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植物生理学 三版 王宝山主编 植物细胞学植物物质代谢能量转换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环境生理学书籍 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5547405764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参数

    植物生理学(第三版)
    曾用价 52.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开本 16
    作者 王宝山
    装帧 平装
    页数 320
    字数 500
    ISBN编码 9787030505859

    内容介绍

    植物生理学(第三版)王宝山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在全面阐述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本学科*新成果的同时,还注意了与中学生物学教材相关内容的衔接和拓展。全书共12章,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生理。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绪论 / 1
    0.1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 1
    0.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1
    0.3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 2
    0.3.1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基础 / 2
    0.3.2要贯彻三个观点 / 2
    0.4对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 3
    第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 4
    1.1水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 / 4
    1.1.1水的某些理化特性 / 4
    1.1.2植物的含水量 / 6
    1.1.3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 / 6
    1.1.4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6
    1.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 7
    1.2.1水势的概念及水的迁移过程 / 7
    1.2.2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 / 10
    1.2.3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 / 11
    1.2.4水分的跨膜运送与水孔蛋白 / 12
    1.2.5细胞间水分的移动 / 15
    1.3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15
    1.3.1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水势 / 15
    1.3.2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 / 17
    1.3.3根系吸水的途径 / 17
    1.3.4根系吸水的动力 / 17
    1.3.5影响根系吸水的外部因素 / 18
    1.4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的运输 / 19
    1.4.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及速度 / 19
    1.4.2水分运输的动力 / 19
    1.5蒸腾作用 / 21
    1.5.1蒸腾作用的意义 / 21
    1.5.2蒸腾作用进行的部位与方式 / 21
    1.5.3气孔蒸腾 / 21
    1.5.4蒸腾作用的指标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 26
    1.6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 28
    1.6.1作物的需水规律 / 28
    1.6.2合理灌溉的指标 / 29
    1.6.3节水灌溉与节水农业 / 30
    1.6.4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 31
    第2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 33
    2.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 34
    2.1.1植物体内的元素 / 34
    2.1.2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 36
    2.1.3有益元素和稀土元素 / 39
    2.2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40
    2.2.1被动吸收 / 40
    2.2.2主动吸收 / 43
    2.2.3胞饮作用 / 45
    2.3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46
    2.3.1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46
    2.3.2环境因子对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 48
    2.3.3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49
    2.4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 50
    2.4.1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 50
    2.4.2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 51
    2.5植物对无机养料的同化 / 51
    2.5.1氮素的同化 / 51
    2.5.2硫酸盐的同化 / 57
    2.5.3磷酸盐的同化 / 57
    2.6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和意义 / 57
    2.6.1作物的需肥规律 / 57
    2.6.2合理施肥的指标 / 58
    2.6.3合理施肥与现代农业 / 59
    第3章光合作用 / 60
    3.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60
    3.1.1光合作用研究简史 / 60
    3.1.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 61
    3.2叶绿体及光合作用色素 / 62
    3.2.1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 / 62
    3.2.2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及理化性质 / 63
    3.2.3叶绿素的形成及其条件 / 67
    3.3光合作用的机理 / 69
    3.3.1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 / 69
    3.3.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 70
    3.3.3碳素同化 / 77
    3.3.4光合作用的产物 / 82
    3.4光呼吸 / 83
    3.4.1光呼吸的现象与定义 / 83
    3.4.2光呼吸的生物化学过程 / 84
    3.4.3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 85
    3.4.4光呼吸与其他代谢途径的联系 / 85
    3.4.5C3植物、C4植物以及CAM植物的光合特点 / 85
    3.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87
    3.5.1光合作用的指标 / 87
    3.5.2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87
    3.5.3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91
    3.6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 91
    3.6.1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 91
    3.6.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 93
    3.7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及调控 / 94
    3.7.1光合产物运输的途径、方向、速度和形式 / 94
    3.7.2光合产物运输的机理 / 94
    3.7.3光合产物装载和卸载的机理 / 96
    3.7.4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 / 97
    3.7.5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98
    3.7.6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 98
    第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 100
    4.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指标 / 100
    4.1.1呼吸作用的概念 / 100
    4.1.2呼吸作用的指标 / 101
    4.2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和意义 / 101
