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叙事取向实践解析森冈正芳
  • 正版
    • 作者: 森冈正芳著 | 森冈正芳编 | 森冈正芳译 | 森冈正芳绘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森冈正芳著| 森冈正芳编| 森冈正芳译| 森冈正芳绘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60000
    • 页数:304
    • 开本:16开
    • ISBN:9787229152826
    • 版权提供:重庆出版社
    • 作者:森冈正芳
    • 著:森冈正芳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6.00
    • ISBN:9787229152826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2-01
    • 页数:304
    • 外部编号:3104502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致中文版读者 / 1
    译者的话 / 1
    上篇 解说篇
    节 何为叙事 森冈正芳 / 3
    第二节 如何在心理临床中运用叙事 森冈正芳 / 20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中的叙事取向 森冈正芳 / 38
    下篇 实践篇
    节 叙事医疗的基础及自我状态 岸本宽史 / 67
    第二节 叙述时间——从精神病院的民族志出发 野村直树 / 83
    第三节 在人生转折中的叙事生成 野村晴夫 / 104
    第四节 梦的听取与叙事 广濑幸市 / 121
    第五节 在当前护理教育中叙事取向的实践 纸野雪香 / 138
    第六节 绘画疗法与叙事——交织着作者、作品(征兆)、读者(观众)和鉴赏(解释)的对话 角山富雄 / 158
    第七节 将会心团体体验当作物语进行讲述——尝试把日常和联起来 村久保雅孝 / 174
    第八节 以少年犯为对象的团体治疗——有关“重要的音乐”叙事所产生的意义和变化 松本佳久子 / 191
    第九节 欺凌魔王的冒险——在学校共同体中使用叙事取向开展的心理教育试行 田代顺 / 207
    第十节 老年人的回想法 山口智子 / 227
    十节 智力障碍者援机构中的“当事者援”视角
    ——在机构入住者与机构工作人员的“故事”相遇的地方 山本智子 / 246
    第十二节 心理测试和叙事1:TAT 楠本和歌子 / 262
    第十三节 心理测试和叙事2:树木人格测试 坂中尚哉 / 282

    [日]森冈正芳,京都大学文学部,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教育学博士,临床心理士。现任立命馆大学综合心理学部教授,神户大学名誉教授。一直以来,以叙事、戏剧、对话的视角,探讨心理创伤与身心疾病的关系,探讨文化与治愈、灵等主题。著有《临床叙事取向》《临床的诗学:复刻》《物语面谈:激发自我变化的拟态说》《荣格派心理治疗与对话自我》(与R.A.Jones共著)等。

    吉沅洪,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硕士,日本名古屋大学发展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艺术疗法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现任立命馆大学院人间科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博导,立命馆大学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著有《树木——人格投册数》《图片物语——主题统觉测试》等。

    第六节 绘画疗法与叙事——交织着作者、作品(征兆)、读者(观众)和鉴赏(解释)的对话角山富雄……一座的城市里,房子就应该像老女人的牙齿一样零乱不齐(Ordonc,unebonnevilledoitavoirsesmaisonsmalplantées,commelesdentsd’unevieille.)艾柯《波多里诺》(Eco,2000,chap.13)一、宫娥17世纪的西班牙宫廷画师委拉斯凯兹(DiegoRodríguezdeSilvayVelázquez)的名画《宫娥》(LasMeninasolafamiliadeFelipeIV)(图2)总让人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这位画家到底想要透过绘画表达什么呢?很多人都试图破解其中的玄妙。