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核安全设备鉴定王英 主编9787111527
  • 正版
    • 作者: 王英 主编著 | 王英 主编编 | 王英 主编译 | 王英 主编绘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英 主编著| 王英 主编编| 王英 主编译| 王英 主编绘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66千字
    • 页数:209
    • 开本:16开
    • ISBN:9787111523277
    • 版权提供: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王英 主编
    • 著:王英 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9.00
    • ISBN:9787111523277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2-01
    • 页数:209
    • 外部编号:120125443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章设备鉴定概述
    1.1设备鉴定的基本概念
    1.2设备鉴定方法
    1.3设备鉴定过程
    1.4设备鉴定有关的法规和标准
    1.5设备鉴定的发展
    第2章设备使用条件及其影响
    2.1概述
    2.2设备使用条件
    2.2.1使用条件的分类
    2.2.2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
    2..设计基准事件条件
    .环境或运行载荷及其影响
    ..1概述
    ..2温度
    ..辐照
    ..4气压
    ..5湿度、潮湿和水喷淋
    ..蒸汽
    ..浸水
    ..化学制剂
    ..振动和地震
    ..10设备运行
    2.4小结
    第3章鉴定程序
    3.1概述
    3.2设计与执照申请基准
    3.2.1设计准则要求
    3.2.2执照申请
    核安全设备鉴定
    目录
    3.3鉴定设备
    3.3.1鉴定设备的标识
    3.3.2鉴定样品的选择
    3.3.3接口/辅设备
    3.3.4安全功能
    3.3.5能指标
    3.3.6使用条件
    3.3.7安装要求
    3.4鉴定目标及要求
    3.4.1鉴定寿命目标
    3.4.2裕度
    3.4.3验收准则
    3.4.4老化机理评定
    3.4.5维护和更换要求
    3.5鉴定方法选择
    3.5.1鉴定方法概述
    3.5.2型式试验法
    3.5.3分析论法
    3.5.4运行经验法
    3.5.5组合法
    3.6和缓环境和严酷环境
    3.6.1和缓环境下的设备鉴定
    3.6.2严酷环境下的设备鉴定
    3.7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仪控设备鉴定
    3.7.1设备特点
    3.7.2鉴定要求
    3.7.3EMC鉴定要求
    3.8小结
    第4章老化效应评估
    4.1概述
    4.2老化载荷、老化机理和故障模式
    4.2.1老化载荷和老化机理
    4.2.2老化机理及其故障模式
    4.3显著老化机理
    4.4老化模型及其局限
    4.4.1老化模型
    4.4.2老化模型的局限
    4.5鉴定寿命
    4.5.1鉴定寿命的确定
    4.5.2和缓环境设备的鉴定寿命
    4.5.3保持鉴定寿命/状态的E维护
    4.5.4状态监测
    4.5.5环境监测
    4.5.6鉴定寿命的重新评价
    4.5.7库存寿命
    4.6小结
    第5章抗震鉴定
    5.1概述
    5.2基本概念
    5.2.1地震
    5.2.2地震模拟
    5..阻尼
    5.2.4抗震类别
    5.2.5抗震设计要求
    5.2.6抗震等级
    5.2.7抗震裕度
    5.3抗震鉴定方法
    5.3.1常用方法
    5.3.2方法选择
    5.4抗震鉴定程序
    5.5型式试验法
    5.5.1概述
    5.5.2抗震鉴定试验步骤
    5.5.3抗震试验装置
    5.5.4试验试件要求
    5.5.5安装要求
    5.5.6测点布置要求
    5.5.7抗震鉴定试验准备
    5.5.8抗震试验方法
    5.5.试验定
    5.6分析法
    5.6.1介绍
    5.6.2动力法
    5.6.3静力法
    5.7分析与试验结合
    5.7.1复杂大型设备
    5.7.2相似设备的外推
    5.8运行经验法
    5.9鉴定文档
    5.9.1型式试验法
    5.9.2分析法
    5.9.3运行经验法
    5.10小结
    第6章电磁兼容鉴定
    6.1概述
    6.2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要求
    6.2.1美国EMC标准和法规
    6.2.2欧洲EMC标准和法规
    6..我国EMC标准和法规
    6.3鉴定试验程序
    6.3.1EMC抗扰度试验选择原则研究
    6.3.2严酷度等级的选择
    6.3.3抗扰度试验分类
    6.3.4静电放电抗扰度
    6.3.5频电磁场辐抗扰度
    6.3.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6.3.7浪涌(冲击)抗扰度
    6.3.8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6.3.9工频磁场抗扰度
    6.3.10脉冲磁场抗扰度
    6.3.11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6.3.12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跌落抗扰度
    6.3.13谐波、谐间波抗扰度
    6.3.140~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
    6.3.15传导发
    6.3.16辐发
    6.4电磁兼容评估及实现
    6.4.1EMC试验判据
    6.4.2电磁兼容评估
    6.4.3电磁兼容设计和故障诊断
    6.4.4核安全设备EMC生命周期管理