    4.2.1呼吸途径的多样性 / 101
    4.2.2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 / 106
    4.2.3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 / 109
    4.2.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 110
    4.3呼吸作用的调节、控制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113
    4.3.1糖酵解的调控 / 113
    4.3.2TCA循环的调控 / 114
    4.3.3PPP的调控 / 114
    4.3.4“能荷”调节 / 114
    4.3.5pH的调节 / 115
    4.3.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 115
    4.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 116
    4.4.1内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116
    4.4.2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116
    4.5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 / 117
    4.5.1呼吸作用与作物的栽培 / 117
    4.5.2呼吸作用和农产品的贮藏 / 118
    第5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 120
    5.1信号的概念及类型 / 120
    5.1.1信号 / 120
    5.1.2信号的类型 / 120
    5.2信号的跨膜转换 / 121
    5.2.1受体 / 122
    5.2.2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 / 123
    5.3胞内信号和第二信使系统 / 125
    5.3.1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 125
    5.3.2钙信号系统 / 125
    5.3.3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 / 127
    5.4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 128
    5.4.1蛋白激酶 / 128
    5.4.2蛋白磷酸酶 / 130
    第6章植物生长物质 / 131
    6.1生长素类 / 132
    6.1.1生长素类的发现 / 132
    6.1.2生长素的种类及其化学结构 / 133
    6.1.3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 / 133
    6.1.4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 136
    6.1.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138
    6.1.6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 139
    6.2赤霉素类 / 141
    6.2.1赤霉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 / 141
    6.2.2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 142
    6.2.3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 143
    6.2.4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 143
    6.2.5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 146
    6.3细胞分裂素类 / 147
    6.3.1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 147
    6.3.2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及其化学结构 / 148
    6.3.3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运输和代谢 / 149
    6.3.4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 151
    6.3.5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 152
    6.4乙烯 / 154
    6.4.1乙烯的发现与分布 / 154
    6.4.2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 / 154
    6.4.3乙烯的代谢与运输 / 156
    6.4.4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 156
    6.4.5乙烯的作用机理 / 157
    6.5脱落酸 / 158
    6.5.1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分布与运输 / 158
    6.5.2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 159
    6.5.3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 161
    6.5.4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 162
    6.6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 164
    6.6.1不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 164
    6.6.2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 164
    6.6.3不同激素间代谢的相互关系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 164
    6.6.4不同激素间的连锁性作用对生长发育的调控 / 164
    6.7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 165
    6.7.1油菜素甾体类 / 165
    6.7.2多胺类 / 167
    6.7.3茉莉酸类 / 168
    6.7.4水杨酸类 / 171
    6.7.5独角金内酯 / 172
    6.7.6其他内源生长物质 / 173
    6.8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 173
    6.8.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 173
    6.8.2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的原理及技术 / 175
    第7章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 178
    7.1光受体 / 178
    7.1.1光敏色素 / 178
    7.1.2隐花色素 / 182
    7.1.3紫外光B受体 / 183
    7.2光形态建成 / 184
    7.2.1光与种子萌发 / 184
    7.2.2光与营养生长 / 185
    7.2.3光与花色素苷和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合成 / 185
    7.2.4光与叶绿体的向光性反应 / 185
    7.2.5光与细胞器的形成 / 186
    7.2.6光与气孔开启 / 186
    7.2.7光周期反应 / 186
    第8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 187
    8.1种子的萌发 / 187
    8.1.1种子萌发的概念 / 187
    8.1.2种子的寿命和活力 / 187
    8.1.3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 188
    8.1.4种子萌发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189
    8.1.5种子预处理与种子萌发的调节 / 192
    8.2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192
    8.2.1细胞分裂的生理 / 192
    8.2.2细胞伸长的生理 / 194
    8.2.3细胞分化的生理 / 195
    8.3植物组织培养 / 196
    8.3.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类型 / 196
    8.3.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 196
    8.3.3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 197
    8.3.4组织培养的应用 / 199
    8.4植物的生长 / 200
    8.4.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 200
    8.4.2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 202
    8.5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 204
    8.5.1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相关 / 204
    8.5.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 / 206
    8.5.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 / 207
    8.5.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 207