20世纪的哲学家福柯(Foucault,M.)在《词与物》(LesMotsetleschoses:unearcheologiedesscienceshumaines)(Foucault,1966)的章中对这幅画进行了充分解读。除了画家(作者)、画作(作品)、鉴赏者(观众)的关系,福柯在解读中并没有涉及该作品之外的任何素材。这也和来访者(Cl)——征兆(症状)——咨询师(Th)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绘画——叙事——意义解释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2宫娥画面中央站着的玛格丽特小公主正朝这里看来。她的四周围绕着宫女们和一条猎狗。在左边,画家本人手持调色板和画笔也看向这里。左侧的巨大画板却背向着这边。画家在画板中画着什么呢?可能是公主和宫女们都能够看到的事物吧……但是,一个男人打开了画面深处的一扇门。从门外进来的光线均匀地散布在室内,并落到了门左侧的一面镜子里。透过镜子映出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影,正是国王腓力四世(FelipeIV)和王后玛丽安娜。原来这是在为国王和王后画肖像画啊!而国王和王后所处的位置,既是画家笔下的模特的位置,又是画中场面的旁观者的位置。“当被画家的眼睛捕捉的瞬间,鉴赏者也已经同时被强行带入画中了”(Foucault,1966,p.21)。画板上到底画着国王和王后的肖像呢,还是我们这些鉴赏者的肖像呢?但画板始终背朝着这边,在看不见的画板上交错着模特和鉴赏者的肖像……画(作品)中的画家(作者)的视线注视的不仅仅是模特,连我们这些鉴赏者都被映入其眼帘。鉴赏者对绘画的解释及解读也被自然地融入画中。结果,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三者之间便展开了相互对话。这幅画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变成了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之间对话的场景。在画家视线的诱导下,画中潜藏着的三角形尤为显著:顶部是画家的眼睛(这是能够看到的),底边的一点是模特所在的位置(这是看不见的),而另一点则是画在画板中的画像(这也是看不到的)。
    画板里的可能并不是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也有可能是鉴赏者的肖像。每当和鉴赏者视线相对的时候,画家是不是用画笔在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上画鉴赏者的肖像呢?然后再在上面继续画国王和王后的肖像,这样反复覆盖地作画。这种反复作业是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产生出三者共通的意义作用(representation)。由此推测,这幅画一定是将具有意义作用的框架本身画成了画。因此,无论是从鉴赏者的主观视角,还是模特的客观实在角度,都不能去推测该画的意义。只有跨越主观和客观,从画家、模特、鉴赏者之间的对话中流露出的稳固关系,才是这幅画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绘画解释、叙事解释的“协调”如果将委拉斯凯兹的画和精神分析的诸多表象(征兆、症状、梦),叙事及非语言表达(举止、绘画、作品等)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后者具有的意义离前者是多么的遥远。精神疗法并不具有像委拉斯凯兹的画那样联结“画家(Cl)——作品(表象)——鉴赏者(Th)”的作用。Cl、Th和症状等表象并不一定属于相同的意义世界。因此,来访者无法掌握自己的症状或梦的意义。如果咨询师也对此不明确的话,即使与来访者运用同一种语言,也只会导致二者之间无法相互汲取真意。双方只能随意地相互解释症状或梦的意义,甚至对方的想法。咨询师通过叙事、举止、绘画等媒介,人为地解释来访者的症状及内在。所以,叙事解释和绘画解释可以被当做成精神疗法中的重要宝物(技法)。
    但是,“解释”在拉丁语中是interpres(inter+pretium:等价物),原义是对文本的注释、代言,与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分享的意义又是不一样的。而基于精神分析的症状解释或来访者的内在诠释,则是适合通过“可见的教材:叙事或举止、绘画等”的过滤,来刻画出“不可见的意义:来访者的症状和内在”,人为地达到一种收支平衡,也就是协调的目的。只是,所谓解释,多数是立足于主观之上的东西。因此,不仅是临床绘画测试解释或叙事解释,在来访者和咨询师达成合作进行绘画疗法的场景中,也经常会留有来访者与咨询师双方主观的影子。解释与误解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纸之薄。因此,常有言道,精神疗法中比起精准的解释,重要的是如何高明地误解对方。
