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道德经中华书局正版原著老子全本全注全译三全本原版全书精装全集无删减原文注释文白对照老子他说白话全解道家哲学书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张景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21-0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景著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21-05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1483607436
    • 版权提供:中华书局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1. 丰富“三全”体例,大多数章节增加“解读”部分,对本章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加以详细分析讲解。《道德经》用词简洁,不易理解,再加上老子由于逆向思维而产生的一些看似反常的观点,即使有注释和译文,也不太好懂。因此此书大多数章节特别增加了“解读”部分详论本章问题,有的章节涉及问题较多,则分别讲解,以“一、二、三……”做出标识。“解读”的内容相对灵活,主要有本章重要的概念观点、本章历来的难解及争论之处、作者对本章的新解感悟等等,为理解《道德经》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和途径。

    2. 用生动的事例讲解抽象的道理。《道德经》所讲道理抽象深奥,“三全本”《道德经》普遍采取举例说明的方式,通过一些贴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解释道理,使读者能更直观更准确地理解书中要义。比如*章在讲解“道可道,非常道”时,就举了“拈花微笑”的例子来解释大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三十六章更连举了老子的老师常摐以舌柔而存、齿刚则亡的例子教育老子,以及刘邦在鸿门宴示弱而保存实力*终战胜项羽、匈奴单于示弱而在白登山打败刘邦三个例子,解释了何为“柔弱胜刚强”。

    3.在儒、释、道各家互相比较中体现《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特色。儒家、佛家、道家都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三全本《道德经》通过比较三家异同,揭示出《道德经》思想的特点。例如第五章通过辨析儒、道两家对提倡仁义的不同态度,说明老庄的一些言论看似在反对仁义,而实际上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去除了带有功利性的“仁义”,以及借“仁义”之名的“假仁假义”“不仁不义”,提高了行仁行义的标准和层次。

    4.新意迭出,见解独到。本书译注者在广泛掌握吸纳古今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贴合原文,论证充分,可以说对《道德经》的解读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对于二十章与七十章,一般都将它们看作哲理诗,所以讲解时总有解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本书则将它们定义为抒情诗,这样全章结构清楚,逻辑顺畅,情感连贯,之前讲不清的地方也得到了合理解释。再如第九章对于“功成身退”的解释、第四十八章对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释,都更为深刻而切实。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道德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三全本) 开本: 32开
    作者: 张景,张松辉 译注 定价: 30.00
    ISBN号: 9787101151596 出版时间: 2021-05-15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印刷时间: 2021-05-14
    版次: 1 印次: 1

    目录

    前言 ……………………………………………… 1 

    上篇 道经 ……………………………………… 1 

    一章 ………………………………………… 1 

    二章 ………………………………………… 10 

    三章 ………………………………………… 14 

    四章 ………………………………………… 20 

    五章 ………………………………………… 24 

    六章 ………………………………………… 30 

    七章 ………………………………………… 32 

    八章 ………………………………………… 36 

    九章 ………………………………………… 39 

    十章 ………………………………………… 43 

    十一章 ……………………………………… 46 

    十二章 ……………………………………… 48 

    十三章 ……………………………………… 52 

    十四章 ……………………………………… 56 

    十五章 ……………………………………… 59 

    十六章 ……………………………………… 64 

    十七章 ……………………………………… 68

    十八章 ……………………………………… 71 

    十九章 ……………………………………… 73 

    二十章 ……………………………………… 77 

    二十一章 …………………………………… 84 

    二十二章 …………………………………… 88 

    二十三章 …………………………………… 92 

    二十四章 …………………………………… 94 

    二十五章 …………………………………… 99 

    二十六章 …………………………………… 105 

    二十七章 ……&h......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道德经》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道德经》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道德经》作为道家*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和未来。《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道德经》是被译介得*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和《薄伽梵歌》的书籍,而德国前施罗德甚至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买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十二章

    【题解】

    本章反对追求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等生活,并指出了这种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的伤害。老子认为圣人“为腹不为目”,只求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追求耳目享受。这一主张对于的人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④,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⑥,故去彼取此⑦。

    【注释】

    ①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泛指各种艳丽的色彩。目盲:眼瞎。这里指视力衰退。

    ②五音:又叫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这里泛指美妙的音乐。

    ③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里泛指美食。爽:伤。这里指损害味觉。

    ④驰骋(chěng)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驰马打猎使人精神失常。驰骋,驱马奔驰。在春秋时期,贵族出游多乘车。畋猎,打猎。狂,心疾,即所说的精神失常。老子反对五色、五音、五味、畋猎的原因,详见“解读一”。 

