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华章大历史30·黄河变迁史岑仲勉9787229162511
  • 正版
    • 作者: 岑仲勉著 | 岑仲勉编 | 岑仲勉译 | 岑仲勉绘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岑仲勉著| 岑仲勉编| 岑仲勉译| 岑仲勉绘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03000
    • 页数:781
    • 开本:32开
    • ISBN:9787229162511
    • 版权提供:重庆出版社
    • 作者:岑仲勉
    • 著:岑仲勉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28.00
    • ISBN:9787229162511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3-01
    • 页数:781
    • 外部编号:120259854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言
    节 黄河重源说的缘起
    第二节 重源说经过长时期而后打破
    第三节 《禹贡》是甚么时代写成的?
    第四节 商族的“迁都”对黄河有甚么关系?
    一、自契至于成汤八迁
    二、商丘
    三、亳
    四、自汤至盘庚五迂
    五、上司马
    六、嚣
    七、相
    八、耿或邢
    九、庇和奄
    十、盘庚之迁及以后
    十一、商族移徙的范围及其与河患有无关系
    第五节 周定王时的河徙还存着疑问——不是春秋时代
    第六节 “禹河”是甚么?经行哪些地方?
    一、禹河即东周所徙的河,在北方分作两支(二渠)
    二、《禹贡》导河一节的正解
    第七节 东周黄河未徙以前的故道
    一、青海以东黄河的势 二、上古时江淮的下游相通
    三、上古时河淮的下游相通
    四、辟济水三伏三见的玄想或谬说
    五、东周时黄河故道的异名怎样见得济水是东周时黄河的正流?
    六、东周前黄河故道的简描
    七、东周河徙原因之推测
    第八节 两汉的黄河
    一、邺东故大河到甚么时候才断流?
    二、西汉的河患
    三、齐人延年献河出胡中之策
    四、贾让的治河三策
    五、的治河方略和技术
    六、东汉的治河
    七、王景的成功靠甚么方略?
    第九节 隋唐的黄河
    一、三国至北魏之河事遗闻
    二、隋代的间接治河
    三、唐代黄河的经行
    四、唐代的河患
    五、黄河南边的济水何时及何故断流?

    岑仲勉(1886—1961),名铭恕,字仲勉。有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在先秦史、民族史、隋唐史、文献学和中外交通史等领域有很好贡献。学术界认可,“在近代唐史研究目前,专享能与陈寅恪先生齐肩并论的只有岑仲勉先生”。
    1886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十八岁入两广大学堂,学习经史之学。1920年担任广州圣心中学教务主任,因主办校刊《圣心》与陈垣建立通信,其研究水平为陈垣激赏,陈垣遂向傅斯年他到当时文史研究的优选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力从事学术研究。1934年起担任上海暨南大学秘书兼文书,直到1937年方下定决心入史语所。后因抗战全面爆发,岑仲勉先生随史语所辗转于长沙、昆明、重庆、宜宾等地。1948年后长期任中山大史系教授。
    岑仲勉先生一生著述总计超过一千万字,代表作品有《元和姓纂四校记》《西周社会制度问题》《隋唐史》《突厥集史》《黄河变迁史》等。

    他(岑仲勉)以二年之力写出60万言《黄河变迁史》,提供决策参考。他努力适应并服务于新社会,方式则与那时的一般曲学阿世者有很大不同。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岑仲勉先生的学术道路,带有朴实无华的平民色彩,与士大夫式的精神贵族大异其趣。……岑氏本人考史、校史、史的深厚血样,也不是从学院式的人文教育中取得的……往往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这当然是谦词,其实大可移作对仲勉先生的赞语,因为,他一“出家”就成家,很快名动京师,被陈寅恪先生视为“南学”的代表了。
    ——蔡洪生 中山大史学系教授

    ☆有名史学家岑仲勉代表作,被誉为“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
    ☆李约瑟、河野通博等备加称誉的大师经典。
    ☆中华民族治河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现代黄河研究的奠基之作,揭示黄河三千年变迁的。

