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正版 电化学丛书 电催化 电催化基础知识 电催化过程教程书籍 电催化剂理论设计理论模拟制备工艺技术书籍 电催化基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8707547316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名称:

    电催化 

    营销书名:

     

    作者:

    孙世刚、陈胜利 主编 

    定价:

    168.00 

    ISBN:

    978-7-122-17183-2 

    关键字:

    重量:

    1133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版次:

    页码:

    663 

    印次:

    本书由电催化基础和重要电催化过程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从纳米结构、表面结构、电子结构出发认识电催化过程和催化剂材料的性质,到电催化剂的理论设计、理论模拟和制备;从氢、氧及有机分子电催化基础,到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生物电化学乃至工业电化学过程等电催化应用。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介绍,同时又紧紧围绕前沿方向。
    本书既适合选择电催化、电化学、催化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作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也适合从事电催化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1章电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11电化学的发展历史1
    12电催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和两类电催化反应及其共同特点3
    13研究电极过程的经典电化学方法、表面分析技术和电化学原位谱学方法5
    131经典电化学研究方法5
    132非传统电化学研究方法及其进展7
    14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效应和表面结构效应12
    141电子结构效应对电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12
    142表面结构效应对电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15
    15一些实际电催化体系的分析和讨论20
    151纳米粒子的组成及其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20
    152催化剂载体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21
    153纳米粒子的表面结构对其电催化性能的影响22
    154纳米尺度电催化剂活性的比较与关联25
    16总结与展望28
    参考文献29
    第2章电催化表面结构效应与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表面结构控制合成
    21电催化表面结构效应33
    211金属单晶面及其表面原子排列结构33
    212晶面结构效应34
    22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结构控制合成及其电催化39
    221纳米粒子形状与晶面的关系39
    222晶体生长规律41
    223低表面能金属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44
    224高表面能金属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电催化51
    23总结与展望67
    参考文献69
    第3章电催化中的电子效应与协同效应
    31金属表面吸附作用的物理化学基础75
    311金属的电子能带结构75
    312吸附质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79
    313吸附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82
    32催化作用中的电子效应与协同效应85
    321吸附作用的电子特征描述85
    322金属表面反应性及其电子效应调控89
    323催化作用中的协同效应91
    33研究实例93
    331氧还原反应Pt合金催化剂的电子效应93
    332甲酸氧化反应Pd合金催化剂的表面反应性调控98
    333氢氧化反应Ni催化剂d带反应性的选择性抑制101
    334利用几何效应调控Pt催化甲醇氧化的反应选择性103
    335PtRu电催化协同效应的直接观测105
    336PdAu合金表面H吸附与CO吸附所需的最小Pd原子聚集体108
    参考文献110
    第4章电催化剂的设计与理论模拟
    41电极/溶液界面电荷传递过程的量子效应114
    411电子转移反应的基本类型114
    412电子转移的基本原理115
    413Marcus的电子转移理论117
    414电极/溶液界面电子的隧道效应123
    42电极/溶液界面的量子化学模拟128
    421计算方法与模型128
    42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电子构型的计算134
    423溶剂效应150
    424电极电势的模拟159
    43电极过程动力学模拟及其应用169
    431氧气电催化还原169
    432甲醇电催化氧化176
    433电催化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模拟180
    44总结与展望190
    参考文献190
    第5章燃料电池催化剂新材料
    5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催化剂概述196
    52阳极催化剂200
    521氢氧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200
    522DMFC阳极催化剂202
    523DFAFC阳极催化剂212
    524DEFC阳极催化剂220
    53阴极催化剂224
    531阴极氧电还原机理224
    532铂基催化剂225
    533非铂基金属催化剂227
    54催化剂制备方法231
    541浸渍液相还原法231
    542胶体法233
    543微乳液法235
    544电化学法235
    545气相还原法236
    546气相沉积法237
    547高温合金化法237
    548羰基簇合物法237
    549预沉淀法238
    5410离子液体法238
    5411喷雾热解法238
    5412固相反应法239
    5413多醇过程法240
    5414微波法240
    5415组合法241
    5416离子交换法241
    5417辐照法241
    55载体242
    551炭黑242
    552中孔碳243
    553CNTs245
    554碳凝胶247
    555空心碳247
    556碳卷249
    557碳纤维250
    558碳纳米分子筛250
