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中国现代女写作的发生(1898-1925)张莉
  • 正版
    • 作者: 张莉著 | 张莉编 | 张莉译 | 张莉绘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莉著| 张莉编| 张莉译| 张莉绘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26000
    • 页数:432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0220429
    • 版权提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张莉
    • 著:张莉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5.00
    • ISBN:9787530220429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9-01
    • 页数:432
    • 外部编号:3095452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从本质主义的走向发生学的

    ——女文学研究之我见(代序)/王富仁001


    绪言:女学生与中国现代女文学的发生001

    题记001


    上编现代女写作者的出现


    章女学生:民族视域下的新女想象003

    一、发现妇女004

    二、作为生产力的妇女014

    三、“妇女解放”:一个问题的两种看法0

    四、女子教育三十年036

    第二章强健身体,活泼精神

    ——女学堂:改造妇女的场(1898—1918)045

    一、学堂里的放足运动046

    1.与暴力有关的身体改造046

    2.学堂里的放足运动051

    二、修身055

    1.国民身份的培养057

    2.培养独立059

    3.体育知识065

    4.音乐教育068

    三、课余生活072

    1.学堂纪律072

    2.盛大活动079

    四、必要的注解:融入或抵抗085

    结语093

    第三章叛逆、独立、浪漫的青年一代

    ——“五四”:对妇女问题的再认识(1919—1925)095

    一、妇女人格问题讨论097

    二、剪发运动107

    三、爱情自由117

    1.爱情至上118

    2.爱情定则129

    四、男女同校与社交公开134

    五、“五四”时代的女大学生142

    六、对现代女教育的反思154

    第四章从女学生到女作家159

    一、林译小说的爱读者159

    二、阅读塑造新女162

    三、国文教师169

    四、热爱文艺的女学生175

    五、新文学期刊的大力扶持180

    1.冰心与《晨报副刊》《小说月报》181

    2.“金榜题名般的喜悦”:庐隐与《小说月报》187

    3.“东吉祥的座上宾”:凌叔华与《晨报副刊》和

    《现代评论》190

    4.结语192


    下编现代女写作风格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女学生形象:一种自我书写与建构199

    一、晚清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200

    二、女学生笔下的新女们203

    1.去情欲化的“女学生”形象203

    2.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者212

    3.高等学府里的女病人218

    三、女学生:女人的青春岁月2

    1.无忧的女学堂生涯2

    2.与男教师的危险关系226

    3.校园里的同229

    结语

    第六章女知识分子视角的初步形成5

    一、社会人的自觉

    1.“完全的抛掷自己在他们中间”

    2.“芟割蓬草的斧和锯”244

    二、“我们女人”250

    1.和“小脚女人”在一起250

    2.女隐秘的讲述者257

    3.重估妇女生活271

    三、发现儿童272

    第七章人称与女写作277

    一、作为旁观者的人称279

    二、日记、书信体形式的采用283

    三、自白式写作290

    第八章被阐释的经典——代女作家作品阅读史298

    一、“冰心女士”的接受史(1919—1949)299

    1.“她抓住了读者的心”300

    2.“女的优美灵魂”303

    3.小资产阶级的代表314

    二、结集316

    三、批评家眼中的女作家326

    四、进入新文学大系332

    结语346

    结语:现代女写作史与现代文学史348

    参考文献354

    后记363

    他是勇者

    ——怀念我的导师王富仁先生/张莉366

    再版后记384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姐妹镜像》《持微火者》《众声独语》《远行人必有故事》及随笔集《来自陌生人的美意》等。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图书势力榜十大好书奖等。中作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现代女写作者的产生


    把妇女们从家内“解放”到学校,就能产生真正的现代女吗?定的。事实上,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便没有中国现代女写作真正意义上的完成。需要辨析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不缠足”“兴女学”运动与“五四”时期的女运动有本质区别。康有为、梁启超号召女放足进入学校,是为了培养健康的国民。他们看重的是女的产功能。换句话说,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知识分子们看重的是女的产力,其实质就是“妇女的生物再产(生育)被等同为民族的生物再产(繁殖),即健康的女育健康的国民,有学识的女学生将成为他日的贤妻良母。

