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套装上中下全3册郭志坤陈雪历时十年编纂近千成语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史历史书籍成语历史故事上海人民出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郭志坤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志坤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开
    • 装帧:套装
    • ISBN:9784845075650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作 者:
     郭志坤,陈雪良 著
    定价:
     158.00
    ISBN号:
     978720815828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07-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史爱好者
    本书是一部以成语串联起来的中国通史。
    本书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一是所征引的成语涵盖了习惯意义上所说的成语、典故、掌故、谚语和俗话等,泛指历史留存下来的、民众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习用”的“固定词组”;二是采入的成语皆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密切相关者,叙其历史原貌,述其历史过程,可称之为“历史成语”;三是打破了传统通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模式化编排体例,采用按每个历史时期(或一个王朝)的主要特色来编排体例,成语的编排顺序,大致体现了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即把这些成语串起来,避免了成语应用上的碎片化,让读者比较清晰、完整地从中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大势;四是每则成语前,简明扼要地叙说衬托成语出现的景象,增强历史现场感,以便读者了解成语产生的深刻背景和含义。
    本书完全不同于时下风行的“戏说”之类的作品,所有成语都备有原始引文,并注明文献出处,便于读者查阅。为避免艰涩难懂,对引文做了白话释义处理。
    作者深谙历史,又熟稔古文,博古通今,全书不仅仅是对成语进行阐释,还结合当今加入了对历史的解读。因此,本书可以边学语文、边学历史,学文以增强写作、会话的能力,学史则能了解博大精深和妙趣横生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总之,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具有文、史普及化功能。
    内容介绍
      中国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把一则则成语串连起来,就是一部丰富详实而充满着现场感的中国通史。
    作者通晓历史,在浩若烟海的成语世界里,采撷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近千则,每则成语撰写约800字,阐述历史精要,用成语缀集成一部别样的中国通史。他们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史笔法,即以成语为线索叙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清朝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作者介绍
      郭志坤,出版家,历史学家,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策划、主持《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中国断代史系列”等多套丛书,与李学勤共同主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况传》《中国宣传史》(先秦卷)等。
    陈雪良,历史学家,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国远古文明之谜》《读三国演义》《中华传统美德》等,与郭志坤合著《中华一万年》《提问诸子丛书》。
    目录
      凡例/1
    自序/1
    一 远古神话传说的岁月/1
    1 中华先人的创世说3
    天地浑沌/3开天辟地/4化生万物/5黄土抟人/6
    女娲补天/7
    2 中华先人的维艰创业9
    穴处巢居/9茹毛饮血/10钻木取火/11庖食天下/13
    演绎八卦/14自强不息/15厚德载物/16蒙以养正/17
    谦谦君子/18夸父追日/18桃符辟邪/20嫦娥奔月/21
    精卫填海/22愚公移山/24赤县神州/26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28树挪死,人挪活/29
    二 五千年前的人文初祖黄帝/31
    1 万国时代及其终结33
    以戈守土/33星罗棋布/34万国林立/35诸侯侵伐/37
    三皇五帝/38文不雅驯/39铜头铁额/41无畏战神/42
    魑魅魍魉/43指南神器/44同胞兄弟/45兄弟阋墙/47
    男耕女织/48
    2 人文初祖——黄帝50
    中央大帝/50宝鼎神策/51修德振兵/52符契圭瑞/53
    忧劳圣人/54人文初祖/56雷厉风行/57奋力牧民/58
    常为天下先/59鸿鹄大志/61仓颉造字/62黄帝四面/64
    黄帝三百年/65
    3 五帝一脉67
    帝王统绪/67绝地天通/68乘龙飞天/70龙马精神/70
    允执厥中/71富而不骄/73敬授民时/74唐虞禅让/76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77天下第一孝/79
    五常之教/80分职定责/81斑竹一枝千滴泪/82
    三 华夏人与中国龙/85
    1 平水土的艰辛历程87
    洪水滔天/87怒触不周/88负命毁族/90城防工程/91
    伤父之诛/93呱呱而泣/94三过家门而不入/95孜孜不倦/97
    克勤克俭/98沐雨栉风/99禹步蹒跚/100一沐三捉发/101
    相辅而成/103堵疏结合/104中流砥柱/105鲤鱼跳龙门/107
    2 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实现109
    禹域九州/109九州攸同/110贡金九牧/112肇我区夏/113
    天下太平/114鼎定天下/115鼎新革故/116皇皇者华/118
    华氏之国/119华夏民族/120社稷江山/121龙有九似/122
    蛇吞象/124龙的传人/126飞龙在天/128群龙无首/130
    四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131
    1 曲折的建国历程133
    玄鸟生子/133功著百姓/134勤其官事/135众望所归/136
    网开三面/137滋味王道/138殷革夏命/140余一人/141
    自我牺牲/142摄政当国/144悔过自责/145妖不胜德/146
    复兴伟业/147
    2 从盘庚迁殷到商纣之亡149
    绍复大业/149洞若观火/150器用惟新/151三年不言/152
    商岩之士/154天下归心/155保惠庶民/156稼穑艰难/157
    酒池肉林/159靡靡之音/160残义损善/161殷有三仁/163
    淫戏自绝/164血流漂杵/166殷鉴不远/167
    3 商代的社会生活169
    龙骨契文/169先鬼后礼/170日夕有食/171天干地支/172
    以人殉葬/173井井有条/175五谷丰登/176六畜兴旺/177
    有猪为家/178羊大为美/180象龟祥瑞/181庶群自酒/182
    悬珠编贝/183负贩朝歌/184王道平平/186
    五 封邦建国诗书礼乐的世界/189
    1 走和平发展之路191
    农师后稷/191彻田为粮/192积德行义/194扶老携幼/195
    日不暇食/196白鱼入舟/197牝鸡司晨/199恭行天罚/200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201封邦建国/203授民封土/204
    四海之内皆兄弟/205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206
    不饥不寒/207守望相助/209
    2 建设礼仪之邦211
    敬而远之/211制礼作乐/212尊卑有序/214近人而忠/215
