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中国古代杂技史9787519043285中国文联出版社
    • 作者: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著 |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编 |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译 |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绘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著|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编|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译| 傅腾龙//傅起凤//徐庄绘
    •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8-01
    • 字数:370000
    • 页数:40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9043285
    • 版权提供:中国文联出版社
    • 作者:傅腾龙//傅起凤//徐庄
    • 著:傅腾龙//傅起凤//徐庄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88.00
    • ISBN:9787519043285
    •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0-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4-01
    • 页数:406
    • 外部编号:1078180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杂技的起源
    节 劳动创造了杂技
    第二节 部落战争与杂技起源
    第三节 游戏竞技与杂技起源
    第四节 原始宗教祭祀与杂技起源
    第五节 杂技艺术雏形的出现
    第六节 先秦时期萌发的杂技项目
    第七节 秦宫的角抵戏
    第二章 两汉杂技其盛益兴
    节 燕乐百戏悄然兴起
    第二节 宫廷杂技由罢而兴
    第三节 汉代百戏杂技的特色
    第四节 域外技艺的融汇
    第五节 汉代杂技的主要节目
    第六节 汉代杂技的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杂技在中前进
    节 南北杂技的融汇与充实
    第二节 宗教对杂技幻术的影响
    第三节 六朝杂技马戏特色
    第四节 幻术、乔戏、傀儡盛行
    第四章 隋唐宫廷杂技极盛而衰
    节 宫廷杂技极盛的前奏
    第二节 唐代宫廷杂技的辉煌
    第三节 宫廷杂技盛极而衰
    第四节 唐代杂技的对外交流
    第五节 隋唐五代杂技的成就
    第六节 隋唐特色杂技节目
    第七节 隋唐特色幻术、乔戏与傀儡
    第八节 特色马戏、动物戏
    第五章 宋、辽金杂技在民间繁衍
    节 宫廷军衙百戏杂技的变迁
    第二节 民间杂技繁荣
    第三节 辽金杂技的发展与贡献
    第四节 特色演出活动此起彼伏
    第五节 杂技马戏新招式
    第六节 幻术、乔戏、傀儡、滑稽交相辉映
    第六章 元明清杂技在江湖延伸
    节 宫廷杂技的变迁
    第二节 杂技转向江湖伸展
    第三节 民间杂技的演出形式
    第四节 新形式下的中外交流
    第五节 杂技的成就及特色
    第六节 马戏与动物戏的成就及特色
    第七节 幻术戏法与乔装戏的成就及特色
    第八节 戏曲中的杂技与幻术
    后记

    傅腾龙,1942年8月生,重庆市人。资深魔术师。一级演员,曾任中杂技协会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魔术团副团长、腾龙魔术城堡创办者。长期从事杂技、幻术创作、表演、教学与研究。身体力行,普及幻术杂技知识。, 傅起凤,1939年3月生,重庆市人。编审;曾任中杂技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部主任、《杂技与魔术》杂志副主编、北京文艺评论协会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百戏、杂技、幻术、游艺研究。, 徐庄,1928年1月生,湖南武冈人。高级编辑;1951年进入电影局工作,曾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创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任秘书长,并参与创办了《当代电影》《电影信息报》《中国电影周报》。长期从事古今文艺研究不遗余力。

    中国杂技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卷帙浩繁的中国古籍、历代珍藏的画幅以及作为历史文物的石刻、砖刻、墓藏、壁画、陶俑等,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杂技的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如今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中国现代杂技的大部分节目,尽管经过干变万化已是面目全新,但几乎都可以在古代杂技中找到它们的“根”。本书试图根据现存的文字和实物资料的部分精粹,探索中国古代杂技的发展脉络,并简明扼要地涉及中国现代杂技概况,使读者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杂技从萌芽到现状的端倪。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