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第4版张晋藩9787519738051
  • 正版
    • 作者: 张晋藩著 | 张晋藩编 | 张晋藩译 | 张晋藩绘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9-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晋藩著| 张晋藩编| 张晋藩译| 张晋藩绘
    •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9-10-01
    • 版次:4
    • 印次:1
    • 字数:443000
    • 页数:523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9738051
    • 版权提供: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张晋藩
    • 著:张晋藩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58.00
    • ISBN:9787519738051
    •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10-01
    • 页数:523
    • 外部编号:1201978053
    • 版次:4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部中国法律的传统
    一、德法互补,共同为治
    (一)“徒善不足以为政”,只凭德化不能治国
    (二)德法互补、共治的历史进程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一)礼的产生
    (二)礼的作用
    (三)引礼入法
    (四)礼法结合
    三、立足实际,体现国情
    (一)以农为本的农业
    (二)中央与地方相辅相成
    (三)体现统一多民族民族
    四、纵向比较,因时定制
    (一)以前朝为鉴,确定新的法制建设重点
    (二)律典的篇目结构经过比较而不断调整
    (三)的内容经过比较更加轻重有分和贴近生活
    五、中华法系,各族缔造
    (一)中华法系与世界
    (二)中华法系由中华各族共同缔造
    六、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一)法典体例上的沿袭与保守
    (二)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七、法尚公平,重刑轻民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法律公平的论述
    (二)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
    (三)重刑轻民
    八、以人为本,明德慎刑
    (一)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法律
    (三)中国传统法律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反思
    九、权利等差,义务本位
    (一)等差
    (二)司法特权
    (三)义务本位
    十、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一)先秦的专制王权与法制
    (二)皇权的制度化与法律化
    (三)皇权与法制的
    十一、家族本位,伦理法治
    (一)家法族规是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族伦理法的发展进程
    (三)伦理法的具体内容与家长权的法律表现
    (四)家族本位伦理法的社会成因
    十二、以法治官,明职课责
    (一)职官的设置与编制
    (二)职官的免考
    (三)职官的考课奖惩
    (四)职官的俸禄与休致
    (五)对职官的一般监督和法律约束
    (六)要求官吏依状鞫讯,以法断罪
    十三、修律,比附判例
    (一)制定法在传统法律中的地位
    (二)判例法的发展及其作用
    (三)制定法与判例法的相互为用是中华法系的特点和优点
    十四、统一释法,律学独秀
    (一)中国古代律学的发展历程
    (二)清代律学的成就
    (三)中国古代律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西法文化的比较
    十五、援法定罪,类推裁断
    (一)成文法的公布引发了援法定罪与类推擅断的争论
    (二)秦汉时期的皆有法式与类推决狱
    (三)科罪具引律文与出罪明轻,入罪明重
    (四)鞫狱分司与援法定罪
    (五)特别专制下的引律与比附
    十六、恭行天理,执法原情
    ()理与国法沟通
    (二)国法与人情相合
    (三)天理、国法、人情三者协调统一
    十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一)“无讼”是儒家的理想境界
    (二)以调处息争,实现无讼
    (三)无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根源
    (四)无讼是以逃避讼累为代价
    十八、吏民习法,明刑弼教
    (一)木铎宣法、悬法象魏
    (二)铸刑书,使百姓知法
    (三)法莫如显的法家主张
    (四)刻石记法,使民知法
    (五)两汉法律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六)重为上执法的唐代法律宣传
    (七)两宋读书读律,蔚成风气
    (八)明清律“讲读律令”条重视官民“普法”
    第二部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
    一、西方法文化的输入
    (一)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西方法文化的输入打破了传统法文化的封闭状态
    (三)传播西方法文化的媒介——翻译和出版西学著作
    (四)国外归来的中国人对西方法文化的介绍
    二、传统法观念的转变
    (一)由固守成法到师夷变法
    (二)由维护三纲到批判三纲
    (三)由盲目排外到中体西用
    (四)由专制神圣到君宪共和
    (五)由以人治国到以法治国
    (六)由义务本位到权利追求
    (七)由司法与行政不分到权
    (八)由以刑为主到诸法并重
    三、转型过程中的法制改革思想与实践
    (一)洋务派的稍变成法,西法
    (二)维新派改良政体与法律的主张
    (三)晚清修律与法律的近代化
    四、民国初建时期法律近代化的继续推进
    (一)继续推进的时代背景
    (二)继续推进的思想基础
    (三)继续推进的历程与成就
    五、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价值及经验借鉴
    (一)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西方化形态
    (二)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借鉴
    参考文献

    张晋藩,1930年出生,辽宁沈阳人,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学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与法权历史”专业。1952年至1983年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至1994年先后任中国政法大学院院长,副校长,中国法律史研究所所长。1987年评为重量重点学科中国法制史学带头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