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烟雨凤凰蒋子丹 著;
  • 正版
    • 作者: 蒋子丹 著;著 | 蒋子丹 著;编 | 蒋子丹 著;译 | 蒋子丹 著;绘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蒋子丹 著;著| 蒋子丹 著;编| 蒋子丹 著;译| 蒋子丹 著;绘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06千字
    • 页数:223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813218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 作者:蒋子丹 著;
    • 著:蒋子丹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16813218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5-01
    • 页数:223
    • 外部编号:120150617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历史
    深山里的城池
    苗疆与苗族
    傩的化石与巫的标本
    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
    济世心与自治梦
    长长的河,长长的街
    飞出去是凤凰,飞不出去是麻雀
    在不可知的运程中
    第二章 传说
    老子脾气天下
    大侠金盆洗手后
    北城门更夫轶事
    影子一样的蛊婆
    的土匪
    临终的笑与沉静
    第三章 现实
    当日历翻到新的世纪
    用吊脚楼来实现一个神话
    苗已不苗,汉也不汉
    老包与“沱江人家客栈”
    一片没有归根的落叶
    再版后记 重回凤凰

    蒋子丹,女,祖籍湖南,北京出生。高中后做过出版社校对员、文学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居海南岛,先后任《海南纪实》编辑、《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广州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左手》、《桑烟为谁升起》,散文集《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以及长篇小说《长大不容易》、《囚界无边》。部分著作被译为英法日文在境外出版。
    林刚,长沙出生,当过工人、画报摄影记者,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摄影协会会员,曾任湖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1988年迁居海南岛,先后任《海南纪实》杂志副主编,香港文汇报不错记者、海南办事处主任,期间曾任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中摄影协会理事。多有作品入选中国影协主办的国展、靠前展、出国展及在《中国摄影》、《大众攝影》等杂志刊出。

    从一个人用文字构筑的遗址开始
    次去湘西,大约是1985年,那时,我所在的湖南人民出版社已重新出版了沈从文的旧作,从那里我读到了他记忆中的湘西和凤凰,它们叫我在惊讶之余,对那片只有所闻并无所知的土地产生无数沉迷的联想。
    落日黄昏时节万山环绕的孤城和远近残毁的碉堡,河岸人家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吊脚楼上摇摇不定的灯光和楼下小羊固执而柔和的叫声,庄严中微带抑郁的祭祀和人神共处却过得十分调和毫无龃龉的寻常日子,当然还有美艳照人含笑而死的“落洞”女孩、瘦黑矮小却义勇过人的湘西大侠,以及苗人攻城不克的清早挂在城门口的耳朵和挑在孩子肩头的父亲或叔叔的首级……他为我们描述着一切妩媚与野蛮掺杂的情景,把一个奇异的湘西展示给耽于幻想的外人,不知不觉少不更事的心间业已萦绕了几丝淡淡的忧伤,也装满好奇和关切。
    记得是一个酷热无比的苦夏。省会长沙上空忠于职守不知疲倦的太阳,纵容着在街头巷尾搅起热浪的罡风,让树木的叶子耷拉下来,未收割的稻禾干枯卷曲,马路上的柏油被晒化了,汽车轮子驶过的时候,发出“吧唧吧唧”如贪吃的嘴巴嚼着牛皮糖那样不清不爽的声音。人就更不用说,大汗淋漓之下,肺部成了打铁炉子的风箱,一出一进全是热气,通过鼻孔热烘烘排到体外,仿一个点烟的火苗就能把整个身体烧将起来。正当所有的长沙市民被天上地下无处不在的酷热弄得寝食不安的时刻,我们一群人被湖南青年作家记者采访团的名目召集起来往湘西逃窜而去。