    (一)解读绘画——临床绘画解释笔者认为绘画的临床解释自1纪以来,主要基于三种模式1发展。个是中世纪以来以图像学(iconographie)、图像解释学(iconologie)为主的学派(鸽子是或,代表和平,骸骨代表死亡等)。第二种则是依据精神分析的象征解释流(庞大的人物像是自我膨胀,而粗壮的手掌、手腕象征表达着无意识的攻击等)。第三类便是来自道德疗法2(Moraltherapy)的解释模型[复制图形的非整合是道德障碍的标志(Seguin,1846),对人物像精细巧妙地描绘是智力发展的象征等]。
    另一方面,绘画测试(人物画、家庭画、树木画等)或绘画疗法时,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经常会被解释为是来访者根据咨询师的绘画指示随之做出绘画—语言反应的框架关系。由于这里会带有咨询师主观的影子,违反了咨询师指示的绘画就是道德障碍的明,绘画甚至会被看作来访者在无意识中反抗咨询师指示的据。
    (二)解读叙述——临床叙事解释叙事疗法的临床解释也有三种基本模式。种是各个叙事中包含的时代文化要素(HIV或女权主义等的概念意义),这个应该可以对应绘画解释中的图像学、图像解释学一派。而第二种也是来自精神分析学派的要素(比喻表达、失言等)。第三种则是从语言中的语用论出发[如表达意图(intent)和表达内容(content)的解离,双重拘束(doublebind)等]。
    另一方面,关于叙事取向中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一般都会从自我叙述和半结构化的访谈等构造化的框架来说明。由于这也带有咨询师的主观色彩、反映咨询师(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旦违反咨询师(社会)的叙事就被当作道德障碍,即绘画被看做是对咨询师(社会)无意识的反抗的据。
    (三)绘画、叙事的技法有一种以自己画的树木画或家庭画为题材,进行连环画式的故事创作,从而促进来访者成长的技法(角山,2005,2007)。这是一种来访者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施以的解释(叙事),是PDI的一种变式(postdrawinginquiry:比如说,在家庭画中可问,“这位家人正在干什么?”“在这之中如果有一个人离开的话会是谁呢?”等)。反之,临床当中,也有运用绘画来促进来访者对叙事做进一步解释的操作。当来访者说“做梦了,但是没办法好好说明”的时候,咨询师可以尝试诱导对方“那要不要试着把梦到的情景画出来看看”。随着来访者将梦境进行绘画,也可以促进来访者将梦境言语化。无论哪种情况,技法的要点在于,咨询师需要着眼于从绘画解释中得到的故事,和叙事解释中得到的故事之间产生的偏差和矛盾,以这些特点为线索,就可以试着去对来访者(的征兆)进行根本(meta)水平上的解释。这类疗法并没有太多因侵入而伴随过度解释的风险。所以,在笔者的临床经验里,对虐待案例、解离症例、PTSD症例的治疗实践中发现,这些方法功不可没。精神疗法中开展对话的窍门在于,止于可以讲述的对话范围,止于可以描画的绘画范围。如果过于关注解释的整合,很有可能会带来阻碍来访者自我恢复的副作用。三、案例解读(一)绘梦接下来介绍一下案例。图3是一位患有嗅觉相关症候群(ORS:olfactoryreferencesynoe,又名自我体臭恐惧症——译者注)的20岁女(K)所画的有关梦的情景。嗅觉相关症候群患者介意自己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它是日本人特有的一种社交恐惧的亚种症状。该症患者总认为自己会散发出令周围(社会)人不悦的身体异味,这是这个恐惧症状的核心所在。
    图3《梦》(嗅觉相关症候群,女,20岁)“即使想着自己不臭,但每当看到周围的人用手捂着鼻子的时候就会马上感到焦虑、恐慌。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倒不会很注意。如果电车里的乘客很少的时候也没有那么介意。”虽然K从一开始就能比较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情况,但是有关嗅觉相关症候群的事却从来没有对家人或朋友讲过。貌似K从前就不太擅长对别人讲述自己的事情。她也回想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异常的。对于自己现在失业的事K也没有详说,虽然她有在找工作,但是却没有目标。K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道:“明明是我自己想要来咨询的,结果却不讲自己的事情的话,应该很奇怪吧。”某次咨询中,K讲到自己“昨晚做了个梦”“虽然没办法详细描述,但好像有几块四角板浮在水面上……”近,K好像都做了同一个梦。虽然醒来时的感觉很奇妙,但细节部分却无法回想起。咨询师试着邀请K将自己梦中的情景画画看。虽然一开始K有些踌躇,但还是相对愉快轻松地画了一张画。如图3所示,画中有三个人。在三个人围绕着的画面中央,有几张写着数字的四角板。
