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智慧巴黎: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法)白鲁诺
  • 正版
    • 作者: (法)白鲁诺著 | (法)白鲁诺编 | (法)白鲁诺译 | (法)白鲁诺绘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法)白鲁诺著| (法)白鲁诺编| (法)白鲁诺译| (法)白鲁诺绘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84000
    • 页数:424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5822045
    • 版权提供: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者:(法)白鲁诺
    • 著:(法)白鲁诺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95.00
    • ISBN:9787545822045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3-01
    • 页数:424
    • 外部编号:3166544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院士们章
    ●卢浮宫,各种学院的所在地●学院的和影响力●学院圈子●荣誉院士●普通院士●学科部门●学院会议●操纵与花招●反科院风
    科学之都第二章
    ●文人共和国里的科学●巴黎的文史学问界●天文台和天文学●王家植物园里的博物学家●院士们的业务●钱币铸造府●矿业学校和路桥学校●各王家制造工场与机器馆
    巴黎城里的知识氛围第三章
    ●巴黎科学界的地理分布●启蒙的巴黎●拉丁区●医学教育●五行八作的巴黎城●化学工艺与巴黎的五行八作●城市里的机械●巴黎周边的知识界●大千世界只在巴黎
    《百科全书》的前前后后第四章
    ●图刻版风波●巴黎出版界的大手笔●《百科全书》的主编们●《百科全书》的制作班底●围绕《百科全书》的争斗●胜利
    城市与宫廷?第五章
    ●九姐妹分会●社场●与大人物的交情●清客型科学家●有没有所谓的交际圈科学?●科学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科学的新主人:公众●从大殿下博物馆到“学园”●《巴黎日报》
    生动的表演和美妙的享受第六章
    ●酒窖咖啡馆里的预售活动●花园和大道商圈●商家的宫殿●气球升空表演●全民的科学●物理表演家●江湖术士还是物理学家?
    发明第七章
    ●坎凯油灯●坎凯和阿尔冈●阿尔冈的失败●属于所有人的油灯●巴黎的五行八作与五花八门的发明●瓦特与佩里叶的纷争●漂白剂●戈布兰区的洗染商
    公共卫生第八章
    ●城市改造与科学家●主宫医院●无辜者墓园●垃圾与污水●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呼吸与气体化学●拉瓦锡的鸟●卡代、彼拉特尔和茅厕
    严肃科学第九章
    ●关于水和浮空器的大型实验●兵工厂里的化学研究●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算学帝国●物理学家的征伐●对动物磁流说的挞伐●沦为笑柄的燃素●科学院院士与巴黎的仪器制造商●赢得舆论,教育公众
    !第十章
    ●中的科学家们●民间社团的飞展●巴黎工艺师们的作为●公共教育草案●公制系统的创立 358 ●巴黎与米●博物学家和国立自然博物馆的创建●拉瓦锡,次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白鲁诺(BrunoBelhoste),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曾任法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法国科学院拉瓦锡委员会委员,以及多种国际著名学术杂志或丛书编委。其研究主要集中于18—1纪法国的科学发展,在数学史、工程学史、科学机构史等方面著述甚丰,包括《柯西:一位1纪正统派的数学家》《近代科学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智慧巴黎: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等。