    湘西用它阔大的胸怀袒护了我们,它高耸的山峰奔流的清泉还有山上水边茂密的森林,无时不在释放一种我们迫切向往的湿润和凉爽。可以肯定,1985年7月的湘西,在逃出了酷暑的人们记忆中,永远是一片葱茏的绿色,一片清冷的月光,一串叮咚悦耳的流水之声。我们所经历的湘西五十年前曾经出现在沈从文笔下,那种了的重逢给人的感觉真是微妙而非凡。
    我们在天平山林场的招待所里披上了厚厚的军大衣,笼着手在岸上看赤脚的林场工人在刺骨的溪水里为我们捕捉小鱼。美美吃了一顿火锅之后,再去烧起了篝火的操场上跟山里人联欢,等到人们尽兴而散,电灯随着发电机停车一齐熄灭,大山的夜晚变得深不可测,远远近近全是石蛙们奋不顾身的叫喊,仿在敲着密集的梆声,为下午牺牲在餐桌上的表亲们超度亡灵。这么一想,蛙们的叫喊就有些让人揪心了,厚厚一床棉被,忽然透过来一阵彻骨的寒。
    临行那天,我们在林场外边的山溪里涮洗衣物,洗着洗着,就发现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变红了。接着我们听见从山腰上传来的原本有板有眼的伐木号子,陡然间变得惊慌杂乱,我们猜想是出事了。一会儿,单架从山上抬下来一个伤者,因为山里没有医院,林场准备派车把他送去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抢救。等车的时候,我们都在场部门口的空地上站着,束手无策地看着那个人的血从担架上汩汩地淌下来,再渗到地里边去。那个人受伤的头部,被一件衬衣遮盖着,直到他被抬上破破烂烂的卡车,我们始终没有见到他的脸。时隔不久,客车来了,载我们沿着滴洒着那个人血迹的路往山下开。此时我才发现,这条盘山的公路原来这么遥远和艰险,而那个头部受伤的伐木工人居然是头朝下躺在运送他的卡车上。
    我记得下山路上,太阳出来了,山里的雾气正恋恋不舍地散开。从车窗望出去,武陵山脉延绵起伏,远处的万仞高山青灰灰的,好像天边屯聚的云彩,近前的沟壑直上直下,黄布带子一般的公路缠绕其间,更显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气氛。我们的客车在一个锐利的拐弯处来了一个急刹车,当明白了汽车的一只车轮已经悬空在盘山公路的路基之外,司机手忙脚乱不知怎么才把车子倒回正道的时候,满车谈笑风生的人们,随汽车发动机一次次空转的轰响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青。忘了是谁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拯救多数人命的办法,要求大家下去帮司机推车,却被满脸冷汗的司机用恨恨的眼光将没发表完整的号召堵在嘴里。一车人只好横下一条心跟司机生死与共。等我们再次平安上路的时候,忽然感到死神就在我们的头顶,俯视着自己和汽车乃至连绵天边的大山。在它的视线里,这一切定然都渺小得不值一顾:山是一片撒落的芝麻粒,车是芝麻的缝隙里穿行的蚂蚁,而我们人呢,不过是蚂蚁腿上的细毛或头上的触须。
    湘西让我深深记住了它,它离尘嚣很远,离自然很近,离死亡也很近。多年来异乡都市的繁忙生活,疏远了故乡湖南更疏远了湘西,但它给我的印象并未因此而淡去,反而在偶尔回想之际变得深刻和鲜明。
    距离那次湘西之行十五六年以后,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给我寄来一份《小城故事》丛书编辑构想,希望我在他们已经列出的几十上百个小城中选择一个来写。我只用了一分钟就时间,就在那一片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中,发现了四个让我怦然心动的字:“湘西凤凰”。我又把那些地名看了好几遍,当目光每一次与那四个字相遇的时候,都好像一根细细的金属丝碰上了磁石一样,被迅速吸引过去,发出“叮”的一声撞击声之后,黏在上边。我明白那四个字对于我的意义。
    我给编辑打电话,告诉她我打算写湘西凤凰。
    我又看见了那些山,那些似曾相识的岩石和大树,它们让我想起当年一路同行而今音讯不通的旅伴。十五年时间,白了一代人的青发,淡漠和无奈布满曾经热情奔放的心,而山山水水依旧。当我再次成为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一名提心吊胆的汽车乘客,渺小如尘的感觉重又降临,记忆之门顿开。我不停地想着,那个受伤的伐木工,他还活在前边的大山里?下榻在凤凰城中的沱江人家客栈,夜半梦中醒来,听见沱江水在吊脚楼下的石基上拍打出千古不变的涛声,完全忘了自己此身何在。接着,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静静躺在枕上,小心地分辨着那些雨点,有的落入了沱江清浅的水中,有的敲打在玻璃窗上,有的从柳树椿树桃树梨树的叶子上淌过,渗透到树木根部,蒸出一股泥土特有的气息,还有的洗刷着深深窄窄的小巷里被岁月和步履磨得光滑细致的青石板路面,以及路边偶尔一两棵刚刚出芽不久的马齿苋草。于是远远近近的雨点,都像担负了不同的使命,以不同的声响呼应着我这个访客对它们的期待。我想在城南中营街那座挂有“沈从文故居”的四合院里,小天井中间的水缸该是已经盛满了吧。
