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江山幽处客重经柳冬妩 著9787536085596
  • 正版
    • 作者: 柳冬妩 著著 | 柳冬妩 著编 | 柳冬妩 著译 | 柳冬妩 著绘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柳冬妩 著著| 柳冬妩 著编| 柳冬妩 著译| 柳冬妩 著绘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00千字
    • 页数:391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6085596
    • 版权提供:花城出版社
    • 作者:柳冬妩 著
    • 著:柳冬妩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2.00
    • ISBN:9787536085596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4-01
    • 页数:391
    • 外部编号:120170365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辑 诗人谱系史
    章 窦国华生平事迹考述
    第二章 窦氏家族诗人谱系考略
    第二辑 家族文献史
    第三章 窦国华及其家族诗集版本考略
    第四章 窦国华集外诗歌考略
    第五章 窦国华诗集作序者考略
    第六章 《青楼诗话》:好诗几得有良缘
    第三辑 园林史
    第七章 窦氏小园与诗人雅集
    第八章 窦氏园林诗的山水意象
    第九章 窦氏园林诗的植物意象
    第十章 窦氏小园里的建筑意象
    十章 数株红药不胜情:红药园考略
    第十二章 废兴原有定:窦氏小园的沧桑
    第十三章 清末民初窦氏家族园林考略
    第十四章 窦氏诗人的多种园林诗
    第四辑 岭南史
    第十五章 百粤风光天一涯:窦国华诗歌中的岭南地理
    第十六章 怀古题诗夕照间:窦国华出使越南的诗歌书写
    第十七章 登岸还看陆路遥:护送暹罗国贡入都
    第十八章 窦国华、博尔赫斯与女海盗郑一嫂
    第五辑 战争史
    第十九章 窦如祁诗歌中的咸同之乱
    第六辑 金陵史
    第二十章 江山幽处客重经:金陵意象的咏叹
    第七辑 姻亲史
    第二十一章 窦氏诗歌世家联姻谱系
    第二十二章 清末民初诗人管笠与未名社成员的前史研究
    第二十三章 李梦庚家族:被篡改的诗人和易学家

    柳冬妩,本名刘定富,现任东莞文学艺术院副院长、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系中作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和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独立主持完成社科项目、广东省社科项目和广东省重点文学创作项目多项,荣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

    清乾隆、嘉庆年间的诗人窦国华云:“竹屋挑灯历九年,商量文字是前缘。”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庄子上,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曾有一位诗人在这里对酒高歌:“一杯两杯难尽量,三杯五杯还嫌轻。教儿酌我以大斗,愿学当年刘伯伦。醉后临风发长啸,此恨茫茫向谁告……”他叫窦桂林,号一山,是窦国华的族孙。民国《霍邱县志》载有窦桂林小传。窦国华五代孙、诗人窦以蒸撰有《一山先生传》,谓窦桂林“肇罗观察讳国华之族孙,幼随父守智依观察以教养,天资聪敏过人,而尤笃学不倦,观察家既富有藏书,先生因得尽读之,号称博洽,诗才尤高绝”。窦桂林深受族祖窦国华的教诲和影响,读书甚多,诗才清逸,以教书为生,名播六安、寿县一带,各地争相延聘。霍邱《安丰窦氏族谱》记载,其“品学兼优,诗尤擅”。窦桂林著有《撷蘅轩诗文集》,太平天国战乱后散佚,窦以蒸抄得遗诗百余首,刻录成《撷蘅轩诗抄》。在窦桂林的遗诗中,与窦守谦、窦守愚、窦荣昌的唱和赠答之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窦桂林笔力雄壮,其诗博大雄浑,深远超逸,有盛唐气象。……窦氏诗歌世家与江淮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的、深度的联系,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对诗人的人文个产濡染,成为他们与异质文化进行比较、判断、选择的天然依据,同时也是群体间交往的自然动力和诗歌创作的原生符号。