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坐龙椅范军 著9787515516356
  • 正版
    • 作者: 范军 著著 | 范军 著编 | 范军 著译 | 范军 著绘
    •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范军 著著| 范军 著编| 范军 著译| 范军 著绘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64千字
    • 页数:27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5516356
    • 版权提供:金城出版社
    • 作者:范军 著
    • 著:范军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9.80
    • ISBN:9787515516356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5-01
    • 页数:276
    • 外部编号:120170198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哈赤:传奇帝王的人悲歌
    一个王朝的初路径
    问鼎天下舍我其谁
    人的阴影
    兄弟之后是儿子
    每一个亲人都可疑
    第二章 皇太极:阴谋与爱情
    对人的洞察与把握
    权力侵蚀
    阿敏之死
    权谋厚黑
    表演种种
    两个男人的博弈
    谁的心不曾柔软
    第三章 顺治:爱恨情仇百感交集
    一个男人的阴狠
    向文明致敬
    用心良苦的遗诏
    爱要爱之入骨
    第四章 康熙:盛世的惆怅
    少年康熙的手段
    一种精神
    人生趣味
    修行者
    制度与人的悲剧
    第五章 雍正:一半是诛心一半是慈悲心
    囚徒困境
    秘密建储
    年羹尧悲剧
    与天下人心过招
    一半是红脸一半是白脸
    第六章 乾隆:盛世之君的罪与罚
    道治和术治
    在文明的旗帜下
    盛世的明
    下跪问题
    一个帝王的私心
    第七章 嘉庆:帝国的中衰
    改变历史命运的半个月
    因循怠玩
    一个王朝的精气神
    嘉庆难题
    第八章 道光:从衰世到乱世
    捉襟见肘的代价
    官场亚文化
    心腹患 道光朝的幽默
    人心的崩溃
    第九章 咸丰:力不从心的船长
    天下势 兄弟交锋
    咸丰四年的春天
    猜忌曾国藩
    视点盲区
    帝国秋分日
    机会不再
    第十章 同治:放浪形骸背后的人格反抗
    只是当时已惘然
    同治中兴
    改变和预警
    皇宫内的零余者
    帝国的走向
    十章 光绪:从雄心万丈到惆怅莫名
    时移世易
    一襟晚照
    年轻输给了年老
    北京的沉沦
    1905年的凶险
    一声叹息
    第十二章 慈禧:女人花的权力人生
    女人花
    权力玩家
    热闹与寂寞
    帝国的舞台
    王朝唱晚
    第十三章 宣统:无可奈何花落去
    烦心事
    大悲剧的前奏
    急转直下
    的时光

    范军,浙江人,1969年出生。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丽水学院客座教授。《百家讲坛》、《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曾为北京《卫视周刊》杂志执行主编、北京新长安影视公司文学(剧本)策划。

    龙椅中人:碎影流年背后的雄心与惆怅龙椅上的人生,明清帝王的碎影流年,这注定是本惆怅之书,也是纠结之书。它讲述帝王的雄心,以及雄心背后的惆怅与局限。以朱元璋为例。洪武七年(1374 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帝朱元璋完成了一项本应该由学者完成的工作——注解《道德经》。没有人知道,朱元璋在此时打开的是他的梦想之门。朱元璋的乌托邦在他看来就是一个人人以《道德经》为行动指南的理想国,没有叛逆和杀戮,有的只是顺从和安居乐业。在朱元璋心目中,《道德经》是“万物之至根,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所以注解《道德经》的工作非他莫属。这是治国之经,立国之本,是进入朱元璋乌托邦的通行或者说敲门砖。在朱元璋的乌托邦中,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惩罚是和对农民的亲近相辅相成的。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商人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并且商人在考学、从政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另外,为了进一步抬升农民的地位,朱元璋身体力行,亲自在皇宫大院里种植蔬菜,甚至将“御花园”改名为“御菜园”。