    大师经典,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在历它无数次的迁徙,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关于黄河的研究不乏历代正史中的《河渠志》,以及《水经注》《禹贡锥指》《河防通议》《河源纪略》《行水金鉴》《水道提纲》《历代治黄史》《治河论丛》《中国水利史》等,但这些书对黄河变迁史及历代治河得失都缺乏系统的考和梳理。《黄河变迁史》是我国有名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岑仲勉先生的代表作,他因一部《隋唐史》,赢得了“在近代唐史研究目前,专享能与陈寅恪先生齐肩并论的只有岑仲勉先生”的美誉,而先生在中外史地考方面更堪称一代宗师。岑仲勉晚年抱着做学问应该对世事有所补益的经世致用思想,耗费数年时间在广泛搜集历朝史志中关于黄河的史料、并参考私家著述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梳理和辨析,基本弄清了历关于黄河的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此书甫一出版,就被誉为“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受到了李约瑟、河野通博等海外学者高度重视,是研究黄河变迁史的参考书。

    从商周到辛亥,揭示黄河三千年变迁的
    河,称“黄河”早见于《汉书·功臣表》,汉高祖封功臣之誓,“使黄河如带”一句。黄河变迁史纷繁复杂,除须具历史学和地理学方面的学识,还必须要有很好人的毅力,岑仲勉先生晚年以一己之力写成这部巨著,可谓功莫大焉。《黄河变迁史》是现代黄河研究的奠基之作,揭示了黄河三千年变迁的,如1.黄河重源说,它影响中国人对黄河源头的认识长达千年,黄河重源说是如何形成以及被打破的,岑仲勉结合文献史料、历周秦民族的迁徙、西北地理环境、中西神话比对等对此做了详细的辨析;2.殷商迁都与黄河迁徙问题,岑先生通过考殷商因河患屡次迁都的说法始于晚明,并结合殷商的农牧属、考确定迁都的具体地点、商族的势力范围等很好系统的考清楚了这个问题。3.黄河六次大迁徙,清代地理学大师胡渭主张“黄河六大徙”之说,后来之人多遵奉此说,岑仲勉却认为胡渭的说法包含着许多错误,明弘治七年的河徙断不能算作大变,王莽始建国三年及宋仁宗庆历八年两次河徙都发生在旧日河北省地面,金明昌五年,从现有史料来看,简直没有这一回事。书中这样的考比比皆是,揭示了黄河三千年变迁的。

    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几千年间治理黄河的得与失
    两千多年间,对黄河的利用和治理是历朝历代的一件政治大事,《黄河变迁史》按朝代来设置章节,将历代的河患和河患治理很好系统的做了梳理。两汉时有齐人延年献河出胡中之策、贾让的治河三策、王景成功治河等;隋唐以来,黄河相对安宁了一段时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利用黄河便成为王朝政治的重点,如开通通济渠、永济渠等;宋代河患增多,加之北方外族入侵,黄河河道治理有北流和南流之争,但宋人奉行治遥堤、分水势的策略,发明了埽岸、浚川杷、河堤种树等有效的治河手段,其中以开挖汴河为名,不仅起到了治理黄河的作用,更成就了宋朝经济的大繁荣;元明清三朝河患严重,涌现了如贾鲁治河、潘季驯治河、靳辅治河等历几次有名的黄河治理,因三朝都定都北京,运河又事关帝都经济,治河者多奉行黄河不能北流的原则,治河受到掣肘,加之人口众多,形成.人与河争地的局面,这些因素导致治河者采用束水攻沙、塞堵等手段,因此治理往往只能维持暂时的成效,却不能长久。
    《黄河变迁史》这些系统的梳理,不仅完整呈现了黄河变迁的历史,揭示出黄河变迁的,还对历代治河主张言论、治河技术的发展等治河经验进行评判总结。作为现代黄河研究的奠基之作,无论是想了解黄河,还是治理黄河、弘扬黄河文化,有名史学家岑仲勉的《黄河变迁史》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