    559碳化钨251
    5510硬碳252
    5511碳纳米笼252
    5512金刚石252
    5513富勒烯252
    5514石墨烯253
    参考文献253
    第6章氢电极电催化
    61氢电极反应及其电催化概述270
    62氢的电化学吸附273
    621氢的欠电势吸附274
    622氢的过电势吸附278
    623氢吸附的谱学技术研究280
    624氢吸附的理论计算研究281
    63氢电极反应机理286
    64氢电极反应动力学288
    641氢电极反应交换电流密度的测量288
    642交换电流密度的火山关系图290
    643温度对氢电极反应动力学的影响294
    65氢电催化的Pt表面结构效应296
    66氢电催化的铂纳米粒径效应297
    67总结与展望302
    参考文献304
    第7章铂基催化剂上的氧还原电催化
    71概述307
    72Pt单质金属催化剂309
    721Pt单晶的晶面取向、阴离子吸附对氧还原性能的影响309
    722Pt纳米催化剂的粒径效应314
    73铂基二元模型电催化剂的氧还原行为323
    74Pt及其合金的氧还原活性趋势的理论预期329
    75Pt基金属纳米催化剂334
    76ORR机理的研究进展338
    77总结与展望343
    参考文献344
    第8章几种代氢燃料分子的直接电催化氧化
    81硼氢化物的直接电催化氧化353
    811硼氢化物作为代氢阳极燃料的优势与问题353
    812不同金属上硼氢化物电氧化的基本行为354
    813BH-4在金属电极上的电氧化模型360
    814硼氢化物的直接电催化氧化小结364
    82氨的直接电催化氧化364
    821氨的直接电催化氧化概述364
    822氨在Pt及其合金上的电氧化行为365
    823氨在金属镍上的电氧化行为371
    83硼氮烷作为阳极燃料的电催化376
    831硼氮烷作为阳极燃料的电催化概述376
    832BH3NH3在Ag电极上的电氧化377
    833几种典型催化剂上硼氮烷的直接电氧化381
    834总结与展望385
    参考文献385
    第9章有机小分子电催化
    91概述388
    92 CO的电催化氧化390
    921CO在金属表面的吸附390
    922CO在Pt表面电氧化391
    923纳米Pt表面CO的电氧化:尺寸及晶面效应394
    924PtRu合金表面CO电氧化的“双功能机理”395
    925d带能级与表面偏析对电催化的影响397
    93甲醇的阳极氧化399
    931甲醇的电氧化机理399
    932甲醇电氧化催化剂的设计400
    94甲酸的电催化氧化402
    941Pt表面甲酸电氧化机理402
    942Pd表面甲酸电氧化404
    943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的设计405
    95乙醇的电催化氧化407
    96碱性环境中C1小分子的电氧化408
    961碱性条件下CO电催化氧化409
    962碱性条件下甲醇的电催化氧化409
    97总结与展望411
    参考文献412
    第10章酶电催化
    101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418
    1011酶的基本概念418
    1012酶的活性中心418
    1013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419
    1014酶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419
    1015酶的四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421
    102酶催化反应的一般理论422
    1021酶催化反应理论422
    1022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424
    1023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的求取426
    103酶催化反应的电化学427
    1031酶催化反应的电化学研究方法427
    1032酶催化反应的电流理论434
    1033酶在电极表面的固定439
    104酶催化电化学研究的几个重要例子451
    1041葡萄糖氧化酶452
    1042反丁烯二酸还原酶和丁二酸脱氢酶454
    1043过氧化物酶459
    1044钼氧转移酶462
    1045细胞色素P450酶467
    1046氢酶469
    1047含铜氧化酶471
    105酶电化学催化的应用472
    1051用于底物的定量测定473
    1052用作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催化剂478
    1053电化学免疫分析482
    1054DNA杂交检测483
    参考文献484
    第11章光电催化
    111概述495
    112光电催化原理498
    1121太阳能光电催化原理498
    1122环境光电催化原理503
    113光电催化剂与光电催化反应507
    1131TiO2光电催化剂的制备507
    1132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途径510
    1133WO3光电催化剂512
    1134CdS光电催化剂514
    1135ZnO光电催化剂515
    1136新型配合物半导体光电催化剂517
    1137具有光电催化功能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517
    1138光电催化剂的表征518
    1139光电催化反应527
    114重要的光电催化过程及应用541
    1141光电催化电解水制氢541
    1142光电催化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542
    115光电催化的研究方法544
    1151光催化研究过程的分析方法545
    1152光电催化的动力学研究549
    1153光电化学研究方法552
    参考文献561
    第12章燃料电池电催化
    121燃料电池的分类和性能567
    1211燃料电池分类568
    1212燃料电池性能568
    122燃料电池电催化571
    1221催化剂概述571
    1222电催化反应特点573
    1223催化剂的表征方法578
    1224催化剂的结构组成588
    1225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592
    1226催化剂的耐久性596
    123总结与展望604
    参考文献605
    第13章工业过程电催化
    131氯碱工业过程电催化609
    1311氯碱工业概述609
    1312氯碱电解槽的析氯阳极电催化612
    1313氯碱电解槽的析氢阴极电催化619
    132湿法冶金工业电积过程电催化621
    1321湿法冶金工业概述621
    1322氯化物水溶液中Ni、Co电积过程电催化624
    1323硫酸溶液中Ni电积过程电催化625
    1324硫酸溶液Zn电积过程电催化629
    133熔盐铝电解过程电催化639
    1331熔盐铝电解工业概述639
    1332碳素阳极的掺杂电催化640
    1333碳素阳极掺杂电催化机理645
    1334锂盐阳极糊及其工业应用649
    1335预焙阳极的掺杂电催化与综合改性651
    参考文献652
    索引659

