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中国哲学原论·原篇唐君毅9787510888472
  • 正版
    • 作者: 唐君毅著 | 唐君毅编 | 唐君毅译 | 唐君毅绘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唐君毅著| 唐君毅编| 唐君毅译| 唐君毅绘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20000
    • 页数:55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0888472
    • 版权提供:九州出版社
    • 作者:唐君毅
    • 著:唐君毅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18.00
    • ISBN:9787510888472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5-01
    • 页数:552
    • 外部编号:120235199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自序1

    一本书写作之宗趣及其所论述之范围1

    二本书论述之方式、态度与方法3

    三本书之内容10

    章中国人观方向与春秋时代之对德言、孔子之对习言、告子之即生言与孟子之即心言1

    一人观中西哲之胜义及中国人观方向1

    二具体生命之,非之,及春秋时代之对道德理想而言,与孔子言、之涵义7

    三告子之言义外及生之谓诸涵义12

    四孟子不自生言即心言可统摄即生言说之四义16

    五孟子之即“心之生”以言意义

    第二章庄子之复心言、荀子之对心言与《中庸》之即言心27

    一心知、机心、成心之祸患27

    二复命情之生活意义34

    三心之思虑所成之礼义文理与对较关系,及恶义38

    四心欲善,心中理、合道,与中理合道之“心之理”或“心之”43

    五《中庸》之即诚言,即明言心,与率尽47

    六尽己与尽人、尽物涵义52

    第三章乾坤之道、礼乐之原、政教之本,与秦汉学者之言57

    一《易传》之即继言善、即成言,与本德行以有神明之知57

    二运神明以知乾坤之道,与即道言61

    三《礼记》之尚情,与其即礼乐之原之人情以言论65

    四礼乐、人情、德行与天地之道69

    五秦汉学者言目标,与《吕览》《淮南》之贵生全、即寿言与摄德归73

    六率循,与人生行事及政教之本80

    七综论道家型之生命状态之价值83

    第四章汉魏学者对客观的人分解的说明86

    一汉儒之谓人为一客观之论题,董仲舒为成者之任,而随名入理以言说86

    二随名入理之思路之局限,与成就政教之目的以外之言观点讨论90

    三气分为阴阳二者之观念之形成与其涵义95

    四人与阴阳善恶及三品论99

    五品级之观念之所以立,与王充之即命言,及纯价值义之101

    六刘劭为任使众材,而即形征,论才品与逐步客观化之观人术104

    七由阴阳至五行之观念之展成107

    八五行与五常及刘劭之即形知论试诠112

    第五章客观的人论极限与魏晋人之重个及个完成之道117

    一个与品类,及“放达”“超拔”之消极的意义117

    二有个人其品格之高下之衡定标准120

    三个、我、纯浪漫,以无内容为其内容,而必归于体无致虚,所遇而皆见其独1

    四当前实境之消极的运用,为所遇而皆见其独所以可能之根据125

    五道家之圣人之向往与其非历史人物126

    六老子不言,而王弼言万物以自然为,及郭象注《庄》之重独129

    第六章家言六义及其与中国传统言异同131

    一法与131

    二妄执之自诠义135

    三种姓之,同异139

    四体、当体与所依体141

    五价值与三145

    六家言方式与中国先哲言方式之比较146

    第七章般若宗即空言,与唯识宗即识言及即种姓言150

    一般若宗之精神与法即空义150

    二道安言空,罗什、慧远言法义155

    三僧肇之物义,及般若体义,与老庄之致虚159

    四唯识宗之三论与其系统164

    五唯识宗之五种姓之及其问题173

    六种姓论之应用之限度,及依心说一乘之义176

    第八章心与众生之10

    一南北朝之论与《涅槃》《法华》《华严》对心开示180

    二无漏种之现行问题与《大乘起信论》之心真如之所以立,及始觉不异于本觉义185

    三释《起信论》之疑难:自清净心之依何而立191

    四自清净心与生灭无明之关系及心生万法之“生”义诠释196

    五一心之舍染取净义,及天台之具染净与有恶义200

    六《大乘止观门》与法藏融通三论205

    七华严之真如随缘不变义208

    第九章华严之起与天台之具及其相关连之问题211