今天,在洪集当代作家徐贵祥、穆志强和我的作品里,也熏染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即使我们远离乡园,也无法摆脱本土文化对自己骨血的渗透。两前的窦氏小园雅集,与今天的洪集“作家村”,被一方水土的血脉贯通在一起。而我与客居岭南的窦国华、窦守谦、窦守愚、窦荣昌,在情感上更容易亲近。读到窦国华的“水梦悬乡树畔,端山春到署楼东”,我的眼前便出现家乡的那条母亲河——淮河的主要支流,古时称之为水的汲河。近几年几次回乡,我都专门去汲河边走动、伫立、沉思,对着河水吟诵窦国华的诗歌:“蓼城何日聚,白首动离情。河上重携手,天涯又送行。鸟飞还有意,花落听无声。不语残阳下,桥边水自清。”读窦守谦“分明淮上月,夜夜照端州”,也让我为之怦然心动,两的时间距离随之归零。在某种意义上,我研究他们的诗歌,就是在为故乡立传,建构乡园的文化记忆。……当然,窦国华及其家族诗人的诗歌创作,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乡关书写与岭南书写上,他们的诗歌还承载着历史的幽深和无语。读他们的诗,就是游走于历史幽深的脉动里,使很多干瘪苍白的正史片段变得更加丰盈瑰丽,变得更加真实。在历曾经显赫的窦氏诗人,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大半个世纪。他们诗歌的“边角废料”,却恰恰勾勒出历史形成的另类逻辑。历史的、历史的秘密就在家族诗歌微的基因中被编定。钱穆先生在《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一文中说:“欲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必当注意研究中之庭。”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窦氏诗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潮脉息相连,互感互动,当把他们放置在广阔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和文学语境中进行观照时,他们的诗歌显示出独的值和意义。霍邱窦氏诗人世家经历了乾隆盛世、战争之前的粤海动荡、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战争,以及的文化变革,即晚清以来“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和20世纪中期的大转折。从乾嘉时期的诗人窦国华开始,窦氏诗人就有一种强烈的“以诗存史”“以诗补史”“史诗互”的创作意识,从他们的诗中可以看出时代的历史侧面,体现了诗歌的史学价值。“诗史”始见于晚唐孟綮的《本事诗》,至宋代而成为中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事诗》评杜诗云:“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诗史”这个概念兼具了诗学和史学的某种特质与功用。清初著名诗人钱谦益不遗余力为诗史说张目,认为诗“足以续史”。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称赏其晚年所作《投笔集》“实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犹胜一筹,乃三来之绝大著作也”。经过钱谦益、朱彝尊、黄宗羲、吴伟业、赵执信等人的提倡和坚持,“诗史”在清代成为一种较有系统的诗学思想,“诗史”的价值功能得以充分挖掘。窦国华及窦氏诗人的诗歌,并非仅仅由格律、声调的形式层面或者宗唐、宗宋的观念理路堆砌而成,而是融合了清代的时代精神、学术思想,以及士人心态等文化内核的有机统一体。窦氏家族诗人的创作,就是一部大清王朝的袖珍史,就是一部清代士人心态的演化史,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变迁史。他们的诗歌,让我们返回到历史的幽深之处,更真实地去把脉历史的疼痛,去追溯史实尽可能本真的生动。我相信,也只有诗歌能烛照历史的隐微幽暗之地。对于那群湮没在历史深处的窦氏诗人,我承担了与他们接续前缘的使命。“江山幽处客重经”。他们留在历史幽深处的回音,值得我仔细聆听。他们已经等待我很久了。我注定要与他们在汲河之滨、在岭南、在历史的幽暗之地相遇。正如清代桐城派著名诗人刘开与窦国华所唱和的那样:千里看山到粤东,却愁沧海不能穷。不图使者先知我,自识匡君早忆公。文字缘成萍水后,化工笔在暮云中。七星绝境归诗卷,愿乞馀芳斗蕙风。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