    (二)围绕绘画的叙事在画完之后,K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解说:“这三个人,两个是不认识的女人,一个应该是我自己。但哪个是我,我自己也不清楚……四角板漂浮在海上。每一张大概都是20cm的四方形。三个人都正在捞捡这些四角板……我捡到了写着数字2的板子,翻过来看上面画着钢琴的图像……”围绕着这幅画,之后咨询师和K又进行了如下对话(PDI):“从数字开始联想的话……中学时候的学号是2号,自己的生日也是在2号。我自己不仅不会弹钢琴,还不会看乐谱。我只是在电视里看过一位60岁的男弹钢琴。这位老人有点像学校音乐教室挂着的作曲家。特别厉害!我自己要是也会弹钢琴就好了……但是,其实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很讨厌音乐课,也讨厌中学时的合唱汇演……说起来,昨晚的梦之后,我好像又做了一个梦,是一个去现场看猜谜节目录制的梦,只是具体内容回想不大起来……”那,K流利地以这幅画为题材和咨询师聊了自己做的梦。然后,话题开始转向K自己前几日做的梦:“梦中的自己正睡着……于是乎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肚子上……无法动弹,也不能出声……突然身体猛地掉落下来……正想要和谁说话的时候,上排的牙齿全部断落在嘴里……吓醒了……”以这次绘画为分界点,K的嗅觉相关症候群微微有所收敛。虽然K还是有些介意自己身体发出异味,但好歹变得稍微能够忍受了。“可能是在中学的时候,开始在意自己身上的异味吧……因为有不好的回忆……只是,那些还不能说。”……对此,当笔者回应“但愿有能够说出口就好了”的时候,K含着泪说“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数月之后,K告诉咨询师自己找到了工作的同时,也宣告着咨询的结束。至于为什么自己会得嗅觉相关症候群的原因,“虽然自己有点头绪了,但是现在不太想和咨询师说。对不起,什么都不说就再见了……”四、不可理解的画和不完整的叙事(一)“梦的画”的绘画、叙事解释我们把K画的《梦》(图3)和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图2)比较一下。两幅画都在画中出现了作者的身影,不同的是,K的画并没有设置将鉴赏者(咨询师)拉入画中的陷阱,且不清楚自己是三人中的哪一个(捡到的卡号是2,与自己的学号、生日一致,这就是表示身份的象征)。在K的画中,并没有允许来访者进入画中并分享画中的意义。对K自身也只是暗示了自己来历(学号、生日),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并没有展现。
    如果从临床绘画解释的角度,对K的画又能如何地去解读呢?比如人物像的背影表达(如果这个背影是自己的话)在精神病理学看来是抑郁情绪的绘画象征。海(水)在精神分析里是象征着退行的倾向。那画面右上角的鸟群是不吉利或者预期焦虑的意思吗?(画面右边从图像学来说意味着未来,鸟群则可使人联想到1890年梵高晚年自*前在Paris(巴黎)近郊Auvers-sur-Oise(瓦兹河)边画的“Champdebléauxcorbeaux:麦田里的乌鸦”。)在K患有嗅觉相关症候群的背后,夹杂着因失业而造成的对人焦虑、预期焦虑、抑郁情绪、退行依赖愿望等。
    像这样的绘画解释,再加上K以绘画为契机讲述的梦等,都有关联的叙事在支持。K因为自己的失业而感受到内疚。很有可能K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是没自信的。而在梦中,写着数字2的卡片翻过来就是钢琴的图像,可以解释为象征愿望达成和与现实的解离、失望、不自信。接着K讲到的腹部压迫感和断牙的梦,能够解读为带有的题材、挫折感、可能是PTSD的象征表现。K因为害怕痛苦的记忆闪回(flashback),才会诉诸“不能说、不想说”。K因为想到,如果过多地说自己的事情,周围的人不知道会怎么想,便更加觉得害怕了。这些都汇总成嗅觉相关症候群,以一种可见的形式折磨着K。
