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师道:南怀瑾“心要”9787512507890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作者: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著 |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编 |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译 |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绘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5-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著|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编|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译| 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绘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07-01
    • 字数:243000
    • 页数:376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2507890
    • 版权提供: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作者: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
    • 著: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12507890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5-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7-01
    • 页数:376
    • 外部编号:852961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部:中国的师道
    章 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
    现行三级学校的敬师
    家庭与社会的尊师
    师道的自尊
    师道尊严
    第二章 通晓中国文化的经师与人师
    万古通晓的文化体系
    先研究大小学
    中国的书院
    尺牍与师爷 教授与叫兽
    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民办、官办教育的历史得失
    知识分子的榜样与精神追求
    第二部分:为师之道
    章 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孔子的教育宗旨
    教育的目的
    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费问题
    教育要知情
    学以为己
    反求诸己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教育是增上缘
    第二章 为师的学问修养和品格
    孔子的素描
    温良恭俭让
    学问的修养
    不迁怒,不贰过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进步和退步
    过犹不及
    勿轻后学
    诚敬
    谦虚和自信
    百无一用是书生
    名利浓于酒
    天风月 春风化雨
    第三章 施教
    教育靠影响
    应机施教
    因材施教
    传统教育的教法
    诗教和礼乐
    静定
    循循善诱
    刺激和诱导
    玩索而有得
    无有定法 贵在得法
    第三部分:“师道”久违 “体用”待明
    章 有关中学与西学的体用问题
    体用之见
    的人与事
    戴鸿慈的资料 蒋梦麟的说法
    西学为体的
    西方的毒害
    第二章 中和位育
    致中和

    尊师重道精神“尊师重道”,是人类文明的共通德,无论中外都是一样,只有礼仪形式上的不同,并无精神上的差别。
    在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师道”的尊严、“尊师重道”的精神和礼仪上的风气,俨然已与“君道”互相对峙,构成“政”、“教”互的特质。
    即使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文化传统的熏染中,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尤其在过去的民间社会,不读书、不进学校、自由从师学习百工技艺为专业的人,其“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比起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习“武”的人,对于“尊师”,更加重视。但在二十世纪,数十年间,师之不尊,道之不行,其所由来者久矣。
