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钢筋混凝土塑理论(美)陈惠发
  • 正版
    • 作者: (美)陈惠发著 | (美)陈惠发编 | (美)陈惠发译 | (美)陈惠发绘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陈惠发著| (美)陈惠发编| (美)陈惠发译| (美)陈惠发绘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36000
    • 页数:52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8081092
    • 版权提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美)陈惠发
    • 著:(美)陈惠发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98.00
    • ISBN:9787568081092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4-01
    • 页数:528
    • 外部编号:314750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钢筋混凝土塑理论目录
    章导论(1)
    1.1引言(1)
    1.2钢筋混凝土本构建模(4)
    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12)
    1.4文献(14)
    1.5总结(15)
    第2章混凝土和钢筋的基本力学能(18)
    2.1引言(18)
    2.2混凝土的单轴力学能(19)
    .混凝土的双轴力学能(26)
    2.4混凝土的三轴力学能(39)
    2.5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43)
    2.6总结(47)
    第3章线弹脆断裂模型(53)
    3.1引言(53)
    3.2指标记法和求和约定(54)
    3.3应力分析(66)
    3.4应变分析(75)
    3.5未开裂混凝土线弹各向同应力应变关系(78)
    3.6开裂混凝土线弹横向同应力应变关系(83)
    3.7海底抗压混凝土结构的线弹断裂分析(98)
    3.8梁的线弹断裂分析(111)
    3.9钢筋混凝土剪力板的非弹分析(119)
    3.10总结(125)
    第4章非线弹断裂模型(130)
    4.1引言(130)
    4.2通过修正线弹模型得到的各向同非线弹应力应变
    关系(135)
    4.3超弹模型的一般公式(151)
    4.4三阶超弹本构模型公式(171)
    4.5基于修正线弹模型的增量应力应变关系(176)
    4.6各向同亚弹模型的一般公式(182)
    4.7混凝土正交异亚弹本构模型的公式(186)
    4.8总结(195)
    第5章混凝土的破坏准则(202)
    5.1引言(202)
    5.2应力和应变不变量(203)
    5.3混凝土破坏面的特征(214)
    5.4单参数模型(217)
    5.5双参数模型(2)
    5.6三参数模型(1)
    5.7四参数模型(240)
    5.8五参数模型(256)
    5.9断裂模型(261)
    5.10总结(264)
    第6章理想弹塑断裂模型(269)
    6.1引言(269)
    6.2加卸载准则(270)
    6.3弹应变增量张量(273)
    6.4塑应变增量张量(273)
    6.5理想弹塑混凝土模型(278)
    6.6PrandtlReuss材料(J2理论)(280)
    6.7DruckerPrager材料(286)
    6.8拉断的MohrCoulomb材料(301)
    6.9WillamWarnke材料(305)
    6.10总结(310)
    第7章理想塑极限分析(313)
    7.1引言(313)
    7.2极限分析定理(315)
    7.3混凝土塑模型(319)
    7.4圆柱体劈裂试验(325)
    7.5施工缝抗剪能力(330)
    7.6竖向箍筋梁的剪切(340)
    7.7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剪(348)
    7.8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353)
    7.9总结(362)
    第8章弹强化塑断裂模型(369)
    8.1引言(369)
    8.2加载函数与有效应力和有效应变的概念(371)
    8.3强化准则(373)
    8.4流动法则和Drucker稳定说(378)
    8.5增量应力应变关系(382)
    8.6具有各向同强化和软化帽盖的DruckerPrager材料(383)
    8.7混合强化von Mises材料(391)
    8.8混凝土三参数各向同强化模型(399)
    8.9混凝土三参数独立拉压强化模型(408)
    8.10总结(413)
    第9章弹塑断裂模型的数值方法(419)
    9.1引言(419)
    9.2位移分析中的有限元过程(420)
    9.3弹塑模型的数值实现(427)
    9.4弹塑分析实例(431)
    9.5断裂混凝土有限元分析(442)
    9.6弹塑断裂分析实例(447)
    9.7抗外压混凝土壳体非线分析(456)
    9.8预应力混凝土反应堆容器顶盖的非线分析(478)
    9.9总结(48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补充参考文献(487)
    索引(492)
    译后语(518)

    美国工程院院士,历任美国里海大学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组主任、土木系杰出教授,美国史丹福大学、KASSEL大学访问教授,夏威夷大学教授。其研究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工程材料的本构建模,土和混凝土的塑,结构连接及结构稳定。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其一直是塑、结构稳定和钢结构设计领域备受尊敬的的研究。陈惠发院士编著或合著了20多部工程专著,发表了500多篇学术,其中许多专著已译成中文出版并在中国广泛发行。

    钢筋混凝土塑理论中译本序我的著作《PlasticityinReinforcedConcrete》于1982年由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2007年由J.Ross出版社再次出版。我甚为赞赏湖北工业大学余天庆教授及他所带领的杰出团队适时翻译此书,也荣幸向中国读者这本书的中文版《钢筋混凝土塑理论》。
    在本书中,我首先将极限分析应用于拉伸能较弱的材料(如混凝土)的分析和设计中。此后我又借于当时流行的基于计算机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方程,这些本构方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中。本书中文版的面世将有于中国的学生、研究者,尤其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们理解如何将严格数学意义上的塑理论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应用到的钢筋混凝土设计中。
    近年来,以塑极限分析这个强有力理论为基础,混凝土研究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发展出更为简洁快速的计算方式来设计深梁及结构节点。该应用在钢筋混凝土领域中被称为“拉压杆模型”。目前,它已被纳入美国混凝土协会(ACI)的《混凝土建筑设计规范》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法》。
    ,借此机会,我高兴地向您我的著作《StructuralConcrete:StrutandTieModelsforUnifiedDesign》,该书2017年由CRC出版社出版,合著者是我昔日的博士,埃及曼苏尔大学的SalahElMetwally教授。欣闻其中文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拉压杆模型》由余天庆教授带领的团队翻译完成,近期也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惠发美国夏威夷,檀香山2021年12月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介绍了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及多轴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能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实验,以及模量和断裂强度的经验公式(章和第2章)。第二部分讨论了混凝土弹理论、广义破坏及断裂准则(第3章至第5章)。第三部分则介绍混凝土的塑理论、极限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第6章至第9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讨论了应力和弹应变、塑应变间的三维关系。这些应力、应变方程构成了一个包括许多科研成果的总体框架。在过去表达混凝土能的数学建模中,许多经验公式被视作不同的课题加以研究,如双轴荷载作用下的模量和断裂强度的经验公式、多轴应力状态下的体积和剪切模量的经验表达式、正交异弹以及理想和加工强化塑公式,但现在这些能均被认为与一个共同结构有关。本书将明经验公式、弹、塑间的若干相互关系。学习本书的学生应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数学和材料能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钢筋混凝土基础力学的理解。及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本书来加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理解,从而对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有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科研人员可在本书中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