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胶体与表面化学 4版 化学物理学工业技术书籍 物理化学 科技书籍大全自然科学 常用吸附剂结构和性能 表面活性剂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沈钟//赵振国//康万利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沈钟//赵振国//康万利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
    • ISBN:9786458152216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胶体与表面化学(第4版)

    原价:39.00元

    作者:沈钟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ISBN:9787122129826

    字数:

    页码:329

    版次: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重量:581 g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编辑推荐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4版)》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胶体与表面化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应用化学、化工、油田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选矿、纺织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参考。

    媒体推荐


     

    内容提要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4版)》是在2004年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介绍了胶体的基本概念、制备和性质,界面现象和吸附,常用吸附剂的结构和性能,表面活性剂,乳状液,凝胶,气溶胶,膜等内容,并增补了胶体与表面化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如纳米晶体、特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气溶胶、膜、流变性测定仪器等)。《胶体与表面化学(第4版)》保持了前三版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密切结合我国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实际,对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采油等学科中一些同胶体与表面化学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书概念清晰,兼容了讲授与自学的特点,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胶体与界面1
    一、分散系统1
    二、胶体2
    三、表面与表面自由能3
    第二节胶体化学发展简史4
    第三节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4
    第四节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发展5
    第二章胶体与纳米粒子的制备7
    第一节胶体的制备7
    一、胶体制备的一般条件7
    二、胶体制备的方法7
    三、凝聚法原理9
    第二节溶胶的净化10
    一、渗析10
    二、渗透和反渗透12
    第三节单分散溶胶13
    第四节胶体晶体16
    一、胶体晶体16
    二、胶体晶体的制备17
    第五节纳米粒子的制备22
    一、纳米粒子概念22
    二、纳米粒子的特性22
    三、纳米粒子的制备23
    四、纳米粒子的应用30
    第六节纳米材料与纳米污染32
    一、纳米材料32
    二、纳米污染38
    第七节纳米液滴与纳米气泡39
    一、纳米液滴(nanodroplet,ND)39
    二、纳米气泡(nanobubble,nanoscale gaseous state)39
    第三章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41
    第一节溶胶的运动性质41
    一、扩散41
    二、布朗运动42
    三、沉降44
    四、渗透压与Donnan平衡48
    第二节溶胶的光学性质49
    一、丁道尔效应50
    二、Rayleigh散射定律50
    三、溶胶的颜色51
    第三节溶胶的电学性质53
    一、电动现象53
    二、质点表面电荷的来源56
    三、双电层结构模型和电动电势(ζ电势)57
    四、扩散双电层的数学处理59
    五、非水介质中的双电层理论63
    第四节胶体系统的流变性质63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64
    三、稀胶体溶液的黏度65
    三、浓分散系统的流变性质67
    四、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70
    五、生物体液与血液的流变性72
    第五节胶体稳定性74
    一、溶胶的稳定性与DLVO理论75
    二、溶胶的聚沉78
    三、聚合物对胶体的稳定与絮凝作用80
    第六节显微镜及其对胶体粒子大小和形状的测定81
    一、普通显微镜81
    二、超显微镜81
    三、电子显微镜82
    四、胶粒的形状86
    五、胶粒的平均大小与多分散度87
    第四章表面张力、毛细作用与润湿作用89
    第一节表面张力和表面能89
    一、净吸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89
    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90
    三、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91
    第二节液液界面张力93
    一、Antonoff规则93
    二、GoodGirifalco公式94
    三、Fowkes的理论94
    四、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95
    第三节毛细作用与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95
    一、毛细作用95
    二、弯曲界面的内外压力差, Laplace公式95
    三、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Kelvin公式98
    第四节润湿作用和杨方程99
    一、润湿现象和润湿角99
    二、润湿角的测量方法100
    三、影响润湿角大小的一些因素101
    四、铺展103
    五、润湿热104
    第五节固体的表面能105
    一、固体的表面105
    二、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能105
    三、固体表面能的实验估测106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溶液109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109
    一、表面活性剂定义109
    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110
    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11
    四、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质112
    五、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114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性质115