    因此社会苦心复兴中国文化,强调“尊师重道”的行谊,每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特别提倡“敬师”的运动,实在是煞费苦心。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衰落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正因为中国文化的优良精神,经过几十年来的蜕变、没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弊病,所以才须复兴和提倡。即如“尊师重道”一事来说,也正因为感慨于“师道”的沦夷,因此才重新号召。老子所谓“六亲不和有孝慈”,也便是这个道理的反映。可是多少年来,无论在教育界、在社会间,提倡“尊师重道”的风气,确实有改进吗?事实并不如此。相反地,如果深入观察,反而看到现代师生之间的彼此排斥、不信任、轻视,甚之互相仇视和伤害等不正常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知,一种优良的礼仪风气养成,绝不能单靠制度或规定。它的基本根基仍然有赖于教育和学风的改正,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和全民思想的培植。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回顾一下历文化有关“师道”的情形,“温故而知新”,可以得到准确的方向。在我们的传统历,师道的尊严,自三代开始,就与“君”、“亲”并行。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自东周以后,有孔子的精神和人格的感召,“万世师表”的典范,和“尊师重道”的观念,便与“君道”分途而截然独立。但与“亲”道仍然是互相呼应。秦、汉以后的“传经”和重视师承的风气,虽然渐已趋向狭小而发生流弊,但这种优良传统精神的存在,依然有其特殊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之间,师道渐趋衰落,但因新兴重视师承的作风,以及政治体制上确立了尊师的礼仪,“师道”为尊的精神,又走向一个新的境界。
    到了中唐以后,韩愈写了《师说》与《原道》,为“尊师重道”和重视师儒的风气,又添了一番新的景象。由于儒、两家学风的影响,到了宋代,理学兴起,撮取《礼记》和“丛林制度”的精神,新的“尊师重道”的面目,便从此确立。
    如果肯读一下“四朝(宋、元、明、清)学案”和“五种遗规”等书,资料具在,在此不必多说,因此自明、清以后,各阶层社会重视“师道”的观念,普遍流行。过去许多家庭的堂,奉了一个宗教式的牌位,上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也
    便由此而兴。所谓“一日从师,终身为父”,乃重“一字之师”的美德,也便为大家所乐道。民间社会和宗教上“师父”的称呼,以及帝王们在朝廷上对“师傅”的恭敬,也由此而成为当然的风俗。
    可是,所说的这些故实,还只是历的精神形式。事实上,自宋、明以后,“师道”的尊严,并非只是对学生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师生互相尊重的礼
    仪。固然“一日从师,终身为父”是对学生们的教诫,但是老师对于受业的学生,亲情爱护,以及对他的学术思想乃至行为上,都需负起生的责任。学生对于老师,固然视之如父,但是老师对于学生,在中国礼仪的传统习惯上,向来都很谦抑,犹如兄弟的相处。所
    以古来称学生为“弟子”,就有弟兄的意义。老师写信给学生,除了“贤契”等文绉绉的称呼以外,有时多以“仁弟”或“老弟”相称。老师自己的具名之上,不是加上“友生”,便是“愚兄”,表示互相的尊重。
    即使学生中了“状元”,做了“宰相”,而在乡的教师,始终是青毡一席,没有博得功名,终老于白屋,一旦“状元”或“宰相”的学生,衣锦回乡,仍然还是执礼甚恭,犹如在学之日。
    由此影响所及,从前官场的仪注,对于门生故吏之间的感情,也如师生一样。便是由于这种学风而来。
    就中国文化师生彼此负责的事实,只举出宋、明以来历两三个故事,便可代表了这个观念。
    个故事:就是宋代忠臣文天祥被陷在元朝的时候,他的学生怕他受不了威逼利诱,特别作了一篇祭文,连带祭品偷偷地送给他。他看了一笑,带信告诉学生们放心,他绝不会不忠而投降。
    第二个故事:我们都知道明代的忠臣方孝孺,不肯为明成祖的篡位写诏书,惹得成祖要杀他十族。古代重的刑戮是灭九族,明成祖对方孝孺的灭十族,便是加上一个师族。这岂不是表示中国文化“师道”的尊严和师生之间彼此负责任的事实?第三个故事:便是清代的年羹尧,相传他的禀赋恶劣,后来是靠一位明师教导出来而“文成武就”的。后来,他对请来教导子女的“西席”老师,也
    就特别恭敬、重视,优待异常。但是他在老师教书的地方,却贴了一副对联:“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这副对子,虽然很粗鄙,但也正是对教育和师生之间的互相责任上,下了一个严谨的忠告。
    现行三级学校的敬师近二十多年来,我们所看到“尊师重道”的精神和风气,只有在小学的学生们,还可以保存这些气息。一开始进入中学,就渐渐地淡了,到了大学,就只有一些影子了,甚之,连影子也看不见了。至于一
    般的社会和家庭,有时提到老师一词,等于代表了讥笑和讽刺的笑料名词。在小学生们的纯洁心灵中,大体说来,对于好的老师的尊敬,真有神圣庄严之感。
    看到老师就要敬礼,同时又一半胆怯、一半含羞亲切地喊一声老师。可是一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大了,老
    师的尊严也走样了——当然这与现行教育的学校制度是有密切的关系。于是对于“尊师”的态度,比起在小学时代,已经大大地打了折扣。再到了高中时代,比起初中,又减少到一半以上。如果一考进了大学,学生与师长之间,就几同陌路之人。甚之,离开课堂
    以外,在任何地方碰见了师长,还肯向老师翘翘下巴(不是点头),举举手打个招呼,老师们应该有“受宠若惊”之感。倘使亲切地喊一声“老师”,真会使你感到感激涕零,不胜感动呢!大学以后,在别处遇见了老师,还能礼貌地招呼一声,那会使你觉得其人可以“德配尧舜,道贯先贤”了呢!这种情形,是现代中国人和教育界心照不宣、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们由此可知,在现行教育制度的学风之下,教育程度愈高,知识愈丰富,尊师重道的精神也愈减少。甚之,低到于零。唯有在军事学校的教育方面,大体上还能保留了固有文化的精神和袍泽情深的情感。
    P4-9

    南怀瑾先生一向重视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未来更是充满了关注和忧虑。怀师文化编委会编著的《师道:南怀瑾“心要”》收录了先生教育思想中有关师道的心得体会,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师道尊严,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和目的,为师的学问修养和品德。引导人们研究、讨论和践行,并依此不断修正、补充、扩展和完善。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