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江飞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
- ISBN:9780635279953
- 版权提供: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文学性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
作 者:江飞 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页 数:408
装 帧:平装
ISBN:9787010213880
●绪论
一 雅各布森的生平简介及其学术影响
二 国内外雅各布森诗学研究综述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任务
第一章 重返“文学性”:语境、内涵、意义及问题
第一节 “文学性”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
一 “白银时代”:历史转折与文化复兴
二 “无主之地”:世纪之交的俄国文艺学
三 雅各布森:从象征主义到未来主义
第二节 “文学性”问题的内涵
一 “文学性”:语言诗学的核心问题
二 “审美”:诗歌语言的独特功能
三 “手法”:“文学性”概念的具体化
第三节 “文学性”问题的意义及其问题性
第二章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俄国先锋艺术
一 雅各布森与俄国先锋艺术家的交往
二 雅各布森:作为未来主义诗人的理论家
三 先锋艺术对雅各布套语言诗学的影响
第二节 俄国意识形态传统与胡塞尔现象学哲学
一 雅各布森与俄国意识形态传统
二 雅各布森与胡塞尔现象学哲学
第三节 索绪尔语言学
一 语言系统:动态共时的功能系统
二 “二元对立”:雅各布森结构主义思想的灵魂
第三章 隐喻与神话:文学文本的深层结构
第一节 从“激进主义”者到“政治失语”者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文化符号系统的结构模式
一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
二 隐喻与转喻:从修辞学到文化学
二 隐喻和转喻.二元模式的阐释效力与影响评估
第三节 散文诗学:以《旁注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散文》为例
一 确立对象:一位“诗歌时代”抒情诗人的散文
二 比较研究:隐喻与转喻,诗歌与散文
三 逻辑升华:主题结构与艺术使命
第四节 神话诗学:“诗歌神话”研究
一 神话:“对难以表达的东西的一种暗指”
二 符号学视域下的“诗歌神话”研究
三 神话诗学:从“个人神话”到“民族神话”
第四章 诗性功能占主导:“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
第一节 诗性功能与“对话”的可能
一 诗性功能:语言艺术的主导功能
二 诗性:诗性功能的结构特性
第二节 诗歌语法:“文学性”在文本中的显现
一 对等原则与平行结构
二 语法的诗歌与诗歌的语法
第五章 “文学性”的出走:走向后结构主义的“文本性”
第一节 批评与反批评:雅各布森和他的反对者们
一 “读者反应”与“文学能力”:里法泰尔和卡勒的批评
二 “语言学拥抱诗学”:雅各布森的反批评
三 打破“结构”:从语言诗学走向文化诗学
第二节 “文学性”的两副面孔:语义结构与语法肌质
一 语义结构与语法肌质:文学本体论的不同选择
二 “文学性”:语义结构与语法肌质的特性
三 不可译的“文学性”:语义结构,语法肌质
第三节 “走出文学”:文学性的文化符号学踪迹
一 雅各布森的审美文化符号学
二 “文学性”的法国历险
三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中国诗学
结语
一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的得与失
二 未终结的“文学性”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罗曼·雅各布森年表
后记
内容简介
罗曼·雅各布森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诗学家,是沟通结构主义运动三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本书聚焦于一百年前雅各布森率先提出的“文学性”命题,以“了解之同情”为研究立场,通过高度的历史语境化和文本细读,深入系统地阐述了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与丰厚内涵,全面考察了“文学性”问题在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流变中的发展历程,不仅梳理了雅各布森诗学理论的三种思想资源,更对其散文诗学、神话诗学以及审美文化符号学等作了细致探讨,客观评价了雅各布森在现代文论目前的建树、地位、贡献和局限。
江飞 著
江飞(1981-),安徽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曾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著有《纸上还乡》《何处还乡》《个体精神与底层情怀》《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合著)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