    1982年5月,八十岁的沈从文重回故里。在凤凰城的旧居中,作家用老迈之人颤抖的手指,久久抚摸长了斑驳霉点的墙壁,昏花的老眼流下一行沉思的浊泪。这是他与自己出生地诀别的时刻。“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我知道。有些过去的事情永远咬着我的心,我说出来时,你们却以为是个故事,没有人能够了解一个人生活里被这上百个故事压住时,他用的是一种如何心情过日子。”日子已经过去,故事已经讲完,他该辞别了。
    他把从十五岁那年离去之后,在他乡所遭遇的一切幸运与不幸,一切欢欣与委屈,透过指间的温度传达给养育了自己生命的老屋。虽然在他被命运捉弄以致险些沉沦的时日,故乡无力给他荫庇,他仍无时无刻不钟情于它,无时无刻不被缕缕乡愁缠绕。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我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的感情同他们不可分。”沈从文一生著作等身,其中的精华还在与故乡有关的篇章。
    “湘西地方的神秘,和民族的特殊大有关系。历楚人的幻想情绪,必然孕育在这种环境中,方能滋长成为动人的诗歌。想保存它,同样需要这种环境。”
    “一个石头镶嵌就的圆城圈子里住下来的人,是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子还住在城外,但风俗,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同化了。”
    “各个人家炊烟升起以后又降落,拖成一片白幕到坡边。远处割过禾的空田坪,禾的根株作白色,如用一张纸画上无数点儿。一切景象全仿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
    “天是渐渐夜了。野猪山包围在紫雾中如今日黄昏景致样。上剩一些起花的红云,送太阳回地下,太阳告别了。到这时打柴人都应归家,看牛羊人应当送牛羊归栏,已完了。过着平静日子的人,在生命上翻过一页,也不必问第二页上面所载的是些什么。”
    “庙宇的发达同巫师的富有,都能给外路人一个颇大的惊愕。地方通俗教育,就全是鬼话:大人们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带进庙去拜菩萨,喊观音为干妈,又回头来为干爹老磕头。”
    “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一株树或一片古怪石头,收容三五十个寄儿,照本地风俗习惯,原是件极平常事情。且有人拜寄牛栏拜寄水井的,人神同处日子竟过得十分调和,毫无龃龌。”
    “即或我们一句原词听不懂,又缺少机会眼见那个祭祀庄严热闹场面,彼此生命间却仿为一种共通的庄严中微带抑郁的情感流注浸润。让我想象到似乎就正是二千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到湘西来所听到的那些歌声。”
    “一年四季随同节令的变换,山上草木岩石也不断变换颜色,形成不同画面,浸入我的印象中,留下种种不同的记忆,六七十年后还极其鲜明动人,即或乐意忘记也总是忘不了。”
    这个春天的雨夜,距离1982年暮春沈从文重回出生地又过了整整二十年,那座朴素的宅院成了每个访问凤凰城的客人必谒之地,而它的主人已经长眠于城外的听涛山久月经年。
    藏在深山里的凤凰城,是他此生的出发点,也是他的归宿所在。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在听涛山的墓地刻了一行碑文来纪念他:“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在凤凰这座小城多待上几天,你就会知道,岂止是沈从文,岂止是黄永玉,几乎所有凤凰人都爱故乡仅次于爱生命,怎一个“乡”字了得。沈从文对这方土地的报答,就是用的才华为这儿的山峦河流花草树木天空云霞人物故事作传竖碑,吸引我们这些陌生的人走近它。
    或许那个叫作历史的东西,沉睡在文字为它编织的眠床里,当我们顺着文字的指引走近一座城池一个民族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物,并将感觉的触角深入到它的深处时,莫名的气息从旧墙头的衰草里升腾起来,伴着渐渐暗淡下去的日影飘浮在空气里。属于几代湘西原住民与无数过客的记忆,从苍茫的大山那边伴着轻轻的雷声飒然而至,在文字构筑的遗址上复活,等着我们去访寻。
    然而,我们明白,所有的记忆都是被情感筛选过的,所有的历史又都曾经被记忆改写。在一个人用文字构筑的历遗址,我们只可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寻找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当我试图动手写一本关于凤凰城的书时,深知这本书的读者不可以完全相信它,就像我一边阅读着前人的文字,一边也在怀疑它们的真实。因为面对一个客观的存在,所有的文字都不可能完整地复制它。我必须申明,这里边记录的只是史料中传说中印象中想象中甚至是梦幻中的湘西凤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