    6.5鉴定文档
    6.5.1设备鉴定样机技术规范书要素
    6.5.2设备鉴定大纲要素
    6.5.3试验计划要素
    6.5.4试验报告要素
    6.5.5设备、系统关键EMC能
    6.5.6设备安装验收要素
    第7章安全软件验和确认
    7.1概述
    7.2软件V&V标准规范
    7.2.1IEC标准
    7.2.2IEEE标准体系
    7..美国RG导则
    7.3软件V&V生命周期及过程
    7.3.1软件分类方法
    7.3.2安全软件V&V生命周期
    7.3.3软件编码
    7.3.4软件测试
    7.3.5可追踪分析
    7.4软件V&V配置管理
    7.5软件V&V文档
    7.5.1软件质量保纲7.5.2软件V&V纲7.5.3软件配置管理纲7.5.4软件V&V报告
    第8章机械设备鉴定
    8.1概述
    8.2鉴定目的
    8.3机械设备分类
    8.4试验件的选择
    8.5鉴定步骤和方法
    8.6基准试验
    8.7老化试验
    8.7.1辐照老化试验
    8.7.2热老化试验
    8.7.3湿热循环试验
    8.7.4运行老化试验
    8.7.5振动老化试验
    8.8地震试验
    8.8.1概述
    8.8.2动态特探查试验
    8.8.3地震试验准备
    8.8.4地震试验方法
    8.9事故环境试验
    8.9.1事故工况下的辐照试验
    8.9.2事故工况下的环境试验
    8.10鉴定试验后的功能试验
    8.11裕量
    8.12分析法
    8.12.1概述
    8.12.2数学模型建立
    8.1.分析方法
    8.13运行经验法
    8.14鉴定结论
    8.15小结
    第9章设备鉴定的质量保
    9.1核安全质量保的特点
    9.2设备鉴定中的责任
    9.3设备鉴定要求的传递
    9.3.1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
    9.3.2标准要求的传递
    9.3.3质量标准的传递与质量保分级
    9.4设备鉴定实施中的核安全文化
    0章设备鉴定典型案例
    10.1仪表和控制系统鉴定
    10.1.1鉴定分类
    10.1.2鉴定试验项目
    10.1.3质量鉴定程序
    10.1.4基准试验
    10.1.5正常环境下极限值试验
    10.1.6老化试验
    10.1.7模拟事故工况试验
    10.1.8安全级软件的验和确认(V&V)
    10.21E级交流电动机鉴定
    10.2.1概述
    10.2.2E要求
    10..E程序
    10.2.4文件
    10.3蓄电池鉴定
    10.3.1总述
    10.3.21E级蓄电池鉴定要求
    10.3.3使用条件
    10.3.4老化
    10.3.5鉴定方法
    10.4电缆鉴定
    10.4.1概述
    10.4.2鉴定
    10.4.3鉴定试验
    10.5安全级干式变压器鉴定
    10.5.1概述
    10.5.2鉴定要求
    10.5.3型式试验
    10.5.4文件要求
    10.6柴油发电机组鉴定
    10.6.1概述
    10.6.2柴油发电机组鉴定标准
    10.6.3工厂试验
    10.6.4柴油发电机组鉴定试验
    附录术语与定义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现今核电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核安全设备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保障系统,而设备鉴定是确定其满足预期设计安全要求的验手段,是核与辐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现今国内外的鉴定方法和鉴定要求各有差异,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本书的编写致力于推动我国核安全设备鉴定水平的提升,规范鉴定方法和操作程序,为核与辐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的编写参考和借鉴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文件、IEC标准、IEEE标准和我国GB、EJ以及NB标准,解读了各国标准法规,结合编者的丰富实践经验,内容覆盖核安全设备的鉴定机理、鉴定方法和程序、鉴定试验、失效判据以及故障诊断和分析等。全书共分为10章,章是对核安全设备鉴定的总体概述,第2章描述核安全设备的使用条件及其影响,第3章介绍设备鉴定的程序,第4章阐述老化效应如何评估,第5~6章介绍设备抗震鉴定、电磁兼容鉴定,第7章是安全软件验和确认,第8章介绍机械设备鉴定,第9章是设备鉴定的质量保,0章是设备鉴定典型案例。
    本书适用于从事核安全设备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包括、设计院、工程公司、核电站业主、产品制造商、实验室等。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为便于理解,力求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过程中有机地将理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可操作强,适用于鉴定实践指导。


    本书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编写,得到了行业单位的支持与响应,尤其是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安全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本书凝聚了业内专家的智慧,表达了其独到的见解,以专业而深入的视角来诠释,全面透视核安全设备鉴定技术。
    在本书完成之际,作者特别要感谢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安全监管一司给予的关心和指导,本书的编写得到2013年度核与辐安全监督管理技术项目的支持(项目号:J1321)。还要感谢同事、家人和朋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鼓励和帮,使本书能够顺利完成。
    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