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鲲鹏集(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9787532650927
  • 正版
    • 作者: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著 |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编 |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译 |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绘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著|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编|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译| (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绘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755千字
    • 页数:72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32650927
    • 版权提供: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者:(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
    • 著:(清)戈鲲化戈朋云著戈钟伟编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58.00
    • ISBN:9787532650927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1
    • 页数:725
    • 外部编号:120190756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 言

    戈鲲化集

    一 专著
    人寿堂诗钞
    人寿集
    华质英文

    二 文章
    牛痘引说(上)
    牛痘引说(下)
    辱委论
    谨 对
    《纫斋画剩》出书

    三 戈鲲化研究资料汇编

    四 戈鲲化传略

    戈朋云集

    一 专著
    家庭教育必要

    二 文章
    (一)《尚贤堂纪事》所载戈朋云演说稿
    【纪述】教育非不进人才非不增而于时仍有缺憾者以未革心也,革心未必返求乎建共和惟一国基之民德
    儒教于世界之精真大光明与大实益
    附 戈朋云先生孔教孔道孔学之辨(吴东园)
    今日学业之种种观感及论其进良之所亟需者
    论急培儿童德为救世道人心以求治之惟一初着
    尚贤堂开中外教务联合会
    救人心奠时局惟在速究道德而已儒教之道德实为自然用于世界人群者
    山东济南商会开会
    道德上对今日人人所爱享平等自由之当取准绳

    (二)杂稿
    官私学堂急宜一律仿行童操说
    公忠演说会戈忠与马相伯函
    戈朋云君致美国李佳白先生函稿
    陶斋执事大人鉴
    驳正筹边策之演说稿
    演说家梅竹庐君
    戈朋云之声明真民意是望真共和
    国货之所以提倡及提倡之如何可见实效
    戈朋云演说社会程度
    戈朋云上伍秩德总长书
    青年会有于社会之进良
    德总论
    工商界当而进道德
    烟纸公司在中国的我见

    (三)序跋
    国耻

    三 诗
    朋云吟些?古体
    诗?律绝
    辑佚

    四 剧本
    饿(独幕剧)

    五 戈朋云研究资料汇编
    督部堂张咨学部教员戈朋云自制“绒墨滚”,呈请咨部核准奖励文
    论开民智以演说为要
    续美国李佳白先生演说中美之睦谊及如何改良美国苛待华人之法讲义
    拒美约誓始终一心之告文
    美国李佳白先生复戈君朋云函
    告全体中国人
    探长阿姆斯特朗给总巡卜司赖根的信
    探长阿姆斯特朗给总巡卜司赖根的报告
    探长阿姆斯特朗给总巡卜司赖根的信(二封信)
    探长阿姆斯特朗给总巡卜司赖根函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
    总巡给工部局总办的信
    工部局巡捕房包探间致总巡的信
    人物小志
    人物小志之应声
    上海早之演讲家戈朋云
    如是我闻 六 戈朋云年谱

    附录
    戈氏家谱简录 戈朋云与京师大学堂 上海公忠演说会规则
    戈朋云墨迹
    后记 从祖母的唠叨回忆起

    戈鲲化(1836—1882),字砚畇、研畇、一字彦员,笔名击壤轩主人、人寿主人。是位被哈大学聘为中文教授的中国学者,所编《华质英文》系部由中国人为西方人写的中国古典诗词教材。他在美国病逝后所留下的书籍遗产奠定了哈燕京图书馆的批中文馆藏。作为1纪后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位先行者。戈朋云(1867—1927),名忠,以字行。是戈鲲化之子,早年随父赴美,学贯中西,所撰《家庭教育必要》是中国近代很早的家庭教育专著。在清末民初的风云变幻中,戈朋云以演说家、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启发民智,积极参与拒俄、抵制美货、收回利权、烟、国货运动等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社会抗争,又为辛亥、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等民主斗争发声呐喊。

    评论1:位在哈大学任教的中国学者,次接触到,感觉很有趣的样子。 评论2:100多年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密切得多。评论3:戈朋云的《家庭教育必要》中所写的很多育儿情景到现在都还存在,真是没变过啊。

