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人类世的诞生(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
  • 正版
    • 作者: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著 |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编 |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译 |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绘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21-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著|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编|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译| (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绘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21-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74000
    • 页数:247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8071200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作者:(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
    • 著:(英)杰里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56.00
    • ISBN:9787108071200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8-01
    • 页数:247
    • 外部编号:3130759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章 在深度时间中生活
    第二章 人类世的版本
    第三章 未来的地质学
    第四章 梯子上的梯蹬
    第五章 全新世的讣告
    结论 时光未曾消逝
    索引
    译后记

    杰里米·戴维斯英国利兹大学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生态批评与理论。《人类世的诞生》是他近年出版的新著,代表了其在环境批评方面的研究成果。杰里米·戴维斯博士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对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很有心得,像这样的一位学者在面对环境问题时,没有将其视为科学领域的问题,而是以人文主义学者的视角来重新思考环境,特别是将“人类”这样的主体诞生引入环境和地理变迁的历史,不仅察去,已预言环境发展的未来。
    张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硕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硕士、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西方批评理论和艺术批评。在FrontierofLiteraryStudies,TheModernLanguageJournal,Transfer:e-JournalonTranslationandInterculturalStudies等国际同行评价期刊和《当代电影》《世界电影》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

    章在深度时间中生活人类世提供了一种在深度时间(deeptime)的语境中去理解现时的环境危机的一种视角——深度时间属于遥远地质过去的范畴。近年来环境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趋势,就是当前这个世代的人已身不由己地被发生在周遭的千万年不遇的环境变化抛进了深度时间。气候变化的否认者和一些有着良好本意的环境学家有着这样一种有害的、不切实际的观点:地球的遥远过去(deeppast)本质上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可自十八世纪末以来,有关地球的科学学科已经发展出一种较之前不同的看待远古(distantpast)的方法,而近几十年地质思想的重大发展也使这种看法的相关概念有越来越清晰的定义。这另一种观点认为地质时间完完全全是具有历史的。追溯其历史,这个故事呈现出的是一系列有张力的叙述,包括洪水、气候变化、还有不可预知的进化过程。人类世的诞生多被看作是深度时间历史漩涡中近的一次转折点。可是如果有关地球的故事一直是如此的曲折生动,那么,人们可能会好奇,当下的变化实际上会不会只是在各种宏大的地球事件中一圈不足称道的涟漪。那么,统观全局,这个人类诱发的变化到底在地球系统中到底是什么样规模?
    漫长的山脉2013年5月的早些时候,在夏威夷冒那罗亚黑色的火山坡上的一个监测站,发现大气中每日平均的二氧化碳含量攀升至400ppm以上。接下来几个月,由于夏日植被的生长从天空中摄取二氧化碳,其含量下降了大约7ppm,其后该水平在秋天又有所回升。次年,400ppm的阈值在3月份突破。第三年,这个阈值在一月份就已被突破。
    冒那罗亚火山的空气,作为太平洋中部崛起的“漫长山脉“,长期也长时间的被密切监测。山脉远离人迹,山坡上如月球般的寸草不生,都意味着其周边的空气可以作为衡量地球整体大气状态的指标。八十年代末起,公众开始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关大气的化学组成一直是一个极具政治争议的话题,冒那罗亚观测站所监测到的400ppm阈值首次突破时间也被广泛的报道。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含量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后果,也被人们引据为关注气候变化的理由。这个事件的新闻报道也提到需要对这个故事需要提供一些历史背景的铺垫。据记者报道,早至十八世纪中叶,二氧化碳的含量稳居于280ppm。因而,在没有的因素可以明确解释其增长的情况下,现有的二氧化碳含量中的三成被认为是十八世纪末期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
    在大气科学这个复杂的领域中,还能有比这更清楚明白的故事吗?竟,回溯久远的十八世纪末以解释现世的做法我们可是再熟悉不过了。明显并且典型的就是美国这个例子:1800年前的《美利坚合众国》和《人权法案》这两个文件至今仍是日常政治讨论的重中之重。在更大范围内也是如此。十八世纪末尾的几十年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形成阶段,那个时代的影响在现代的世界中依然无处不在,特别是其造成的财富和贫穷的不均衡分布。此外,工业也见了法国大和现代自由建立。在1970年代当被问及法国大的影响的时候,中国的总理据说经常这么回答,“现在评论恐怕为时过早”。无论真实与否,的这句箴言却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一种观点:法国大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现今的政治或多或少仍存在于1789年的阴影之中。可是如果设说对巴拿马地峡也做了类似的评论,对三百万年前就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北美洲之间陆地的狭窄连接说出了这样的话,那么什么样的政治事件,可以被我们合理地放置入不是几千年、而是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量呢?
