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本公司假期时间为: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2月7日。2月8日订单陆续发货,期间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 商品参数
-
- 作者:
[德]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1
- 开本:32开
- ISBN:9787560333698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抚养
作者/译者李玫瑾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422-7
CIP数据I.①心... II.①李... II.①心理健康-家庭教育Ⅳ.①G444②G78
开本(16)16开
页码/字数/纸张320页/258千字/80g书纸
装帧/包册数平装/52
定价46.8
出版时间2021-06
编辑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大人只有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人的许多问题源于早年养育
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 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爱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他,稍懂事起就要教他行为有规矩,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
人们一直认为“育”只是用嘴给他讲道理,却忽略了还可以通过动作和各种接触来进行,即“养”的过程本身就是育。
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这种社会行为确实需要学习,但前提是父母要有意地培养他的这种行为,让他建立一套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内容简介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与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和键时期。
目录
序言
第章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没有时间思维的人容易迷失人生
所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
孩子的问题多是身边的大人造就
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家庭结构齐全不等于功能健全
家庭功能体现在父母的修为中
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二章 心理彰显人之灵魂
遗传与生理相当于“心理硬件”
人的心理遗传中包含着祖上的修为
早年养育相当于系统软件编程
心理系统有缺陷会成终身“漏洞”
意识水平标志着人的心理水准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心理不成熟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识人识己
人的许多潜意识活动常常不自知
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
让心理困扰者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要义
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
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
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
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
危险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第三章 心理发展有迹可循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谈对象怕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同一类人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
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
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
养育的时期是依恋期
青春期要父母的智慧
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为老不尊者早就存在个性缺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