    (二)解释的整合一眼看去无法理解的“梦的画”和“梦的故事”通过绘画解释、叙事解释,浮现出带有整合的情节(临床解释故事)。但是,即使是具有整合的解释,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将来访者的征候(画和梦),按照嗅觉相关症候群的病理脉络,进行了人为赋义的结果而已。现代符号学者,意大利人安伯托·艾柯(Eco,U.),以20世纪后半的西欧史实与圣杯传说(Gridare)为底稿,讲述了天才骗子波多里诺和同伴们进行的一场荒唐无稽的冒险。艾柯借着他们,这样说道:“虽然不知道这座像具有什么意义。不论你雕刻的是什么样的雕像,雕像具有什么意义,都是后来人肆意猜想的,你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Jemesuisditqu’uneimagecomme?avoulaitdirequelquchose,mêmesijesaispasdutoutceque?aveutdire,maistusaiscommentc’est,tufaisunefigureetpuiscequ’elleveutdirelesautresl’inventent,pourautant?avatoujoursbien)”(chap.38,p.643)“人们往往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现实”(凯撒《内战记》)。历史的记述也好,新闻报道,临床记述、解释也罢,问题解释中的整合总是在某些地方给人们带来些什么。基于精神疗法解释的整合并不一定都能够给来访者带来幸(bonheur)或福(felicité)的。而精神疗法的优劣,也不是由解释或治疗过程中的整合来决定的。如果将精神疗法作为一个故事(récit)来看的话,它的情节或叙事应该都是颇为不完整的内容吧。
    “不讲自己的事情的话,果然很奇怪吧?”“对不起,现在还不太想说。”K在治疗过程的各个节点上说出的那些话,就好像“沉默是美德(lavertus’acquiertdanslesilence)”(id.ibid.chap.33,p.554)。“不说”是K在叙事中一种imagery(比喻表达描写)表达(Crossley,2000)的特征。只有在叙事中找不到问题解决的的时候,叙事才开始拥有了吸引人的力量,所以,K才会不停地说“不能说”“不想说”吧。“如果你有意想听我说话的话,那我选择把它藏起来。因为无论是谁都讨厌自己的梦被扼杀吧。”(situveuxm’écouter,cachecettechose:quenulnetuesonrêveenymettantlesmains)(chap.38,p.642)对此,当笔者回应“但愿有能够说出口就好了”的时候,K情不自禁地落泪了。这段情感的暴露,可能就是叙事的基调(narrativetone)(Crossley,2000)。叙事取向的治疗要点不在解释的整合,而在这些意象(imagery)表达和基调(tone)上。所以,这个故事就在泪水和“不说”的语言中,预告了结尾(幸福)。
    我们就像委拉斯凯兹画的那样,作者(来访者)——作品(症候)——读者(咨询师)之间并不具有共通的意识世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既沉迷于既视感(déjàvu)的错觉之中,又沉醉于陌生的街角、舒适的街道。来访者和咨询师也是如此,有时甚至只碰撞在那一瞬间:那个时候眺望着的城市的房子应该像老女人的牙齿一样零乱。精神疗法的叙事不论对来访者还是咨询师来说都是零乱缤纷的。

    心理咨询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面谈”技术是每个咨询师的看门功夫,很核心的素养是“倾听”和“共情”。“叙事取向”(narrative approach),提供了一种“新”的倾听方式:咨询师不在一边微笑着倾听、一边大脑高速运转,按照课本中罗列的种种条目为来访者找到“很恰当”的“标签”,而是“放空”地听来访者叙述,帮来访者在叙述中找回自己的故事。
    本书上篇为解说篇,下篇为实践篇。阅读的时候,读者可以前后联系着来看,通过下篇的十三个专题,内化理论知识。这十三个专题,将“叙事取向”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包含心理咨询、学校教育、特教机构、医疗临床等,服务的人群包括学生、普通成.人、智力异常人群、老年人等等。

    心理咨询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面谈”技术是每个咨询师的看门功夫,核心的素养是“倾听”和“共情”。“叙事取向”(narrativeapproach),提供了一种“新”的倾听方式:咨询师不在一边微笑着倾听、一边大脑高速运转,按照课本中罗列的种种条目为来访者找到“恰当”的“标签”,而是“放空”地听来访者叙述,帮来访者在叙述中找回自己的故事。
    本书上篇为解说篇,下篇为实践篇。阅读的时候,读者可以前后联系着来看,通过下篇的十三个专题,内化理论知识。这十三个专题,将“叙事取向”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包含心理咨询、学校教育、特教机构、医疗临床等,服务的人群包括学生、普通成人、智力异常人群、老年人等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