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曾扬华著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3996196090
- 版权提供:天津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钗黛之辨
作 者:曾扬华 著
定 价:79.8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页 数:416
装 帧:平装
ISBN:9787201181752
●引言
上篇
第一章·钗、黛之争的历史 1
拥林派 3
拥薛派 7
“钗黛合一”论 10
第二章·林黛玉 15
第三章·薛宝钗 43
第四章·钗黛之比较 83
美丽神话与“和尚说的” 86
“金玉”与“木石” 90
俗美与仙姿 95
见人与见物 100
“冷香”与体香 104
共读“西厢”与说“混账话” 108
多情与无情 113
恋爱与谋婚 120
应景与巴结 125
红麝串子与鹡鸰香串 130
冷漠与真情 134
铜臭与书香 138
谲诈与憨厚 144
结党与独善 150
钗、黛与湘云 158
袭人与晴雯 167
莺儿与紫鹃 173
扑蝶与葬花 181
“上青云”与“飞到天尽头” 187
“停机德”与“咏絮才” 194
第五章·象征艺术中的钗与黛 201
《红楼梦》中的象征艺术 204
象征艺术中的钗与黛 213
第六章·再直观些看作者的态度 241
家庭根底 243
第一件事 245
第一次亮相 249
居处安置 252
红楼梦曲 258
先天之症 261
爱情无价 265
第七章·撼山易,撼薛宝钗难 277
《红楼梦》的特殊笔法使人们不易看清薛宝钗 279
对有些理论的误解影响了人们认清薛宝钗 284
薛宝钗有深广的社会现实基础 290
新的观察方法不能真正读懂薛宝钗 294
下篇 第一章·世人齐说贾母“舍黛取钗” 299
第二章·贾母与林黛玉 305
第三章·贾母与薛宝钗 319
第四章·贾母与史湘云 331
第五章·贾母与王夫人 343
第六章·王熙凤该如何 363
第七章·扩展视野与破除障碍 375
第八章·“舍黛取钗”是后四十回的优选败笔 387
结语 399
参考书目 402
内容简介
《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多年来,在众口一词给予了优选的赞誉的同时,又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意见和纷争。而在这些纷纭众说之中,对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争论,不但从古至今从未停息过,而且甚至可以算是最为激烈的一种争论。本书对这个红学第一大公案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并试图了结此案。同时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为《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考证。上篇重点分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以及当下红学研究派别 ;下篇笔触延伸到其他人物,以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如贾母,王夫人等,顺手织就一幅五光十色的大观园芸芸众生图,为读者理解主要人物的活动乃至整部《红楼梦》提供背景。
曾扬华 著
曾扬华,江西泰和人,1935年出生, 195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出版《〈红楼梦〉新探》《漫步大观园》《〈红楼梦〉引论》《钗黛之辨》《末世悲歌红楼梦》等著作。与人合作有《〈红楼梦〉校注》《〈西游记〉校注》及其他著作数种。曾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现任《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钗、黛之争的历史 历史上的钗、黛之争,不仅是激烈的,而且是复杂的,可谓诸说纷呈,门户、派别对峙,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在具体辨析钗、黛之前,梳理、介绍一下这个问题的诸多说法,无疑是有益的、必要的。 在种种论说中,最重要的大致有三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拥林派、拥薛派和“钗黛合一”论。下面择要加以述介评说。 拥林派 拥林派一般来说,也自然是贬薛派,不过有的在表述中主要文字在贬薛,有的虽没有说到薛,但态度都是明显的。这一派的人数、言论相对来说较多。下面依大致的时间顺序挑选一些主要言论以见其阵势: 1. 涂瀛《红楼梦问答》:“或问:‘宝钗与黛玉,孰为优劣?’曰:‘宝钗善柔;黛玉善刚。宝钗用屈;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2. 朱作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