    历史是什么?
    有人说历史像一条不断流淌着的河,源远流长。
    也有人说历史好比看不同季节中的同一风景,它存在于自然界,风化在天地间。
    通过八年的史海浸泡,使我对历史有了新认识,历史更像一条不断延伸的通衢大道,而大道两侧的门牌号是历史进程的纪年,每当有寻觅历史的猎奇者,推开所需的历史纪年大门时,呈现在眼前的永远是迷宫般、早已被尘封的历史档案。雁过留声,人过留迹,而档案里的永远像万花筒,受限于每个猎奇者观察角度和对现存历史材料把握的局限,只怕事非历久不能明其利弊,物非素稔不能详其质,故历史重焉!因而对每个探秘者而言,所发掘出的考古“文物”,可谓不尽相同。可以这么认为,一百个人所写的同一时代、同一事情、同一人物,由于对史料存在主观上的偏见,对历史的认识难免有疏漏和误解,就会出现一百种不同的版本。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无非是因为存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取舍、不同的价值观和为不同时代需要服务等因素。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的结论的客观公正。同时,大浪淘沙,尘风早已淹没了曾经存在过的凡人琐事,慢慢淡化为空濛烟雨。它只留下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供人茶余饭后饭后评头论足,书写恩怨是非。
    1842年,在战争中战败的清,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商埠,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同时,西方异质文明通过通商口岸这一缺口冲击着中国传统社会与思想观念。上海作为近代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经过艰难蜕变,成为西学传播的中心,西方文化同时也融合了本土文化,逐渐形成多元文化的底蕴。至今,历史无法透彻解释开埠后的城市为何反而会繁荣,经济反而相对要发达。历史很少谈及西方入侵的背后同时带来的是西方的产业,而在传统的历史叙述中,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西方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在这落后挨打的历史背后,很少有人谈及西方世界也有热爱中国的人;很少有人谈及从传统知识阶层脱颖而出的所谓“洋奴”们扶危救亡的艰辛(甚至还需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很少有人谈及中国有识之士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更加奋发图强,甚至冒着杀头危险的一面。
    晚清虽也采取了一系列转型期的改革措施,如仿行立宪,学制改革,派遣留学生,倡导商业乃至五大臣出洋考察,等等,意图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此来维护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统治。但是“改革乃素志”,对上层而言,改革就是为了自身攫取更大利益的一种风险博弈。从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让积弊一时减轻,得益的还是上层官僚集团。历史的经验告诉后人:封建王朝统治者精英们的“治国平天下”,首先就是侵害和剥削底层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的,这恰恰又是导致丧失民心的根本原因。
    纵观中国近代史,可以这么认为:清朝是在内忧外患中覆灭的。历史有理由说辛亥的胜利,宣告了数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还可以从史料中找到数量众多的依据来明其是非缘由。历史教科书给出的清王朝覆亡的原因不外乎封建制度的千年积弊和固有矛盾、闭关自守、天灾人祸、政治腐败造成国内矛盾激化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辛亥暴风骤雨式的低烈度的胜利背后,者们实际上并没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打倒皇帝,建立民国,实际上却回归到旧式统治的模式中,只不过是变“器”不变“道”而已。人民并没过上好日子,官场权利之争更甚,腐败堕落依旧,国势日衰依旧。
    历史自有其双重,从历层面看,敲响大清王朝丧钟的起因似乎是清以“国有”为名,从四川老百姓手中强行夺去铁路权,押给外国人,让外国人又以债权人的资格加以控制,由此而起的保路运动成了葬送清王朝的导火线。实际上,清王朝的覆没应该说是长期政弊的积累所致。我们在歌颂某些洋务派爱国精神的背后,很少有人谈及洋务派制造“沙弹”导致了甲午战争失败,却把责任推到慈禧太后建造颐和园上。我以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如果没有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和上海平民的“乙亥电阻”作为先声,如果没有拒俄抵制美货运动以及上海的“会审公廨案”为此后的运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和丰富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斗争经验,那么,由保路运动引发的辛亥,以及此后的五四运动等历史时间,或许将会是另一幅图景。
    同样,就五四运动而言,“究竟有没有主使人”[1],且不去说它,但我认为五四运动是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后续,都是一个群众国主义运动。应当认为,美国公使芮恩施具有同情心,不存在挑唆;而梁启超、林长民则是五四运动的推动者;北洋当局害怕学生,要求复课,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有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保释被捕学生,双方都属无奈之举,但此后蔡元培却辞职而去,甚至上海准备在5月22日实行总时,他“力阻学生勿再有举动,苦劝取消前议”。我以为,把蔡元培校长视为此次学生运动的,还是有待商榷的。当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其间有不少参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积极分子也加入进来,他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改变策略,看似各自为政,群龙无首,“使用了和对美抵制时期相类似的语言及宣传方式”[2],但从结果来看,应当讲还是达到了预期目的。全国抵制美货由上海商人始,学生、工人甚至农民都积极参与;而“六三运动”则引发了以学由商,由商转工,逐渐形成此后的工人运动领导。总之,任何历史事件的走向和结果,可以归纳为:长年矛盾的累积,一旦有了燃剂,星星之火,即可燎原。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却找不到它应有的解码钥匙而永远成为历史疑团。
    天地有正气,忠奸如水火。纵观古今历史,历代史官能有几人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吟诵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那样客观公正、不畏强权?人自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理解和探究一些事情的。为“权”——历代统治者大多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他们大多只有共同的敌人,没有共同的朋友,敌人是相对的,朋友是危险的争夺者。他们逃脱不了“以胜负论英雄”和“兔死狗烹”的怪圈。无怪乎被世人称颂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而遭受腐刑后,他笔下的汉武帝也明显掺杂进自己的恩怨情仇在内。我以为,人首先为自己考虑,所以人都有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史书固然可以把一个人美化为神一般的完人,也可以将同一个人丑化成凶残的恶魔。个中的历史落差折扣,永远掌握在胜利者手中,被领取俸禄的史官所歪曲,历代王朝的官修正史除个例外,从来就是美化歌颂胜利者的集大成之作。历史往往像一个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一样,可以在他们手中篡改、无中生有,甚至隐恶扬善,把没权时的“危人”变为有权时的“伟人”,此类现象古今中外皆有,不足为怪。但如此也把历史搅得扑朔迷离,直至今日,后人考察历史,还有许多人带有为政治服务的功利。设历史真的存在有人事先前定的目的,那肯定是不可能不带悲剧的神话故事。我在想,历史若能“山中无甲子,岁寒不知年”,那该多好啊!这样,历史学家就不会成为敬事房里当差的。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是孔子发出感叹时的牢骚话,如今常被引用作对许多历史事件的评说,也可以作为对由被长期忽视的小人物所构筑的历史的评价。以辛亥为例,很多无名志士在胜利后选择了隐姓埋名,沉浮于市廛,他们才是尚、可的人。因此,历史不可能是由少数人推动的,在所谓的英雄背后有着无数为之奋斗努力的小人物,我想也应该得到公正、公平地予以评价,他们的功绩不应被抹煞。
    任何历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甚至灭亡,都有其自然的和客观的规律,即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关系的平衡。尤其是在民国之初,“你中有我”的复杂关系,造成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芥蒂。故而,史学家想要做到笔下的历史叙述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似乎勉为其难。但总结历史的修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正史的片面加上野史的片面拌和着档案、以及独立于官、民两极之外的公众媒体的出现(报刊)等代表当时的史料,几者的相互对照可以填补正史的缺失,起到互补的作用,还原理的现实。对历史自身而言,只有回归到特定年代的环境中去,才能真正发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史鉴功能。故而对历史自身而言,除了对与错,是与非之外,没有什么正确错误和胜负可言。
    我是历史学的门外汉,从未涉及专业的历史研究,更不知历史的“庐山真面目”有多么的离奇,仅凭着先祖戈鲲化遗留的《人寿堂诗钞》《人寿集》和曾祖父戈朋云所留下的两册手稿和一本《家庭教育之必要》,以此为线索,在孤独寂寞、枯燥乏味中数十年不间断地查找资料,甘苦自知,几乎翻遍了上海图书馆馆藏近代文献有关我先祖、曾祖所处年代的书报,初步摸清了先祖戈鲲化、曾祖戈朋云的人生轨迹,尤其是祖母以前对我所讲的有关戈鲲化、戈朋云的故事被一一澄清。这些都将在本书中得以呈现。
    以史为鉴,重要的是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但愿后世之人能从历史中去借鉴。