    中华五礼/217修身践言/218礼尚往来/219礼贤下士/221
    礼让为国/223礼之用,和为贵/224礼不下庶人/226
    3 周王朝的危机和覆亡228
    怀德畏威/228瑶池玉液/230道路以目/231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232共和行政/234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236烽火戏诸侯/237
    六 大国争霸与孔子的诞生/239
    1 大国争霸中的是是非非241
    勤王救主/241秦族始国/242礼坏乐崩/243多行不义必自毙/244
    祝聃射王/246亲仁善邻/247怀璧其罪/248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49尊王攘夷/251言归于好/253
    马齿徒增/254唇亡齿寒/256五羖大夫/257
    止如斩足,行如流水/258秦晋之好/259马首是瞻/261
    宋襄公之仁/262退避三舍/263一饭之报/265
    三缄其口/26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67问鼎中原/268
    报仇雪耻,十年未晚/269卧薪尝胆/270
    2 “轴心时代”的中华圣人273
    继往开来/273学术下移/274至圣先师/276学而时习之/277
    有教无类/278因材施教/280循循善诱/281学而不厌/283
    不耻下问/284举一反三/285三人行,必有吾师/287
    空空如也/288学者为己/289任重道远/290弃璧负婴/291
    不言之教/293无为而治/294自胜者强/296上善若水/297
    大器晚成/29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00治大国若烹小鲜/301
    不战而屈人之兵/303同舟共济/306兼爱天下/308
    赴汤蹈火,死不还踵/309
    3 大夫专政和三家分晋311
    季世之忧/311庆父不死,鲁难不已/313是可忍,孰不可忍/314
    三不朽/316祸起萧墙/318结党营私/319三折其肱/320
    赵氏孤儿/321
    七 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323
    1 一个充满变革精神的大时代325
    以法为治/325食劳禄功/326节财俭用/327舟中敌国/329
    虚左以待/330损有余,补不足/331饮马黄河/333曲高和寡/334
    独断独行/335城北徐公/336门庭若市/338徙木取信/339
    弃灰斩手/340车裂以殉/341胡服骑射/343
    2 一个文化灿烂、百家争鸣的大时代345
    百家争鸣/345持之有故,言之成理/346学富五车/348
    民贵君轻/349得民心者得天下/351土芥寇仇/35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56
    大丈夫/357乐以天下,忧以天下/359舍生取义/360
    天降大任/362人最为天下贵/363载舟覆舟/365开源节流/366
    贵师重傅/367汪洋恣肆/369大鹏展翅/370窃国大盗/371
    莫逆之交/373不治而议论/374学术荟萃/376
    3 一个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大时代378
    围魏救赵/378减灶诱敌/380称王称霸/381蚕食天下/382
    抱薪救火/384合纵连横/385九死不悔/387负荆请罪/388
    纸上谈兵/389
    八 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391
    1 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建立393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历史最多只有三四百万年。在人类的童年,远古人的头脑中时时会浮现出如是的历史性追问:“我”从哪里来?在无“我”之前,天地是否存在?古人凭借想象交出了这样有趣的答案——
    天地浑沌
    神话是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上古时代的人们以为,在天地间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那时“元气未分,浑沌为一”(王充《谈天》)。也就是天地间浊气和清气混合在一起,模糊得简直是一团糟。有的干脆说,那时“天地浑沌,如鸡子”(《艺文类聚》引《三五历记》)。其意是说,那时的天地像一只被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鸡蛋(鸡子),根本透不得一点光,通不得一点气。
    我们的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想象中的天地也是在变化着的,不会永远地“浑沌”下去。“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我们的古人承认这是个自然变化的过程。说是变了一万八千年,才开始有了天地的初形。好像是时间够长的了,其实从地球的形成到适宜于人类居住,何止于一万八千年,实际的时间要长得多呢!但承认地球在变,就了不起。那清清的阳气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那重浊的阴气一点点下沉,变成了大地,这是早期人类的识见。
    我们的古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是承认大自然自身在变,更为了不起的是,认为这种天地之变,最终还是由一个叫盘古的“人”开辟出来的。
    中华文化一开始就与西方文化不同,显示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和人文魅力。西方把天、地、人的创造归功于“上帝”,而中华先人则把创世之功归之于盘古这样一个有灵性的“人”,而且成就了如是伟业——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一成语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表示的基本意思是前所未有,或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指创建空前宏伟的事业。毛泽东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曾运用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说法。
    从语源学意义上讲,“开天辟地”源于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认为,盘古与天地是共生的,“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于其中”,盘古与天地一起变化着,并从天地那里吸取神圣之精气,而人一旦成其为人,则又成为开天辟地的关键性力量。有神话故事说:“盘古氏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即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盘古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而混茫开矣。”(明代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这里,盘古的形象活龙活现在人们的眼前了,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不倦的奋斗着。“凿”是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斧”是用于砍削的工具。凿和斧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盘古就是使用这两种简单的省力的工具从事他的伟业,同时,这样做并非一天两天,而是久久为功,所谓“久而天地乃分”,这是多大的韧劲啊!把开天辟地与盘古这种巨人的作为联系在一起,这在世界神话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在开局之时就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传诵,那是不争的事实。有学者自筹资金,历时数年,行程万里,考察了全国各地,查阅、搜集、记录了有关民族、民俗、考古、历史、志书资料,证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的确广泛地扎根在中华民族各族普通民众的心中。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