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戏里戏外说历史康保成 著9787534786136
  • 正版
    • 作者: 康保成 著著 | 康保成 著编 | 康保成 著译 | 康保成 著绘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康保成 著著| 康保成 著编| 康保成 著译| 康保成 著绘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96000.0
    • 页数:289
    • 开本:16开
    • ISBN:9787534786136
    • 版权提供:大象出版社
    • 作者:康保成 著
    • 著:康保成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8.00
    • ISBN:9787534786136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10-01
    • 页数:289
    • 外部编号:120120957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长生殿》与杨贵妃
    集 贵妃芳名及其食荔枝之谜
    杨贵妃“名玉环,小字太真”?
    杨贵妃小名“玉奴”
    杨贵妃为什么被叫作“玉环”?
    “一骑红尘妃子笑”是用典
    《天宝荔枝道》不可信
    个吃到鲜荔枝的北方皇帝
    第二集 杨贵妃的两个情敌
    ――虢国夫人与梅妃
    风流成、蛮横霸道的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和唐玄宗
    “梅妃”实其
    杨贵妃“”的传说不可信
    第三集 杨贵妃与“安史之乱”
    罪魁祸首安禄山
    杨国忠与安禄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咎由自取
    朝败与“安史之乱”
    “红颜祸水”与裙带关系
    京剧《太真外传》中的贤妃
    第四集 道教和杨贵妃“旅日”传说
    迷恋道教、追求长生的李隆基
    揭开杨贵妃入道之谜
    李杨爱情的道教基因
    杨贵妃“旅日”传说
    《长恨歌》与杨贵妃“旅日”传说
    结束语
    《赵氏孤儿》纵横谈
    集 惊心动魄的古典悲剧
    楔子:屠赵结怨惨剧发端
    折:公主托孤韩厥放孤
    第二折:程婴杵臼 谋划救孤
    第三折:公孙捐命程婴舍子
    第四折:观画讲史 石破天惊
    第五折:冤冤相报强弩之末
    艺术特征与成就
    疏漏与瑕疵
    第二集 《赵氏孤儿》的“史"与“戏”
    认识历史文学的三个原则
    历的赵盾与晋灵公
    《史记·赵世家》中的“搜孤救孤”故事
    “烈妇”原来是“”――《史记》与《左传》的比较
    “赵氏孤儿”故事的历史化
    “赵氏孤儿”与《史记》中的复仇故事
    第三集 历代戏曲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南戏:“孤儿”不孤程婴娶妇
    明传奇:肤浅庸俗呆板典雅
    京剧《八义图》:不见“八义”不见“图”
    秦腔:卜凤的风采
    京剧《赵氏孤儿》:后出转精 针线严密
    豫剧《程婴救孤》:一吐衷曲 如泣如诉
    第四集 话剧,电影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人艺版话剧:颠覆传统拒绝复仇
    电影:合乎情理 波澜起伏
    改编名著的关键:用戏剧手段呈现一个好故事
    第五集 《赵氏孤儿》在欧洲
    欧洲十八世纪的“中国热”
    一个没有曲的“元曲”法译本
    欧洲人如何看待《赵氏孤儿》
    哈切特的《中国孤儿》:醉翁之意不在酒
    梅塔斯塔齐奥的《中国英雄》:“很中国”的轻喜剧
    谋飞的《中国孤儿》:回归复仇
    歌德的《埃尔佩诺》:凭什么说我是你儿子?
    第六集 伏尔泰和他的《中国孤儿》
    伏尔泰和他的中国情结
    《中国孤儿》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中国孤儿》的演出:不中不西,非驴非马
    《中国孤儿》PK《赵氏孤儿》
    英文版PK豫剧版
    结束语
    杨家将对曲与宋辽战争
    集 悲情杨令公
    早的李陵碑故事
    雍熙北伐,攻城略地
    孤军深入,遇伏被俘
    英雄末路,可歌可泣
    第二集 杨业传奇
    “”将军――刘继业
    抗辽骁将――杨业
    出奇制胜的四个“法宝”
    “金沙滩救驾”的来由
    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态度
    民间的种种传闻
    第三集 从潘美到潘仁美
    北宋开国功臣
    逼杨业孤军深入的幕后指使者
    潘美为什么要害杨业?
    劣迹被夸大的潘仁美
    第四集 寻找“佘太君”
    杨令公之妻――“令婆”
    《元曲选》中的“佘太君”
    “令婆”还是“太君”?