    一、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115
    二、胶束的结构及聚集数118
    三、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19
    第三节反胶束与囊泡122
    一、反胶束122
    二、囊泡123
    第四节Gibbs吸附公式及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结构124
    一、Gibbs吸附公式124
    二、Gibbs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有关注意事项125
    三、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层结构126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与胶束催化128
    一、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128
    二、胶束催化131
    第六节表面活性剂的其他重要作用与应用135
    一、洗涤作用135
    二、润湿的应用135
    三、渗透的应用136
    四、分散和絮凝136
    五、起泡和消泡138
    六、强化采油中的应用138
    第七节表面活性剂与环境139
    一、表面活性剂的毒性140
    二、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140
    第八节三种新型表面活性剂140
    一、Gemini型表面活性剂141
    二、Bola型表面活性剂142
    三、树枝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142
    第六章乳状液144
    第一节乳状液概念及类型144
    第二节乳状液的制备和物理性质145
    一、乳状液的制备145
    二、乳状液的物理性质147
    第三节乳状液类型的鉴别和影响类型的因素148
    一、乳状液类型的鉴别148
    二、决定和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148
    第四节乳化剂的分类与选择149
    一、乳化剂的分类149
    二、乳化剂的选择150
    第五节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52
    一、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152
    二、油水间界面膜的形成152
    三、界面电荷153
    四、乳状液的黏度153
    五、液滴大小及其分布153
    六、粉末乳化剂的稳定作用153
    第六节乳状液的变型和破乳154
    一、乳状液的变型154
    二、影响乳状液变型的因素155
    三、乳状液的破坏156
    第七节微乳状液158
    一、微乳状液的微观结构158
    二、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59
    三、微乳状液形成机理159
    四、微乳状液的制备161
    五、微乳状液相图161
    六、微乳状液的性质163
    七、微乳状液的应用163
    第八节乳状液的应用165
    一、控制反应165
    二、农药乳剂165
    三、沥青乳状液165
    四、稠油的乳化降黏165
    五、纺织工业165
    六、制革工业166
    七、乳化食品和医药用乳剂166
    八、微粉制备166
    第九节多重乳状液和液膜分离166
    一、多重乳状液166
    二、液膜分离167
    第七章吸附作用与吸附剂170
    第一节固气界面上的吸附作用170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170
    二、吸附热172
    三、吸附曲线173
    四、吸附量测定的实验方法174
    五、固气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177
    第二节气体吸附等温方程式178
    一、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178
    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单分子层吸附理论179
    三、BET吸附等温式——多分子层吸附理论182
    四、Polanyi吸附势能理论和DR公式185
    五、孔性固体的毛细凝结187
    第三节吸附法气体分离189
    一、不同吸附剂的选择性气体分离189
    二、变温吸附190
    三、变压吸附191
    第四节固液界面吸附的作用193
    一、溶液吸附的一般影响因素194
    二、自稀溶液吸附的等温式和等温线195
    三、混合溶质吸附197
    四、多分子层吸附198
    五、对高分子的吸附198
    六、对电解质的吸附200
    七、生命过程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吸附202
    八、二元液体混合物的吸附206
    第五节水处理中的吸附作用206
    一、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207
    二、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07
    三、絮凝法用于水处理209
    第六节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孔径分布及表面分维值212
    一、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212
    二、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216
    三、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孔径分布217
    四、压汞法测定固体孔径分布218
    五、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表面的分维值220
    第八章常用吸附剂的结构、性能和改性223
    第一节多孔性物质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223
    一、密度223
    二、比表面积224
    三、孔体积224
    四、平均孔半径225
    五、孔径分布226
    六、粒度226
    第二节常用吸附剂的结构和性能229
    一、硅胶229
    二、活性氧化铝237
    三、活性炭240
    四、吸附树脂244
    五、黏土247
    六、硅藻土251
    七、沸石分子筛254
    第三节固体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262
    一、表面改性效果的评定262
    二、表面改性方法和机理266
    三、表面改性的应用271
    第九章凝胶、气溶胶、泡沫和膜275
    第一节凝胶275
    一、凝胶的形成275
    二、凝胶的结构276
    三、凝胶的性质279
    四、高吸水性高分子凝胶285
    五、凝胶中的扩散和化学反应286
    第二节气凝胶289
    一、气凝胶概念289
    二、气凝胶的制备289
    三、气凝胶的特性291
    四、气凝胶的应用292
    第三节气溶胶293
    一、气溶胶的概念293
    二、气溶胶的形成与类型293
    三、气溶胶的表征方法294
    四、气溶胶的动力学特性295
    五、气溶胶的电学性质296
    六、气溶胶的光学性质296
    七、气溶胶的危害与应用298
    第四节泡沫299
    一、泡沫的形成与性质299
    二、泡沫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301
    三、起泡剂和稳泡剂305
    四、消泡和消泡剂305
    五、泡沫驱306
    第五节膜307
    一、膜的定义307
    二、不溶物单分子层膜307
    三、LB膜316
    四、BLM319
    五、生物膜模拟322
    六、脂质体与囊泡323
    七、自组装膜326