    新文化运动也号召妇女们从家庭中逃离,但看重的是对于个人自由意志的尊重。新文化运动对“妇女是人——有着独立自由意志的人”的认识,对于女运动发展至关重要。这无异于中国历第二次对于妇女的发现,即发现她们的人格。

    为数众多的学者都发现了晚清民初以来中国女身上发生的从外表到精神的一系列令人吃惊的变化。这真是一场有关女身体的造动。在当时,这个运动常以“母亲”与“女儿”的对比方式比喻。“母亲”,她们裹着小脚,梳着传统的发式,穿着长衫,目不识丁;而“女儿”们,脚是天足,发是短发,衣服的式样也开始变短,以利于运动,她们上新式学堂,敢于公开演讲,也有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与此相应的是精神气质的变化:“母亲”的脸上的胆怯害羞被“女儿”脸上的活泼大方所替代。知识分子们以“旧女”和“新女”命名“母”与“女”,也暗示了新一代女的出现。与旧女迥异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这些新女有于传统意义上的才女。现代女作家们无一例外的“新女”身份,为新文学的写作者都来自新的女阶层这一论断提供了佐。

    对现代女写作发生的探源将使我们意识到,1917年开始的学命成为现代文学的起点,并不必然产生现代的女写作。女文学、女写作有其自身的源头和轨迹。现代女文学的发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她们的文字——“浮出历史地表”后的文学作品的确值得书写和铭记,同样,她们浮出历史地表之前的情状——既丰富又模糊、既隐秘又诱人的空白之页,也值得记忆与

    关注。

    有必要借用伍尔夫的句式来讲述现代女写作者的发生史:现代女写作者的诞生,要感谢两场战争,一场是把妇女们从家内解放到家外的“贤妻良母”的战争,另一场则是在“五四”时代的“超贤妻良母”运动,它为妇女们的解放提出了“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的目标。如果说女走出家庭进入公共领域只是为女写作提供了客观条件的话,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则为现代女写作提供了创作者——一批具有现代主体意识的女。她们是勇于用“我”说话、勇于发表对社会的看法、勇于表达爱情、勇于内心审视,也勇于向传统发出挑战的新青年,是与男青年并列走在时代潮头的女青年。

    如果把中国现代文学理解为“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女写作史不只是女文学史,它还是现代女作者出现的历史,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女文本如何生成的历史。

    现代女作家的轨迹——逃离家庭、接受新文化教育、自由选择婚姻、自由写作,既是庐隐、冯沅君、白薇的生命经历,也是丁玲、萧红等人的人生体验。人的意识和女意识的苏醒使她们参与现代文学的书写,并且,她们开创出现代女写作传统的事实表明,“五四”运动之于女文学的贡献之一,在于它为现代女写作培养了一批有着独立意识的写作者。

    这样的明牵涉到以往人们对“五四”的理解。在诸多女文学研究者看来,“五四”时代“女文学所以特别易于被话语同化或者取代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历从未有过仅以人本身为目的运动,‘五四’运动、妇女运动都是以民族问题为前提”。

    陈晓兰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仅用西方理论和西方的眼光、标准评价中国的妇女和妇女文学,则会走向死胡同,至少会走向简单化、僵化,沦为仅仅成为学术界妇女精英自得其乐的文字游戏而无于中国妇女的现实。”但是,她提出来的论据却令人遗憾,在她看来,“五四时代,提倡妇女学文化是为了提高种族的素质,与男进行流。提倡妇女解放,把女人当人看,是以对弱国子民的反思和强国强种为目的的”。

      她们是一前中国女中的“远行人”

    是现代女写作的“持微火者”,是破开岩石的坚韧种子。




    当代学者、批评家张莉,

    探源前的文学现场,重绘现代女写作的发生图谱。


    她们是一前中国女中的“远行人”

    是现代女写作的“持微火者”,是破开岩石的坚韧种子。


    当代学者、批评家张莉,

    探源前的文学现场,重绘现代女写作的发生图谱。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