    戈钟伟
    2017年4月28日




















    注释

    [1] 蒙木:《五四风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32页。
    [2] (新加坡)黄贤强著,高俊译:《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城市抗争的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王赓武序第2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历史。一部分中国人率先接触到来自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在时代的大潮中积极做出回应,在历目前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戈鲲化是位被哈大学聘为中文教授的中国学者,所编《华质英文》系部由中国人为西方人写的中国古典诗词教材。他在美国病逝后所留下的书籍遗产奠定了哈燕京图书馆的批中文馆藏。作为1纪后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位先行者,他的生平经历与创作对后来者了解、研究晚清地方社会风貌和中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戈朋云(一字鹏云),是戈鲲化之子,早年随父赴美,学贯中西,所撰《家庭教育必要》是中国近代很早的家庭教育专著。在清末民初的风云变幻中,戈朋云以演说家、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启发民智,积极参与拒俄、抵制美货、收回利权、烟、国货运动等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社会抗争,又为辛亥、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等民主斗争发声呐喊。

    本书分为戈鲲化集、戈朋云集,收录戈鲲化、戈朋云主要存世诗文作品,戈鲲化赴美任教的相关人物通信、美国报纸报道、哈大学档案等,戈朋云社会活动的相关人物通信、上海租界警探报告、工部局档案等,以及编者编写的《戈鲲化传略》《戈朋云年谱》。全书呈现了戈氏父子的主要生平经历与作品,是一部可供专业研究使用的近代人物文献史料汇编,其内容也适合一般文史爱好者阅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