    ⑤行妨:使人行动不便。妨,妨碍。一说指行为不好,比如盗窃、掠夺之类的不好行为。为什么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详见“解读二”。

    ⑥为腹不为目:只求吃饱肚子而不求耳目享受。目,这里泛指以上所说的各种感官享受。

    ⑦去彼取此:不要感官享受,只求填饱肚皮。去,不要,排除掉。彼, 指上文讲的五色、五音、五味、畋猎等生活方式。此,指“为腹不为目”的生活原则。

    【译文】

    艳丽的色彩看多了,伤害人的视力;美妙的音乐听多了,伤害人的听力;味美的食物吃多了,伤害人的味觉;沉溺于驰马打猎,会使人精神失常;珍贵的金银财宝,会使人行动不便。所以圣人只求吃饱肚子而不求感官享受,因此要舍弃感官享受而只求填饱肚皮。

    【解读】

    老子反对各种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固然有其偏颇的一面,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其中合理的一面。

    首先,当时能够享受“五色”“五音”“五味”,能够“驰骋畋猎”的人多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这些享受,他们势必要加紧对百姓的剥削。老子反对享乐的思想与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有相似之处,都含有反对统治者享乐腐化以减轻百姓负担的意义。这一思想在七十五章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可参阅。

    其次,即使排除反对剥削压迫这一点不谈,过分的享乐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是有害的。枚乘在《七发》中对此阐述得十分透彻: 

    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蹩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玩物丧志,纵欲伤身,恐怕没有人会怀疑这些话的正确性。

    古人很早就发现“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一社会现象。《左传·桓公十年》记载: 

    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远在老子之前,人们就发现,一个普通百姓本来没有犯罪,可一旦他藏有一块珍贵的玉璧,那就是他的“罪过”了。原因是权贵要给他罗织罪名, 陷害他,以便劫夺他的玉璧。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道,石呆子并不富裕,却有二十把古扇子, 而这些古扇子偏偏被贾府看中,愿意出钱购买。但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此事被当地官员贾雨村知道了,贾雨村为了讨好贾府,便设个法子,讹诈石呆子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就把这些扇子抄了充公,作了官价送给贾府。后来石呆子自杀。如果没有这些古扇,石呆子过得平平安安;有了这些古扇,把他搞得家破人亡。

    潘永因《宋稗类钞》卷十一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姓刘的隐士隐居在衡山的紫盖峰下,家徒四壁,有时还要靠乞讨为生。后来有一位好心的富人送给他一件袍子,刘隐士十分高兴,道谢而去。过了几天, 那富人见隐士仍是破衣烂衫,就问他为什么不穿那件袍子。隐士回答说:“我从前出门,从不锁门;睡觉时,也从不插门。自从有了那件袍子后,放在家里不放心,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把门锁上。晚上睡觉时,也总得把门关得紧紧的。天天都得为这件袍子操心。我本来是穿着这件袍子来的,突然一想:为了一件袍子,把自己搞得这么心神不宁,太不值得了。这时正好有个人从我身边路过,我就把这件袍子脱下来送给他了。袍子送出去以后,我的心就轻松多了,坦然多了。哎 !我差点被你的一件袍子给拖累住了。”这位隐士说自己连一件袍子都放心不下,可能只是一种“借题发挥”,但也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

    从这些事例来看,“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一说法的确是有道理的。那么反过来,没有“难得之货”,往往会为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福祉。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他原来追随项羽,后投奔刘邦,在投奔刘邦途中搭船过黄河: 

    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腰)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史记·陈丞相世家》) 

    船工看到陈平相貌堂堂,怀疑他是逃亡的将军,而将军必定带有金银,于是准备杀人劫财。陈平发现气氛不对,就把衣服脱光,帮助船工划船。船工发现他赤条条一无所有,这才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如果陈平此时拥有难得之货,他的生命大概到此而止,历史上也就没有一位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的陈平了。

    1.原著者: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道德经》。

    2.译注者:张景,哲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庄子新解》等共计八部专著,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等报刊发表《论老子孔子“仁”的同异》等论文共计三十余篇。

    张松辉,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老子研究》《庄子研究》等各类专著四十余部,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老子礼学思想》等论文共计一百余篇。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