    邓捷,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硕士、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硕士。现任教于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从事相关翻译工作,并定期举行法国历史、绘画方面的讲座。

    前言
    智慧巴黎这种说法首次见于1841年巴尔扎克所著的讽刺小说《动物求取荣耀之驴子指南》中。这部小说的构思灵感来源于当年两位著名博物学家(若弗鲁瓦·圣伊莱尔和居维叶)的学术争论。在书中巴尔扎克讲述了一头化身黄条黑底斑马且行如长颈鹿的驴子和他那位开创了本能论的导师的言行故事。巴尔扎克笔下的智慧巴黎描绘的是1纪由知识界的院士、教授以及科普人士们所代表的巴黎。而本书着力讲述的则是启蒙时期的巴黎在各方面的科学成就。它与巴尔扎克作品的不同点在于,内容不仅限于理论学者的言行,还包括发明家、工艺师、书商、收藏家甚至江湖医生以及他们各自受众群的情况。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品、文学艺术以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各色思潮一样,这些人士的著述和发现也同样是巴黎这座城市的特产。以此观之,本书讲述的历史也可被视为巴黎的发展史。 荟萃与交流孕育绚丽多彩的知识。正是在巴黎的几处面向世界的知识策源地之中,各种科学实现了互通有无,而有识之士与新颖的观念亦从八方汇聚于此。就是在这里,交流的成果又通过印刷技术与教育手段得以发扬光大。的确,与大都会相比,巴黎更充分地扮演了18世纪科学之都的角色,而不啻为一座智慧密集型的城市。本书将遍访当年巴黎的大小遗迹,去探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去讲述众多曾以自己的研究或发明为塑造启蒙时代文明做出贡献的巴黎人。
    本书从智慧巴黎历史的王家科学院开篇,正是该院确定了当年巴黎科技生活的基调。须知,虽然科学院本身设在卢浮宫的原王家套房中,但其院士们工作和生活在巴黎的各个角落:他们或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搞研究,或在院校和公众课堂中做讲授,还可能邂逅于沙龙与咖啡馆,并光顾于商店及工坊。当时的专制为他们提供了诸如巴黎天文台(Observatoire)、王家植物园(JardinduRoi)、造币局(Monnaie)及兵工厂(Arsenal)这样的大型科研机构。而整座巴黎城就是他们各显神通的大舞台,从墓地及排污系统的消毒技术,到热气球升空,再到建筑物的精密设计及施工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些成就也是通过与法国外省以及欧洲和世界合作才得以实现的。 虽然这些学者自成一个小圈子,但他们与巴黎文坛方方面面的翘楚们保持着长期的交往,这里不仅有博学者、教授和文人,也包括记者以及书商。此外,他们身边还不乏来自上流社会以及金融商界的众多粉丝与科学发烧友,而学者们也借此拥有了通向层的人脉,并常可获得王侯的赞。可另一方面,一大帮草台班子出身的民科分子也不断地来劳烦这些学者,向宣扬们那些鱼龙混杂的重大发现或发明创造。 总之,巴黎王家科学院的院士及其竞争对手们都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出版书籍或讲堂授课的途径接触到广泛的公众乃至一般老百姓。他们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参与启蒙运动成就的创造和推广的。特别是学者们还踊跃加入了《百科全书》的编写队伍,这座新时代学术的不朽丰碑正是在巴黎构思和成就的。自18世纪70年代起,在首都巴黎,各种公众课程、会所以及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和智库层出不穷,而新闻记者和书商亦应声跟进,即时发布它们的活动成就,其中有关科学成果的报道尤受青睐。而那个年代的公众舆论对动物磁流学说、高空气球、气体化学理论以及公共卫生等专题都十分热衷。 然而此刻正值法国旧的政体大厦将倾之际,民众的风潮已呈抬头之势,官方知识界与巴黎民众的关系随之渐趋恶化。巴黎王家科学院也因其自身的不断受到攻击而日益烦恼。也正是在此时期,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兵工厂创立了一种崭的体系,它完全不同于当时在巴黎大红大紫的那种专门取悦于达官贵人和公众的消遣型科学,而是具有严谨的治学方法。