    一综述中国学中言“”问题之发展与天台华严间之诸问题211

    二华严宗之起义所以立214

    三天台宗之具义所以立217

    四妄心观与真心观,与起及具中二义之不同220

    五缘理断九、非情成及别理随缘诸问题222

    第十章禅宗与学他宗及惠能《坛经》之自义与工夫229

    一禅宗之向上一着义229

    二禅宗之施教方式进于般若经论之处

    三《坛经》之摄归自言说

    四内外二边不住义240

    五惠能之施教方式与相对语言之相销243

    十章由再入儒之论246

    一家言思想限度之讨论246

    二家心论原始动机,与中国传统思想论人态度249

    三李习之《复书》言复义,及其言与老释同异251

    四家不立诚为教之理由之讨论,与儒者何以必立诚为教之故253

    五儒者对天地万物之敬诚与对一切存在之价值之正面的肯定259

    六周濂溪之立诚之教与李习之复论异同262

    七张横渠之即虚以体万物谓之,及气质之名之所以立265

    八略释邵康节以物观物为义273

    第十二章二程之即生道言与即理言275

    一与命之道路275

    二明道之通生之道与神气言义276

    三善恶皆天理义释滞282

    四伊川“即理”涵义申释,及气质之与义理之分别285

    第十三章朱子之理气心论293

    一生之理贯众理义与朱子之太极之理之全之义293

    二万物所具之理气之定限,与人之气质之差别300

    三人与万物之差别304

    四朱子之人物之差别观与东西哲学中之说之比较306

    五朱子之以心为统摄之概念及心之涵义309

    六心之诸功能314

    七仁之界说,其前后、内外、上下与本末318

    八人心道心之开合326

    第十四章象山、慈湖至阳明之即心工夫,以言心本体义337

    一象山以朱子之学之所归趣,为学者之立志之始向,与其对心论态度337

    二象山对心分理人欲之反对,及其言一心之升降342

    三由杨慈湖之心之精神义、陈白沙之觉义,至之良知义之**之发展346

    四阳明四句教与其心工夫论之关系356

    五良知之无善无恶与至善361

    六阳明学之三变与四句教365

    第十五章阳明学派及东林学派对“至善”及“无善无恶”之重辨与刘蕺山之言心本体工夫义370

    一王学精神与双江、念庵之由归寂以通感之教370

    二王龙溪之先天心体上立根之学,与见本体即工夫之教374

    三泰州学派安身之教之即生言心380

    四东林学派之善义382

    五蕺山之即心与情言,与即意之定向乎善,以通心之已发未发之工夫388

    第十六章 王船山以降之即“气质”“才”“习”“情”“欲”以言义396

    一王船山之道、善、三者大小义396

    二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399

    三船山之易教与大往大来义403

    四颜习斋之即气质与习言,及戴东原以血气心知言与焦循之以旁通情言40

    五总述宋明清之心论发展414

    第十七章 总论诸义及言诸观点,与中国言思想发展418

    一诸义与言诸观点418

    二告孟庄荀之四基型422

    三四基型之言综贯形态4

    四秦汉以降至魏晋之种类、关系与个425

    五家之向内思省追溯所见得之:所执之自、空或“无自”、体与;及家言善恶之四型427

    六宋儒言观点态度与家之不同,及周程之观点429

    七朱子之观点,与陆王之承孟学传统及清儒之观点431

    附编:原德工夫

    朱陆异同探源(上)——程陆之传及程朱之传与工夫问题435

    一朱陆异同之问题435

    二辨程陆之传441

    三胡五峰之识心之说为象山言发明本心之先河447

    四朱子工夫论之传承452

    五朱子对明道、龟山、上蔡言仁之疑义454

    六程门之工夫问题及延平之观未发456

    七 胡五峰之重已发上之察识与朱子对未发问题所经之曲折460

    朱陆异同探源(中)——朱子工夫论辨析466

    一朱子言心之未发,及吕与叔之言心,与相应之涵养工夫466

    二胡五峰言察识之精切义与其“即心以成”统体的历程之说470

    三五峰言名义之失,与对治气禀之杂之工夫问题473

    四朱子论只重察识工夫之弊476

    五识心之说与气禀物欲之杂480

    六辨朱子所言察识之弊之不必然45

    七辨察识之工夫之独立49

    八辨朱子所言之主敬致知之工夫,亦可有弊,并论无必然不弊之工夫495

    朱陆异同探源(下)——朱陆工夫论之会通499

    一辨诚信之工夫与本心之二义499

    二朱子工夫论中之歧义506

    三辨朱子心论中本心体用义511

    四辨发明本心中之涵养,与其贯彻于心之动静义519

    五象山之言与朱子之言之自然会通524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