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南怀瑾经典 全4册南怀瑾说易经+南怀瑾说儒+南怀瑾说道+南怀瑾说中庸 品读名家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国学书南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南怀瑾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南怀瑾著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ISBN:9787702174094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信息:

    总书名:南怀瑾经典(4册)


    单本书名  书号


    南怀瑾说易经 ISBN:9787519501242


    南怀瑾说儒   ISBN:9787519500672


    南怀瑾说道   ISBN:9787519500467


    南怀瑾说中庸 ISBN:9787519501136

    容介绍:《南怀瑾说道》

    于台风著的《南怀瑾说道(南怀瑾经典辅读版)》立足于南怀瑾先生对道家经典的阐述,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人情世故、领导艺术、无为之道、养生智慧、生活哲学、生命真谛等角度出发,阐述南怀瑾道家思想精髓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运用,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目录:

    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为人处世: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曲则全,枉则直

    宠辱面前,谁能不动心

    持而盈之,不争故无忧

    操守也,濯足浊流人自清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名与身孰亲,得与亡孰病

    功成,名遂,身退

    大智若愚,智者的生存之道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的强者,以强示弱而胜

    第二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修身养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

    轻诺者,必寡信

    上善若水,求教于水的人生艺术

    自我,摆脱世俗的枷锁

    人不尊己,危辱及之

    学会专注,意之所属着其行

    守静持重,乃立身之本

    人生境界有大小:小知不及大知也

    第三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人情世故: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

    所谓生存,先存己而后存人

    保持判断力,有些赠予不能接受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谨尔言,慎尔行

    善言无瑕,滴水不漏

    言多语失,多言数穷

    君子之交,亲疏有度

    人情值千金:不可不懂的人情世故

    第四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领导艺术:不盈不满,雅量容天下

    贤者用人,故智尽而不乱

    说话,高位者的必修课

    精明能干就能成功吗

    开拓眼界,由观身到观天下

    不尚贤,则民不争也

    名利上,不争天下先

    善于识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出户,而知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柔克刚,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五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无为之道:道之本性,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

    道之本性,常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无为”,至人无己,圣人无名

    道的高标准:*顶聪明,*顶痴

    道并行而不悖

    隐士文化: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

    大道无为,无为而治

    天下有道,故知足之足

    第六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养生智慧:凭虚御风,栩然蝴蝶

    祛病延年,有道可修

    静的艺术:致虚极,守静笃

    五味、五色与五脏

    养生至简:睡眠养生,少睡不困

    有些梦境能预示疾病

    经脉对照天时

    学会笑,以自得为功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阴阳四时,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根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无怒,夏季养生之道

    精与魂,藏肾肝

    第七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生活哲学: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

    因缘有命,随缘世事无挂碍

    人生的舍与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爱与被爱:度在身,稽在人

    生有涯而知无涯

    喜怒哀乐,心态也,情态也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

    第八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生命真谛: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福祸相依,处之泰然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动的哲学:动之,徐生

    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止的人生: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作者介绍:

    于台风,新闻专业毕业,网站编辑,财经栏目撰稿人,一直留心观察经济政策的变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采访过多位名人,著有大量房产和名人访谈等方面的文章。

    在线试读:

    读南怀瑾先生的著述《老子他说》可以看出,在先生心里,“曲则全”和“枉则直”都是值得遵循的天道和自然法则,若能巧妙用到为人处世上,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先生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是老子抓住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原则后,指出的做人处世与自利利人之道,即用委婉迂回的方式达到圆满的处世结果。比如,同样是批评人,南先生说:“善于言辞的人,讲话只要有此一转就圆满了,既可达到目的,又能彼此无事。若直来直往,有时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生在世,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如果采用直接的方式行不通,可以换种思路,采用间接的方式试试。

         聪明的人懂得变通 历**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懂得与世推移、顺势而为的道理。这样的人往往比常人*加心思细腻,不拘泥于形式,能够依据不同情况用含蓄曲折的方式达到利人利己的目的。如此一来,既能顾全面子,又能顾全里子,成全所有人,进而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诸葛亮就是一位善于变通的智者。