拉瓦锡的支持者为捍卫严谨科学体系,与那些泛滥成灾的异 想天开思维以及那些包天包地的玄学和江湖骗术的行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虽然成功地击败了动物磁流论,却招致了另一群人的嫉恨,这群人因自己的所谓研究被科学院否定而心怀不满。 本书以大的爆发及其对巴黎智者们所造成的种种震撼作为收尾。尽管成功建立公制度量体系可以算作巴黎王家科学院的一项伟大成就,但是随着对各种话语垄断机制的取缔和对特权的废除,随着赞人机制的瓦解,官方学院体制存在的合理遭到了质疑。到头来,拉瓦锡的抗争也无法阻止科学院于1793年8月被关闭的命运。 如今,巴黎曾作为智慧之都的那段蓬勃绚烂的历史却仿完全被人遗忘。走在卢浮宫博物馆里,你也许会问:在第33号大厅,也即亨利二世大厅里曾发生过什么事情呢?今天造访此厅的参观者如果不担心扭到脖子的话,可以抬头欣赏美丽的天花板,那里有乔治·布拉克绘制的画作《鸟》。可是又有谁 知道这间大厅在1699年到1793年之间曾召开过巴黎王家科院的次会议呢?当你路过巴士底广场旁的布尔东大道25号时,只会看到一座20世纪70年代的普通建筑,而大楼表面的一块纪念牌却令人惊奇地揭示这里竟是拉瓦锡实验室的旧址,而如今这一切早已随斗转星移而荡然无存了。又有谁会知晓这里曾经的历史呢? 徜徉在巴黎,有心人还会发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塑像孤寂地伫立在他们昔日曾活跃的角落:比如,坐于扶手椅中的狄德罗像在静静注视着圣日耳曼大道上的车水马龙,而雕塑不远处便是他的故居;又如,王家植物园里的布封雕像好似随手便擒住了一只展翅的鸽子;再如,富兰克林像位于其巴黎故居附近的帕西广场,它静静地坐在那里仿在等候着什么;而他的朋友孔多塞的雕像则仿在法兰西学会和造币局之间的小广场上边沉思边踱着步子,造币局曾是他生活过的地方;值得提的是,在市政厅的外墙上,你会看到遭遇不幸的天文学家兼巴黎市长巴伊的雕像,它已灰迹斑斑,并和其老对手达朗贝尔等一些名人的塑像一起伫立在那里忍受着风吹雨打。凡此种种,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稍稍生动地再现一下这些对大家而言 已成为一种刻板符号的名人名作以及名人们曾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为此,我要鸣谢为本书的问世做出过贡献的所有人士。首先,要感谢本书所涉及的各类参考书的作者们,他们的名字和相关出版物详见本书的注释部分。此外,本书的撰写及相关研究工作历时数年,为此我特意走访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迪布纳科技史研究院、德国柏林的·普朗克科技史研究所以及中国北京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或许正是有了这些工作的铺垫,本人的这项研究才成书。本书所谈及的某些专题我已在不同场合的听众面前做过数次讲解,其中主要包括我给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巴黎南泰尔大学和巴黎大学的学生及听众们所做的讲授。另外,我也要感谢曾阅读过本书手稿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批读者,他们的指正帮我弥补了疏漏,使拙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白鲁诺2010年夏于法国卡维拉尔盖(Cavillargues)及中国北京文人圈里的科学在18世纪,欧洲的知识界是一个世界化与平等化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仿不存在任何等级和国界,人才和创意都可以自由地交流。不过相比较而言某些城市则更为突出,巴黎便是这样一座欧洲文人圈的城市。而巴黎的知识界又以卢浮宫为中心,在这座宫殿里云集了知识和艺术发展的各大王家院所。这种知识的集中化地理布局突显了权力对文学、科技和艺术的监管作用。