    作者介绍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中国著名胶体化学家傅鹰院士说过:“一种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的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
    胶体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有史以前,祖先就会制造陶器;汉朝已能利用纤维造纸;后汉时又发明了墨;其他像做豆腐、面食以及药物的制剂等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成品及其制作过程都与胶体化学密切相关。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利用木材浸水膨胀来破裂山岩;瑞典化学家Scheele早在1777年就做过用木炭吸附气体的试验;1809年,俄国化学家PeHcc发现了土粒的电泳现象;1829年,英国植物学家Brown观察到花粉的布朗运动。此后,许多人相继制备了各种溶胶,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胶体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历史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1861年开始的,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Thomas Graham,他系统研究过许多物质的扩散速度,并首先提出晶体和胶体(colloid)的概念,制定了许多名词用来形容他所发现的事实。现今我们所用的一些名词,如溶胶、凝胶(gel)、胶溶(peptization)、渗析(dialysis)、离浆(syneresis)等都是Graham提出的。尽管在这一时期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但胶体化学真正为人们所重视并获得较大的发展是从1903年开始的。这时,Zsigmondy(德)发明了超显微镜,肯定了溶胶的一个根本问题——胶体系统的多相性,从而明确了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的关系。1907年,德国化学家Ostwald创办了第一个胶体化学刊物《胶体化学和工业杂志》,因而许多人将这一年视为胶体化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的一年。1902年,Zsigmondy出版《胶体化学》,1909年Freundlich出版《毛细管化学》并提出Freundich吸附等温式。1915年美国化学家Langmuir提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1938年由Brunauer、Emmett、Teller提出BET多层吸附理论。1930~1940年间,由Derjaguin、Landau、Ververy、Overbeek提出疏液胶体稳定性理论(DLVO理论)。近百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和应用(如超离心机、多种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散射仪、多种能谱仪、LB膜技术等)使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跃进,许多成果得以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进行探讨。
    传统的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溶胶(也称憎液胶体)和高分子真溶液(也称亲液胶体)。约30年前,Shaw还把在表面活性剂中讨论的以肥皂为代表的皂类视为第三类胶体体系,现称其为缔合胶体。在胶体化学中,人们不仅要研究这些体系本身的许多基本性质,而且要研究这些基本性质相联系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如,明矾为什么能净水?肥皂为什么能去污?向高空抛撒的粉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鱼汤为什么能“冻”起来以及怎样脱去原油中所含的水分等问题,这些都要靠胶体化学来解答。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涉及到分散体系的形成、破坏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界面性质)等问题,所以都是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序言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