    新闻报纸对与冒那罗亚的报道不仅仅止步于十八世纪,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报道这个故事的记者显然认为如果把目光局限于这么短的时间会给他们的读者带来不实的信息。竟,十八世纪中期,也就是工业化上升期之前的二氧化碳含量水平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纽约时报》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扩大了其时间范围:“为期大概8000年左右的人类文明期间,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280ppm)。”毫无疑问,很多《纽约时报》2013年5月份的读者觉得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现代公民,他们应该认可每天都作为报纸头条出现的气候变化相关报道的重要。可是,看起来如果要实施的话,他们需要涵盖不仅仅几个世纪的历史背景,而是八千年的历史。而即便如此,离把控这个故事的全貌还相差甚远。
    《纽约时报》是如此冷冰冰地说明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南极的冰层中的滞留的空气发现早在八十万年前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一个狭窄的区间波动,这个区间从远古的冰河世纪的大约180ppm到更温暖的世代的280ppm”。 冰河世纪(Iceages),在这里用的是复数!冒那罗亚山顶的先贤们开始听起来有点像印度先贤声称的那样,成上千一次的太阳年(solaryears)组成了一个瑜伽时代(yuga),每一个瑜伽时代是摩诃时代(maha-yuga)周期的一部分,也就是大梵天(Brahma)生命中的1/29的一个1/71。可是,《纽约时报》的报道没有就此止步。这位记者身处太平洋,终于在一个合适的语境下登上了报纸的早间新闻,他发现,“上一次有这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还是在至少三百万年前,就是说所说的上新世(Pliocene)”。 《纽约时报》并不是一家这么报道的。英国的《卫报》对于二氧化碳的这个新出现的水平是这么叙述的,“这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上次出现还是在三百万到五百万之前,也就是上新世”。巴西的《全球时报》说二氧化碳上次达到400ppm这个“有象征意义的水平”还是在“320万年前”。法国的《新观察家报》报道的是这个数字的上限:上次“地球的大气层”有这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还是在“五百万年前”。这些故事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远古过去连在一起。为什么?到底是什么那么致命让人们用这个庞大的数字(500万年)来解释这个不起眼的数字(400ppm,也就才0.04%)?为什么曾经是专属于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学家所关心的话题,突然变得万众瞩目?
    那位记者认为要理解4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需得从过去寻找某种参照点,这点无可厚非。一些政客和学者急于对这个很紧迫的话题做出一个回应,也确实需要把这个浓度值和遥远的地质过去(deepgeologicalpast)做一个比较。可是奇怪的是,被突破的400ppm这个阈值并不是被这么对待的。有阅报习惯的人会发现,近报刊上有关环境变化的报道都呈现出这样的两面。一方面是该议题在当今环境中突显的政治,另一方面则是借深度时间来对其进行阐释说明。也就是说,现在讨论环境危机似乎意味着必须要去讨论地球历史中那遥不可及的过去。
    有关冰川的融化的报道参照的时间点是几百万年前,也就是地球上一个没有冰层的时代。有一则新闻因为报道了北极现在的温度是四万四千年以来历史,成了头条。对机构如何处理洪水和森林火灾的争论也纷纷引据专家的研究,比如河流在几千年间是如何的迂回改道,比如某些啄木鸟的物种如何在几百万年间演化出捕食腐木寄生虫的本领。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认为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的基准线应该设定于几万年前,大致在大部分的型哺动物灭绝之前。对于反对全球变暖而摇旗呐喊的人来说,在几十年内就把需要几百万年才堆积形成的煤矿和石油烧完,这种做法简直疯狂至极。对于物种多样的缺失这个话题,新闻报纸的专题更偏向于强调问题的急迫,提出世界可能开始经历5亿年以来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近一份研究表明处于南半球40维度的咆哮西风带正吹着比上一个千年更强的西风和南风,这个看起来转瞬即逝的现象也把公众的注意力聚焦到了远古时期。
    对于稍微关注环境问题新闻的人们来说,这种以历史为参照的报道趋势是很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却很容易忽视这种趋势到底有多显著。在环境报道中,个人对深度时间的参照看起来经常是有些偶然和临时。只有当这些偶然的事情经常发生的时候才会凸显出他们的真正的重要。从整体上看,媒体这种投机取巧的影表明了重要的一点:为了理解现在的环境危机,人们必须考虑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二十一世纪初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只有在置换到成千上万年甚至几百万年量级的时间轴上才可能被理解。政客和各种力量团体热衷于唇舌战、互相推诿的事实,各种应允选民去改善的情况——换言之,所有当代的政治事实——皆需追溯到远古那个连政治都还不存在的时代。讨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缺失、化学污染等等这些议题使得记者们可以跟公众随意的提及地质时间,就像是古生物学家与冰河学家之间进行对话那样。
