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正版书籍]怪诞故事集 (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短篇小说集,十个怪诞、疯狂、恐怖和幽默的故事)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 | | 李怡楠译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 李怡楠译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开本:32开
    • ISBN:9780564484093
    • 版权提供:浙江文艺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小说,曾入围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

     

    • 十个以“怪诞”为核心的故事:有关于现实生活的奇幻想象,如《接缝》里突然消失了接缝的袜子,《罐头》里母亲留下的奇奇怪怪的罐头;有带有哥特色彩的恐怖故事,如《旅客》里总在夜晚床边出现的人影;有带有童话色彩的历史传奇,如《绿孩子》里缠着波兰麻辫的绿皮肤的野孩子;有对于现实的幽默讽刺,如《真实的故事》里意外卷入一场命案的大学教授;还有充满科幻色彩的《拜访》和《变形中心》……令人惊叹的想象,重新定义现实和幻想的边界。

     

    • 这部小说集是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好的诠释。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会重新思考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怪诞”,真实和荒谬的界限在哪里?

     

    • 极具文学主题的丰富性和可读性,也是托卡尔丘克*贴近当下生活和大众读者的小说集。

     

    • 不仅借助童话和传说、神秘故事想象波兰历史,也以科幻和寓言的形式在解读和呈现当下的生活,表达当下人生活的孤独感、隔绝感,也凸显后现代社会生活的荒谬之处;同时托卡尔丘克也在关注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革,以及科技是否能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

     

    • 托卡尔丘克用她丰茂的想象力、独特的视角重新想象着当下的世界;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 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波兰语翻译,全书从波兰语直接翻译,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贴切传达和呈现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文字魅力。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独创性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托卡尔丘克始终秉承着波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提出着可以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广泛共鸣的普遍问题。”

      ——波兰驻美国大使 彼得·维尔泽克

       

      “托卡尔丘克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大胆地前行,从不受困于种种边界和类型的藩篱。她笔下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书页之间,他们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巴黎评论》

       

      “托卡尔丘克童年时便通过她对童话和神话的敏锐直觉,建构了她对万事万物——人、动物、植物、风景等——之间联系的理解,成为作家后的她试图通过想象力证明,童年时的好奇心并没有被成人社会粗暴地切断,依然在她的作品中延续。”

      ——《卫报》

       

      “《怪诞故事集》既包罗万象又充满奇幻色彩,时而又呈现哥特式风格。《绿孩子》的故事让我们想起华盛顿·欧文或爱伦·坡的小说。”

      ——《波兰文化》

      “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常常是关于现代人的流浪和漫游的故事,以旅行、神话故事和哲学思考的形式出现。”

      ——《在线报道》

       

       “作者显然深信万事万物皆有灵魂,万事万物都有时间,并且,无论生灵还是事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在她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波兰文学先贤的影子,但就整体风格而言,她又谁也不像,她就是她自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魔幻和神秘气息,童话和神话色彩,在她的作品中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混合。”

      ——《世界文学》主编 高兴

       

      “托卡尔丘克截至目前*的一部作品《怪诞故事集》是上述创作特色的又一范本,更将读罢猝然而至的惊悚带给读者。这本书已为她赢得了2019年度尼刻文学奖提名。……作者在试着用这部作品证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现实总是在超越我们的认识能力,无穷的未知让我们孜孜以求,也令我们被惊出一身冷汗。”

      ——李怡楠《怪诞中的温情关怀,碎片中的宏大想象——译者序》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怪诞故事集 (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短篇小说集,十个怪诞、疯狂、恐怖和幽默的故事) 开本: 32开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定价: 45.00
    ISBN号: 9787533960759 出版时间: 2020-05-01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0-05-01
    版次: 1 印次: 1

    旅客 001

    绿孩子 005

    罐头 035

    接缝 042

    拜访 054

    真实的故事 070

    心脏 085

    变形中心 101

    万圣山 126

    人类的节日年历 168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215

    温柔的讲述者——在瑞典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218

    旅客

    在一次越洋长途旅行的夜航航班上,我身边坐着一个人,他向我讲述了幼年时期的恐惧经历。那种恐惧就像夜夜反复出现的梦魇,令他惊慌失措。每一次,他都大叫着,呼唤着双亲。

    那种恐惧总是在漫漫长夜里出现——幽静、昏暗,没有电视屏幕的荧光(多能听到广播嘶嘶啦啦的杂音和父亲翻阅报纸的沙沙声)。这样的深夜,总让人产生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个人记得,他从夜幕降临的傍晚就开始害怕,父母即使尽力安抚也没有用。

    那时候他大约三四岁,同父母住在城郊一栋昏暗的房子里。父亲是一名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的小学校长。母亲在药店工作,身上永远散发着挥之不去的药水味。他还有一个姐姐,正是这个姐姐,从不像父母一样安抚他。恰恰相反,她总是用一种无法理解的、毫不掩饰的、快乐的语气,从中午就开始对他说,夜晚就要来啦就要来啦。没有大人在场的时候,她还会给他讲关于吸血鬼、墓穴里的尸体以及其他各种恐怖东西的故事。