    8.5.5植物生长的相互竞争和相生相克 / 208
    8.6植物的运动 / 209
    8.6.1向性运动 / 209
    8.6.2感性运动 / 213
    8.6.3近似昼夜节奏——生理钟 / 214
    第9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 216
    9.1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 216
    9.2春化作用 / 217
    9.2.1春化作用的发现 / 217
    9.2.2春化作用的条件 / 217
    9.2.3春化作用的时期和部位 / 218
    9.2.4春化作用刺激的传导 / 219
    9.2.5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变化 / 219
    9.2.6春化作用的机理 / 220
    9.3光周期 / 221
    9.3.1光周期现象的发现 / 221
    9.3.2光周期的反应类型 / 222
    9.3.3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导 / 223
    9.3.4光周期诱导 / 224
    9.3.5光对暗期的中断效应 / 225
    9.3.6光敏色素与开花诱导 / 226
    9.4光周期诱导开花的假说 / 226
    9.4.1成花素假说 / 226
    9.4.2开花抑制物假说 / 227
    9.4.3光敏色素假说 / 227
    9.4.4碳氮比理论 / 227
    9.5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227
    9.5.1春化处理 / 227
    9.5.2指导引种 / 228
    9.5.3控制花期 / 228
    9.5.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 228
    9.6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分化生理 / 229
    9.6.1花器官形成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 229
    9.6.2花器官发育的基因控制和ABC模型 / 230
    9.6.3影响花器官形成的外界条件 / 231
    9.6.4植物性别分化 / 231
    9.7授粉和受精生理 / 233
    9.7.1花粉的生理生化特点 / 233
    9.7.2柱头的生理特点 / 235
    9.7.3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 / 235
    9.7.4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 237
    9.7.5受精前后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 237
    第10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 239
    10.1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 239
    10.1.1种子的发育过程 / 239
    10.1.2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的变化 / 240
    10.1.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其他生理生化变化 / 241
    10.1.4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242
    10.1.5影响种子成熟和化学组成的外界因素 / 242
    10.2果实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 243
    10.2.1果实生长的特点 / 243
    10.2.2果实发育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244
    10.3植物的休眠生理 / 246
    10.3.1种子的休眠原因 / 247
    10.3.2休眠的人工调节 / 248
    10.4植物的衰老生理 / 248
    10.4.1植物衰老的类型与生物学意义 / 248
    10.4.2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249
    10.4.3影响衰老的外界因素 / 251
    10.4.4植物衰老的机制 / 251
    10.5器官脱落生理 / 253
    10.5.1器官脱落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 253
    10.5.2器官脱落的机理 / 253
    10.5.3影响器官脱落的外界因素 / 255
    10.5.4器官脱落的人工调控 / 256
    第11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 257
    11.1植物逆境生理通论 / 257
    11.1.1逆境与植物的抗逆性 / 257
    11.1.2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与代谢变化 / 258
    11.1.3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 / 259
    11.2寒害与植物抗寒性 / 263
    11.2.1冷害与植物抗冷性 / 263
    11.2.2冻害与植物抗冻性 / 264
    11.3热害与植物抗热性 / 266
    11.3.1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 267
    11.3.2植物抗热性的生理基础 / 267
    11.3.3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 / 268
    11.4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 / 268
    11.4.1旱害及其类型 / 268
    11.4.2旱害的机理 / 268
    11.4.3植物的抗旱性 / 269
    11.4.4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 270
    11.5涝害与植物抗涝性 / 270
    11.5.1水涝对植物的伤害 / 270
    11.5.2植物的抗涝性 / 271
    11.5.3提高植物抗涝性的途径 / 271
    11.6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 271
    11.6.1盐害 / 271
    11.6.2植物的抗盐性 / 272
    11.6.3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 273
    11.7病害与植物抗病性 / 273
    11.7.1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伤害 / 273
    11.7.2植物的抗病机制 / 274
    11.7.3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途径 / 274
    11.8虫害与植物抗虫性 / 274
    11.8.1植物抗虫性及其抗虫机制 / 275
    11.8.2提高植物抗虫性的途径 / 275
    11.9环境污染伤害与植物抗性 / 275
    11.9.1大气污染及其对植物的伤害 / 275
    11.9.2水体污染及其对植物的伤害及抗性 / 277
    11.9.3土壤污染 / 277
    11.9.4提高植物抗污染能力的措施 / 277
    11.9.5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278
    11.10活性氧伤害与植物抗逆性 / 279
    11.10.1活性氧及其产生 / 279
    11.10.2活性氧对植物细胞的作用 / 281
    11.10.3活性氧的清除与植物抗逆性 / 282
    第12章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生理 / 284
    12.1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与展望 / 284
    12.1.1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历史 / 284
    12.1.2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展望 / 284
    12.2高等植物细胞的基因组 / 285
    12.2.1高等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 / 285
    12.2.2叶绿体基因组 / 288
    12.2.3线粒体基因组 / 290
    12.3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 291
    12.4植物基因工程 / 292
    12.4.1转化载体的构建 / 292
    12.4.2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植物转基因 / 293
    12.4.3其他转化方法 / 294
    12.4.4转基因植物的检测 / 296
    12.4.5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植物技术的应用 / 296
    12.4.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及对策 / 296
    12.5植物生理的分子基础 / 297
    12.5.1Rubisco的基因表达及酶蛋白组装 / 297
    12.5.2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 297
    12.5.3种子成熟过程中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 / 298
    12.5.4植物抗逆的分子基础 / 298
    参考文献 / 306
    索引 / 309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