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山地经济探索岑大明9787519604479
  • 正版
    • 作者: 岑大明著 | 岑大明编 | 岑大明译 | 岑大明绘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岑大明著| 岑大明编| 岑大明译| 岑大明绘
    •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14000
    • 页数:377
    • ISBN:9787519604479
    • 版权提供: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岑大明
    • 著:岑大明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19604479
    •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3-01
    • 页数:377
    • 外部编号:120187426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宏观战略
    构建黔西南州山地经济体系研究2
    “两江一河”立体生态经济带开发研究17
    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研究33
    新常态视角下产业互动发展研究42
    全国经济形势下守好发展底线研究50
    推进义龙新区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极研究57
    黔西南州融入“”发展战略研究73
    营造黔西南州县域环境研究78
    借鉴浙江经验建设山地特色小镇研究91
    黔西南州出海水运通道建设研究98
    第二章  山地农业
    黔西南州扶贫产业发展研究116
    发挥区域优势?构建产业聚集区135
    “两江一河”精品水果产业带发展研究141
    黔西南州烟叶产业发展研究151
    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160
    黔西南州材产业发展研究166
    黔西南州茶叶产业发展研究174
    黔西南州蔬菜产业发展研究181
    黔西南州薏仁米产业发展研究188
    黔西南州核桃产业发展研究196
    黔西南州生态畜禽产业发展研究202
    第三章  山地工业
    黔西南州山地新型工业发展研究212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问题研究226
    税收视角下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43
    黔西南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252
    黔西南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274
    黔西南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研究284
    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保障研究293
    第四章  山地旅游
    南北盘江千里精品旅游线开发研究306
    南盘江流域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研究316
    黔西南州旅游景区建设研究3
    黔西南州旅游景区“门票经济”研究339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345
    构建黔西南州特色街区研究355
    旅游景区涉外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研究363

    岑大明,男,员,曾在乡村小学、县、经济开发区、州委校等多个部门工作,现任黔西南州人民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黔西南州人民办公室组成员,近几年来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连续四年主持起草黔西南州工作报告,独立完成经济发展课题研究20余个,其中《黔西南州“两江一河”立体生态经济带开发研究》转化成为黔西南州推进“两江一河”开发的重大战略,《南北盘江千里精品旅游线开发研究》荣获黔滇桂三省(区)社科联举办的第三届“南盘江流域发展论坛”征文一等奖,并转化成为黔西南州推进全域山地旅游发展战略。此外,著有专著纪实文集《风范人生》、散文集《人生苦旅》。

    行在山水?思在山地—《山地经济探索》自序
    岑大明
    当我把这部取名为《山地经济探索》的书稿杀青,又是一年岁末,时光如流水,白发徒生了许多。蓦然回首,三年的时光搓揉成绳,在这些或明或暗、或喜或忧的时光里,我们孤独地行走在南北盘江的山水之间,理智地思考着山地之州的未来,默默地探索山地经济的发展新路一千多个日夜的行思,汇积成这部32万字的书稿,明日即将寄往首都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付印,不禁感慨万千。
    我一直怀疑黔西南州这块一万六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土地,是造物者特意在云贵高原、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精心营造的一块山水福地,千年万年之后,才被人们渐渐地认识,或许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你走南闯北看到过这样的地方吗?两条江水发源于同一座大山,像母亲的双臂将一块1.68万平方千米的山地紧紧环抱,然后两江汇合,向东奔流,汇入海洋。山高水长、山环水绕、水山相依、山海相连这么一块秀美的福地,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读得懂她?有人说,这是一块荒蛮之地。在中国的版图上,贵州、云南、广西已经很边远了,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那就是边远中的边远。在外界看来,边远之地就是荒蛮之地,山高谷深,人迹罕至,法制失效,野蛮当道,是“天高皇帝远”的典型代表。有人说,这是一块闭塞之地。在外界人眼里,这里大山如屏、群山紧锁,村在山中,山在村里,开门见山,出门遇山,山里人一辈子走不出大山,不知汽车是何物,以为飞机就是鸟,不知山外还有精彩的世界,是“世外桃源”的典型代表。
    有人说,这是一块无望之地。在他们的观念里,这里穷山恶水、山高谷深,土地贫瘠,刀耕火种,春种一坡坡,秋收一颗颗,观念守旧,经济落后,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典型代表。
    可是,这些人怎么不知道:工业文明时代,海洋珍;生态文明时代,山地值钱,黔西南州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比素有“山地王国”之称的瑞士高出11个百分点,是当之无愧的“山地之州”!外界人眼里的荒蛮、闭塞、无望之地,难道真的就没有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希望之路了吗?难道就没有改写外界对黔西南州下的宿论的可能了吗?
