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偏见的本质(精)/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美]戈登·奥尔波特
  • 正版
    • 作者: [美]戈登·奥尔波特著 | [美]戈登·奥尔波特编 | [美]戈登·奥尔波特译 | [美]戈登·奥尔波特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戈登·奥尔波特著| [美]戈登·奥尔波特编| [美]戈登·奥尔波特译| [美]戈登·奥尔波特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97000
    • 页数:524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0291710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美]戈登·奥尔波特
    • 著:[美]戈登·奥尔波特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18.00
    • ISBN:9787300291710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5-01
    • 页数:524
    • 外部编号:3114378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954年版序
    1958年版序
    部 偏向思维
    章 问题何在?
    第2章 偏见的平常
    第3章 内群的形成
    第4章 对外群的拒斥
    第5章 偏见的模式化与广延
    第二部分 群体差异
    第6章 群体差异的科学研究
    第7章 种族和族群差异
    第8章 可见与陌
    第9章 受害后特质
    第三部分 群体差异的认知
    0章 认知过程
    1章 语言因素
    2章 我们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3章 偏见的理论
    第四部分 社会文化因素
    4章 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5章 选取替罪羊
    6章 接触效应
    第五部分 偏见的获得
    7章 遵从
    8章 童年早期
    9章 后期学习
    第20章 内心的
    第六部分 偏见的动力学
    2章 挫折
    第22章 攻击与憎恶
    第章 焦虑、与内疚
    第24章 投
    第七部分 格结构
    第25章 偏见型人格
    第26章
    第27章 包容型人格
    第28章 宗教与偏见
    第八部分 群际紧张的降低
    第29章 应该? 第30章 规划项目的评估
    3章 不足与展望
    主题索引
    译后记


    章问题何在?我受缚于这片土地、
    囿于自身的活动、受限于眼中的图景,必须坦白的是,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类中所存在的差异,民族的或是个体的。……直白地讲,我为一大捆偏见所填充——充满了喜欢或者不喜欢。在同情、冷漠或是憎恶面前,我是一
    个彻头彻尾的奴隶。
    查尔斯·兰姆在罗德西亚,一名白人卡车司机路过一群无所
    事事的土著居民,嘴里咕哝着:“真是一群懒惰的畜生。”几个小时后,他看见土著居民一边把一个个200磅重的装满谷子的麻袋举上卡车一边口中哼
    着小曲儿,于是嘴里又不住地抱怨:“野蛮人啊!你们到底想望些什么?”而在西印度的一个岛屿上,土著居民只要在大街上和美国人擦肩而过都会夸张地捂住鼻子,这一
    度成为习俗。在战时的英格兰有句俗话:“美国佬在这里的麻烦就是薪水太多、事太多、人太多。”波兰人常常将乌克兰人称作“爬虫”以表蔑视,因为乌克兰人常常被他们看作忘恩负义、报仇心切、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群体。同时,德国人也称他们的邻居为“波兰牛”,波兰人则以“普鲁士猪”回敬——嘲弄德国人的粗鲁
    和荣耀的缺失,当然这并不是事实。
    在南非,英国人与南非白人相互敌对;二者都与犹太人势不两立;以上三者又与印度人水火难容;而他们四个群体又串通一气排挤当地黑人。
    在波士顿,罗马天主教会的贵人开车经过一条荒郊野道,偶遇一个黑人小孩沿途跋涉,贵人叫停司机让小男孩搭车。小男孩坐上了豪华轿车的后座,这位贵人开口搭讪:“小孩,你是天主教徒吗?”小男孩警觉地大睁着眼回答说:“不不,先生。作为有色人种已经够糟的了。”在匈牙利,有一句俗语这样说道:“反犹主义者对犹太人的憎恶远超其必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落能够免于群体间的相互蔑视。我们同查尔斯·兰姆一样,都囿于各自的文化,都盛着满满一箩筐的偏见。
    两个案例一位人类学家在30多岁有了两个孩子。出于工作需要,他在美国印第安部落里一个好客的家庭中生活了一年。然而,他却坚称自己住在一个白人社区里,那里距离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有几英里远。
    他很少带两个孩子到这个部落村庄上来,尽管他们强烈恳求。就算极少的时候带他们来了,他也仍然严厉拒绝让他们同善良友好的印第安小孩一起玩耍。
    有人特别是印第安人抱怨说,这位人类学家不忠于他的职业准则——因为他表现出了种族偏见。
    但事实正好相反。因为这位科学家知道,在这个村庄肺结核肆虐,他住的那个家庭里四个小孩全部死于肺结核。自己的孩子一旦与他们接触太多,被感染几乎是必然的,因此理智告诉他不能冒这个险。该案例中的种族回避是基于理而现实的考虑,并不存在敌对情绪。这位人类学家对印第安人并没有消极的态度,反而是很喜欢。
    但该案例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种族偏见,让我们转向下一个例子。
    初夏季节,两家多伦多的报纸刊登了100多个度村的日广告。加拿大社会科学家瓦克斯就此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旅馆和度村都写了两封信,同时寄出,预定同一个日期的房间。不同的是,一封信署名“格
    林伯格”(Greenberg),另一封署名“洛克伍德”(Lockwood)。收到回复的结果如下:·署名“格林伯格”的信:52%予以回复,36%提供住宿。
    ·署名“洛克伍德”的信:95~/0予以回复,93%提供住宿。几乎所有度村都把“洛克伍德”先生
    当成潜在的客户来欢迎,却有将近一半的度村对“格林伯格”先生连礼貌回复都没有,只有稍多于三分之一的度村愿意接待。
    没有任何一个度村认识“洛克伍德”先生或是“格林伯格”先生,他们
    多只是知道,“洛克伍德”可能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格林伯格”可能是一
    位酗酒成瘾的粗人。很显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根据人的真实品质,而是根据名字所猜测的群体身份。“格林伯格”先生仅仅因为他的名字而饱受折辱和排斥,因为名字引起了管理者对他受欢迎程度的预判。
    与案例一不同,案例二包含种族偏见的两个基本成分:(1)确切的敌意和拒斥。大部分旅馆表现得不愿与“格林伯格”先生
    有任何的瓜葛。(2)这种拒斥以范畴分类为基础。
    “格林伯格”并没有被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获罪于人们所预想的群体身份。
    逻辑严密者可能会问:关于“范畴的拒斥”,上述两个例子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人类学家难道不是因为更高的感染率才拒绝冒险让孩子们接触印第安人吗?度村管理者难道不是因为格林伯格这个名字所暗示的种族身份有可能带来一个行为不检
    点的客人才拒绝他的吗?人类学家明白结核病甚为猖獗,难道度村管理者不晓得“犹太恶习”也同样猖獗进而杜绝风险吗?……P3-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