    “佘赛花招亲”故事的来由
    “佘太君”的原型为“折太君”说不可信
    第五集 杨六郎历史档案
    杨六郎原名“延朗”
    并非老六的“杨六郎”
    抗辽有功,屡获晋升的杨延昭
    杨延昭的靠山――宋真宗赵恒
    杨延昭与“澶渊之盟”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
    第六集 戏曲中的“杨六郎”
    抗辽故事戏:《杨六郎调兵破天阵》
    在虚构的基础上再虚构:《寇凖背靴》
    杨六郎执法:《辕门斩子》
    杨六郎招亲:《状元媒》
    杨六郎的另:大刀王怀女
    杨六郎之死:《洪羊洞》
    第七集 杨六郎的兄弟们
    ――以《四郎探母》为中心
    关于杨五郎出家
    杨四郎:“身在辽营心在宋”的“卧底”
    杨八郎:被拷贝出来的另一个杨四郎
    京剧《四郎探母》的故事
    《四郎探母》的主旨
    《四郎探母》的故事来源
    呼唤和平的《八郎探母》
    别出心裁的《女探母》
    向《四郎探母》叫板的《三关排宴》
    第八集 揭秘杨门女将
    ――以穆桂英为中心
    草莽英雄木桂英
    巾帼英雄穆桂英
    穆夫人和她的儿子杨文广
    不断被改编的“十二寡妇征西”
    杨排风和杨八姐的故事
    结束语
    后记

    康保成,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55年随父母迁居河南省郑州市。1982年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1987年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特殊津贴。出版学术著作10本,发表百余篇。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学术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中国韵文学刊》编委等。曾任教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台湾地区“中央大学”中文系,并多次赴欧美和亚洲的多个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开 场 白 莫言说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是,自古及今,真正能把故事讲好的人有几个? 还 记得多年前听人说,我们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之外,就是还有一部《红楼梦》。于是就找来这部书读,大概当时年纪小,只觉得满篇都是少男 少女青春萌动,三角恋爱,无病呻吟。没有惊险刺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悬念,趣味不足,所以,也就没了继续读下去的冲动。后来年长一些,进了大学中 文系,才知道《红楼梦》的粉丝着实不少,研究这部书的著作,要比这部书本身多出不知几百倍、几千倍。至于研究的人是真有兴趣,还是附庸风雅,想要有一点发 言权(据说《红楼梦》不读n遍没有发言权),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轮到自己讲故事了,才发现当初自己真是年少气盛、无知无畏。要想把故事讲好,谈何容易!即便是古人写的故事,你要重复一遍,讲得明白生动,也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 首先是故事的选择。古人讲过的故事汗牛充栋,你选哪一个?即使本人关注较多的戏曲里,也有数不清的故事,究竟哪个能讲,哪个更动人? 其次是要对所讲的故事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在这基础上,才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没有这个本事,怎好献丑? 是讲故事的方式。在没有观众的录制现场,只有刺眼的聚光灯对着你,眼前一片黢黑。你和谁交流?在这种场合你还能随机应变,妙语连珠? 于是,只能自说自话,背讲稿,念讲稿。于是,言多必失,错谬、口误一堆。好在书稿可以纠错、补正。本人谨借此机会向读者诸君声明:凡电视节目与本书有出入者,以本书为准。 想起古代戏曲中的“题目正名”“副末开场”,都有介绍剧情的功能,其实也就是做广告。那么本人就权作一回明清传奇中的“副末”,为本书做一下广告。本书部分主要讲的是—— 人们都说杨贵妃名叫“杨玉环”,不对,她的小名应该是“杨玉奴”。 人们相信杨贵妃是吃过鲜荔枝的,不对,个在中原宫廷里吃到鲜荔枝的人是宋徽宗。 唐明皇在纳杨贵妃之前让她入道,不是为了遮丑,而是志同道合,后来两个人还合演过“男女双修”呢! 史书中说,杨贵妃有“红杏出墙”之嫌,其实这都是诬陷、抹黑之词。 说杨贵妃死得冤,本人同意,但还要告诉您,她的确直接干预过朝政大事。 传说杨贵妃没有死,而是漂流到了日本,本书为您讲述这个传说的来龙去脉。 本书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 元曲《赵氏孤儿》悲壮惨烈,被欧洲人说成是“悲剧”,王国维的认同是后来的事。 “搜孤救孤”本无其事,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司马迁。 历赵武(即传说中的“赵氏孤儿”)的母亲赵庄姬与自己的叔公,是赵氏被灭门的真正原因。 明代以后的人重新讲述这个故事,要么为程婴、屠岸贾“娶”老婆,要么为国君增添母亲、为公主增添侍女,都是为了自己讲故事的需要。 当代有人突然改口,说赵氏孤儿不报仇了。不报仇的故事还能叫“赵氏孤儿”吗?这玩笑开得有点大。 更大的玩笑是:《赵氏孤儿》被欧洲人翻成了没有曲的“元曲”;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则把男主人公写成了成吉思汗,他幡然悔悟,放下屠刀,主要的当事人都没有死,当然报仇也就不需要了。 本书第三部分主要讲的是——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早的李陵碑故事来自明初杂剧,但“金沙滩救驾”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因一念之差成为戏剧中十恶不赦的奸臣潘仁美。 佘太君初被称作“令婆”,北宋的“折太君”和这个艺术形象毫无关系。 杨六郎原名“延朗”,他排行不是老六,却因历曾经有过一个被长白山人惧怕的“六郎”,而被辽人呼为现实中的“六郎”。 历杨延昭的靠山不是八贤王,也不是寇準,而是宋真宗赵恒。 传说中杨六郎的第二个妻子大刀王怀女早竟是西域奇女子。 从草莽英雄木桂英到巾帼英雄穆桂英,再到觉醒的女元帅穆桂英,她没有历史人物做原型。 …… 题 目“戏里戏外说历史”,本来奢望在谈戏的时候,引导读者和观众在阅读中思考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真实。然而上述三项内容,没什么内在联系,纯属鸡零狗碎、 东拼西凑,多只能给大家茶余饭后增加一点谈资而已。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只是摸到象腿,别把它当成象牙就成。 不多啰嗦,好戏——开场了!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