    各类王家学院理所当然地荟萃了美术界、音乐界、建筑界、文学界、医疗界及科学界的人才。这些学院除了开展各自的业务和制定有关规章之外,还在卢浮宫里拥有各自的套房。譬如,巴黎王家科学院是在一层的原国王套房里开会,而法兰西学术院则占据了底层的御前会议厅,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术院就设在其隔壁。此外,在国王套房的延伸部分里还有许多正对塞纳河的宽敞房间,这些房间都拨给了兼做美术学校的法兰西绘画雕塑院。长廊里的隔段房间归美校学生使用,而绘画雕塑院的院士们则可在隔壁宽敞的正方形沙龙里展出他们的作品。每年的大展,即当年俗称的“美术沙龙”都会在整整一个月内吸引大群的美术爱好者、猎奇者和报界的艺术评论家们慕名而来。建筑院于北面,即在老卢浮宫的另一端,从1774年开始该院在那里的底层辟有一间会议厅、一个摆放建筑模型的长廊以及一间设计室。而搬入的医学会则将直接朝向公主花园的原国王御前秘书听政大厅(即四季大厅),作为了自己的会议室。
    尽管这些王家学院分别从事不同的专业,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归国王事务省国务秘书监管(王家医学会同时也归法国财政总监管辖)。当年在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专制里,国王事务省国务秘书是一个可以无所不管的大臣级职位。它的职权实际上远超出了王室和宫廷事务的范畴,而囊括了对文人知识界的管控以及对各大位于巴黎之机构的领导,其中就包括对国王图书馆、巴黎天文台、植物园以及对位于塞夫勒和戈布兰的工场的管理。为此,国务秘书既要到凡尔赛宫陪王伴驾,又得在卢浮宫设有一个办公机构以接见有关人员。而他本人,自不必说,当然是科学院的荣誉院士。曾在路易十六统治初期做过一年国王事务省国务秘书的马尔泽尔布当时早已是荣誉院士了。不过他的继任者阿姆洛和布勒特伊男爵在被任命为国务秘书后则是通过选举才成为荣誉院士的。布勒特伊男爵在1784年到1788年间曾担任国务秘书,他与天文学家卡西尼和巴伊过从甚密,并自诩为院士们的好朋友。1787年他还将当时欧洲的数学家拉格朗日请到了巴黎。在布勒特伊男爵卸任国务秘书后,科学院为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请雕塑家帕如(Pajou)为其制作了胸像。但随后,科学院便再无机会选举新任国务秘书洛朗·德·维勒多耶担任荣誉院士了,因为此公已因浪潮而逃往国外。
    对艺术行业的赞主要由国王建造总管负责,该职位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国王事务省国务秘书,但实际上可自主行使职权。而绘画雕塑院和建筑院,以及位于戈布兰和塞夫勒的王家工场就直接归该总管监管。1751年蓬帕杜夫人的弟弟马里尼侯爵被任命为建造总管,他开始大兴土木。在巴黎,他不但监督在建的军校工程,还开始兴建圣热纳维耶芙教堂以及路易十五广场。一方面,他在建筑领域里和建筑师卡布里耶及索弗洛(Soufflot)共同确立了严肃的“希腊式”风格。另一方面,他鼓励王家工场对瓷器和染色技术进行研究。在他离任后,接任的昂吉维莱尔伯爵是一位很有见识且深受尊敬的人,他延续了对工艺事业的扶持。作为一位矿物收藏家,昂吉维莱尔伯爵对科学特别感兴趣,而且与布和西尼十分亲密。他的下属就是数学家蒙蒂克拉,这位数学家以其所编写的鸿篇巨制《数学史》而闻名于世。就是在蒙蒂克拉的辅佐下,昂吉维莱尔伯爵在大爆发前的几年里还支持了布和西尼对植物园和天文台的大规模扩建项目。
    而科学院与文学院的系也十分密切。按照历史传统,法兰西学术院的院士中必须至少有一人为科学院院士。作为科学院终身秘书的丰特奈尔就于1691年进入法兰西学术院。1740年以后,出身科学院的法兰西学术院“终身院士”明显增加,譬如布封和达朗贝尔就是在18世纪50年代被选入学术院的,而孔多塞和巴伊则分别于1782年和1783年被选入。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18世纪时,科学家们理所当然地被归入文人圈。尽管科学家因其专业特殊,且有自己专门的机构和刊物,从而有自己单独的圈子,但他们却被视为完完全全的文人。
    其实当年的文学与科学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像伏尔泰和狄德罗这样的文学家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涉及科学主题是一种屈尊之举。而像丰特奈尔和布封这样的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作家。就这样,科学界与文学界人士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18世纪中期的“哲人集团”。这一现象形成的初动力来自18世纪40年代,当时正值牛顿的科学理论以及随之而来的洛克哲学观念击败笛卡尔思维,从而巴黎知识界的时刻。虽说当年的巴黎王家科学院曾是这场角逐的中心,但文人伏尔泰却在其中起到了决定的作:他于1738年起发表了其所著的《牛顿哲学原理》,并鼓励其好友夏特莱侯爵夫人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译成了法文。1750年后,《百科全书》的编撰使“哲人集团”蜚声于世。
