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
  • 正版
    • 作者: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著 |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编 |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译 |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绘
    • 出版社: 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著|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编|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译| 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绘
    • 出版社: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开本:32开
    • ISBN:9787208151192
    • 版权提供: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
    • 著:李学勤 郭志坤 主编 于凯 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68.00
    • ISBN:9787208151192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6-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1201716230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序一 李学勤 / 001

    序二 郭志坤 / 001

    导语 / 001

    01 “战国”:大变革之时代

    “战国”之名的由来 / 001

    战国历史的起点 / 003

    战国历史的分期 / 004

    02 宗法凋零

    三家分晋 / 009

    田氏代齐 / 015

    03 列国变法

    李悝变魏 / 020

    吴起变楚 / 028

    申不害相韩 / 032

    邹忌相齐 / 036

    商鞅变秦 / 038赵武灵王胡服骑 / 043

    燕哙让国与燕昭图治 / 047

    04 战国制度变迁

    战国制度变迁的总体趋势 / 052

    战国官制的变化 / 056

    中央与地方:郡县制度的建立 / 065

    乡里制度:基层社会治理架构的形成 / 071

    军功爵制:居民政治身份的重塑 / 075

    05 战生方式的变革

    授田制的推行 / 083

    编户齐民的出现 / 088

    小农生产方式的确立 / 090

    小农与间共生互动关系 / 093

    06 列国争雄

    魏国始强 / 096

    齐魏争霸 / 103

    秦之崛起 / 106

    合纵与连横 / 108

    齐燕互侵 / 116

    秦的远交近攻 / 118

    秦灭六国 / 124

    07 兼并战争形势下的军事变革

    战国兼并战争的基本特点 / 130

    列国军事变革措施 / 132

    战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 135战国时期军事理论的创新 / 137

    08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141

    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 146

    战国时期的商品流通、市场与货币 / 153

    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 / 163

    09 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

    小农阶层的分化 / 170

    豪强地主和军功地主的出现 / 172

    战国时期的奴隶 / 173

    战国士阶层的变化 / 174

    商人阶层的兴起与社会风气变化 / 177

    10 百家争鸣

    战国诸子之学的兴起 / 182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 / 187

    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 / 192

    战国时期的墨家学说 / 199

    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说 / 203

    战国时期的名家学说 / 206

    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学说 / 210

    11 战国风云人物

    吴起:执着功名,兴魏变楚 / 213

    商鞅:变秦易俗,峭法任力 / 216

    孙膑:身残志坚,兵法修列 / 219

    “战国四公子”:封君与门客 / 221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4

    苏秦:信如尾生,谍间齐燕 /

    范雎:睚眦必报,快意恩仇 / 242

    穰侯魏冉:权倾六国,身折势夺 / 245

    吕不韦:奇货可居 / 247

    屈原:汨罗悲吟 / 251

    荆轲刺秦:悲壮的余音 / 255

    12 考古发现所见战国历史

    消失的古国:中山国 / 259

    远古的乐声—曾侯乙墓编钟 / 264

    官员“喜”与他的事业 / 270

    两千三前的家信 / 274

    楚竹书背后的精神世界 / 278

    附录

    附录一 战国大事记 / 287

    附录二 战国时代列国世系简表 / 298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 304

    结束语 / 306

    后记 / 309


    【前言】

    通俗而雅,也是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雅者,正也。通俗不是低俗,亦不是庸俗,它是建立在科学和学术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把应该让读者知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观念用*浅显明白的方式告诉读者,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并强调的通俗。本套丛书的学者们在撰写时一是力求在语言上的通俗,二是着力于情节中的通俗,继承和发展了太史公司马迁那种“以训诂代经文”的传统,把诘屈聱牙的古文经典用活了。所以说,深入浅出的通俗化工作更是一种学术活动。

    为了增加生动、可读,作者尽量选择对某些有意义的人和事加以细讲,如对某些重大的出土文物的介绍评说,对悬而未解的疑问

    加以释惑,对后人误传误解的问题予以纠正,对某些典故加以分析,

    对某些神话传说进行诠释。在图表上尽量做到随文佐。在每册图书之后增加附录,旨在学术和通俗:附录“大事记”,旨在对本段重大历史事件有个大致了解;附录“帝王世系表 ”,意在对本朝创业、守业和虚位的传承有所知晓;附录“历史”,在于对本段历史地理形势方位有个立体印象;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目的在于提供进一步学习本段历史的索引。