    2015年9月,黔西南州不声不响地组建了州人民经济发展研究室。从单位名称来看,主业应当是从站位,研究全州经济发展,探寻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这块三角地带的经济发展新路。我是先前临时抽调来州办起草工作报告的,也就是在这年的天,完成了起草任务,准备收兵时,一纸调令,没有任何欢迎仪式,也没有就职的那些排场,我悄悄地来到了这个新组建的单位担任负责人。说是“来到”,还有些不确切。我被借调到州办起草工作报告已经是第二次了,那时,我的办公室一直在三楼,因为来了副秘书长,得腾出重要位置的办公室,我就被“派”到二楼右挡头的角落,也就“来到”了经济发展研究室。
    虽说这州研究室是正处级建制,我来时就我一人,既是领导,又是工作人员,“光杆师令”还能做什么呢?再说,在很多人眼里,研究室之类的单位,无权无势,问津,何况这经研室还是新组建的,何况还只有我一人,“独角戏”还能跳出什么舞蹈来?平台再小,也是平!“角戏”只要舞起来,也是戏!一阵失落之后,我们选择了行动。因为再好的理想和报负,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变成现实。开完了“两会”,忙完了“赶考”,我开始行动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6年4月5日。我率领临时组建的州经济发展研究室调研组,迎着春天明媚的阳光,次踏上不同寻常的调研之路,开始了历时近十天的“两江一河”调研。“两江一河”是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简称,是珠江上游的重要水系,也是黔西南州的母亲河,全州350万各族同胞就生活在“两江河”域的山山岭岭、沟沟谷谷之中。读懂“两江一河”,就读懂了黔西南;找到“两江一河”发展新路,就找到了黔西南的发展新路。我们先后从南北盘江流入黔西南州的起点兴义三江口、普安龙吟镇沿江而下,直达册亨县双江镇南北盘江江汇合处(双江因此而得名),又从双江沿红水河而下,抵达红水河流出黔西南的终点望谟县昂武乡,沿途考察了千里盘江干流沿线8县市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一路“游山玩水”,一路思索前行,对“两江河”域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人口状况、贫困状况、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路走下来,我对“两江一河”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两江一河”的优势和机遇,也看到了“两江一河”的希望。从区位上看,随着南昆铁路、汕昆高速、晴兴高速、惠兴高速、望安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红水河水运出海通道的建设,促进了水陆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使“两江河”域成为贵州的南大门、西大门,是融入珠三角、长三角、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的前沿阵地。从资源上看,“两江河”域汇聚了众多优质资源。这里,海拔相差两千米,造就了全国少有的立体气候,同山不同季,十里不同天。这里,山地面积广阔,山丘山地相依、平地坡地共存,水土干净,能长出好东西。这里,山多,每一座山都是宝,随便挖开,不是黄金,就是乌金。这里,旅游资源富集,山水游、人文游、乡村游、康体游、养生游,均能适宜。
    从政策上看,“两江河”域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老区、石漠化核心区、珠江上游生态功能区为一体,享受国发2号文件、左右江老区振兴规划政策恩泽,是脱贫攻坚、民族地区发展、老区振兴、连片石漠化治理、生态建设等多重扶持政策的叠加区,抢抓政策机遇,定能实现大发展。总之,一句话,“两江河”域已从过去的荒芜之地、绝望之地变为经济发展的机遇之地、希望之地。
    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希望贵州的同志再接再厉,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省份的发展新路。”可见,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黔西南州乃至贵州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可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黔西南州必须扛起的使命和担当。
    看到了优势!看到了机遇!看到了希望!牢记了嘱托!我们创造地提出了“开发两江一河立体生态经济带”的理论创新,希望通过立体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实现山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既守好发展底线又守好生态底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理论创新,得到多位州委、州重要领导的批示,很快转化成为州委州推动山地经济发展、创建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两江一河”立体生态经济带也由此拉开了开发序幕。围绕“立体生态经济带”这一理论创新,我们系统地开展了构建山地经济体系、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互动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融入“”、县域环境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出海水运通道建设等一系列的宏观战略研究,构建了山地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调研,永远在路上,在山与水之间;思考,永远不停止,在天与地之间。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孤独的行走,渐渐有了追随者,尤教授来了,谭博士来了,范科长来了,蒋科长来了,光龙、李丹“跟班”来了经济发展研究室开始热闹起来。不过,调查研究,是个清苦的活儿,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学会在孤寂中行走、在孤寂中思考,经研室没热闹几天,就冷清了下来。因为科长们、博士们都走了,有重要舞台、重要工作等着他们,经济发展研究就只剩下尤教授和“跟班”的光龙、李丹。有点小小的凄凉,我感激他们能留下来!他们不占经研室的编制,却干经研室的活。他们不是经研室的人,却与经研室的头并肩战斗。