可以说,朱元璋的乌托邦就是个静态的大庄园,一切自给自足,唾弃商品经济。在言行举止上,强调用一种思想、一种信仰来规范全体民众的意志和行动,从而让帝国呈现出知足常乐、和谐有序的气质来。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帝国基本上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见祝允明《野记》),似乎回到了周朝礼仪尊严、民风淳朴的时期,相对于元朝后期礼崩乐坏的状况,朱元璋打造的乌托邦令人刮目相看。此外,朱元璋还热衷于修城墙。都城的城墙要修,长城的城墙更要修。由此,朱元璋的雄心可见一斑。但惆怅相伴雄心而来,因为龙椅中人朱元璋这样的所作所为类似于农民修院墙,表面上看着气派,实际上挡住的却是一个帝国的视野、雄心和开拓意识。与此相对应,朱元璋禁通外番。他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二十七日,诏令户部严申交通外番之禁,帝国向外的大门就此紧闭,外贸的屏蔽导致视野的屏蔽,乌托邦中的人在《四书》《五经》中近亲繁殖着祖先的思维,帝国的思想被统一到几本枯躁的经书里头,不可能再有什么创新了。说到底,由于朱元璋观念的局限,更准确地说,是因为龙椅中人普遍存在的闭合思维,导致了东方封闭的内陆文明、农业文明和西方开放的海洋文明、商业文明的路径之别。朱元璋不知道,从他的新朝元年出发,他以及由他的子孙承继的帝国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渐行渐远。1381 年,朱元璋下令修建山海关,进一步封闭帝国疆界,当这个乌托邦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已长达6000 多公里时,英国颁布了早的航海条例,东西方视野之别开始以一种微妙的形式表达出来。朱元璋之后,他的子孙们诏修《四书》《五经》《理大全》,并于1417 年颁行,定为生员书时,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艺术家画出了《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作品;当隆庆、万历年间帝国意淫小说《金瓶梅》问世之时,莎士比亚的人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也问世了;1581 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此前一年,意大利威尼斯建立了早的银行,在财税改革的路径上较大明帝国遥遥。东西方的思想之别开始以一种微妙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于朱元璋等龙椅中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大明王朝注定不可能天长地久。1644 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身死,明亡。此前四年,英资阶级开始;此前两年,法国B. 帕斯卡发明了利用齿轮转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机;此前一年,意大利科学家E. 托里拆利和V. 维维亚尼发明了水银气压计。与此同时,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牛顿出生,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进入倒计时——东西方文明或者说竞争力之别至此已如天堑鸿沟,不再是任何人力可以阻挡或扭转的。而从这样的时刻回溯,帝国的开创者朱元璋已经死去二多,他在世时对帝国气质、视野、思维的框定终于在此时得到报应,所有的因果轮回屡试不爽,无处可逃。总之,在一切皇帝负责制的时代,皇帝由于个人能力、识见的缘故,往往掌控不了全局。可作为历史中枢神经的核心部位,皇帝又不能不有所作为,这就形成一个悖论——一个不够称职的董事长带领公司全体员工试图走进新时期,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另外,作为汉人的个王朝,明朝的“问题皇帝”和“试图解决问题的皇帝”很多,也很有代表。比如,无为而治的万历皇帝和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在历史大困局面前,他们的表现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能看到面前的问题却看不到背后的实质,只知怨天尤人不懂悲天悯人,这样的皇帝往往会沦为历史的奴隶,被绑架着往前走,何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至于清朝的皇帝更是不易,在“满汉文化”从走向融合走向决裂的历史轮回中,清朝的整个一部断代史就是活生生的一部起承转合的历史,清朝的皇帝更是有着起承转合的人生。包括权力、个人情感。特别是道光以降,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多悲情皇帝,他们的人生是支离破碎的,屁股下面的龙椅也是摇摇欲坠的。