    这样就的确有问题了。环境灾难使深度时间政治化了。那么对于那些关注环境可是却既不是古生物学家又不是冰河学家的人们,他们面对这漫长的历史该如何是好?在如此令人惊愕的语境中,人们该如何去理解、想象、诠释这种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环境变化呢?如果我们读到美国的联邦规定的薪水其实已经跌到了1950年代的排除通胀的实际水平,或者美国和欧洲富裕的那1%占有的财富比例直逼一战前的水平——这些跟冒那罗亚火山的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较—我们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它们所要表明的观点。相反的,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新闻报道里面信手拈来(bandied-about)的深度时间的参照很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随即将之抛诸脑后。 “就像是问一个入学不久的生有关一些事件在过去发生的时间…经常我们会得到一些随机的,这些常常对于百、千、万、十万、百万的时间刻度不加区分”。
    远古重要的一个日子(其重要程度相当于对英国而言的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可能是千百万前,陆栖恐龙(terrestrialdino)因彗星撞地球而灭绝的时候——当时的撞击形成了现在墨西哥湾海岸。除此以外,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来讲,一千万年前和一亿、一百万年前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中唤起的图像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后面的这几个日期还让人稍有印象的话,恐怕仅仅是因为锤子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公元一百万年前》,片中有用定格摄影塑造出那些扑向(lurchingtowards)衣不蔽体的原始女人的恐龙。
    新闻记者三言两语地解释这些历史时期可以规避这个问题。《纽约时报》对于冒那罗亚火山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肆报道中有一条这样的解释,三百万年前的气候“远比现在温暖,地球上的冰冠也比现在小,海平面可能也比现在高大约60到80英尺”。这种注释当然有所帮,但顶多也只能算是脱离历史语境的一瞥。很明显,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海平面水平并没有正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个没有连续叙述主线的情况下去比照二氧化碳含量还有海平面的升高和降低的历时发展,《纽约时报》这样的叙事恐怕有点行不通。有可能是在三百万年前,地球还很温暖,空气中也有很多二氧化碳。也有可能是发生在仅仅三十万年前。人们很容易忘记。
    有些人可能会反对,除了冒那罗亚火山这个报道,难道不是很多新闻都是这样叙事的吗?的确如此,我们中的很多人翻阅报纸的时候都会对所有现今事件的历史背景希望有准确的了解,这并不仅限于环境方面的报道。可是,的报道和环境问题的报道有本质的不同。阅读一个北爱尔兰派别的新闻头条,你可能永远无法确认每年7月12日橙带员(Orangemen)的游行所纪念的战争到底发生在哪一年,连蒙带猜才能估算出它大概发生在三四前。但退一步讲,没有人会认为博因河战役(BattleofBoyne)是发生在三十年前或者是三千年前。相比之下,在商业版面上,对于量级的完全错误记忆是有可能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接受的救援,是百亿、千亿级还是万亿级美元?可是金融系统里面这些虚幻的数字有着自己一套运作的规律,当这个数字大得失控时,它就变成了市场众多奥妙事件的又一个案例,对我们理解近的崩盘和收购并不构成主要障碍。
    科学版面可能会把你的注意力引到时间的起点,也会描述大理论的进展。可是这样的话,天体物理学家的结论(这里说的不是实验室的资金来源)听起来就几乎不像是个政治话题了。回到新闻版面上来,有种族义者倾向而散播的人主张一个民族对于所在地拥有特权,其依据是这些人自古以来就在此生活。可是他们当中的狂理的所坚称的拥有权的这个传统多也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生活方式的版面里,你可能会读到近的饮食方式——原始饮食(paleodieting),它的理论基础是从“我们以捕猎采集为生的祖先”所吃的东西展开的。这样把远古过去道德化的方式(就像是流行的进化论心理学偶尔也会做的事情)与强行对其赋予政治相关还是不太一样。
    简而言之,深度时间的政治化是环境保护主义论的特殊癖好。生态政治苦于想象过去之难。用熟知的语言试图去修复地质时间,这种努力只会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加奇怪。如果把一年比作一英寸,地球的年龄相当于绕赤道三圈的长度。或者,正如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生动说法所言:“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作英式旧制丈量单位码,也就是国王的鼻尖到他的伸长的手臂那么长,那么,指甲锉刀锉一下国王中指的指甲,人类历史就被挫没了”。当然,通过学习,地质时间周期表也可以被掌握:地质系的学生必须得学习它才能通过。可是如果把这个记忆练习变为一个好的有生态观的公民的必修课,恐怕有点不切实际。我们早已被各种关于地球状态的信息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前,人们需要的是一些实际的方法帮他们理解地球让人困惑的过去,特别是现在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业已把这个话题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