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孟子全鉴(珍藏版)(精)(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
  • 正版
    • 作者: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著 |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编 |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译 |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绘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著|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编|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译| (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绘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8036547
    • 版权提供: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
    • 著:(战国)孟子|译者:东篱子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518036547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7-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90428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卷一 梁惠王(上)
    ◎做人不要轻义重利
    ◎大的快乐是与民同乐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
    ◎损人之事不可为
    ◎仁者
    ◎身居其位应善谋其政
    ◎做人事仁之心是根本
    ◎多行善举受益无穷
    ◎做法不切实际,就是缘木求鱼
    ◎衣食足而知礼仪
    卷二 梁惠王(下)
    ◎不能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老百姓的口碑是判断的标尺
    ◎不要逞匹夫之勇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与百姓共冷暖才是王道
    ◎间接说服,曲径通幽
    ◎注重考察,不可轻信
    ◎不做万夫所指的人
    ◎不能凡事以我为中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
    ◎战争胜负取决于民心所向
    ◎关注民生才能凝聚民心
    ◎仁政能感化百姓
    ◎多做善事,积德积福
    ◎以仁义之心赢得忠诚与敬畏
    ◎小人主宰不了世势发展
    卷三 公孙丑(上)
    ◎实行仁政,顺应发展
    ◎做人要培养浩然正气
    ◎学者要坚持“不动心”的研学精神
    ◎以德服人,教化天下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政德贤明, 仁慈爱民
    ◎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
    ◎善于反省,多从自身找原因
    ◎闻过则喜的人进步会很快
    ◎不要固执己见,学会灵活处理
    卷四 公孙丑(下)
    ◎得道多,失道寡
    ◎对有气节的人不要随便待之
    ◎君子不会被金钱收买
    ◎下级犯错上级有责
    ◎身在其位当谋其政
    ◎独断专行害处多
    ◎孝敬是做人的重要德行
    ◎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真正的商人不会做垄断市场的事
    ◎爱惜人才不是做表面文章
    ◎真诚坦率是君子的作风
    ◎当今之世弃我其谁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卷五 滕文公(上)
    ◎大国与小国行仁政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级的做事风格对下级有直接影响
    ◎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心里就有盼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除旧革新才能进步
    ◎对待父母丧事反映一个人的孝顺程度
    卷六 滕文公(下)
    ◎欲想正人必先正己
    ◎节义之人不会为功名利禄所动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得之有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四海归心则战无不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君子会坚守自己的节 ◎发现错误应及时改正
    ◎主张正义,为真理而辩
    ◎凡事不能走端
    卷七 离娄(上)
    ◎有规矩才成方圆
    ◎圣人是做人的高典范
    ◎仁义关乎存亡
    ◎修身厚德才能治天下
    ◎仁德是于天下的利器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别做把人才往地方赶的蠢事
    ◎不走正道的人可悲
    ◎真诚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
    ◎天下归心靠仁义而不靠战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要教条死板,学会通权达变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恪尽孝道,天经地义
    ◎上梁不正下梁歪
    ◎懂得反省,修正不足
    ◎恭敬有礼是美德
    ◎不孝有三无后为 ◎仁义礼智乐是人力所的
    ◎小孝治家,大孝治国
    卷八 离娄(下)
    ◎圣贤皆有施行仁政的共同准则
    ◎从大处着手,以大局为重
    ◎和谐相处,上下级要互相尊重
    ◎有所为有所不为
    ◎把握分寸,言行有度
    ◎做事要合乎道义
    ◎学问的至高境界是自得而简约
    ◎以善滋养人,德行崇高
    ◎仁义为立身之本
    ◎学习先人可贵品质
    ◎孔孟说与史典集源远流长
    ◎清醒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人应该艺德并重
    ◎因势利导,顺应自然
    ◎不畏权贵真君子
    ◎反省是一面镜子
    ◎做人要会换思考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地位往往会支配行动
    ◎别被名利束缚心
    卷九 万章(上)
    ◎多尽孝道,感恩父母
    ◎不要被片面的象所蒙
    ◎抛却恩怨,感化人心
    ◎不要凭空揣度和歪曲他人
    ◎百姓拥护很关键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争做众人眼中的先觉者
    ◎察其交往观其人
    ◎聪明人不做蠢事
    卷十 万章(下)
    ◎集人所长成事 ◎周朝爵禄条理分明
    ◎重在观其品德
    ◎君子不拒绝正常之礼
    ◎德行与身处职位相配
    ◎要谦恭地对待有识之士
    ◎真正的贤士不会为世俗所左右
    ◎必先知友
    ◎要秉持一定的做事原则
    卷十一 告子(上)
    ◎莫做有悖人之天的事
    ◎环境对人的本会有重大影响
    ◎关于人的天存在争议
    ◎食欲皆是人的天
    ◎“义”具有内在,也具有外在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理义是人们共有的
    ◎仁义之心也需要时常滋养
    ◎贵在持之以恒,忌一曝十寒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把失去的找回来就是学问之道
    ◎清楚轻重环节,避免舍本逐末
    ◎仁义之心需要滋养
    ◎人的内涵比外在更重要
    ◎分清主次才会不偏离实质
    ◎喜新厌旧终会失去更多
    ◎自尊者人尊之,自贵者人贵之
    ◎志可立不可丧
    ◎好的人才也得经过长时间考验
    ◎做事必须讲条理
    卷十二 告子(下)
    ◎事物的对比应注意可比
    ◎人皆可以为尧舜
    ◎莫因关系远近而看法不一
    ◎利益难以换取的和平