我是个直子,从不绕弯子,既然留下来了,就跟着我行走!跟着我思考!跟着我练笔!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他们除了跟我一起完成不算太少的州重要文稿起草、打理经研室日常事务外,还要跟着我各自扛起一两个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黔西南的山水间、田野里奔跑,在清灯下、书房中沉思就这样走过春夏秋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7年春天,州经济发展研究室推出了一个创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拿任何报酬的特约研究员。令我想不到的是,招聘信息一发出,反响不小,短短几天里,居然收到六十多人的报名应聘,有领导干部、有教授学者、有企业老总看来,善思考、耐孤寂、有思想的人士不少,我像遇到了知音,从中择聘了首批二十八名特约研究员。这年三月九日,经研室召开成立以来的个会——全州经济发展研究工作会议,给首批特约研究员颁发,安排部署经济发展研究工作会议的规模不大,但规格很:州民州长杨永英作了重要批示:“州经济发展研究室成立一年来,较好地发挥了研究室智库作用,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围绕州委、州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经济运行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更好地发展参谋手作用。”时任州委、常务副州长邓家富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州委、州委秘书长张谦也作批示;时任州组成员、秘书长刘兴吉亲自主持会议!这是何等的重视!这是何等的荣耀!这又是何等的责任!经研室的春天缓缓走来!这特殊的荣耀、沉重的责任,激励和鞭策我和我的团队!我们迎着激荡的春风,迈着沉稳的步子,满怀信心,一路前行、一路寻思、一路探寻山地经济发展新路转眼,我们匆匆地走过2017年的365天大浪淘沙,少数特约研究员中途退缩了,年初批发出去的二十多个课题,年底只回收到了十多个,但汇聚成册还是沉甸甸的、暖烘烘的,有种收获的喜悦,捧在手上就像捧着刚出生的婴儿。
    2018年的春天如期而至,我们又发布信息,招聘第二批特约研究员,应聘的报名表又是纷纷发来,经济研究团队又充实了二十名志同道合的思考者、智谋者。
    今年的经济发展研究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州永英州长又作了重要批示,对经研室一年来取得的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希望。州组成员、秘书长詹丹志到会为特约研究员颁奖,为新聘的特约研究员颁,代表州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办公室和州直部门的新常态。”为促进成果的涌现,我们设立了州经济发展重大调研课题、州经济发展研究室特约研员调研课题,并经州常务会议研究,了州经济发展重大调研课题管理办法,这标志着研究室的经济发展研究上升到了州的层面,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很有高度的跨越!
    夏天,风和日丽。随着调研课题管理办法红头文件的印发,通过课题征求、课题申报、立项评审、立项公示一系列公正严格的程序,二十多个经济发展调研课题终于出炉,新一轮山地经济发展研究迅速展开,成果不断地涌现。
    一晃又是年末岁首,梳理州经济发展研究室成立三年来的时光,蓦然发现我们围绕山地经济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比如,我们提出了:“构建山地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产业互动、城乡联动、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人才支撑等动力培育,推动山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战略构想;比如,我们提出了:“准确把握全州经济形势,充分利用全国经济形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努力克服全国经济形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加快构建新经济体系,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快优化环境”守好发展底线的对策建议;比如,我们提出了:“实施青山蓄财、碧水纳财、蓝天添财、净土生财四大生态工程,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既守好发展底线又守好生态底线的新思路;比如,我们提出了:“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园区化推进、品牌化培育、市场化经营,推进生态畜禽、精品水果、优质蔬菜、薏仁米、食用菌、材、茶叶、烤烟八大扶贫产业加快发展”的新路径;比如,我们提出了:“充分利用山地优势,构建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特色工业三大产业体系,提升区域发展能力,推进工业集群发展,创新工业发展方法,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推进山地新型工业发展”的新举措;比如,我们提出了:“利用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南北盘江千里精品旅游线,打造‘一线联五湖’景区集群,构建全域山地旅游体系”的新战略。比如,于是,我们萌生了将这些零散如雨滴般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发现,汇聚在一起,结集成为《山地经济探索》的想法,希望这一滴滴雨水,能汇积成为一汪泉水,滋润“山地之州”的草木,在全州创新推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或许,我们的未来不可预知,前路迷茫,但我们珍惜了现有平台,没让岁月蹉跎,无怨无悔。

    山地经济探索一书。从宏观战略、山地农业、山地工业、山地旅游四个方面进行写作,对整个黔西南地区的发展展开深入探索和思考。本书在为黔西南州地区的发展描绘蓝图的同时,也对之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积极探寻新的思路和想法,是地方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本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