    这个在巴黎城乃至法国里获得支持的哲人集团正是启蒙主义思想家群体。而它的对手则是在宫廷里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的会和虔诚派(lepartidévot)。这场较量历时漫长且激烈。由于当局的严管,《百科全书》曾于1752年和1759年两度停止出版,但在狄德罗的大胆坚持下,后又恢复出版直至1772年全部结束。也正是在1772年,科学院在与意见相左的情况下,选举达朗贝尔为科学院终身秘书。五年后,受其关照的孔多塞接替了他在科学院的这一职务。自此,启蒙哲人集团了法兰西王国的各大官方院所。
    全民的科学通过观摩气球升空,老百姓亲身参与到了科技表演之中。从这个角度而言,浮空器的飞行试验翻开了大众认知的新篇章:科技除了让人们领教了氢气的作用外,还在众目注视之下将人类送上了天空,展现了一幅人类可以通过不断自我而无止境地完善自身的美好愿景。由此,科学表演及其壮举取代了自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此同时,艺人的戏法表演也让位给发明家和探索家的成果展示。就拿气球升空来说,它一面彰显了科技的巧夺天工,一面又近似传统的街头表演。它带来的节庆气氛吸引大众置身其中,与科技相知相融,并点燃了一种集体激情。就这样,科学活动完全进入了人民群众的观念。
    然而,不管怎么说,在航空领域,围观者的参与是完全被动的,竟能升空的幸运者极少,人只能满足于翘首欣羡。但是,像夏尔这样的物理演示家能给予观众更多的东西。他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汇入了启蒙的时代大潮中。实际上,文化科普教育正是18世纪社会的一大主色调。它一方面折出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乐观情绪及对人的满满自信,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他们与基督教宣传的人堕落和悔罪思想的全然决裂。基于这种乐观思想,大家相信人本善,进而推导出人类可以通过个体教育或集体教育的方式完善自我的结论。科学理应担负起这一启迪大众的教育使命。于是从巴黎到外省,带有启蒙质的科普活动在各种专职或文娱质的教育机构里遍地开花,物理演示老师们更是责无旁贷地投入其中。
    在18世纪末的巴黎教育环境,公课一大普遍现象。巴黎开课之多、门类之广,足以使其荣膺科学之都的美誉。蒂埃里就曾在他的《巴黎旅行家年鉴》一书中说道:“从未见过拥有如此多样化教育资源的城市。”那时候的人们既可以去诸如王家植物园、法兰西公学院这样的官方机构聆听免费课程,也可以预订像学园这样的私营机构课程,还可以购买广告和报纸上刊登的众多私人课程。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来巴黎求学与其说是冲着这里大学的名气,不如说是冲着这里五花八门的讲堂。种种课程形成了一个细密的教学网,听众们大可根据个人的需求、喜好和方式,依次去旁听各门各派的课程。
    这一科普教育市场与知识的自由传播空间是相辅相成的。公共课程的教授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作为正式课程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课,也有寓教于乐的科技表演课。虽说这些课程的预订费有高有低,但它们走的都是受众多元化的思路。听众里既有学生也有好奇者,既有专业工作者也有业余爱好者,而且老少咸宜,甚至男女不限。在专业培训的公共课中听众多的当属外科手术课、解剖课和产科课,它们大都开设在拉丁区。譬如,外科医生德索的课程人气就很旺,他的私人大教室位于巴黎的洗衣妇街,去那里听课的学生曾多达一次三百人。听众中也包括一些不惧怕解剖场面的好奇人士。此外,公众对化学的兴趣也催生了各种细分的化学公共课,听众同样既有专业人士也有发烧友。富克鲁瓦执教的课程便是18世纪80年代巴黎名气的化学课程之一。讲授地点在他位于院广场的私人实验室。讲课地后来迁至布尔多奈路。1785年后,他在课上对拉瓦锡的新化学理论做了科普。
