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三字经王应麟
  • 正版
    • 作者: 王应麟著 | 王应麟编 | 王应麟译 | 王应麟绘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应麟著| 王应麟编| 王应麟译| 王应麟绘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 印刷时间:2018-09-01
    • 字数:null千字
    • 页数:12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3781785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王应麟
    • 著:王应麟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19.00
    • ISBN:9787553781785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8-09-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9-01
    • 页数:128
    • 外部编号:30295586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人之初,本善。,。
    ※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都是善良美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评析
    人的本在本质上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别,然而在长大之后无论从情、行为、品德、成就上却千人千面、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是教育。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十分注重对人的教育,无论是坚持“善论”的孟子还是推崇“恶论”的荀子,他们都主张用教育的方式来教化世人。孟子希望通过教育来保持人们的纯良本不受浑浊世情的污染,而荀子主张以礼仪的教化驱除人品行当中的劣根。因为“,”,所以才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去完善它,因此本段也是《三字经》立论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准则。
    人的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而等到慢慢长大之后,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环境不同,习惯和情就有所差别了。所以,人从小就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好好学习区分善恶,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才能保持纯良的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应麟(12—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河南开封。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

    人之初,本善。,。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都是善良美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评析人的本在本质上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别,然而在长大之后无论从情、行为、品德、成就上却千人千面、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是教育。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十分注重对人的教育,无论是坚持“善论”的孟子还是推崇“恶论”的荀
    子,他们都主张用教育的方式来教化世人。孟子希望通过教育来保持人们的纯良本不受浑浊世情的污染,而荀子主张以礼仪的教化驱除人品行当中的劣根。因为“,”,所以才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去完善它,因此本段也是《三字经》立论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准则。
    人的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而等到慢慢长大之后,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环境不同,习惯和情就有所差别了。所以,人从小就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好好学习区分善恶,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才能保持纯良的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苟不教,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就会遭到破坏。为了使人不变坏,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
    致地去教育孩子。
    ※评析正像开头时所说的,后天的教育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人光有善良的本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启发和教导,善良的本就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可能变坏。教育是人一辈子的事业,在人的一生中,教育是不能停止的,因为“苟
    不教,乃迁”,所以教育也松懈不得。
    “教之道,贵以专”则是教育的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有丝毫的怠慢,所谓“十年树木,树人”,教育需要的是恒心和责任心,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同时,对于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而现代的教育往
    往不是“贵以专”而是“贵以杂”,方法杂、内容杂,孩子们除了要接受学校的课程以外,还要去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往往是搞得父母、孩子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其次,是对于受教者而言,学习只有专注才能获得真知,所谓“一心不可二用”,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若不能做到“身心合一”,又岂能学有所成?因此,学者应以“专”字为,只有专注、专心、专一,才能修得精深的造诣。也只有在做到“专”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博”的可能。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
    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以割断织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评析父母是孩子早的教育者,因此父母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对其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孟子能够成为历有名的大学问家,和其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昔孟母,择邻处”讲述的就是环境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巨大作用。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孟子家原来住在一片坟地附近,那里时常会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孟子看了以后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担忧,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又怎么能成大器呢?于是就将家搬到了城镇居住,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两个集场,喧闹异常。孟子回家后不是叮叮学打铁,就是比比画画学杀猪。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并不希望儿子成为铁匠或屠夫,于是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学堂隔壁,周围都是读书人,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跟着读书识礼,见儿子如此勤学刻苦,孟母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P9-11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