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径山报告》课题组
  • 正版
    • 作者: 《径山报告》课题组著 | 《径山报告》课题组编 | 《径山报告》课题组译 | 《径山报告》课题组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径山报告》课题组著| 《径山报告》课题组编| 《径山报告》课题组译| 《径山报告》课题组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50000
    • 页数:34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1701494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径山报告》课题组
    • 著:《径山报告》课题组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521701494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4-01
    • 页数:346
    • 外部编号:120185788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
    摘 要

    1 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方向
    重规模、轻机制
    旧模式、新挑战
    三个方面的短板
    融资结构、配置机制
    改革的方向

    2 靠前视野中的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比较金融体系的两种视角
    两种金融体系辨析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方向

    3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实体经济转型与金融服务新需求
    供求失衡与金融服务绕道
    金融供给侧改革

    4 构建新时代的金融体系
    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构建金融调控体系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改革金融机构体系
    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5 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金融市场体系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直接融资更适于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与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需要新型的金融市场体系
    如何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金融市场体系

    6 构建适应现代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框架
    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
    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框架未必适合中国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构建符合中国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关政策建议

    7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创新资本形成能力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
    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现代金融体系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建设现代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附录 专家评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黄益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靠前金融。
    殷剑峰: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不错研究员。
    张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不错研究员,“浦山很好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和优选宏观经济,重点关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徐忠: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金融研究》主编,长期从事政策制定、金融改革和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工作。
    纪志宏: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金融市场司司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及政策制定工作。
    洪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理事,中国券业协会委书记、会长,从事业管理与监管工作20余年。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要明确顶层设计、
    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
    姜建清


    《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是一部深入、全面论述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著作。在的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而现代金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对“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是很好必要的,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发展中金融体系需要理论和
    实践层面的深入研究

    发展中金融体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有待深入研究,这也是全世界金融体系研究的短板。作为一个经济、金融体量如此庞大的发展中,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少有经验可供借鉴的。
    很多比较金融体系的研究,常将中国对标发达。但应该到与很多发达金融系中的一些技术指标,例如基础金融工具等方面差异已不是很大,主要的、比较大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政治体制、社会阶段、历史发展、信用文化、公司治理等方面,金融体系的差别实际上也植根于此。
    西方金融体系经历了数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次的危机,才逐步发展到今天。中国与西方金融系的发展历程存在很大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金融发展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走的实际上是苏联式的金融道路。苏联走的是计划经济道路,“前期漠视金融规律,后期漠视金融风险”,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改革开放 40 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大的进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但期间经历了多起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1995 年以前,我国就经历过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治理通货膨胀,中国了包括《法》在内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在宏观金融方面对通货膨胀管控得很不错,但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21世纪初期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微观主体——银行出现了重大问题,按照五级分类标准,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40%甚至50%左右,其实很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了。关键时刻,我们的社会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改革突破难关,化解了重大不良贷款风险。同时,没有造成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没有出现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许多出现问题。
    我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好大的进步。回顾改革初期,如果没有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分离,没有人民生活的改善及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资金,没有信贷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不会有如此快的展。当然,这也导致宏观、微观层面的一些失控。微观层面,主要的失控就是软约束问题,国有企业和银行都存在软约束问题。之后通过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制度,我国解决了银行机构一度存在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一些金融和实体企业也实现了改制上市,建立了初步的公司治理机制,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宏观层面,虽然我们过去若干年很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但金融部门、实体部门、部门杠杆上升的速度过快。
    此外在市场化改革、完善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
    在总结4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要深入地研究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该如何改进。本书对技术层面的创新着墨较多,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金融改革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创新。尽管技术层面的创新很好重要,但立足于制度的创新意义更为重大。

    金融体系研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上述情况,金融体系的研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的方案。在资源配置方面,中国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为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优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比重仍要有具体的时间表,仍要改变金融结构扭曲和存 在潜在风险的状况。在我国以商业银行为的金融体系中,股权占了很大的比重,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很大。中央文件多次提到要减少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时间点上展望未来,想实微观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应该有更加明确的顶层设计、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
    在微观金融领域,对于如何发挥金融的本质属,贯彻银行“三”原则,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将金融政策、宏观调控与市场化运行有机统一起来,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存在的,我们应该设法找到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有时候可能是两个问题。如果市场上的资金能够按照真实的险平进行定价,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促进融资难问题的解决。用行政手段,要求银行降低利率,设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这是可行的权宜之计,但不可持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中小企业业务利润的上缴部分,建立中小企业担保,由门总体统筹统管,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发生的损失由金融机构和担保共同承担?实际上,国外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成熟做法。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仍十分复杂,如现在讨论比较多的金融监管问题,涉及 P2P(个人对个人网络借款)、互联网金融及表外金融业务的风险问题,都与我们的监管体制有一定关系。当前的监管正在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从准入监管走向持续监管,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 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监管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数量、质量、专业水平及科技水平等。如果让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有些机构可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具备相应的机制体制、激励措施等,因此只能把监管重点放在准入这一环节,持续的监管难以做到。如果不能做到专业、持续(24小时)的监管,上
    述金融风险的产生、爆发就是难以避免的。此外,一般的政策研究报告有一个通病,就是要么过于空泛,要么面面俱到,对具体问题的剖析不够深入。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通病,从理论上或通过与靠前经验对比,提出了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并提出了富有建设的政策建议,但仍然存在改进的空
    间。比如,如果能有技术上可行的方案提交给有关部门,供其参考,那么可能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金融体系研究需紧扣实逻辑

    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关研究要紧扣中国的现实逻辑。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强调防范金融风险。但过去的金融风险与当前的金融风险并不是一回事。过去我国的金融体量比较小,20世纪90年代末期,虽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40%甚至50%以上,但银行规模很小。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当时的信贷规模只有3万亿元,但发展至今,中国工商银行信贷规模已经高达28万亿元以上,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2017年已达252万亿元,每年的信贷增量较大。2018年以来,尽管表外业务有所下降,社会融资总额有所降低,但表内业务仍上升很快,杠杆率不降反升。
    对于上述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但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认为,想解决好信贷的问题,从在的信贷增量管理走向信贷流量管理。不能只强调每年新增的十几万亿元信贷增量,金融机构及地方争夺和比较的也都是信贷增量。2017年年底,中国的信贷存量已达到129万亿元,每年收回再贷的周转比例已经很高,每1元钱的信贷增量,差不多对应2元钱的存量收回移位再贷信贷,而这部分资金与信贷增量没有任何区别。金融机构应当逐步加强信贷流量管理。信贷流量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降低杠杆率、处置“僵尸企业”、提高资金效率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商业银行的信贷存量越来越大,从增量管理逐步发展到增量、存量管理并举,发展到以流量为主、减少增量的金融宏观管理一定是未来发展趋势,这样一来,杠杆率也会逐步下降。
    总体来说,本书围绕“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基于翔实的数据、有力的论,通过国内外横向、纵向的比较,一针见血地出了存的问题,观点鲜明地进行了历史总结,指出了未来改革的方向,为的决策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值得肯定。
    是为序。

    1、专家荟萃,内容上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已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汇聚了中国金融领域的不错人士,作品的质量代表着行业上乘水平。

    2、学术前沿,切合时事。我国当前正在深入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2017年《径山报告》的主题是“开放”,而2018年的主题是“改革”,这两个主题都切合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逻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2017年《径山报告》(2018年出版)在社会上甚至靠前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为相关政策的提供了智力支持,预计2018年《径山报告》(2019年出版)依然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