    意愿和努力是如此,*终的结果如何?诚望读者鉴定。

    郭志坤

    2014年 8月 19日


    【书摘与插画】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代。通常认为,这一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止。若从朝代史的角度来看,战国历史,应属于“东周历史”的一部分。

    清代大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战国时期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这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变革”的精神贯穿了战国历史的全程,“变革”的要素渗透到战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战国姓“战”,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手段,还是战争造成的后果,都是春秋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十分巨大,动不动就是驱兵十万、数十万。春秋时期大致用的是以战车为主的“车阵战”,战争双方列出战车阵,拼死而战,单一法阵,战法单调。而到战国时代大都采取以步兵或骑兵为主的野战战术,更加机动灵活,也更大,再加上铁制武器的普及,兵的泛应用,以及专业军事指挥员的出现,战争的残酷更加显现。当然,这些军事方面的变革也加速了战争质的转换—从争夺土地和民众的掠夺战争向统一战争的转化。

    战争是需要经济支撑的,经济上的变革各国都在推行。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耕,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了,谁就从根本上站住了脚跟。所以,战国时期诸国都十分重视铁农具的使用,重视农田水利及灌溉工程的建设,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一些地区还实现了两熟制,对荒地的开垦也受到了的重视。秦、魏等国还率先推行了一夫百亩授田制,使小农成为发展牢固基石。此外,一些还重视商业贸易,把经济大大搞活了。为了发展经济,一些还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战国时期的冶铁业,在世界上是占有头等地位的。另外,当时的中国在天文历法、医学卫生、人体科学等方面都有超乎时代的进步。

    经济的变革又是与政治的变革紧紧关联在一起的。“变法”一时成了战国时期的“时尚”。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武灵王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震动的不仅仅是一国一地,而是整个社会,得利的也是全社会。这些变革,有的从经济变革着手,但*终触动的还是政治。政治变革势在必行,*终促成了官僚制度和俸禄制度的产生,促成了将相制度的产生,促成了尉和御史监察制度的产生;在地

    方,则促成了郡县制的产生和地方官吏直接由中央委派任命制度的产生。

    这种种变革,都直接触动了神经特别的士阶层的精神世界,使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文化*活跃的时期之一。一些士人直接介入到了各国的政治之中,他们奔走于大国之间,成为所谓“合纵”“连横”策略的鼓吹者或筹划人。这些士人的政治热情之高,是在中国历再也找不到第二例的。当然,更多的士人不是直接参与政治,而是从思想和理论的高度去思考治国安民的方略,研究所谓的“之政”。这些士人的思想更深邃,更具文化的底蕴,因此在历更有文化的价值和地位。由于当时的氛围宽松,因此也就有了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这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

    变革从来就是发展的原动力。两百五十余年的战国时期,其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的。不少都以“耕战”为基本的建国方略,从而推动富国强兵。变革的主政者,退可以立身于列强之中,进则可以实现大业,达到统下的目标。



    于凯,历史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尤其关注中国古代治理、传统中国社会管理思想等。代表作有《战国秦汉的与小农》《从战国农业政策看与小农的共生互动关系》《中国古代化进程中的邑落结构变迁》《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历史渊源及其特质》等,合著有《趣味历史》、《器之藏:现古学视野下的中华古代文明》、《国学经典导读》。
    【媒体评论】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正是应、社会之需要的图书。通过这套丛书,可以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奋斗精神,学习和借鉴国历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作者多是历史学博士、教授、副教授,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我认为这套书是很有特色的通俗化的学术著作。

    邹逸麟

    复旦大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是一套有特色的普及版中国历史著作,深入浅出,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对某些重大的出土文物加以介绍评说,对悬而未解的疑问加以释惑,对后人误传误解的问题予以纠正,对某些典故加以评说,对某些神话传说加以评论,附录内容除了通俗普及作用外,还大大了学术和。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史系教授

    这套“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是好的,应该说切中了时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因此,特别需要重视从悠久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在这方面这套书可以提供很好的帮。

    高毅

    北京大史系教授



    “全景式”叙述战国社会历史变迁的总体面貌、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以时间系列为纵,社会变迁为横,呈现战国历史演进总体历程及基本风貌。内容上将全景式展现与重要历史细节刻画相结合。语言风格平实、通俗生动。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段,战国时代有着“战”“乱”“变”的特征——频繁剧烈的兼并战争,突出的社会失序现象以及不断涌现的各国变革潮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蓬勃发生,各种观点的交锋和交融达到峰值,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本书从宗法、制度、生产方式、军事、社会经济、社会阶层、风云人物等各个层面揭示了这一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