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道是无情却有情 郦波品诗词与人生4 诗词入门 探寻中华优秀文化 感悟人生 文学殿堂 中国古典文学 学林出版社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郦波著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4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新春将至,本公司假期时间为: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2月7日。2月8日订单陆续发货,期间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商品参数
    • 作者: 郦波著
    •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4
    • 开本:32开
    • ISBN:9783034393371
    • 版权提供:学林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道是无情却有情
    作 者:
     郦波 著
    定价:
     36.00
    ISBN号:
     9787548616474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软精装
    出版日期:
     2020-05-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都市白领、中学生、大学生、大众读者
    《道是无情却有情》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第四本。取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晴”谐音命名,因为亲情、爱情、友情,所有这些人生至情,都是我们抹不去的生命底色。沿着诗词意境,郦波与读者诸君由诗词入门,到文学的殿堂感悟人生,探寻中华优秀文化的根本,用短暂的生命追寻永恒的价值与光明。
    内容介绍
      《道是无情却有情》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第四本。全书延续系列风格,精选18首诗词经典,其中有《诗经·采薇》、李白《静夜思》的思乡之情,有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惜别友情,有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的灿烂爱情,也有王冕、袁枚“不要人夸好颜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信,有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有秦观“倚东风、豪兴徜徉”的自在。
    沿着诗词,郦波与大家共品诗词之美、人生之美、人生之味,共同追寻人生的真谛。
    作者介绍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著有《五百年来王阳明》《人生自有境界》《诗酒趁年华》《最是人间留不住》《唐诗简史》《宋词简史》《是为彼此 来此人世——郦波品读千古唯美情诗》等。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获评2017年度“中国好书”,《唐诗简史》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60强。
    目录
      目录
    总序:诗词无用的年代 ,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代序:透过诗词 ,追寻人生的真谛
    浊酒一杯家万里——《诗经·小雅·采薇》
    以理服人——汉乐府《长歌行》
    凄清之景中一抹温暖的色彩——王维《鹿柴》
    一片冰心 照耀古今——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曲径通幽禅意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我们就是李白 李白就是我们——李白《静夜思》
    不与傻瓜论短长 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刘郎一曲竹枝词 ,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精神的力量——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曾经最美的爱情 曾经的人间——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在路上——温庭筠《商山早行》
    红尘中的赤子心——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春风十里 ,何如有你——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随园里的时光——袁枚《苔》
    印象纳兰——容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上)
    我是人间惆怅客 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刘郎一曲竹枝词,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郦 波
    我个人太喜欢刘禹锡,喜欢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那种深刻感悟。除了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陋室铭》外,我还特别喜欢他的那首具有创新精神的千古名作《竹枝词》。
    诗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真是一首绝妙的情词情歌,首句仿佛《诗经》,使用了起兴的传统手法。“杨柳青青江水平”是说杨柳青,青青如水,江水平,平平如镜。在这样清丽婉柔的春日里,江边的姑娘听到情郎在船上的踏歌之声。
    接下来两句最为精彩,“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样纯粹的生活场景,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尤其是暮春时节或者盛夏时节还可以经常看到。但这个典型的场景放在这首情词里,实在太有韵味了。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成“闻郎江上”所唱的歌声,是小伙子在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江边的姑娘,听了江上的情郎的歌声,心中宛转起伏,心潮难平,便有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感慨。
    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听出,这里的“有晴”“无晴”是一语双关,既是晴朗的晴,更是谐音情感的情。
    少女听了情郎的歌声,心情固然起伏难平,但她却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辨得清情郎的心意。“道是无晴却有晴”,重点当然是在“有情”了,所以她内心不禁喜悦起来。这时的杨柳青青,这时的春日春景,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心中一下子都无比地鲜活起来。
    这样的《竹枝词》读来真是朗朗上口,让人诵之、歌之不禁心生欢喜,不禁对人生、对生活生出一种别样的热爱来。这样美丽的《竹枝词》刘禹锡作了不止一首,这首只是他《竹枝词》二首组诗中的第一首。
    第二首诗云:“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纥那”是代指踏曲的和声,这首诗是说,巴山楚水之地不仅雨水多,而且巴人善歌,唱歌时就有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巴人这种踏曲的和声,音乐太过优美,三国妙解音律的周瑜周公瑾听了之后,也会为之频频回顾吧?
    这里的楚水巴山,又不禁让我们想起他的名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为什么同样的“楚水巴山”,却带给刘禹锡截然不同的感觉,并创作出这样风格大相径庭的诗作?
    其实,这两首《竹枝词》之前,刘禹锡还有一组十分出名的《竹枝词九首》。
    比如,其二也和“道是无晴却有晴”一样名动千古,云:“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再比如,写世情的其七,云:“瞿唐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还有写民情与生活的名作其九,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这么多《竹枝词》,经刘禹锡之手集中创作而出,在诗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接下来,中国诗史上开始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地出现了一种极其壮观的景象,那就是《竹枝词》的创作开始大量涌现。在刘禹锡的时代,就有很多诗人开始用《竹枝词》与刘禹锡唱和,比如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就曾作有四首《竹枝词》。而元稹、李涉等也有《竹枝词》的创作。
    入宋之后,《竹枝词》的创作更是一下子繁荣起来。黄庭坚、杨万里都有《竹枝词》的创作。明清之际,《竹枝词》的创作不胜枚举,十分兴盛。比如曹雪芹的好友爱新觉罗敦诚,作为清宗室,也在自己的文集中留下了《东皋竹枝词》八首的创作。有学者统计,自刘禹锡开创《竹枝词》的传统算起,由中唐而下,宋、元、明、清文人《竹枝词》的创作,其总量加起来的话,甚至会超过全唐诗的总量,可谓蔚为大观。
    说到这一独特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从诗史上来看,有很明确的证据表明,《竹枝词》最早并不是刘禹锡开始创作的,比如顾况早就作有《竹枝词》一首:“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我们知道,少年白居易入京时专门去拜见的就是当时已经非常有名望的顾况。顾况听说他的名字叫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京城米贵,居大不易。”等读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大为惊叹,说有如此诗情文采,“居”也不难了。因为有顾况的提携,白居易才名声大振。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年,所以说顾况也是刘禹锡的前辈诗人。
    既然顾况早就有明确的《竹枝词》创作,题目也是明确的“竹枝词”三字,但为什么诗史上却把《竹枝词》的开创之功归于刘禹锡呢?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