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微化工技术骆广生 等978712187
  • 正版
    • 作者: 骆广生 等著 | 骆广生 等编 | 骆广生 等译 | 骆广生 等绘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骆广生 等著| 骆广生 等编| 骆广生 等译| 骆广生 等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数:567000
    • 页数:456
    • 开本:16开
    • ISBN:9787122361837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骆广生 等
    • 著:骆广生 等
    • 装帧:精装
    • 印次:2
    • 定价:299.00
    • ISBN:9787122361837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6-01
    • 页数:456
    • 外部编号:120237434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绪论/1

    节 微化工技术发展历程1

    第二节 微化工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6

    第三节 微化工设备分类13

    第四节 微化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展望14

    参考文献18

    第二章 微尺度单相流动与混合/26

    节 概述26

    第二节 微混合器27

    第三节 微尺度混合能表征方法29

    一、可视化表征方法30

    二、化学分子探针的表征方法33

    第四节 微尺度混合其强化34

    一、微混合器混合能34

    二、高黏、大流量比体系微尺度混合能强化42

    参考文献54

    第三章 微尺度多相流动与分散/59

    节 微尺度下作用力和无量纲特征数60

    一、微尺度下气/液作用力分析和无量纲特征数61

    二、微尺度下液/液作用力分析和无量纲特征数63

    第二节 微通道设备和微分散方法及流型64

    一、微通道设备64

    二、微分散方法和分散机理65

    三、微通道内气/液、液/液两相流型71

    第三节 气/液微分散基本规律和数学模型77

    一、T形微通道内错流剪切气/液微分散规律77

    二、T形微通道内垂直流剪切气/液微分散规律81

    三、十字形微通道内垂直流剪切气/液微分散规律85

    四、相间传质对于气/液微分散的影响规律86

    五、微筛孔通道内微气泡的分散规律90

    第四节 液/液微分散基本规律和数学模型94

    一、微通道表面质影响和微液滴的单分散94

    二、微筛孔分散基本规律和模型97

    三、T形微通道内液/液分散规律102

    四、T形微通道喷流分散规律109

    第五节 气/液/液、液/液/液等多相微分散过程115

    一、液/液/液等多相微分散过程115

    二、气/液/液等多相微分散过程116

    参考文献121

    第四章 微尺度传递能/126

    节 微尺度传热能127

    一、概述127

    二、微分散体系内的液/液相间换热128

    第二节 微尺度气/液传质能132

    一、概述132

    二、气/液传质系数在线测定方法134

    三、气泡运动阶段传质规律139

    四、气泡生成阶段传质规律141

    五、气泡流传质系数预测模型144

    六、气柱流传质能146

    七、气柱流传质系数预测模型148

    八、微气泡群气/液传质能149

    第三节 微尺度液/液传质能152

    一、概述152

    二、基于原位相分离的液/液传质研究方法154

    三、液滴运动阶段传质行为157

    四、液滴生成阶段传质行为159

    五、液滴生成阶段传质模型162

    六、微分散液滴群传质能167

    七、相比下的液/液传质能171

    八、气相强化液/液传质过程172

    参考文献174

    第五章 微尺度反应能/179

    节 均相微反应180

    一、重氮乙酸乙酯合成反应180

    二、二氯丙醇环化反应188

    三、丙烯酸聚合反应190

    第二节 气/液非均相微反应198

    一、CO2吸收反应199

    二、蒽醌加氢反应211

    第三节 液/液非均相微反应215

    一、发烟硫酸与六氢苯甲酸的反应216

    二、硫酸烷基化反应227

    第四节 气/液/固多相微反应1

    一、纳米碳酸钙制备反应1

    二、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备反应

    参考文献245

    第六章 基于微设备的分离过程强化技术/252

    节 微设备内分离过程强化的理论基础252

    一、微分散体系的传质行为252

    二、微分散体系传质过程的模型化255

    第二节 基于微设备的吸收工艺和过程强化263

    第三节 基于微设备的萃取分离工艺和过程强化267

    第四节 基于微设备的反应萃取工艺和过程强化273

    一、反应萃取过程的模型化275

    二、反应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特277

    、应萃取过程的选择20

    四、基于微设备的磷酸二氢钾萃取法生产工艺283

    参考文献284

    第七章 基于微设备的反应过程强化技术/286

    节 反应过程强化原理286

    一、混合速度快286

    二、优异的传热传质能27

    三、停留时间和温度高度可控288

    第二节 均相反应过程强化290

    第三节 气/液非均相反应过程强化295

    一、氢蒽醌的氧化反应295

    二、模拟空气氧化THEAH2的反应能297

    三、氧气氧化THEAH2的反应能300

    四、反应过程分析及模型建立302

    第四节 液/液非均相反应过程强化306

    一、重排反应中的液/液微分散能和传质能308

    二、液/液微分散体系中重排反应动力学311

    三、微化工系统内贝克曼重排反应能研究314

    四、基于微化工系统的重排新工艺317

    五、气体扰动强化液/液微分散体系重排反应过程318

    第五节 液/固非均相反应过程强化322

    一、微反应器内的液滴群分散尺寸和传质能322

    二、微尺度下液/液/固非均相氨肟化反应的可行分析324

    三、微化工系统中液/液/固非均相氨肟化反应能325

    四、微化工系统中反应能与现有工艺的对比328

    参考文献329

    第八章 基于微化工过程的纳微材料可控制备/334

    节 材料制备过程强化的基本原理335

    一、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335

    二、微米材料的可控制备340

    第二节 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技术344

    一、混合能与纳米材料成核-生长的理论基础344

    二、均相流体系合成纳米材料347

    三、非均相体系合成纳米材料353

    第三节 纳微米纤维材料的制备366

    一、纳米纤维材料的可控制备367

    二、多相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米纤维材料373

    第四节 微球及含特殊结构的微颗粒材料制备技术380

    一、微球颗粒制备381

    二、无机纳米颗粒/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384

    三、Janus型液滴及材料386

    四、核/壳结构微米颗粒材料389

    五、多核心结构微球394

    参考文献397

    第九章 微化工设备的放大和工业应用/401

    节 微化工设备的放大401

    第二节 膜分散微混合器的研究和应用403

    一、混合器的模型与结构设计403

    二、混合能406

    三、相间传质能408

    四、微设备内的流场411

    五、膜分散微混合器在不同萃取体系中的应用413

    六、膜分散微混合器的放大及其工程应用418

    第三节 微筛孔设备的研究和应用420

    一、反应器的模型与结构设计420

    二、微筛孔阵列微设备的工程应用421

    第四节 微槽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4

    一、微槽通道的模型与结构设计4

    二、微槽通道的流动能424

    三、微槽通道的传质能429

    四、微槽通道与商用微通道的对比433

    参考文献435

    索引/438

    微化工技术就是为实现化工过程高效、绿色、安全和可控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化工学科的前沿方向之一,也被认为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之一。清华大学微化工技术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微化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的开发,针对多相微尺度分散、流动、传质和反应能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选择典型复杂化工过程,开展基于微化工技术的化工过程强化和新化工过程研究,在若干典型工业过程实现了微化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相关工作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