    相比化学而言,物理就更能调动那些猎奇者的胃口了。夏尔那间精美的物理实验室每年都会在《巴黎日报》上刊登两期课程的开班广告,一期在12月初,另一期在3月初。由于夏尔口才甚佳加上他的物理设备精良,所以课程吸引了大批上流社会的听众且多为女士。夏尔利用他的“放大设备”投影图像,还做过数次电学实验。他在大期间虽一度中断了课程,但还是安然度过了那段动荡岁月。1792年1月,他将自己的收藏献给了。他实验室则从胜利广场迁到了卢浮宫,后又在1807年搬至工艺博物馆,我们今天还能在那里看到它。
    夏尔虽未发表过任何著述,但却赢得了科学界乃至全世界的赞誉。他的成套物理设备多达三百余件,十分精良。造访过他实验室的范·马勒姆曾对其光学仪器大加赞赏。在大期间,夏尔被任命为国立科学和艺术学会学部实验物理科的常驻院士,于是他于1795年在卢浮宫重新开课。1804年,他与比他小三十多岁的年轻姑娘朱莉·布绍·德埃莱特结婚,并搬离了已变为博物馆的卢浮宫。此后他便放弃了教学,仅从事少量与院士有关的工作。离开卢浮宫后,夏尔夫妇把家搬到了小奥思定会街。1815年后,这一家又迁至国立科学和艺术学会宫拨给他们的一间套房。朱莉在那里办了一个沙龙,诗人拉马丁曾来此拜访。此前朱莉在艾克斯莱班湖边修养时结识了诗人。拉马丁将夏尔夫人称作他的“艾薇拉”(Elvire)。物理学家夏尔于18年去世,此时他那位与拉马丁相恋的妻子已然离世四年了。临终前的夏尔早已变为一个消失时代的遗民,曾几何时巴黎大众是那样地痴迷于科学,现在这一切都成了久远的记忆。


    ☆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法国巴黎大学教授白鲁诺力作,展现启蒙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描绘科学之都巴黎的大千世界。科技荟萃于此:升空热气球、坎凯油灯、天体力学、氧化学说、公制体系……智者无所不在:著作等身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热情钻研的发明家、觥筹交错的科学发烧友……
    ☆一份耳目一新的巴黎历史探寻指南,有料有趣、引人入胜:从拉丁区到远郊边镇,从绍塞—昂坦路到圣殿大道,从法兰西科学院到九姐妹分会,从实验室到博物商店,沿途将偶遇布丰伯爵、孔多塞侯爵、拉瓦锡、狄德罗等伟人巨匠,还有无数共同塑造智慧巴黎的无名之辈……
    ☆一幅细致入微的智慧巴黎科学图景,包罗万象、深入透彻,详述法兰西科学院的与影响力,院士们的业务,文人共和国里的科学,科技工艺宝典《百科全书》引发的风波、巴黎科学界的地理分布,化学工艺与巴黎的五行八作,巴黎城里的机械,江湖术士的科学表演,交际科学与严肃科学,巴黎五花八门的发明,水分解、升空气球等的大型实验,巴黎的科学仪器制造,科学舆论与教育公众……
    ☆一部蓬勃绚烂的现代科学理念诞生记,精彩炫目、发人深省:巴黎科学机构与团体如何在启蒙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如何改善巴黎大都会的城市生活与工业发展?“科学监察官”法兰西科学院为何会与大产生?服务王权的学者如何顺应潮流,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法兰西从旧制度迈入新世界,巴黎的科思也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


    【内容简介】


    在启蒙时代,巴黎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之都。科技荟萃于此:升空热气球、坎凯油灯、天体力学、氧化学说、公制体系……智者无所不在:著作等身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热情钻研的发明家、觥筹交错的科学发烧友……达官贵人、市井百姓都对科学质的实验、表演、教学与讨论表现出疯狂的兴趣。
    本书围绕18世纪充满活力的巴黎科学界展开,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白鲁诺在其中探讨了巴黎的科技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聚焦布丰、孔多塞、拉瓦锡、狄德罗等科学巨匠,也关注无数共同塑造智慧巴黎的发明家、冒险者、工艺师、资人等。
    全书以法兰西科学院为线索,涵盖科学机构建制、学科发展、发明创造、科学表演、公共卫生改造等主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描绘了大前夕的巴黎,展现了现代科学理念如何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