    ◎礼仪是增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润滑剂
    ◎之人都有的表现
    ◎别做追随领导恶行的人
    ◎辅领导就要其走正道
    ◎背仁之才有害于民
    ◎纳税率依大小而定
    ◎以邻为壑害人害己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拒人于千里之外是愚人之举
    ◎君子怎样为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卷十三 尽心(上)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要活得明明白白
    ◎乐道忘势的读书人受人推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奋发向上才能有所作为
    ◎老百姓需要良好的教化
    ◎良知良能与生俱来
    ◎人之才学往往来自忧患
    ◎为官必须树正气
    ◎君子的三大快乐
    ◎心中须有定,不要随波逐流
    ◎奉养老人是传统美德
    ◎生活富足,天下归仁
    ◎志存高远是做人的大境界
    ◎人的义利观不尽相同
    ◎价值观决定了人的行为
    ◎人要有甄别美丑的能力
    ◎积进取和坦然若定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
    ◎真仁义的人英名流传
    ◎脑力劳动者是社会所需
    ◎志行尚的才会有儒士风范
    ◎做人要有大节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环境会影响人的气度
    ◎不要被虚伪的恭敬所迷惑
    ◎被动和主动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
    ◎教学是有恰当的方式和方法的
    ◎做人要讲道义和中庸
    ◎做学问要谦虚谨慎
    ◎爱从自家开始
    ◎凡事应知轻重缓急
    卷十四 尽心(下)
    ◎莫因私利而损他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仁者方可得天下
    ◎要想做事成功,必须自身努力
    ◎富贵于我如浮云
    ◎为政之举,治国要 ◎仁政爱民,以民为本
    ◎百世之师,影响深远
    ◎形象化讲述受人欢迎
    ◎坚守信仰,追求信念
    ◎贤明之人有两种可贵品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弃追求
    ◎君子不会听信于命
    ◎客观评价他人
    ◎用人不要乱猜疑
    ◎为政者要为百姓谋福祉
    ◎做人莫耍小聪明
    ◎发扬和光大优良的风范
    ◎欲想正人必先正己
    ◎合礼是美德的高表现
    ◎做人要保持自己的正气
    ◎养心莫善于寡欲
    ◎讳名不讳姓也是一种做事风格
    ◎不要做好好先生
    ◎中华文化需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孟子,教育家、哲学家孟子,即孟轲(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一支早期儒家学派的宗师。他去世后一千多年,即公元十一世纪,被正式封为儒家圣贤中的“亚圣”(仅次于孔子)。十二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哲学家朱熹(1130-1200)对《孟子》一书重新做注,并把它编人《四书》。也是在十二世纪,《孟子》被收入儒学经典《十三经》。

    做人不要轻义重利【原典】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②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③?’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④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⑤。未有仁
    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魏原来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秦国的压力,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
    “惠”是其死后的谥号。②仁义:“仁”是儒家的一
    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亲相爱。“义”:儒家学说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③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家:大夫的封邑。④乘(shè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⑤餍:满足。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
    只要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
    ’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会满足的。不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及自己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重义往往能换来大利君子不言利为儒学之传统。孟子认为,片面地强调私利,人人都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像本章所述,上下争相求利,那就危险了。只有提倡仁义,才能涵盖天下人的共同利益,使社会安定。
    孟子所求之义,其实是真正的利,是长久的大利。三国时的鲁肃就是因为重义轻利,得以结识天下豪杰,结识吴国都督周瑜,联合蜀国抗魏,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成就一代英名。
    鲁肃出身富豪家族,但祖辈出仕为官。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长大。董卓之乱时,他卖掉土地,以财赈济宗族乡亲和结交朋友。
    周瑜时任居巢长,久闻鲁肃之名,又因告贷捉襟
    见肘,无奈向鲁肃求救。鲁肃仗义疏财,将家中所积余粮一半馈赠,周瑜感激涕零。二人遂结成挚友。周瑜劝说鲁肃和他一起离开袁术,投奔孙策。但鲁肃到达江东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受到孙策的重视,很不得志。孙策死后,由周瑜重新引荐,鲁肃终于得到孙权器重。
    赤壁之战大捷后,鲁肃轻小利重大义,认为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等于为曹操树立了一个敌人。他的分析说服了孙权,于是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管原属周瑜的军队。
    鲁肃因为重义轻利,舍得万贯家财,结交四方豪杰,成就“仗义疏财”之名。以一半的积粮馈赠难中的周瑜,从而结为挚友,并在其引荐下得以在吴国受到重用,实现人生抱负;又以舍荆州之举换取蜀吴联盟,从而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可谓三次舍利又三次得以大利,将义乃大利之说演绎得淋漓尽致。
    P-

    东篱子解译的这本《孟子全鉴(珍藏版)》汲取了《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别从原典、注释、译文、解读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新颖的阐释。 注释部分主要针对一些少为人知的人名或地名、典故以及较为难懂的字词进行重点阐释,结合各种注译版本,去粗取精,取其精华。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基本不背离原文的思想精神。解读部分采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相结合的方式,是对原文的一种延展和联想,能够激发读者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先贤孟子思想的理解。 本书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位读者都能沐浴在两干多年来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中。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