹及其《西厢记》评点
    第三节 丁耀亢等清初曲论家的理论
    第四节 关于《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批评
    第九章 李渔的戏曲思想
    节 李渔和《闲情偶寄》
    第二节 《闲情偶寄》中的创作思想
    第三节 《闲情偶寄》中的搬演理论
    第十章 清代中期戏曲理论批评
    节 《扬州画舫录》、《燕兰小谱》、《消寒新咏》等
    第二节 《梨园原》、《乐府传声》
    第三节 李调元《雨村曲话》、《剧话》
    第四节 焦循《花部农谭》、《剧说》
    第五节 戏曲目录学著作
    十章 清末近代的戏曲理论批评
    节 清末近代戏曲批评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梁廷相《藤花亭曲话》
    第三节 杨恩寿《词余丛话》及其批评
    第四节 姚燮《今乐考》
    第五节 吴梅的戏曲批评
    第六节 王国维的戏曲思想
    参考书目
    后记

    赵建新,1948年生,甘肃临洮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学科点创建人。专著《陇东南影子戏初编》《陇影纪略》《曲学初步》等;数十篇;主编教材《中国戏剧简史》《中外戏剧经典导读》《中国电影简史》《外国电影简史》等。

    陈志,1981年生,江苏句容人。2009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发表《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刍议》等,参编《中外戏剧经典导读》《中国戏剧简史》等著作。

    中国戏曲理论的萌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此时的文艺观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及两宋是戏曲兴盛前的酝酿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的初级阶段。元代,杂剧全面兴起,戏曲理论亦得到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以曲学为主体的一批著作。元末明初南戏兴起,至嘉靖、隆庆年间,戏曲理论在争鸣声中得到了全面发展。明万历以后,传奇的创作与理论均达到高峰,出现了一大批的作家与批评家。清初理论家们对前人的理论进一步总结与完善。清中叶以后,花部兴起,戏曲理论出现新的内容,花部与舞台表演成为研究重点。至近代,传统曲论进一步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本书以戏曲发展史为基础,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的上述各个阶段进行梳理与研究,以突出戏曲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理论特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