    《电化学丛书》的策划与出版,可以说是电化学科学大好发展形势下的“有识之举”,其中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从基础学科的发展看,电化学一般被认为是隶属物理化学(二级学科)的一门三级学科,其发展重点往往从属物理化学的发展重点。例如,电化学发展早期从属原子分子学说的发展(如法拉第定律和电化学当量);19世纪起则依附化学热力学的发展而着重电化学热力学的发展(如能斯特公式和电解质理论)。20世纪40年代后,“电极过程动力学”异军突起,曾领风骚四五十年。约从20世纪80年代起,形势又有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固体物理理论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更广泛应用与取得实用性成果;另一方面是对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新材料的迫切要求与大量新材料的制备合成。一门以综合材料学基本理论、实验方法与计算方法为基础的电化学新学科似乎正在形成。在《电化学丛书》的选题中,显然也反映了这一重大形势发展。
    其次,电化学从诞生初期起就是一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这一学科在解决当代人类持续性发展“世纪性难题”(能源与环境)征途中重要性位置的提升和受到期待之热切,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可以不夸张地说,从历史发展看,电化学当今所受到的重视是空前的。探讨如何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发展电化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结合应用研究发展学科,应该是《电化学丛书》不容推脱的任务。另一方面,尽管形势大好,我仍然期望各位编委在介绍和讨论发展电化学科学和技术以解决人类持续发展难题时,要有大家风度,即对电化学科学和技术的优点、特点、难点和缺点的介绍要“面面俱到”,切不可“卖瓜的只说瓜甜”,反而贻笑大方。
    《电化学丛书》的编撰和发行还反映了电化学科学发展形势大好的另一重要方面,即我国电化学人才发展之兴旺。丛书各分册均由各该领域学有专攻的科学家执笔。可以期望:各分册将不仅能在较高水平上梳理各分支学科的框架与发展,同时也将提供较系统的材料,供读者了解我国学者的工作与取得的成就。
    总之,我热切希望《电化学丛书》的策划与出版将使我国电化学科学书籍跃进至新的水平。

    查全性
    二〇一〇夏于珞珈山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