    奇怪的是,姐姐的故事从未让他觉得害怕——他对那些人们普遍认为可怕的东西并不害怕,它们根本吓不到他,就好像他内心关于恐惧的位置已经被某种东西占据了,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引发他的恐惧。听着姐姐用那略带兴奋又虚张声势的音调吓唬他,他麻木地想,这跟那个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能看到的恐怖形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啊!他应该在成年后感谢姐姐,正是那些故事给予了他对付普通恐怖事物的免疫力,也在某种意义上让他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恐惧的原因难以言喻。每当父母跑进他的房间,问他怎么了,梦到什么了,他只能说出“他”,或者“有个人”,又或者“那个人”。爸爸这时总会打开灯,用那种过来人的令人信服的语气,指着柜子后面的角落,或者房门旁边的位置,说道:“你看,这儿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而妈妈的做法有所不同,她总是把他搂在怀里,用那股充满防腐剂味道的药店气息包裹住他,轻轻地对他说:“我总是和你在一起的,什么坏事儿都不会发生。”

    其实那会儿他还太年幼,不会被“恶”吓到。事实上,他还不懂得“善”与“恶”。他岁数太小,也不会担忧自己的生活。总有些事比死还可怕,比吸血鬼吸血、狼人发狂更可怕。但是孩子清楚: 单是死亡尚可承受,可怕的是那些反复出现、不变的、猜得到的、杂乱无序的、我们对此无能为力的、相互撕扯着的东西。

    所以,那个时候,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到在柜子和窗户之间,有一个灰暗的人影。这个人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在灰暗的影子里——那儿一定是他的脸——闪烁着一个小红点——那是燃着的香烟尾端。每当他吸一口烟,那张脸就在暗影中随着亮光显现。他用那双疲惫无神的眼睛,不停地打量还是个孩子的他,带着一点儿不满。他的脸上,长满了茂密的花白胡须,还有深深的皱纹。薄薄的嘴唇,天生就是用来吞云吐雾的。他就这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吓得这个孩子高速重复着每日例行动作——把头埋进枕头,双手紧紧抓住金属床栏,无声地念着奶奶教给他的祷词向守护天使祈祷,然而这一切都不管用。然后,祈祷变成了叫喊,父母跑了进来。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至于孩子失去了对夜晚的信任。然而,随着月落日升,黑暗总被光明成功地驱散。孩子渐渐长大,忘记了这一切。白昼越来越强大,带来越来越多的意外惊喜。父母松了一口气,很快就忘记了儿子童年的恐惧。他们安静地老去。每年春天给所有房间通风。这个人从少年成长为一个男人,逐渐认为儿时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记忆中的黄昏和黑夜,渐渐被清晨和正午取代。

    直到近——他是这么对我说的——当他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六十岁,有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突然发现了真相。入睡前,他想要抽根烟,于是站在窗前,窗外的黑暗使得窗户暂时变成了一面镜子。火柴的光芒,短暂地打破了这黑暗,然后香烟的光芒,突然照亮了某人的脸。昏暗之中,那个同样的形象不断闪现——苍白而高耸的额头,灰暗的眼珠,嘴唇上深刻的唇纹,和花白的胡须。他立刻认出了他,从未改变过。童年的习惯立即奏效,他已经吸了一口气,准备大叫,可是,他不知道还能叫谁。父母早已过世。他现在孤身一人,儿时对抗恐惧的仪式已经没有用了,很久以前他就不相信守护天使了。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他一直害怕的人是谁。那一刻,他感到了真正的轻松。父母自有他们的道理——外部世界其实是安全的。

     

    “你所看到的人,并不会因你看到而存在,他存在着,是因为他在看着你。”在这个奇怪的故事的结尾,他这样告诉我。然后,我们都随着飞机发动机的低声轰鸣,进入了梦乡。

    《怪诞故事集》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ZUI新的小说集。小说集由十个故事组成:森林里的绿孩子、母亲过世后留下的形形色色的罐头、意外卷入一场死亡案件的教授、“我”去探望做了变形手术的姐姐、修道院里的神秘木乃伊、每年都会在死亡后复活的莫诺迪克斯……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中,从现代的瑞士,到三百多年前的波兰;从中国的寺庙,到想象中的未来。每个故事都诡异且荒谬,你很难猜到下一页将会发生什么,但在怪诞之下又似乎潜藏着人类生活的蛛丝马迹。

    小说集融合了民间传说、童话、科幻、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历史与人的生活。该小说集出版一年之后,托卡尔丘克即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本书同时收入托卡尔丘克在瑞典学院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温柔的讲述者》及诺奖授奖词。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当代欧洲重要作家、波兰国宝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托卡尔丘克也是历史上第15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 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9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E.E.》(1995)、《太古和其他的时间》(1996)、《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1998)、《后的故事》(2004)、《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2006)、《云游》(2007)、《犁过亡者的尸骨》(2009)、《雅各布之书》(2014);小说集《衣柜》(1997)、《鼓声齐鸣》(2001)、《怪诞故事集》(2018);散文《玩偶与珍珠》(2001)等。

    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与人类生活。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她曾凭借《云游》和《雅各布之书》两次荣获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六次获得尼刻奖提名;2010年荣获波兰文化杰出贡献银质奖章;2015年荣获德国-波兰国际友谊桥奖;2018年《云游》荣获布克国际奖;2019年《雅各布之书》荣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同年《犁过亡者的尸骨》入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

    李怡楠,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博士,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三等秘书(2012—2015),并获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长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长期从事中波文化交流工作,及波兰文学翻译与研究。用波兰语撰写的专著《波兰文学在中国》2019年获波兰“科哈诺夫斯基文学奖”提名。主译《希姆博尔斯卡信札》,主编《波兰语入门》。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