         历**有名的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告终。

        当时孙刘联盟虽然大胜,却并不一心,可以说各自都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周瑜想把曹操及其残留部队赶到刘备的地盘,借刘备之手杀掉曹操,让魏国的复仇大军以刘备为*大的仇人,以挑起双方战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他既不能让曹操死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日后埋下祸端,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放了曹操,致使盟友东吴不满。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诸葛亮料到多疑的曹操必定会走那崎岖难行的华容道,又考虑到曹操对关羽有恩,再加上夜观天象发现曹操命不该*,于是搬出关羽把守华容道。诸葛亮深知以关羽有恩必报的个性,他一定禁不住曹操的巧舌如簧,*终宁愿自己领受军法,也会放走曹操。所以,*终,诸葛亮不但巧妙地放走了曹操,使周瑜的奸计不能得逞,又让关羽报了曹操昔日的知遇之恩,以免日后战场相见再心存顾虑。同时,当东吴派鲁肃来打探战况时,诸葛亮又以一场苦情戏堵住了东吴的嘴。诸葛亮此举,可谓“一箭三雕”,一切看似在意料之外,却又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试想,如果诸葛亮不懂变通,而是直截了当地选择杀或者不杀曹操,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杀曹操,正中了周瑜的奸计:一方面,魏国势力衰退,必定会把刘备当作头号大敌;另一方面,东吴一家独大,从此不再把刘备放在眼里,随时都能灭之歼之,刘备及其军队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若不杀曹操,并堂而皇之地放走曹操,必然会引起东吴的不满,坐实背叛盟友的罪名,而孙刘联盟破裂,蜀军也会腹背受敌。事实上,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诸葛亮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他只能放走曹操,而且要手段高明地放,要有一个合乎情理、能够让东吴哑口无言的理由,而曹操和关羽昔日的恩情,恰巧就成了这个理由。

         *终,诸葛亮迂回地放走了敌人,保全了自己,这其中就体现了“曲则全”的道理。

         P3-5

    内容介绍:《南怀瑾说中庸》

    《中庸》是一部蕴含丰富处事哲理的传世经典。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当中*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所提出的行为目标是知行合一,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南怀瑾先生深谙中庸妙义,对中庸之道有过深入研究和精到阐述。本书立足南怀瑾先生的中庸思想,联系生活实际,从当下的为人处事、经营管理、修养教化、自我教育、思辨哲学等方面入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庸智慧,运用中庸之道。

    目录:

    章 南怀瑾谈中庸内涵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庸

    第二章 南怀瑾谈为人处世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第三章 南怀瑾谈修养教化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第四章 南怀瑾谈管理智慧中庸其至,民鲜能久

    第五章 南怀瑾谈自我教育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六章 南怀瑾谈思辨哲学天命之谓性,人性本为欲

    第七章 南怀瑾谈进退智慧中规中矩,知进知退

    第八章 南怀瑾谈和谐法门致中和,天地位焉, 物育焉

    作者介绍:

    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已出版专著《乾隆文治与纪晓岚志怪创作》《文学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冲突》《世界绘画文化》《菊与刀》等。

    内容介绍:《南怀瑾说儒 》

    对国之学术,今世之人不论礼乐佳篇,但论书香铜臭,鲜有佳作。然纵观百家之言,其一言甚之有理:“不读南怀瑾,何以知国学。”南怀瑾得如此美誉,不仅在于“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的文采,更在于“承袭百家之精粹”的学问。南怀瑾先生是当得起赞誉的国学大师。

    古说才德难两全,才高者易流于宕逸,德厚者偏于儒顺。南怀瑾先生鉴古达今,见微知著,才德兼备,超凡人尘,用舍无尤,行藏合道,世人颂以“大居士”、“教授”、“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可谓不无道理。

    目录:

    *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处世哲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难得糊涂,不如归去003

    千古难明,*有自知006

    凡夫重利,圣人重义009

    滔滔浊世,特立独行012

    所谓大勇,能定天下015

    先安身,后立命018

    圣人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021

    月盈则亏,把握分寸024

    藏器于身,待机而动027

    送往迎来,柔远人也030

    立身处世,气节为正033

    第二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入世修行,从容中道不易为039

    天命、率性、修道,天人合一之境界04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046

    致中和,人生的大智慧049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053

    依道而行,和而不流057

    君子自察内省,慎其独也060

    道不远人,人人皆可为道063

    曲高则和寡,水清则无鱼066

    “过”与“不及”,都是一种病069

    第三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管理智慧:

    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善用策略,规之以正075

    柔能克刚,学学高明的“太极拳”078

    刚柔相济,恩威并用081

    仁义者,自完之道,进取之术084

    兼收容量,方见仁心08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090

    不迁怒,不贰过093

    治国难,齐家更难097

    权智,为政的下下等境界100

    大小之间,能屈能伸104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107

    纵横之道,两大之间难为小110

    第四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说话艺术: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巧言令色,鲜矣仁115

    弗知而言为不知,知而不言为不忠118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121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24

    仁者,其言也仞128

    隐居,则可放言131

    君子讷于言,敏于行134

    第五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学问之理:

    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知其深

    做学问,吾日三省吾身139

    享受寂寞,为学问而学问142

    追本溯源,探索历史与文化的关系145

    自幼诵读,明心明目149

    学问,乃功名之外的深意153

    启蒙教育,先做人,后教学157

    教育变革,循序渐进中的良性循环161

    尊师重道,人类文明的共性164

    温故知新,更上一层楼167

    美国文化,西方吹来的迷惘170

    望子成龙,家庭教育要反思172

    第六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修身哲学: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可逝而不可陷,此乃君子风骨177

    *淡泊以明志180

    欲壑难填,人到无求品自高18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88

    “道”为体,“德”为用191

    身心兼修,人身是一个小天地194

    知、仁、勇,天下之达德197

    诚者,择善而固执之200

    忠与信,人生的两大修为204

    小不忍则乱大谋207

    量力而为之,谦虚好学之210

    子与人歌而善214

    第七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生活智慧:

    人生不过一念之间

    享受生活,但不要玩物丧志221

    梦似人生,人生似梦225

    所谓宁静,无须用心去求228

    无祸无门,惟人自召232

    人生的价值,在于参赞不足23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38

    苦中作乐,箪食瓢饮在陋巷241

    每一刹那,皆是新的人生244

    生活真谛,在于一呼一吸之间247

    仁者也,不忧不惧251

    第八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生命义理:

    宇宙之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所谓时间:吉光片羽,稍纵即逝257

    成功失败两相依260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263

    一念之间,人生成败的关键266

    朝生暮死,死生如在旦暮间268

    贪欲,生死轮回的根本271

    生命的辩证法:光明来自黑暗273

    智慧的*高境界:精义入神,以致用也276

    内容介绍:《南怀瑾说易经》

    本书针对南怀瑾先生对《易经》在哲学、艺术、修养、人文、处世等方面的解读,深入浅出介绍了易经原理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奥妙运用。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不仅有助于普通读者对这部经典的理解,也能让读者从中找到释疑解惑的钥匙,为生活实践与人生道路找到正确的指引和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南怀瑾谈易经义理:经典中之经典,智慧中之智慧变易与变通003

    察见渊鱼者不祥006

    守规矩而成方圆010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013

    小事着手,成就大业016

    行动取得收获,易之教也019

    中心,“不三不四”之间022

    易经,平淡而神秘的哲学025

    五行的生与克028

    变化:刚柔相摩,八卦相荡031

    第二章 南怀瑾谈处世智慧: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至简至易,得天下之理037

    千变万化,非进则退040

    自助,人助,天助043

    无咎者,善补过也046

    辨吉凶者,存乎辞050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053

    周乎万物,道济天下057

    乐天知命,故不忧060

    安土敦仁,而恒爱063

    走曲线,曲则全066

    求于人者,畏于人069

    内直外方,四海一家072

    第三章 南怀瑾谈心灵管理:君子以成德为行

    第四章 南怀瑾谈领导艺术: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第五章 南怀瑾谈财富法门:财成天地,小往大来

    第六章 南怀瑾谈生活哲学:过中道生活,是非不挂于心

    第七章 南怀瑾谈生命真谛:生死如旦暮,世人无可避

    第八章 南怀瑾谈宇宙哲理: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