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同绘赤壁 与苏轼有关的图像记忆王一楠
  • 正版
    • 作者: 王一楠著 | 王一楠编 | 王一楠译 | 王一楠绘
    •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一楠著| 王一楠编| 王一楠译| 王一楠绘
    •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20000
    • 页数:32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34052552
    • 版权提供: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王一楠
    • 著:王一楠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88.00
    • ISBN:9787534052552
    •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6-01
    • 页数:328
    • 外部编号:120299413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在遗忘之外

    章 作为历史空间的赤壁与“东坡赤壁”

    一、历史的意义:赤壁之战的必然与或然

    二、遗迹与景观的诞生:从“赤壁”到“赤壁山”

    三、“东坡”与“东坡赤壁”:无问出处,但借山川

    四、为了纪念:记忆的莫比乌斯环

    第二章 赤壁咏怀的文学积淀与情感范式

    一、赤壁典故中的社会指向

    二、赤壁情境中的际遇独白

    三、“赤壁”意象中的时间感发

    四、“赤壁三绝”中的存在之问

    第三章 成为名篇:“赤壁三绝”经典化之张力

    一、“赤壁三绝”与文风之变

    二、“沉默”的作者与主动的读者

    三、皇权投与文化影响的错位

    四、“赤壁三绝”经典化进程的张力与魅力

    第四章 看不见的美术史:李公麟与王诜的赤壁图创作

    一、历史中的“龙眠赤壁图”

    二、历史中的“晋卿赤壁图”

    三、苏轼、李公麟、王诜的交游与创作情境

    第五章 “如梦”、记忆与遗风:对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及相关叙事画的历史考察

    一、再论《后赤壁赋图》的年代争议

    二、查此?——乔仲常的“新意”与“妙思”

    三、“畸零”与“如梦”:画卷的意义溢出

    四、图像之外:长跋中的记忆钩沉

    五、隐身的图式:乔仲常的江南遗风

    第六章 穷源溯流:文徵明与《后赤壁赋》叙事图式的生成

    一、高山安可仰:文徵明的“苏轼情结”

    二、“流畅型叙事”:《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的突破

    三、取舍与平衡:“苏州片”对《后赤壁赋》的视觉再现

    四、遗失的环节:南宋赵伯驹、赵伯骕的赤壁图

    五、群体的回响:吴门“赤壁山游”图的脉络与创新

    第七章 赤壁诗意画中的山水本体叙事

    一、一枚印章引发的四十年误判:被忽视的杨士贤《赤壁图》

    二、艺术化的在场:金代士大夫雅集与赤壁画题

    、思古典:杨士贤、武元直《赤壁图》的叙事与表意

    第八章 赤壁诗意画的院体传统与瞬间

    一、马和之《后赤壁赋图》中的“决定瞬间”

    二、马和之的双重

    三、三段式的小景水图:李嵩之承继

    四、明初画院的传统与新好

    五、画布上的可见者与不可见者

    第九章 剥离的叙事与绵的间

    一、反叙事:空间的非时间化

    二、虚空之境:时间的空间化

    三、明清赤壁图的普遍图式

    第十章 剩语

    附录

    苏轼“赤壁三绝”

    参考书目

    附表:存世赤壁图目录(北宋—明)

    王一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社会学系(201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2020)。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艺术史与叙事学。主持社科艺术学青年项目,曾获北京大学博士奖、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刘纲纪美学学术奖三等奖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