问题层出不穷,情感无所寄托,而囚徒天子光绪,被囚住的不仅是身体,更有自由、思想以及爱情。在这些基点上看皇帝,他们玩的不仅仅是权力博弈,也是人生和命运。是抓手,也是被抓手。他们实在是历史的那些点、转折点、铺展点和萎缩点。不妨以康熙九子夺嫡为例,看看龙椅中人不得不面临的权力与人的变异。一个皇位,相伴多少牺牲品。不争是争,争也白争。不管争与不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谁叫你生在帝王家呢?如果从“局杀”的角度看清代龙椅中人继承的选择手段、养成制度、更换程序以及危机处理方式等,真可谓龙椅中人都是试验品,没有谁的命运是可以自主的。所以才有顺治出家的传说、康熙选择太子的心力憔悴以及雍正难以人言的无情杀伐。是龙椅中人错了吗?也许是制度之错。总之这是个“局”,设局者或许早已离开,局中人却厮杀正酣。设局、入局、局杀,就是个游戏而已,愿赌服输。在康熙帝国,储权之所以可以挑战君权,是因为有一些制度的安排或者说设计。康熙为了培养胤礽的太子意识,特令礼部为其制定相应的皇太子礼节。但胤礽得陇望蜀,对太子权益做出过度追求。比如,他当着康熙的面辱骂殴打平郡王纳尔苏、贝勒海善、公普奇等王公大臣,康熙出于维护储权的需要,对此毫不吭声。太子胤礽之所以在挑战君权的路上越走越远,应当跟康熙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关。太子的储权如此之大,自然会对皇帝的造成挑战。康熙规定,自己外出期间,在京大臣除去按例将各部院重要政务向他奏报之外,还必须同时禀报值守皇太子。另外,康熙在亲征时,经常随带包括太子胤礽在内的6 位年长皇子加以历练,令其知兵事。他在太子养成计划中的如是培养,既给了太子问政的能力,又滋长其野心,诚属不当。通观历史,大明王朝的太子养成教育制度堪称完备,可从“促织(蟋蟀)皇帝”宣宗到“木匠皇帝”熹宗,嫡长子继承制下产生出来的“问题接班人”层出不穷,令大明帝国日益走向崩盘的境地。胤礽的情况也相类似,在成年后他暴露了人格缺陷,开始表现出对权力欲的特殊嗜好,以至于铤而走险挑战皇帝的,大清帝国的稳定为此大受影响。总之,对此类龙椅接班人模式的错位理解,导致了康熙帝国长达三十多年的窗口时间和机会成本丧失,帝国付出惨重代价。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九月初二,大清皇帝康熙宣布胤礽乃不孝不仁之人,列祖列宗“与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胤礽的皇太子称号被废除,康熙将其幽禁在咸安宫。皇帝康熙动辄得咎,无力左右局面,既未能将皇帝良传导,又使能力出众的龙椅接班人人选们得不到信任,双方陷入互疑状态,而那些接班人的潜在人选们以内讧、内斗为能事,帝国再付代价:皇长子胤禔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雍正十二年卒;皇二子胤礽二立二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皇三子胤祉因参与结,降为贝勒;皇八子原封廉亲王胤禩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皇十子胤因参与结,父子反目;皇十四子胤禵因参与结,父子反目……权力与人的变异悲歌在龙椅内外一再奏响,令人不忍卒听。事实上,明清两朝,龙椅中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永琰上位为嘉庆皇帝后,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治国不力,以致帝国上下贪污腐败层出不穷,他也不能大胆推出改革措施,在帝国亟待转型的时刻坐失良机,诚为憾事。道光和咸丰这两位龙椅中人的也乏善可。道重用“多磕头,少说话”的大学士曹振镛治国,虽以节俭名世,财政状况却每况愈下——道光二十八年,帝国的户部仅存库银十二万三千九百余两,而道光三十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大清户部库银“入款有减无增,出款有增无减”。主要的是作为一个大国的皇帝,道光的素质和视野很成问题。当次战争爆发时,道光却很好奇“该女主(英国女王)年甫22 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人,在该国现居何职”?很显然,这个皇帝在开拓意识和知识储备上是不称职和极其欠缺的。咸丰的情况更是糟糕。首先,他器量狭小,不肯重用颇有能力的奕和曾国藩,使得帝国危机四伏,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惶惶不可终日。其次,和前任道光一样,作为一个大国的皇帝,素质和视野也很成问题。第二次战争爆发时,他下文要各参战部队“参酌施行”詹事府詹事殷兆镛提供的棉被御敌法以及匪夷所思破夷之策,如鱼网御炮法等,成为中外军事的笑柄。如此低能的治理能力导致大清帝国危机四伏,咸丰未能收拾残局,只得匆匆逃到避暑山庄去避难……历史不堪回首,明与清,近三十个皇帝,他们的光荣与惆怅,他们那些难与人言或者不为人所知的人生况味,直至今日仍令人掩卷长叹,唏嘘不已。范军2017 年5 月于上海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